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板的配筋圖中怎麼確定是上部鋼筋還是底部鋼筋
在配筋圖中B開頭表示底部鋼筋;T開頭表示上部鋼筋。
有時設計就畫了線表示鋼筋大小沒在圖上沒註明哪個方向的鋼筋應放在底部,這種情況很常見。在設計說明裡有特別說明。
② 建築 板的配筋 怎麼看 (有圖)
1、 在我們單位板配筋不是通過算出的結果導到tssd中畫的,而是單獨用理正工具箱對每一塊板進行計算。原因是考慮到沉板會造成板周邊支座條件發生變化,由固接變為鉸接(這個判斷標準是當兩塊板的沉降差超過30mm時),配筋會變大,而PKPM比較難實現沉板因此會造成沉板的配筋偏小造成計算失真。所以對於跨度比較大、支座條件與PKPM不同或形狀怪異的異形板需要用理正工具箱單獨計算配筋。計算時板長取軸線之間的距離。
2、 板的配筋一般只需要畫支座負筋即可,板的底筋一般是在說明中標明雙向拉通。對於支座負筋的長度取板短跨方向(凈長)的四分之一,再加上其到梁邊線的距離。對於板厚的取值問題,根據廣東省高規角板板厚取120mm,並且雙層雙向配置板筋。而對於高層住宅中的樓梯和電梯井附近處板塊,考慮到管線的埋設取150的板厚,並且雙層雙向拉通。
3、 對於異形板處出現的陽角要另外加配鋼筋畫大樣(圖紙沒帶回來,不記得加配多少了,囧)。對於由梁懸挑出來的板,懸挑方向的板麵筋要通長布置。
4、 在計算的過程中都是選擇塑性板的模式來算,這樣相對於彈性板而言會比較省鋼筋,但是這里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衛生間時要採用彈性板的模型來計算,因為衛生間是不允許出現裂縫的,而且裂縫限值為0.2mm。
③ 樓板怎麼配置鋼筋
通常板底雙向配置受力筋,一般構造筋就可以滿足受力要求,即配雙向8@200,板頂筋僅在四周配置構造(連續板的話為計算)鋼筋。我說的是通常啊,答案並不唯一。
④ 怎麼根據pkpm裡面板的面積配筋板底與板頂的鋼筋怎麼配
1、根據pkpm繪制板施工圖進入PMCAD→畫結構平面圖。
⑤ 板配筋率要求在哪本規范
關於板配筋率要求的規范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015年版)、《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具體的規定如下: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8.5.2條規定:卧置於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適當降低,但不應小於0.15%。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9.1.7條規定:當按單向板設計時,應在垂直於受力方向的方向布置分布鋼筋,單位寬度上的配筋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的受力鋼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於0.15%
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9.1.8條規定: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應在板的表面雙向配置防裂構造鋼筋。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間距不宜大於200mm。
⑥ 樓板配筋怎麼配
復樓板的厚度有別,這里以樓板制厚10-12Cm配筋為例:受力筋8間距150、分布筋6間距130,上層負彎筋8間距150取板跨的1/4沿圈樑布置、分布筋6間距250。
建築中房屋等的鋼筋配製情況,一般用圖形表示。根據配筋圖確定建築中鋼筋使用的位置、形狀以及鋼筋的型號等。
樓板是一種分隔承重構件。樓板層中的承重部分,它將房屋垂直方向分隔為若干層,並把人和傢具等豎向荷載及樓板自重通過牆體、梁或柱傳給基礎。按其所用的材料可分為木樓板、磚拱樓板、鋼筋混凝土樓板和鋼襯板承重的樓板等幾種形式。
⑦ 建築結構板的配筋
倒數第三行是計算的鋼筋面積,為一米板寬內的鋼筋面積.
倒數第二行是根據上一行計專算的面積選用的鋼筋屬,選用依據是:保證實際鋼筋面積(即倒數第一行)不小於倒數的三行計算的面積;
倒數第一行是上一行的實際面積;計算方法是:一根鋼筋面積x(1000/間距);
一般是直接差面積表格選用就可以。
沒有看到配筋圖.配筋圖根據倒數第二行畫就可以了.
⑧ 板的配筋施工圖怎麼看,問題在下面。有圖,教我下,謝謝。
AB 123之類的指的是圖紙復上的軸號,制和板邊哪側沒關系,一般圖紙橫向用字母 豎向用數字
2.是鋼筋,一般是代表一種,畫的是這種鋼筋的樣式,上邊的數字代表鋼筋型號和間距分布
3.你說的平勾應該就是直的,沒有彎鉤,板的彎鉤一般就是彎90度
4.四邊的四方框指的是柱子,你這個圖紙表達不太對,柱子應該是填充上的
⑨ 樓板配筋圖怎麼理解
(1)當樓板跨度較小時,樓板配筋受鋼筋直徑、最小間距制約,樓板鋼筋採用鋼筋不能充分發揮強度,宜採用HPB300鋼筋;
(2)當樓板跨度較大或跨厚比較大時,樓板配筋主要受承載力控制,與HPB300相比,HRB400鋼筋最小配筋率常數限值由0.20減小到0.15,且強度高,當釆用HRB400鋼筋可比採用HPB300鋼筋節約鋼筋20%左右;
(3)當跨厚比較大時,樓板截面相對有效截面高度小,即鋼筋抗彎力臂小,造成鋼筋的浪費,且樓板撓度不易滿足要求,這種情況下適當增加樓板厚度,減小跨厚比,可以明顯減少配筋量。
綜合考慮結構安全、剛度以及配筋經濟等因素,新《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對現繞混凝土板板厚比作了以下規定:鋼筋混凝土單向板不大於30,雙向板不大於40;無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於35,無梁支承的無柱帽板不大於30。預應力板可適當增加;當板的荷載、跨度較大時宜適當減小。
(9)板怎麼配鋼筋擴展閱讀
1)一般性樓板厚度取100mm,受力鋼筋配筋率0.2%;
2)溫度應力較大及可能出現裂縫的區域,適當加大配筋或加強抗裂構造;
3)作為嵌固端的地下室頂板、框支轉換層樓板,板厚180mm,雙層雙向配筋0.25%
4)加強層上下弦樓板,板厚180mm,雙層雙向配筋0.30%;加強層相鄰層,板厚150mm,雙層雙向配筋0.25%;
5)首層及頂層樓板厚度120mm,普通地下室頂板150/160mm。
《混規》8.5.1條對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有規定,當採用強度等級400MPa、500MPa的鋼筋時,其最小配筋百分率為0.15和45ft/fy中的較大值。對板常用C30混凝土,三級鋼,所以此條規定的最小配筋率為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