Ⅰ 怎麼學看鋼筋圖紙
看懂鋼筋施工圖應該系統的學習,循序漸進,先從最基礎的入手。不管是普通鋼筋圖還是預應力鋼筋圖,都有不同截面、不同剖面的圖紙,你要對應起來看。
Ⅱ 怎麼看懂鋼筋圖紙想學
看懂鋼筋施工圖應該系統的學習,循序漸進,先從最基礎的入手。不管是普通鋼筋圖還是預應力鋼筋圖,都有不同截面、不同剖面的圖紙,你要對應起來看。
快速看懂鋼筋圖紙的方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Ⅲ 建築 板的配筋 怎麼看 (有圖)
1、 在我們單位板配筋不是通過算出的結果導到tssd中畫的,而是單獨用理正工具箱對每一塊板進行計算。原因是考慮到沉板會造成板周邊支座條件發生變化,由固接變為鉸接(這個判斷標準是當兩塊板的沉降差超過30mm時),配筋會變大,而PKPM比較難實現沉板因此會造成沉板的配筋偏小造成計算失真。所以對於跨度比較大、支座條件與PKPM不同或形狀怪異的異形板需要用理正工具箱單獨計算配筋。計算時板長取軸線之間的距離。
2、 板的配筋一般只需要畫支座負筋即可,板的底筋一般是在說明中標明雙向拉通。對於支座負筋的長度取板短跨方向(凈長)的四分之一,再加上其到梁邊線的距離。對於板厚的取值問題,根據廣東省高規角板板厚取120mm,並且雙層雙向配置板筋。而對於高層住宅中的樓梯和電梯井附近處板塊,考慮到管線的埋設取150的板厚,並且雙層雙向拉通。
3、 對於異形板處出現的陽角要另外加配鋼筋畫大樣(圖紙沒帶回來,不記得加配多少了,囧)。對於由梁懸挑出來的板,懸挑方向的板麵筋要通長布置。
4、 在計算的過程中都是選擇塑性板的模式來算,這樣相對於彈性板而言會比較省鋼筋,但是這里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衛生間時要採用彈性板的模型來計算,因為衛生間是不允許出現裂縫的,而且裂縫限值為0.2mm。
Ⅳ 怎麼看柱的鋼筋圖
一、種類:
1、受力筋構件中承受拉應力和壓應力的鋼筋。用於梁、板、柱等各種鋼筋混凝土構件中。
2、箍筋構件中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剪應力),並固定縱向鋼筋的位置。用於梁和柱中。
3、架立筋與梁內受力筋、箍筋一起構成鋼筋的骨架。
4、分布筋與板內受力筋一起構成鋼筋的骨架,垂直於受力筋。
5、構造筋因構造要求和施工安裝需要配置的鋼筋。
鋼筋的保護層 :為了使鋼筋在構件中不被銹蝕,加強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在各種構件中的受力筋外面,必須要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這層混凝土就被稱為保護層。
6、具體位置和作用詳見下圖:
鋼筋的綁扎
螺紋連接,綁扎仍為鋼筋連接的主要手段之一。 鋼筋綁扎時,鋼筋交叉點用鐵絲扎牢;板和牆的鋼筋網,除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保證受力鋼筋位置不產生偏移。
梁和柱的箍筋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置,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受拉鋼筋和受壓鋼筋接頭的搭接長度及接頭位置符合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鋼筋的綁扎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Ⅳ 鋼筋圖紙怎麼看方向
鋼筋圖紙上表示有幾種:
1,梁(主,次梁,地梁,圈樑);
2,柱(受力柱,構造柱);
3,板(單向板,雙向板)一般單向板接觸得很少,如果想更好的對鋼筋了解,在鋼筋工綁扎時一定要多多留心,在拿著圖紙去結合,學得更快。如果想進一步對鋼筋計算掌握,必須要熟悉鋼筋101圖籍。
1梁的表示方法,370*400,2Φ20+3Φ25 2/3;4Φ25,Φ8@100/200;表示梁的截面寬是370,高是400,上層鋼筋有三根,從左到有依次是Φ20,Φ25,Φ20,第二層鋼筋有兩
