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筋間距檢測及標准
參照《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規范》,里邊有檢測鋼筋間距的抽樣標准,抽樣完後用儀器進行檢測,檢測出實際間距與圖紙中的對比即可。
⑵ 為什麼熱軋鋼筋的橫肋與鋼筋軸線的夾角不應小於45°
參考:GB1499.2-2007鋼筋混凝土用鋼第二部分:熱軋帶肋鋼筋
2)帶肋鋼盤的表面外形內及尺寸答應偏差容
帶肋鋼筋橫肋應符合下列基本規定:
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大於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 橫肋與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
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
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
⑶ 鋼筋直徑肋間距肋高怎麼測量及標准要求是什麼
1. 帶肋鋼筋內徑的測量應精確到0.1mm,取兩個互相垂直的內徑平均值。可取相對縱肋相對兩側從端頭測量。
2. 帶肋鋼筋縱肋、橫肋高度的測量採用測量同一截面兩側縱肋、橫肋中心高度平均值的方法,即測取鋼筋最大外徑,減去該處內徑,所得數值的一半為該處肋高,應精確到0.1mm。
3. 帶肋鋼筋橫肋間距採用測量平均橫肋間距的方法進行測量,即測取鋼筋一面上第一個與第十一個橫肋的中心距離,該數值除以10即為橫肋間距,應精確到0.1mm。
公稱直徑mm
內徑d1 mm
橫肋高度hmm
縱肋高度h1mm
肋間距lmm
Ø12
11.1~11.9
0.7~1.6
1.6≤
7.5~8.5
Ø14
13.0~13.9
0.9~1.8
1.8≤
8.5~9.5
Ø16
15.0~15.8
1.0~1.4
1.9≤
9.5~10.5
Ø18
16.9~17.7
1.1~2.1
2.0≤
9.5~10.5
Ø20
18.8~19.8
1.2~2.2
2.1≤
9.2~10.8
Ø22
20.8~21.8
1.3~2.5
2.4≤
9.7~11.3
Ø25
23.7~24.7
1.5~2.7
2.5≤
11.7~13.3
Ø28
26.6~27.8
1.6~2.8
2.7≤
11.5~13.5
Ø32
30.4~31.6
1.7~3.2
3.0≤
13.0~15.0
Ø36
34.4~35.6
1.8~3.4
3.2≤
14.0~16.0
Ø40
38.0~39.4
1.8~4.0
3.5≤
14.0~16.0
⑷ 螺紋鋼橫肋有多高
鋼筋的制公稱直徑范圍為6~50mm,標准推薦的鋼筋公稱直徑為6、8、10、12、16、20、25、32、40、50mm。
2)帶肋鋼筋的表面形狀及尺寸允許偏差
帶肋鋼筋橫肋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定:
橫肋與鋼筋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大於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
橫肋公稱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
鋼筋相鄰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相對肋面積的計算可參考附錄C。
帶肋鋼筋通常帶有縱肋,也可不帶縱肋;
⑸ 鋼筋間距怎麼算
按規來定塔接長度計算自。
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鋼筋橫肋間距標准如何得來的擴展閱讀:
鋼筋計算的相關要求規定:
1、處於室內正常環境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且施工質量有可靠保證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制構件中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2、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3、Ⅰ級鋼筋末端需要做180°、135°、90°、彎鉤時,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3倍。
⑹ 鋼筋間距如何測量
用鋼捲尺測量,測量時要一次測量三個間距,比如間距200mm,那麼就要測量四根箍筋的間距(四根箍筋是三個間距)也就是600mm,看箍筋的間距偏差是不是符合規范的要求
⑺ 鋼筋之間最小間距值是多少
最小間距是25且不小於鋼筋直徑。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內變形鋼筋是表面帶容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
鋼筋的綁扎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⑻ 螺紋鋼的肋間距、橫肋、縱肋、軸錯(錯輥)的標準是多少
熱軋帶肋鋼筋
&Nbsp;
一、概述
螺紋鋼是熱軋帶肋鋼筋的俗稱。其牌號由HRB和牌號的屈服點最小值構成。H、R、B分別為熱軋(Hotrolled)、帶肋(Ribbed)、鋼筋(Bars)三個詞的英文首位字母。熱軋帶肋鋼筋分為HRB335(老牌號為20MnSi)、HRB400(老牌號為20MnSiV、20MnSiNb、20Mnti)、HRB500三個牌號。
