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鋼筋料單怎麼算

鋼筋料單怎麼算

發布時間:2021-01-28 08:12:04

① 平面表示方法鋼筋怎樣算,就是做下料單

手工計算鋼筋公式大全第一章 梁
第一節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注意:下部鋼筋不論分排與否,計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標注梁的下部縱筋時可以不輸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在軟體中是如何實現03G101-1中關於支座錨固的判斷呢?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如下圖所示)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
三、尾跨鋼筋計算
類似首跨鋼筋計算

四、懸臂跨鋼筋計算
1、主筋
軟體配合03G101-1,在軟體中主要有六種形式的懸臂鋼筋,如下圖所示

這里,我們以2#、5#及6#鋼筋為例進行分析:
2#鋼筋—懸臂上通筋=(通跨)凈跨長+梁高+次梁寬度+鋼筋距次梁內側50mm起彎-4個保護層+鋼筋的斜段長+下層鋼筋錨固入梁內+支座錨固值
5#鋼筋—上部下排鋼筋=Ln/4+支座寬+0.75L
6#鋼筋—下部鋼筋=Ln--保護層+15d
2、箍筋
(1)、如果懸臂跨的截面為變截面,這時我們要同時輸入其端部截面尺寸與根部梁高,這主要會影響懸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長度計算,上部鋼筋存在斜長的時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鋼筋的長度;如果沒有發生變截面的情況,我們只需在「截面」輸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懸臂梁的箍筋根數計算時應不減去次梁的寬度;根據修定版03G101-1的66頁。

第二節 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 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需要計算的工程量

第一節 剪力牆牆身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中間層 無變截面 中間層 變截面
頂層 內牆 頂層 外牆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第二節 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第三節 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2、箍筋
第三章 柱
KZ鋼筋的構造連接
第一章 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第二章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第三節
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角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1.5Lae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第四章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② 鋼筋下料的計算公式

1. 鋼筋下料的計算公式: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2.25d

45度彎勾=4.9d

再減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2. 簡介: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3. 舉例:

箍筋彎9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2*(0.285D+4.785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1d。


拓展資料:

鋼筋切斷時的長度稱為下料長度。

對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目前多數教材和手冊採用下式:

下料長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

具體分為: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③ 鋼筋下料單怎麼編寫鋼筋是如何下料的

按照圖紙尺寸將梁、板、柱內各種鋼筋尺寸形狀繪成簡圖,計算每根長度,查出每個構件同規格鋼筋根數,一個工程的總根數,求出總長度及總重量。各種規格鋼筋匯總成表,計算出所需鋼筋總用量。

④ 求某鋼筋配料單中箍筋的下料計算方法

1.計算鋼筋下料長度 •①號鋼筋下料長度(6240+2×內200-2×25)-2×2×25+2×6.25×25=6802(mm) •②號鋼筋下料長度
6240-2×25+2×6.25×12=6340(mm) •③號彎起鋼筋下料長度上直段容鋼筋長度240+50+500-25=765(mm)
斜段鋼筋長度(500-2×25)×1.414=636(mm)
中間直段長度6240-2×(240+50+500+450)=3760(mm)
下料長度(765+636)×2+3760-4×0.5×25+2×6.25×25=6824(mm) •④號鋼筋下料長度計算為6824mm。 •⑤號箍筋下料長度
寬度200-2×25+2×6=162(mm)
高度500-2×25+2×6=462(mm)
下料長度為(162+462)×2+50=1298(mm)

⑤ 如何計算鋼筋下料長度及編制鋼筋配料單

一.如何計來算鋼筋下自料長度
1.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2.彎起筋下料長度=減去保護層厚度的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彎曲調整值
3.箍筋下料長度=減去保護層厚度的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二.編制鋼筋配料單
根據鋼筋所用在的部位(分梁、板、柱,地下室等),規格,直徑,形狀,尺寸,根數,件數寫清楚或者畫清楚就可以了,編制鋼筋配料的時候分得越細越清楚越,製作班組按照你寫的鋼筋配料單做就好了。
現在的鋼筋圖紙是採用砼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法,如是初次接觸時最好參照一下《砼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03G101

