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澆板上的鋼筋為什麼布置不上應該怎麼布置
新年吉祥!
現澆板上的鋼筋簡單,照平法不照平法都行。
雙層雙向的,專十字線拉通各跨板,保屬證每板塊都有兩個十字線(一個表示上層,一個表下層),
標注直徑、間距。紅色、加粗為
25或30;
單層雙向的,十字線拉通各跨板,保證每板塊都有一個十字線,標注直徑、間距。另外樑上畫負
筋,標注直徑、間距、長度。板邊構造負筋同理。分布筋不用畫,說明交待;
單向板的,
短向受力筋,能拉通則通,樑上畫負筋,其它邊構造負筋,分布筋不用畫,說明交待
找張施工圖弄懂照著畫,遇難題再問。
2. 什麼是板的上部鋼筋,板的下部鋼筋
底筋是板下邊的主筋,如果是一級鋼筋會有向上的180的半圓彎鉤,如果是二級或者是三級回的主筋端答部會有45度的小彎折,代表主筋的起、止位置。麵筋是板上邊的通長主筋,端部一般有90度的彎折,在計算時是從支座邊緣伸入支座內一錨固長度。
在配筋圖中B開頭表示底部鋼筋;T開頭表示上部鋼筋。
有時設計就畫了線表示鋼筋大小沒在圖上沒註明哪個方向的鋼筋應放在底部,這種情況很常見。在設計說明裡有特別說明。
結構圖板的鋼筋,表示方法是下部受力筋彎鉤表示是向上向左,180度(一級鋼)或45度(二級及以上),上部受力筋彎鉤表示是向下向右,180度(一級鋼)或45度(二級及以上)。
3. 為什麼普通的樓面板,上部在跨中沒有鋼筋
不需要,你如果學過結構力學就知道了。樓板上部是受壓區,不受拉!
4. 為什麼會有板上部分布鋼筋
你好。板來配筋規定:鋼筋自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分布鋼筋: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SPAN>
5. 板支座上部非貫通筋!!這句話怎麼理解是板上部的筋還是支座上部的筋!非貫通筋是指什麼筋
一、板支座上部非貫通筋:這個鋼筋是板的上部筋,它位於板支座處,不是通長專設置的。將這句話屬
每個詞分開來解釋如下:
板:指這個鋼筋是板筋;
支座:指這個鋼筋位於支座處(板的支座處);
上部:指這個鋼筋是上部筋(板的上部筋);
非貫通:不是通長設置的;
筋:鋼筋。
二、發個圖你就可以清楚理解了
生命愉悅!理解請採納。
6. 鋼筋現澆板原配筋上部無鋼筋,後澆帶上部是否設置。
原板無上部筋時,此處後澆帶可不設上部筋。但當設計圖上或說明中另有註明設置的除外,一般很少有設計遇單層筋板設後澆帶而不另加筋的(往往設計在確定後澆帶位置時,就會將此位置的單層筋改成雙層筋)。這種情況,最好問問當地設計者實地考察後是否另行加筋或改成雙層筋板。
後澆帶只能用來消除或減少混凝土的收縮應力,不能直接解決溫度應力的問題,對溫度應力應採取綜合措施加以解決。後澆帶的主要作用在於減少施工階段的結構長度,以減少施工階段的收縮應力和施工階段的差異沉降,但其並不能減少使用階段的溫度應力,不宜使用施工後澆帶解決結構超長的溫度應力問題,習慣上分為伸縮後澆帶和沉降後澆帶。伸縮後澆帶一般間距30~40m,貫通結構的基礎、頂板、底板和牆板,最小寬度800mm,在兩側混凝土澆灌兩個月以後澆灌(防水規范要求42天,高層建築在結構頂板澆築混凝土14天後進行),混凝土標高一般比兩側提高一級。 牆板的鋼筋要求錯開搭接,梁主筋要求貫通。沉降後澆帶除澆築時間和伸縮後澆帶不一樣以外,其餘兩者相同,沉降後澆帶的澆築時間宜根據實測沉降值並滿足設計要求後方可施工。後澆帶的平面位置應結合基礎及其以上結構布置綜合考慮,宜設置在柱距三等分線附近,以避開上部樓板的最大受力部位。後澆帶應設置在鋼筋最簡單的部位,避免與梁位置重疊,上部框架結構後澆帶可與基礎後澆帶平面位置錯開,但必須在同一跨內,可曲折而行,應注意地下室與上部結構設縫位置的一致性原則。
當結構區段長度較大時,採取以下技術技術和施工措施來減少溫度和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影響:
(1) 頂層、底層、山牆和縱牆端開間等溫度變化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取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2) 頂層加強保溫隔熱措施,外牆設置保溫層。
(3) 每隔30~40m設置施工後澆帶,帶寬800~1000mm。
(4) 頂部設置剛度較小的結構形式,或設置局部溫度縫,將結構劃分為長度較短的結構。
(5) 採用收縮較小的混凝土,減小水泥用量,並加入適當的外加劑。
(6) 結構設計中,在結構收縮應力較大的地方給予較大的膨脹應力補償,一般加強帶的寬度為2m,帶之間適當增加適當增加水平構造鋼筋15%~20%。
7. 為什麼角隅鋼筋要設置在板的上部
角隅部位都是懸挑結構,板上部鋼筋受力最大
8. 新手求教,板上部未設置貫通筋,只有支座負筋,那不通長了中間不是沒有鋼筋了嗎,
板底是通長的鋼筋,二個方向。板上部只有在梁處設負筋,負筋的形狀是「Π」的,中間不貫通。
是有這樣的配筋方式的。
9. 雙向板鋼筋為什麼只有一個底部xy的鋼筋,沒有上部的
這種表示此板沒有配置上部貫通縱筋,上部只有支座有附加鋼筋,你看看支座上是否有標注,如果沒有,看看說明是否註明的,下邊是規范制圖樣式,明白了請採納!
10. 梁的上部鋼筋為什麼必須貫通支座啊板的也是。上部連接必須在支座外。
在梁、板支座及附近范圍的鋼筋,要承受的主要是付彎矩力,這里上部鋼筋是主要受力筋。是不能截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