主要用途:廣泛用於房屋、橋梁、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設。
主要產地:螺紋鋼的生產廠家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華北和東北,華北地區如首鋼、唐鋼、宣鋼、承鋼等,東北地區如西林、北台、撫鋼等,這兩個地區約占螺紋鋼總產量50%以上。
二、標准號:GB1499-1998
三、化學成分:
牌 號 化學成分,100%
C Si Mn P S Ceq
HRB335 0.25 0.80 1.60 0.045 0.045 0.52
HRB400 0.25 0.80 1.60 0.045 0.045 0.54
HRB500 0.25 0.80 1.60 0.045 0.045 0.55
四、力學性能
1)鋼筋的力學性能應符合下表規:
牌 號 公稱直徑mm σs(或σp0.2)
MPA
σb
MPa δ5
%
不小於
HRB335 6-25
28-25 335 490 16
HRB400 6-25
28-50 400 470 14
HRB500 6-25
28-50 500 630 12
2)鋼筋在最大力下的總伸長率δgt不小於2.5%。供方如能保證,可不作檢驗。
3)根據需方要求,可供應滿足下列條件的鋼筋:
a)鋼筋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點之比不小於1.25;
b)鋼筋實測屈服點與上表規定的最小屈服點之比不大於1.30。
五、工藝性能
1)彎曲性能
按下表規定的彎心直徑彎曲180度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
牌 號 公稱直徑a
mm 彎曲試驗
彎曲直徑
HRB335 6-25
28-50 3a
4a
HRB400 6-25
28-50 4a
5a
HRB500 6-25
28-50 6a
7a
2)反向彎曲性能
根據需方要求,鋼筋可進行反向彎曲性能試驗。
反向彎曲試驗的彎心直徑比彎曲試驗相應增加一個鋼筋直徑。先正向彎曲45度,後反向彎曲23度,後反向彎曲23度。經反向彎曲試驗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
六、表面質量
鋼筋表面允許不得有裂紋、結疤和折疊。
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七、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許偏差
1)公稱直徑范圍及推薦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范圍為6~25mm,標准推薦的鋼筋公稱直徑為6、8、10、12、16、20、25、32、40、50mm。
2)帶肋鋼盤的表面形狀及尺寸允許偏差
帶肋鋼筋橫肋應符合下列基本規定:
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大於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
橫肋與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
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
3)長度及允許偏差
a、長度:鋼筋通常按定尺長度交貨,具體交貨長度應在合同中註明;鋼筋以盤卷交貨時,每盤應是一條鋼筋,允許每批有5%的盤數(不足兩盤時可有兩盤)由兩條鋼筋組成。其盤重及盤徑由供需雙方協商規定。
b、長度允許偏差:鋼筋按定尺交貨時的長度允許偏差不得大於+50mm。
c、彎曲度和端部:直條鋼筋的彎曲變應不影響正常使用,總彎曲度不大於鋼筋總長度的40%;鋼筋端部應剪切正直,局部變形應不影響使用。
⑼ 什麼叫鋼筋的凈距
鋼筋的凈距:兩根鋼筋之間的距離用@表示,指的是軸心距離即中心點之間的距離,那麼凈距就是這兩根鋼筋表面到表面的最近距離。
凈距在平面制圖中,有著廣泛的用途,某些材料和構件,必須要用凈距才能表達清楚。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9)鋼筋橫肋間距標准如何得來的擴展閱讀: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許偏差:
1)公稱直徑范圍及推薦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范圍為6~25mm,標准推薦的鋼筋公稱直徑為6、8、10、12、16、20、25、32、40、50mm。
2)帶肋鋼盤的表面形狀及尺寸允許偏差
帶肋鋼筋橫肋應符合下列基本規定:
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大於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
橫肋與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
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
3)長度及允許偏差
a、長度:鋼筋通常按定尺長度交貨,具體交貨長度應在合同中註明;鋼筋以盤卷交貨時,每盤應是一條鋼筋,允許每批有5%的盤數(不足兩盤時可有兩盤)由兩條鋼筋組成。其盤重及盤徑由供需雙方協商規定。
b、長度允許偏差:鋼筋按定尺交貨時的長度允許偏差不得大於+50mm。
c、彎曲度和端部:直條鋼筋的彎曲變應不影響正常使用,總彎曲度不大於鋼筋總長度的0.4%;鋼筋端部應剪切正直,局部變形應不影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