⑥ 鋼筋配料單、下料長度及根數的簡便演算法

梁的鋼筋配料單依據圖紙,看清上部鋼筋幾根,下部鋼筋為幾根,下料長度根據梁的尺寸,去掉保護層厚度+鋼筋錨固長度。
板的鋼筋長度一般為開間尺寸+鋼筋15d。即:過中+鋼筋錨固長度,根數按開間凈尺寸-10cm除以鋼筋間距得出數+1就是底板筋的根數。抗裂筋一般就是開間尺寸除以鋼筋間距就可以了。
鋼筋翻樣」——是鋼筋工每天都乾的工作:按圖紙(目前是按「平法標注的平面圖」)「翻」出各種鋼筋的根數、形狀、細部尺寸和每根鋼筋的下料長度(已經扣減了鋼筋製作時的彎曲伸長)。確定構件部位(在大結構中) 確定該構件中含幾中形式的鋼筋. 確定每一種形式的根數. 因為現場鋼筋施工翻樣的鋼筋很詳細,計算工作量很大,要求鋼筋圖形准確,所以奉獻給各位鋼筋工同仁一套鋼筋配料表模塊。現在市場上有很多鋼筋翻樣軟體,使用也很方便,但能作為現場加工綁扎的軟體還不是很成熟。希望很快會有更多更好更直觀的現場施工用鋼筋翻樣軟體出現。本模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的模板,有很多的功能,使用時很方便,在作現場施工翻樣配料表時要是結合AutoCAD軟體的使用,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郊果. 這是一套簡練、直觀、方便、實用的現場施工用鋼筋翻樣模板 這是採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所作的一個最實用於現場的鋼筋施工翻樣的模板 這套鋼筋施工翻樣模板易學易用 這套鋼筋施工翻樣模板可以根據你自己的使用習慣自己修改 這套鋼筋施工翻樣模板可以分部位分規格自動分類匯總

⑦ 鋼筋配料單的編制是怎樣的

鋼筋配料是鋼筋加工前根據結構施工圖,將構件中各個編號的鋼筋,分別計算出鋼筋切斷時的直線長度(簡稱為下料長度),統計出每個構件中鋼筋的種類、根數、重量,編制配料單,以便進行鋼筋的備料和加工。鋼筋配料單的編制如下:(1)熟悉結構施工圖中鋼筋的品種、規格並列成鋼筋明細表,讀出鋼筋設計尺寸。

(2)計算鋼筋的下料長度。

(3)根據鋼筋下料長度編制鋼筋配料單,並匯總。在配料單中要列出工程名稱、鋼筋編號、鋼筋簡圖和尺寸、鋼筋直徑、下料長度、根數、質量等。

(4)根據鋼筋配料單填寫鋼筋配料牌,將每一編號的鋼筋製作一塊料牌,作為鋼筋加工的依據。

⑧ 怎樣用電腦算鋼筋料單

你好
很高興為您解答
你可以考慮購買庫管軟體進行生成
你也可以自己製作一個來完成
滿意採納下

⑨ 建築看圖如何算鋼筋下料單

  1. 首先要先大致的瀏覽一下設計圖紙,搞清楚圖紙的編號的含義,方便查找,然後把要放樣的圖紙找出來,並整理分類,比如核輔助廠房的,可以按照每個牆體放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從北到南或者其他的順序,從編排的第一面牆開始放樣首。

  2. 先看CC圖,是一些門洞和洞口的具體位置布置圖,有些洞口尺寸在CC圖中找不到還要在一些總平面圖中找。從畫立面圖開始,先把這一面牆體的總長、高以及門洞和洞口的實際位置在CAD中畫出來,然後在裡面布置鋼筋,這時先要從剖面圖中找出各種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然後看立面圖紙,主要是一些鋼筋的布置,分開來研究,立筋、水平筋、門洞及洞口加筋、樓板加強筋等等,還要注意鋼筋是否需要彎曲、是否需要套絲,是用搭接還是機械連接,還有搭接或者錨固長度取多大,應結合美標、國標、設計圖紙上的標示然後綜合取最大值。

  3. 鋼筋下料還要盡量注意將相鄰鋼筋錯開,這種情況在立筋和水平筋中經常見,還應注意結合下部已做的部分和上部沒有做的部分,都要使其滿足各方面要求。計算中要知道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如何計算,不同直徑鋼筋帶直角彎鉤的下料長度如何算,何時用標准套筒,何時用正反套筒。計算系表如下圖:


  4. 最後就是畫完料表後應該反復認真地核查,對應每根鋼筋,要做到有據可依。要學習更多的英文,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以方便看圖。准確的標出各個洞口的位置,也是鋼筋准確下料的前提,比如洞口U型筋的數量,取決於所截斷鋼筋數量,明確了洞口具體位置,然後再布置鋼筋就能准確知道每個洞口所需要的U型筋。

