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礎梁圖紙上的原位標注的鋼筋是指的下部筋還是上部筋
基礎梁(JL)圖紙上的原位標注的鋼筋是指的下部筋詳16G101-3第4.3.3條(32~33頁)。

參考回資料:答16G101-3(替代11G101-3)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及樁基承台)
『貳』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內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容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一側受拉。而另一側受壓。同時通過截面之間的相互錯動傳遞剪力,最終將作用在其上的豎向荷載傳遞至兩邊支座。梁的內力包括了剪力和彎矩。

(2)基礎梁鋼筋上部下部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應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用同鋼號某直徑鋼筋代替另一種直徑的鋼筋時,其直徑變化范圍不宜超過4mm,變更後鋼筋總截面面積與設計文件規定的截面面積之比不得小於98%或大於103%。
『叄』 基礎梁鋼筋哪個上部,哪個在下部
T是上部鋼筋,B是底部鋼筋。要看具體施工圖的說明
『肆』 梁的上部筋和下部筋是怎麼區分的
在梁的上部即為上部筋,下部即為下部筋。梁中間部位可能還有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
『伍』 基礎樑上部鋼筋跟下部鋼筋哪個粗
基礎梁和框架梁的受力是反方向的,所以上部鋼筋比下部鋼筋大是很正常的。
『陸』 建築圖紙基礎樑上部和下部鋼筋錨固分別是多少
樓層的上翻梁和正位的梁一樣
負筋錨固進入柱內≧.4La+彎折15d或0.4LaE+彎折15d(抗震)
底筋錨固進入柱內≧0.4La+彎折15d或0.4LaE+彎折15d(抗震)
梁式筏基上翻梁 一般梁板端都挑出柱軸外,底筋、負筋到頭都彎折15d。
正常梁的錨固長度如下所述:
框架梁:底筋進入支座內直錨長度滿足≧Lah或LaE9(抗震)就採用直錨;如果直錨米長度不滿足要求採用彎錨,彎錨的直線長度≧0.4La+彎折15d或0.4LaE+彎折15d(抗震)。
上部鋼筋進入支座內直錨長度滿足≧Lah或LaE9(抗震)就採用直錨;如果直錨米長度不滿足要求採用彎錨,彎錨的直線長度≧0.4La+彎折15d或0.4LaE+彎折15d(抗震)。

(6)基礎梁鋼筋上部下部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在基礎梁的現有計算方法中,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兩種:
1、對牆下基礎梁,現有觀點認為,可視承台梁以上牆體為半無限平面彈性體,基礎梁與牆體(半無限彈性體)共同變形,視基礎梁為樁頂荷載作用下的倒置彈性地基梁,按彈性理論求解基礎梁的反力,經簡化後作為作用在基礎樑上的荷載,然後按普通連續梁計算內力。
2、對柱下條形基礎梁,現有觀點認為,可視為彈性地基梁計算,即將樁頂反力作為集中力作用在樑上,柱為梁的支座,按普通連續梁分析其內力,樁頂反力按彈性地基架計算確定。
對於以上兩種不同情況的基礎梁,現有觀點在計算過程中,均曾視其為彈性地基梁,所不同者,牆下基礎梁視為倒置彈性地基梁,而柱下基礎梁則視為彈性地基梁。但應指出的是,現有觀點的以上處理方法,是與彈性地基梁的定義不符合的。
『柒』 基礎樑上部筋和下部筋都是主筋嗎
是的抄。
基礎樑上部筋和下部筋都是襲縱向鋼筋(俗稱主筋),進入支座按非抗震錨固長度錨固,箍筋不必設加密區。
對於框架梁:上部鋼筋搭接位置位於誇中1/3處,下部位於支坐1/3出,你畫下彎矩圖便很好理解,鋼筋搭接位置應該是鋼筋收拉力最小處。
基礎梁 上部在跨邊1/4處連接(或在柱子根部附近使用機械連接),下部鋼筋在跨中1/3處連接。
『捌』 基礎梁鋼筋有二排怎麼看出是上面或下面有圖嗎
注意看一下圖紙,先分清鋼筋的上下層,一般有的是梁的下部鋼筋,有T的是上部鋼筋。然後由於地梁受力較大,鋼筋根數較多,一般都有幾層鋼筋的配置,再看下圖表示,分清是頂部(或者是底部)鋼筋的第幾層。
以柱作為主要的承重構件,基礎梁(在建築圖紙中符號為JL)作為基礎的一部分,主要起到柱子間連系的作用,使基礎形成較穩定的結構,也部分抗彎和抗剪的作用,當獨立柱之間不均勻沉降時會起到抗剪的作用。
一般基礎梁的截面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議取1/4~1/6跨距,這樣基礎梁的剛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礎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計算確定。

(8)基礎梁鋼筋上部下部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在一些小型工程設計或初步設計中,有時直接採用地基反力直線分布假設,使反力的求解成為靜定問題,計算大為簡化。
一般情況下,獨立基礎兩個方向都會設基礎梁,既可以提高基礎整體性,也可以用來承擔底層的牆體。
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10,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壓考慮。(基礎土質較好,用此法較節約)
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拉通,負彎矩筋有1/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較高者。
一般工程無特殊要求時,基礎梁頂標高取-0.050(與基礎短柱頂平)。基礎梁地構造在圖紙中註明:先素土夯實,再鋪爐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基礎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須明確,基礎梁支座若沒有完全落在基礎短柱上,即基礎梁端部懸空或局部懸空時,應註明梁下以同標號同澆素砼填充,基礎短柱嚴禁出現外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