根,分別是Φ25,Φ25,如果沒有後面的2/3,那麼就把5根鋼筋同時綁扎在第一層,Φ8為箍筋,加密區為100,非加密區是200,要注意梁的保護層厚度,一般圖紙說明上有要求。如果梁中有構造筋,注意擺放的位置和搭接長度,一般構造筋的搭接長度是150,學習的過程一定要與實際相結合。
手工計算比較復雜,要求較高,耗時較長。
算鋼筋
第一步要能讀得懂圖,離開施工圖就不要提計算。
第二步要知道鋼筋計算和計量的規則,標准圖一定要背在心裡。
第三步要了解施工現場,知道怎麼把圖紙變成現實中的鋼筋骨架才會算的准確快速。
LL:連系梁或連梁。 5:是代號 300*1500:表示梁的截面為300*1500
梁的箍筋圓10的,間距是10公分
前面的 6 φ22 3/3:梁的上面縱筋分2層,第一層3根圓22的,第二層3根圓22的
後面的 6 φ22 3/3 :梁的底部縱筋分2層,第一層3根圓22的,第二層3根
(-1.050) 括弧里表示標高
這個建議看看「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04G101-4 這個是現澆混凝土屋面板和樓面板的平法施工。
Ⅵ 怎麼看懂鋼筋圖紙
工程制圖、識圖要會,掌握規范、標准、圖集、多看、多學、多問、積累工程實踐經驗。看懂整個工程施工圖到精通1-2年,看懂鋼筋圖紙10-20天。
Ⅶ 自建房的鋼筋配筋圖怎麼看詳細說明
如下圖:
圖紙上位於抄中間的鋼筋是襲負筋(全稱負彎矩鋼筋),左側的鋼筋為直徑18,間距200,長度為軸線左右各2200,直徑16,間距150的鋼筋是受力筋,長度為通常設置。板鋼筋還有分布筋,你的圖紙上沒有表示出來,分布筋是很受力筋相垂直,和受力筋相互綁扎,形成鋼筋骨架。
簡單來說,一般的板配筋有三種:受力筋、負筋、分布筋,特殊的如屋面,還有附加的溫度鋼筋等。
Ⅷ 請問橋梁蓋梁的鋼筋骨架怎麼看,
看圖紙的一般順序:
1、看圖紙的目錄分析圖紙先後順序的邏輯性;
2、看圖紙的說明以了回解其中的特殊要答求等等,要將特殊的要求進行著重記錄,並在下一步中參照閱讀;
3、查閱你需要看的那部分,主要是要看鋼筋的總體布置,主筋、箍筋、構造筋或附加筋等等,要注意鋼筋的型號、間距、數量及長度等;按照從1號筋開始按照名稱的排序進行逐一清點,並對照鋼筋數量表進行交互閱讀。這樣不僅會提高閱讀的效率,還順帶復核了相關的工程量:
4、看完了細節,最後一步就是進行相關匯總,比如1號筋的直徑、長度、總用量等等相關信息,可以做成表格和圖紙進行對照,以發現問題出在哪個地方;
5、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做這個附加的一步。就是將鋼筋的配置圖用cad自己畫出來。這樣從中會發現更多深層次的問題。
Ⅸ 建築板筋圖怎麼看
如下圖:
圖紙上位於中間的鋼筋是負筋(全稱負彎矩鋼筋),左側的鋼筋為直徑18,間版距200,長度為軸線左右各權2200,直徑16,間距150的鋼筋是受力筋,長度為通常設置。板鋼筋還有分布筋,你的圖紙上沒有表示出來,分布筋是很受力筋相垂直,和受力筋相互綁扎,形成鋼筋骨架。
簡單來說,一般的板配筋有三種:受力筋、負筋、分布筋,特殊的如屋面,還有附加的溫度鋼筋等。
Ⅹ 鋼筋圖紙怎麼可以快速看懂
快速看懂有一點難度,最主要還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從最基礎的入專手吧。
比較簡單的就是屬03G101-2(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看懂以後就開始看04G101-4(現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以後就看最經典的03G101-1(現澆混凝土框架)。
如果以上幾本都看懂了,又有一定的結構基礎,剩下的就可以不分順序看了,結合結構受力原理及構造措施剩下的幾本都可以慢慢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