⑩ B軸線上的鋼筋鋼筋料單怎麼算

一、梁:
1. 焊接按綁扎計算長度,預算時不另行計算焊接費用,機械連接費用由雙方協議確定。
2. φ>12時,8米一個搭接,φ≤12時,12米一個搭接。
3. 梁端加密區(Ⅱ級)長度=1.5hb 。 hb——梁高
4. 綁扎搭接區內箍筋應加密,機械連接沒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額計算時只分φ10以內和φ10以外兩類計費。
6. 根據最新的03G101圖集規定,支座負筋伸向梁中的長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較大跨長度值取用(原圖集中規定為支座負筋伸向梁中的長度第一皮按1/3較大跨長度值,第二皮均按1/4較大跨長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 受力筋(單向、雙向、單層、雙層);
2) 支座負筋;
3) 分布筋;
4) 附加鋼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
5) 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 受力筋:
底筋長度L=凈長+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鋼筋);
麵筋長度L=凈長+2 la(兩端均為端支座)
b——支座寬,d——鋼筋直徑。
根數=(凈長-扣減值)/布筋間距+1
2.支座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設計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板厚-2×保護層(預算時只減一個保護層)】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有3種計算方法:
1)和負筋搭接計算(採用150搭接長度或250最小錨固長度和300最小搭接長度,任取一種);
2)按軸線長度計算;
3)按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計算。
以上三種方法都可以,但首選第一種方法。
3. 附加鋼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及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附加鋼筋長度=設計標示長度+左彎折+右彎折【板厚-2×保護層(預算時只減一個保護層)】
(註:角部放射筋長度有時長度是從角部向兩邊逐步遞減的)
支撐鋼筋是為了保證雙層筋的上層鋼筋位置的措施鋼筋(碼凳),一般情況下是每間距1米布置一根,規格為比板筋大一個規格,長度為該跨凈跨長度,支撐腿長度為板厚減保護層的兩倍腿間距為1米。
三、基礎梁鋼筋:
一)主筋長度計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顛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礎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礎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寬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於兩排鋼筋時設計要註明尺寸,l1、l2取較大值。
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 大箍下料長度計算方法:
(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預算)
2) 小箍的鋼筋長度計算方法:
其一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二:
L(鋼筋長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三:
L(鋼筋長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預算)
說明:1. D——縱筋直徑;d——箍筋直徑;bhc——保護層;
B——梁寬; H——梁高。
2.箍筋彎鉤(135度):抗震取11.9d,非抗震取6.9d(一級鋼筋)
彎鉤長度計算公式(彎弧半徑r取1.25d):
(1.25+0.5) d×135×(π/180)-(1.25+1)d+平直段長度(抗震取10d或75mm的較大值,非抗震取5d)
≈1.9d+平直段長度(即11.9d或6.9d)
3.彎折調整值(90度)的計算公式(彎弧半徑r取1.25d):
(1.25+0.5)d×90×(π/180)-(1.25+0.5)d×2≈-0.75d
4.板構件135度彎鉤取6.9d(全部按非抗震),底板梁箍筋彎鉤取11.9d但箍筋無加密要求(底板的其餘鋼筋均按非抗震要求設計)。
5.板筋先鋪短向筋,後鋪長向筋。
四、集水坑:(略)
五、柱:
一)概念:根據所處位置不同分:
角柱、邊柱、中柱
柱中的鋼筋按位置分:
1、 底層鋼筋
2、 中層鋼筋
3、 頂層鋼筋:
(1)向梁筋
(2)向邊筋
(3)遠梁筋
註:向梁筋:就近彎向梁的一側的筋;
向近筋:彎向遠離的對邊那一側;
遠梁筋:彎向遠離的那一側梁的筋。
二)計算:
1.柱截面中的鋼筋數=2×(i+j)-4
i——橫排縱向受力鋼筋根數
j——豎排縱向受力鋼筋根數
2.基礎層: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彎折長度a
柱、牆插筋錨固豎向長度與彎鉤長度對照表:
錨固豎向長度 彎鉤長度a
≥0.5laE(≥0.5la) 12d且≥150
≥0.6laE(≥0.6la) 10d且≥150
≥0.7laE(≥0.7la) 8d且≥150
≥0.8laE(≥0.8la) 6d且≥150
基礎及首層柱筋長度(含首層和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首層)的鋼筋長度+彎折長度a+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伸入上層鋼筋長度值見(03G101-1)P42】
