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支座負筋這樣畫是什麼意思,這兩種有什麼區別
圖1:鋼來筋(四級鋼,直徑8mm,間距自180mm)錨入下面支座(下面那根梁),通過板(圖中紫色區域),伸出上面支座(上面那根梁)外邊線1100mm。
圖2:鋼筋未標注,圖紙說明中應該有「未標注鋼筋均為XXXXX」一條,你在下面找找,一般為圓8@200,伸出支座長度分別為550mm和600mm。
PS1.鋼筋間距的模數最好取到50,如圖1中間距180,在實際施工中比較麻煩,不如直接選用圓8@150的鋼筋。
PS2.鋼筋伸出支座長度一般為板短跨的1/4,相鄰版跨不同時取大跨,圖2中兩根鋼筋伸出長度應統一。
PS3.我回答過你好幾次問題了,其實你要問的東西《砼規》、《11G101圖集》、《構造手冊》中都有答案,希望你能靜下心多看看這幾本書,夯實一下自己的基礎。
B. 廣聯達板負筋全通是什麼意思
3根25的通長筋 一根12的架立筋,支座處上部是有兩排負筋 第一排3根25的、第二排5根25的,底部鋼筋全是通長筋且都錨入支座(你的理解正確)
C. 什麼是負彎矩鋼筋
在建築工程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為抵抗負彎矩而設置的鋼筋就叫負彎矩筋,在工程專上常簡稱為「負筋」,一般屬常用於兩個部位:梁支座筋和板負彎筋;其中支座筋俗稱"扁擔筋"、"壓梁鐵"。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叫做負彎矩鋼筋。
這個概念其實不是很明晰的。原因是在混凝土構件工作階段,鋼筋的受力是十分復雜的。
在下列構件的配筋構造中,可以用到負彎矩鋼筋的概念:
1、板類構件,在板的支撐部位配置的上排鋼筋,俗稱「擔水筋」;
2、梁類構件,節點處設置的「非貫通縱筋」,一般認為是用來抵抗「負彎矩」的,(其實,貫通的縱筋又何嘗不能抵抗負彎矩呢?)貫通縱筋和負彎矩鋼筋是同時工作承受負彎矩的,剪力最大的地方也是負彎矩最大的地方,也是受彎類構件變形較大的部位,所以設計負彎矩鋼筋來抵抗縱向拉力,防止構件變形破壞。
3、梁板類構件在受力分析時有一個「反彎點」,反彎點是正彎矩和反彎矩的分界點,一邊是鋼筋抵抗「正彎矩」,另一邊則抵抗「負彎矩」。
D. 什麼是負筋
負筋 ,也叫負彎矩鋼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叫做負彎矩鋼筋。
負筋的相關公式
1、負筋長度=負筋凈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2、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3、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4、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4)負鋼筋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負筋的保護方法
1、防止人為踐踏
施工中各工種應相互協調配合,按照木工支模、主筋綁扎水電配管、管線預留負筋綁扎的順序進行作業。施工工序合理,可避免人為踩踏,混凝土澆築前應再進行一次檢查整理。
2、用馬凳控制負筋位移
一般馬凳可用Φ6規格鋼筋(或按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選用更大規格如Φ10、Φ12等等)製作,其高度應根據現澆板的厚度減去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主筋與負筋的直徑而確定。馬凳沿分布筋范圍內每米負筋交錯放置不少於 1個, 1m2范圍內不少於 2個,並於負筋下部用扎絲綁扎牢固。
3、混凝土落在灰盤上
澆築混凝土時,斗內混凝土不應直接落在現澆板鋼筋上部,而應落在灰盤上。我們採用└ 30× 3角鋼焊製成 1.0 m× 1.5 m的鐵制灰盤 ,承受混凝土自重,工人在施工時可以站在灰盤左右進行工作。在澆築下一斗混凝土時,可以將灰盤挪至現澆混凝土上部,依次向前澆築。這樣,既可以減小混凝土對鋼筋的壓力,起緩沖作用;又可以防止施工時人為踩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負筋
E. 什麼是負筋
負筋是口語,僅為方便表達簡單,不涉及受力概念,一般是指純受彎構件(如現澆梁、板)的上表面縱向受力鋼筋,也叫面鐵。如:框架梁的梁面支座負筋,僅指縱筋部位是位於梁頂面,從受力上講,還是受拉鋼筋。
F. 屋面板無負筋區域增設c6@150鋼筋與負筋搭接是什麼意思
就是這個鋼筋長度要搭到負筋范圍內,一般長度是150或者300。
G. 板負筋上標注的附加鋼筋是什麼意思
附加鋼筋是重疊布置在負筋上的鋼筋
H. 鋼筋圖中的負號是什麼意思
負號一般是表示「鋼板」的意思
I. 這個負筋是什麼意思
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應該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版筋,俗稱擔擔筋權。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至於端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就是兩端的和中間的咯
你要是到工地上去問一個鋼筋工師傅的話,他肯定能告訴這個東東在那裡。
附計算方法: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J. 鋼筋混凝土現澆板中,雙向負鋼筋架立筋是什麼意思
分布筋
主要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屬於構造鋼筋。
二、受力筋
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鋼筋及抗剪切的起彎筋、吊筋等。怎麼樣區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1、以鋼筋直徑上來區分:鋼筋的直徑大的為受力筋,直徑小的鋼筋為分布筋;2、以板的開間、進深跨度區分:如果是單項板,那麼平行於短跨方向的鋼筋是受力筋,平行於長跨方向的鋼筋是架立筋。如果是雙向板,那麼長跨、短跨方向的鋼筋全部是受力筋。3、以布置上來區分:正彎矩筋布置在下的鋼筋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鋼筋為分布筋,負彎矩筋(如懸挑板 )相反,在下的鋼筋為分布筋,在之上的鋼筋為受力筋。
三、箍筋
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拉主鋼筋和受壓區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來固定主鋼筋的位置而使梁內各種鋼筋構成鋼筋骨架的鋼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環形(當然有圓形的和矩形的)鋼筋,是口字形的,將上部和下部的鋼筋固定起來,同時抵抗剪力。
四、貫通筋
是指貫穿於構件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五、架立筋
是樑上部的鋼筋 ,只起一個結構作用,但在梁的兩端則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負彎距,不能缺少。架立鋼筋設置在梁的受壓區外邊緣兩側,用來固定箍筋和形成鋼筋骨架。如受壓區配有縱向受壓鋼筋時,則可不再配置架立鋼筋。架立鋼筋的直徑與梁的跨度有關。架立筋和貫通筋有什麼區別?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分負彎矩。
六、負筋
也叫負彎矩鋼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叫做負彎矩鋼筋。負彎矩鋼筋,彎矩的定義是下部受拉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層鋼筋在支座位置根據受力一般為上部受拉,也就是承受負彎矩,所以叫負彎矩鋼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梁或板的麵筋就是負筋)
七、拉結筋
拉結筋,通過植筋、預埋、綁扎等連接方式,使用鋼筋按照一定的構造要求將後砌體與混凝土構件拉結在一起的鋼筋。
八、腰筋
建築結構中的一種鋼筋構造。腰筋又稱「腹筋」,他的得名是因為他的位置一般位於梁兩側中間部位而得來的,是梁中部構造鋼筋,主要是因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條連接筋 (梁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實際中又稱為腰筋)。在梁高450mm,就應沿梁高兩側應設腰筋,所以數量上就不會少於2根。腰筋的直徑最小的直徑為10mm,間距不應大於200mm,同時面積配筋率不應小於百分之0.3,在梁兩側的縱向構造鋼筋(腰筋)之間還要配置拉結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