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建鋼筋基礎梁的B,T代表是什麼
參見11G101-3第31頁。。。。
② 平板鋼筋BT代表
B代表下部鋼筋,T代表上部鋼筋
③ 承台鋼筋中B,T,G各是什麼含義
混凝土構件中,常用英文字母T(Top的縮寫)表示上部鋼筋,用英文字母B(Boton的縮寫)表示下部鋼筋,而用漢語拼音字母G表示構造的意思。
單樁承台全部是構造鋼筋,不必標注B,T,G;兩樁承台梁是轉換構件,B表示下部鋼筋,T表示上部鋼筋,G表示承台梁的構造腰筋;多樁承台(樁筏)有B,T無G。
承台是樁與柱或墩聯系部分。承台把幾根,甚至十幾根樁聯系在一起形成樁基礎。
承台分為高樁承台和低樁承台:低樁承台一般埋在土中或部分埋進土中,高樁承台一般露出地面或水面。高樁承台由於具有一段自由長度,其周圍無支撐體共同承受水平外力。基樁的受力情況極為不利。樁身內力和位移都比同樣水平外力作用下低樁承台要大,其穩定性因而比低樁承台差。
(3)基礎鋼筋bt代表什麼擴展閱讀
樁基礎的使用條件是:
1、荷載較大,地基上部土層軟弱,適宜的地基持力層位置較深,採用淺基礎人工地基在技術上、經濟上不合理時。
2、河床沖刷較大,河道不穩定或沖刷深度不易計算正確,位於基礎或結構物下面的土層有可能被侵蝕、沖刷,如採用淺基礎不能保證基礎安全時。
3、當地基計算沉降過大或建築物對不均勻沉降敏感時。
4、當建築物承受較大水平荷載,需要減少建築物水平位移和傾斜時。
5、當施工水位或地下水水位較高,採用其他深基礎施工不便或經濟上不合理時。
6、地震區,可液化的地基中,採用樁基礎可增加建築物的抗震能力,樁基礎穿越可液化土層並伸入下部密實土層。
④ 鋼筋圖紙代號板筋BT什麼意思
B,代表底部鋼筋,B是 bottom(底),英語詞彙的縮寫;T,代表上部鋼筋,T是Top(頂),英語詞彙的縮寫。
⑤ 圖紙上鋼筋標注的「BT」是什麼意思
1、BT的意思
B代表下部縱向貫通鋼筋,T代表上部縱向貫通鋼筋,詳04G101第22頁。
2、鋼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3、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4、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4、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⑥ 鋼筋基礎梁符號中「B」和「T」各表示什麼
圖紙上基礎梁鋼筋「中間」標注了B和T,是不符合平法施工圖制圖規則的。是設計畫蛇添足專。
因你間在基礎梁鋼屬筋「中間」標注了B和T,只能理解為原位標注,而原位標注是不注寫B和T的。B和T只在條形基礎的基礎梁和梁板式筏形基礎的基礎主梁與基礎次梁中,B 為梁底部貫通縱筋,需要在跨中加設架立筋以固定箍筋,注寫時,用加號「+」將貫通縱筋與架立筋相聯,架立筋注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內。
T為梁頂部貫通縱筋值。注寫時用分號「;」將底部與頂部縱筋分隔開,如有個別跨與其不同,按本規則笫4.3.3條原位注寫的規定進行處理。
⑦ BT代表什麼
1、BT的意思 B代表下部縱向貫通鋼筋,T代表上部縱向貫通鋼筋,詳04G101第22頁。 2、鋼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3、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4、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4、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⑧ 施工圖中,獨立基礎的鋼筋B和T代表什麼B:X
B代錶板底,對應英文單詞bottom。
T代錶板面,對應英文單詞top。
獨立基礎是整個或局部結構物下的無筋或配筋基礎。一般是指結構柱基,高煙囪,水塔基礎等的形式。獨立基礎分三種:階形基礎、坡形基礎、杯形基礎。
獨立基礎編號如下:
(8)基礎鋼筋bt代表什麼擴展閱讀:
獨立基礎特點:
1、一般只坐落在一個十字軸線交點上,有時也跟其它條形基礎相連,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盡相同。獨立基礎如果坐落在幾個軸線交點上承載幾個獨立柱,叫做聯合獨立基礎。
2、基礎之內的縱橫兩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鋼筋,且長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長寬比在3倍以內且底面積在20平方以內的為獨立基礎(獨立樁承台)。
獨立基礎計算方法:
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墊層模板=墊層周長×墊層高度、獨立基礎體積=各層體積相加(用長方體和稜台公式)、獨立基礎模板=各層周長×各層模板高、槽底釺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積計算。
基坑土方的體積應按基坑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基坑底面積應以基坑底的長乘以基坑底的寬,基坑底長和寬是指混凝土墊層外邊線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溝者應算至排水溝外邊線。排水溝的體積應納入總土方量內。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
⑨ 基礎梁配筋圖中bt代表什麼
t:top表示樑上部配筋
B:bottom表示梁下部配筋
⑩ 施工圖中,獨立基礎的鋼筋B和T代表什麼
B代錶板底 對應英文單詞bottom
T代錶板面 對應英文單詞top
B:X 沒有標注完整,意思想表達 下部鋼筋:X 方向Φ()@();y方向Φ()@()。
按你的圖紙中的意思就是:該獨立基礎雙層雙向C16@100.
另:你應該看一下《101圖集》。
了解箍筋的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10)基礎鋼筋bt代表什麼擴展閱讀:
施工圖,是表示工程項目總體布局,建築物、構築物的外部形狀、內部布置、結構構造、內外裝修、材料作法以及設備、施工等要求的圖樣。
施工圖按種類可劃分為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水電施工圖等;施工圖主要由圖框、平立面圖、大樣圖、指北針、圖例、比例等部分組成。目前我國的施工圖畫法已趨於成熟
1、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下部鋼筋為5Φ25。
2、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3、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4、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2 )/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