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梁的鋼筋搭接長度是多少范圍位置在什麼地方合適
框架梁在上部1/3范圍內,根據接頭的百分率還要乘以系數,下部一般是在支座錨固。
⑵ 框架梁的底筋和麵筋的搭接位置應該在什麼區域
哪裡沒看懂?難道要一個詞一個詞解釋?滿焊,就是連續焊縫。焊接500mm就是說鋼版筋搭接焊連續焊縫長權度為500mm。搭接位置:麵筋是指基礎梁的上部鋼筋,底筋是指基礎梁的下部鋼筋。上部鋼筋的搭接位置應設置在支座處,就是在柱子位置,底部鋼筋的搭接位置應設置在跨中,就是在柱子與柱子之間的中間部位。還有什麼不懂的?
⑶ 構造腰筋的搭接區域什麼地方
按規范要求,G字頭的鋼筋是梁側構造鋼筋,不是受力鋼筋,沒有限制。
而N字頭的,是當側抗扭鋼筋,屬於受力鋼筋,同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區域見06G901-1圖集的2-1頁。
⑷ 鋼筋梁的搭接在什麼部位
在受力較上處。
梁常在下部鋼筋來說。1/4~3/4跨的位置。
上部在梁中。
可以看一下平法標注圖集的有關規定。
⑸ 鋼筋接頭一般應該在框架梁的什麼位置
框架梁的上部支座鋼筋在凈跨的1/3處接頭,從柱邊算起。下部鋼筋在支座處接頭,也是從柱邊算起,且一般不允許在跨中的任何位置接頭。可以看03G101-1的55頁~60頁。
相關信息:
框架梁(KL)是指兩端與框架柱(KZ)相連的梁,或者兩端與剪力牆相連但跨高比不小於5的梁。現在結構設計中,對於框架梁還有另一種觀點,即需要參與抗震的梁。純框架結構隨著高層建築的興起而越來越少見,而剪力牆結構中的框架梁主要則是參與抗震的梁。
(5)鋼筋搭接在什麼區域擴展閱讀:
框架結構
由梁和柱連接而成的,樑柱交接處的框架節點應為鋼結構成雙向樑柱抗側力體系。剛接即梁的兩端與框架柱(KZ)固定相連。
框架梁的作用除了直接承受樓屋蓋的荷載並將其傳遞給框架柱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根,就是它和框架柱剛接形成樑柱抗側力體系,共同抵抗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水平方向的力。
據建築材料的不同,框架結構可分為:混凝土結構框架、鋼框架、鋼-混凝土(也稱鋼骨混凝土)框架。即可以採用鋼筋混凝土、建築鋼材或者鋼-混凝土(組合)製作框架梁或框架柱。
對於鋼筋混凝土結構,根據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JGJ3-2010第7.1.3條規定,兩端與剪力牆剛接相連但跨高比不小於5的連梁宜按照框架梁設計。
根據現行國標《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6.1.1條規定,在地震地區,框架結構適宜建造高度與當地的設防烈度有關。由於框架結構的抗側移能力相對剪力牆結構較低,框架結構的適宜建造高度比剪力牆結構較低,高層建築較少採用純框架結構。
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5mm及受壓鋼筋直徑d>28mm時候,不宜採用綁扎搭接接頭(2010版新《混規》對這兩個數據作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舊規范定的是:28mm和32mm)
鋼筋的搭接長度一般是指鋼筋綁扎連接的搭接長度,也有是不嚴格的指鋼筋焊接的焊縫長度。
⑹ 鋼筋連接區段和鋼筋搭接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在自於:連接方式不同、使用范圍不同、方法不同。
1、連接方式不同:鋼筋連接區段為鋼筋的連接方式,鋼筋的連接方式主要有綁扎搭接、機械連接、套管灌漿連接和焊接四種;鋼筋搭接為兩根鋼筋相互有一定的重疊長度,用扎絲綁扎的連接方法,適用於較小直徑的鋼筋連接。
2、使用范圍不同:鋼筋連接區段接頭應盡量設置在受力較小處,應避開結構受力較大的關鍵部位;鋼筋搭接用於混凝土內的加強筋網,經緯均勻排列,不用焊接,只須鐵絲固定。
3、方法不同:鋼筋連接區段在鋼筋連接區域應採取必要的構造措施,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配置橫向構造鋼筋或箍筋。接頭位置宜互相錯開,在連接范圍內,接頭鋼筋面積百分率應限制在一定范圍內。鋼筋搭接當綁扎接頭面積百分率介於25%~50%之間時,表中數值乘以系數1.2取用;當綁扎接頭面積百分率大於50%時,表中數值乘以系數1.35取用。
⑺ 建築中梁鋼筋的搭接方法及搭接區域
一般上部通長筋在距支座1/3范圍內搭接, 底部通長筋在跨中1/3處搭接。