3.中間層:
1)柱縱筋:
縱筋長度L=層高-本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層伸出樓面的高度+搭接長度(如果是機械連接或焊接就不用加搭接長度,只加焊接縮損長度調整值)
2)箍筋:
箍筋下料長度L=(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
箍筋計算長度L=(2H+2B)-8bhc+8d+2×11.9d
說明:D——縱筋直徑;d——箍筋直徑;bhc——保護層;
B——柱截面寬;H——柱截面高。
★注意:此時的彎折調整值多為負值
大箍套小箍的小箍下料、計算長度同梁小箍計算。
箍筋根數=(加密區范圍長度/加密間距)+(非加密區范圍長度/非加密間距)+1
3)柱加密區的一般規定:
○1首層柱箍筋加密區有三個(這里所說的首層是指基礎上的第一層,不一定是±0.000起算的第一層,也可以是地下室):
a. 下部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
b. 上部箍筋加密區長度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c,Hn/6};
c. 梁節點范圍內加密。
註:如果該柱縱向鋼筋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需加密(下同)。
○2首層以上柱箍筋加密區:
a. 上部箍筋加密區長度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c,Hn/6};
b. 梁節點范圍內加密;
c. 下部同上部加密區。
註:如果該柱縱向鋼筋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需加密(下同)。
Hc——柱長邊尺寸;Hn——柱的凈高度。
4.頂層柱:
頂層柱分角柱、邊柱、中間柱(中柱)。
1) 角柱:
縱向鋼筋長度=層凈高-本層伸出地面的鋼筋高度+頂層鋼筋錨固長度(頂層柱外側縱筋錨固長度取值見下說明,焊接或機械連接時)
縱向鋼筋長度=層凈高-本層伸出地面的鋼筋高度+頂層鋼筋錨固長度+綁扎搭接長度(頂層柱外側縱筋錨固長度取值見下說明,綁扎,通常情況下預算採用,如機械連接或焊接,根據雙方協議另行計算焊接或機械連接費用時,不計搭接長度)
★說明:
○1內測鋼筋錨固長度:
a. 直錨:梁高-保護層≥laE(la)時:梁高-保護層;
b. 彎錨:梁高-保護層<laE(la)時:梁高-保護層+12d 。
○2外側鋼筋錨固長度:
a. 柱頂第一層:
a):≥1.5laE(與樑上部縱筋搭接);
b):≥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彎入柱內側)。
b.柱頂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 .
注意: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 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詳圖及其它說明見(03G101-1) P37(抗震)或P43(非抗震)
2) 邊柱:
(同角柱)
3) 中柱:
縱筋l=柱凈高Hn-本層伸出地面高度+頂層錨固長度(如果是搭接的應+搭接長度)
錨固長度取值:
○1直錨(梁高-保護層≥laE時):梁高-保護層;
○2彎錨(梁高-保護層<laE時):梁高-保護層+12d .
注意事項:
○1上柱比下柱多了出鋼筋時,多出的鋼筋應下插到下層的柱中1.2LaE。(含梁)
○2當上柱筋較下柱筋大時,上柱筋應伸入到下柱的搭接區內搭接
○3當上柱筋較下柱筋小時,下柱筋應伸入到上柱的搭接區內搭接。
注○2條中將下端的連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見03G101—1 P42)
○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應延伸至上層的柱中1.2LaE(含梁)
(以上詳見03G101—1 P42圖1、圖3及附註)
六、 牆:
一)牆的分類:
1 按結構分類:框架剪力牆、框支剪力牆、純剪力牆。
2 按部位分類:基礎牆、中間層牆、頂層牆。
3 按空間類型分類:牆身、暗柱、暗梁(牆頂設置)、連梁(洞口部位設置)
4 按洞口:有洞牆、無洞牆。
二)鋼筋種類:
1 牆身:水平鋼筋、豎向鋼筋、拉筋。
2 牆柱:縱筋、箍筋、拉筋。
3 牆梁(暗梁、連梁):縱筋、箍筋、拉筋。
4 洞口加強筋、梯形筋(措施筋)(03G101—1p53)
【梯形筋(措施筋)一般情況下,每間隔1~1.2米設一道(也可只在牆頂設置一道)】。
◆ 端柱:在剪力牆中,如果在牆的盡端厚度加寬、添加縱筋、加設箍筋,即為端柱(03G101—1 P47)(三種)
三)計算:
1.牆身:
(一)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 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測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15d)。
b 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 LaE;
內測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15d)。
牆身水平鋼筋構造圖
c 水平筋根數(每排)=(層高-扣減值)/間距+1(註: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 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測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或直錨)。
b 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 LaE;