鋼筋綁扎搭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同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面積面分率對梁、板、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搭接區域主要有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笳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長度為1.3 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連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不同直徑鋼筋搭接時,需按較小鋼筋直徑計算搭接長度及接頭面積百分率。同一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不同時,按較大直徑計算連接區段長度。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並筋採用綁扎搭接連接時,應按每根單筋錯開搭接的方式連接。接頭百分率應桉同一連接區段內所有的單根鋼筋計算。並筋中鋼筋的搭接長度應桉單筋分別計算。
(7)鋼筋搭接在什麼區域擴展閱讀:
鋼筋的搭接注意事項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
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樑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⑻ 梁下部鋼筋搭接位置
地樑上下鋼筋搭接位置是與框架樑上下鋼筋搭接位置一樣的。
根據《高層建築混凝土專結構設計規程》屬JGJ3-2010第7.1.3條規定,兩端與剪力牆剛接相連但跨高比不小於5的連梁宜按照框架梁設計。
抗震設計時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范圍,如必須在該區域連接,則應採用機械連接或焊接。在同一跨度或同一層高內的同一受力鋼筋上宜少設連接接頭,不宜設置2個或2個以上接頭。
框架梁由梁和柱連接而成的,樑柱交接處的框架節點應為鋼結構成雙向樑柱抗側力體系 。剛接即梁的兩端與框架柱固定相連。
(8)鋼筋搭接在什麼區域擴展閱讀
1、框架梁的作用:
除了直接承受樓屋蓋的荷載並將其傳遞給框架柱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根,就是它和框架柱剛接形成樑柱抗側力體系,共同抵抗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水平方向的力。
2、框架結構的分類:
混凝土結構框架、鋼框架、鋼-混凝土(也稱鋼骨混凝土)框架。即可以採用鋼筋混凝土、建築鋼材或者鋼-混凝土(組合)製作框架梁或框架柱。
⑼ 柱子鋼筋在什麼部位搭接
搭接部位:
在樓層柱基礎凈高3分之一處以上,基礎梁下鐵在軸跨中部3分之一處連接,上鐵在軸跨4分之一處連接。在樓層處柱的連接部位,在柱凈高6分之一處、大於等於500、大於等於柱截面處。樓層梁和基礎梁連接,相反。只不過是,基礎是軸跨,樓層梁是凈跨。
拓展資料:
鋼筋混凝土柱具有下列基本特點:
1. 承載力大大提高:試驗和理論分析證明,鋼管混凝土受壓構件的強度承載力可以達到鋼管和混凝土單獨承載力之和的1.7~2.0倍。
2.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抗震性能:在鋼管混凝土構件軸壓試驗中,試件壓縮到原長的2/3,構件表面已褶曲,但仍有一定的承載力,可見塑性非常好。鋼管混凝土構件在壓彎剪循環荷載作用下,水平力P與位移;之間的滯回曲線十分飽滿,表明有很好的吸能能力,基本無剛度退化,它的抗震性能大大優於鋼筋混凝土。
3. 經濟效果顯著:和鋼柱相比,可節約鋼材50%,降低造價45%;和鋼筋混凝土柱相比,可節約混凝土約70%,減少自重約70%,節省模板100%,而用鋼量約略相等或略多。
4. 施工簡單,可大大縮短工期:和鋼柱相比,零件少,焊縫短,且柱腳構造簡單,可直接插入混凝土基礎預留的杯口中,免去了復雜的柱腳構造;和鋼筋混凝土柱相比,免除了之模、綁扎鋼筋和拆模等工作;由於自重的減輕,還簡化了運輸和吊裝等工作。
⑽ 鋼筋框架樑上部和下部主筋應該搭接在什麼部位
1、上部筋 可以搭接 跨度3等分的跨中段內。下部筋 不可搭接 焊接、機械連內接的接頭,放在跨度的三容分之一處。
2、框架梁鋼筋搭接位置 : 一般在圖紙沒有特別註明的情況下,地樑上下鋼筋搭接位置是與框架樑上下鋼筋搭接位置一樣的。但也有設計者根框架樑上下部縱筋的。
3、搭接位置以及搭接長度:
搭接位置: 上部鋼筋在凈跨度的中部1/3跨范圍內。禁止支座內、加密區內;
梁下部鋼筋搭接位置 : 框架梁的梁下面鋼筋搭接規定:見11G101—1第79頁,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
(10)鋼筋搭接在什麼區域擴展閱讀
1、框架梁的梁下面鋼筋搭接規定 : 框架梁的梁下面鋼筋一般都是要求錨入柱子內的 不讓在梁中間搭接。
2、框架梁鋼筋的搭接問題 : 上部鋼筋搭接位置應在跨中三分之一凈跨范圍內,下部應在支座四分之一凈跨范圍內。
3、框架樑上部鋼筋搭接位置規范: 要求錯開搭接,綁扎不小於36倍D,雙面焊不小於5倍D,單面焊接不小於10D,錯開最少25公分。
4、基礎聯系梁的搭接位置是同基礎梁。因為受力與基礎梁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