內測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或直錨)。
以上相關詳細資料和附圖詳見(03G101-1) P47
★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筋時,其中間排水平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鋼筋的錨固構造。
4) 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彎折15d 。
5)水平鋼筋的根數:
n=(層高-扣減值)/布筋間距+1(首層以上)
n=(層高-扣減值)/布筋間距+1+基礎內的水平布筋(首層,基礎內布筋間距≤500且不少於兩排水平布筋與拉筋)
牆身插筋及水平分布筋構造節點圖
(二)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豎向鋼筋的長度L=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豎向鋼筋長度L=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豎向鋼筋的長度L=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laE或la,詳03G101-1 P48)
4)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鋼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彎折15d;
5)牆身豎向鋼筋根數
n=牆凈長/布筋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三)牆身拉筋:
1)長度L=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2×(11.9+2)d】;
2)根數n=(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AL、LL中的拉筋根數)。
說明:
○1牆凈面積:是指扣除了暗柱、端柱、暗梁、連梁和門洞口後的面積, 即(牆總面積-門洞口總面積-暗柱、端柱面積-暗梁、連梁面積);
○2拉筋布置面積: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2.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伸入上層之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柱、中柱和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縱筋錨固長度也與框架柱相同。(其餘規定詳見03G101—1 P48)
(二)箍筋按設計要求。
3.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max{2×laE,≥2×600}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n=[(laE-0.1)÷0.15+1]×2+[(洞口寬-0.05×2) ÷間距+1]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
n=(洞口寬-0.05×2) ÷間距+1
(圖示詳見03G101—1 P51)
注意:頂層連梁和中間層連梁的箍筋布置范圍不一樣。
3) 拉筋(詳見03G101—1 P51注)
(二)暗梁:
1)主筋長度L=間梁凈長+錨固;
2)箍筋布置到暗柱邊50mm;
3)拉筋間距為箍筋的2倍。
建議計算順序:暗柱(端柱)—暗梁(連梁)—牆豎向筋—牆水平筋—拉筋
★剪力牆鋼筋下料和計算時的幾點注意事項:
(1) 牆身拉筋遇連梁、暗梁時要設,遇暗柱時不設,暗柱本身有拉筋時要計算。
(2) 牆身300以下洞時一般不考慮(扣減)。
(3) 暗梁的鋼筋要錨入暗柱中。
(4) 暗梁連梁的牆身水平筋照設,豎向筋沒有設計說明時照設。
(5) 水平筋遇框架柱時不斷開。
(6) 暗柱中圖低標拉筋的計算,標的不計算。
(7) 暗梁、連梁均設拉筋。
(8) 暗柱、連梁、暗梁保護層按牆計算。
(9) 一般情況下,暗柱箍筋布筋范圍按全高減50mm計算。
(10) 樓層連梁兩側暗柱內不設置連梁箍筋,長城杯暗柱中每邊加一個連梁箍筋。
(11) 暗梁在暗柱內不布置箍筋。
(12) 牆身水平筋長度不減暗柱,牆身豎向筋布筋范圍要減暗柱
(13) 牆身、連梁、暗梁拉筋均按梅花布置,暗柱不按梅花布置,按節點詳圖布置。
(14) 牆身、暗牆、暗梁綁扎搭接處箍筋加密[5d(100)]。
七、樓梯鋼筋(略)
八、二次結構:
配筋帶:縱筋長度=牆凈長+2×錨固長度(laE或la)
箍筋按設計要求
過梁:縱筋長度=洞口寬+2×錨固長度(laE或la)
門抱柱(框):縱筋長度=洞口高+2×錨固長度(laE或la)
零星鋼筋:據實計算。

閱讀全文

與鋼筋料單怎麼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硅膠烘焙模具耐高溫是多少 瀏覽:934
不銹鋼鍋鍋底燒黑怎麼處理 瀏覽:573
海南模具edm石墨加工價格多少 瀏覽:675
氬弧自動焊管機 瀏覽:242
不銹鋼鍋有油斑洗不掉怎麼辦 瀏覽:331
用什麼焊條焊接好 瀏覽:367
無縫牆布一米有多少平方 瀏覽:343
純鋼板怎麼套扣 瀏覽:40
汽車後鋼板怎麼加厚 瀏覽:545
鈦合金門套的平方數怎麼算 瀏覽:442
烙鐵焊接的是什麼 瀏覽:946
6系合金有哪些系列 瀏覽:342
管道焊接接頭怎麼連接 瀏覽:337
廣聯達鋼筋軟體暗梁腰筋怎麼設 瀏覽:137
注漿鋼管絲干什麼用的 瀏覽:602
怎麼讓不銹鋼鍋變成不粘鍋 瀏覽:296
鋁合金型材拉彎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823
怎麼防止鋼材爐號混 瀏覽:447
模具費怎麼談 瀏覽:64
焊管買賣網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