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圖紙進行鋼筋下料和計算
根據施來工圖,鋼筋量計算源步驟如下。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是鋼筋配料的關鍵。 1)鋼筋下料:根據結構施工圖分別計算出每根鋼筋切斷時的直線長度。 2)量度差值:鋼筋彎曲時,外壁伸長內壁縮短,中心長度不變,其外包尺寸大於中心線長度,它們之間存在...
Ⅱ 鋼筋的下料長度怎樣計算
一、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二、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注意:度量差值=鋼筋的外包尺長度減去鋼筋的中軸線的長度
鋼筋在彎曲時:外側會變長,而內側會變短,但軸線尺寸不變。(所以最外側的尺寸和中軸線的尺寸就會有一個差值,這個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彎曲調整值)
三、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帶彎鉤和不帶彎鉤 )
箍筋的周長=(a-2c+2d)*2+(b-2c+2d)*2
合並後的公式為:(a+b-4c+4d)*2 也就是:梁的周長-8c+8d=箍筋的周長
(2)鋼筋圖紙怎麼算料擴展閱讀
在配料表中需標出每根鋼筋的下料長度。下料長度指的是下料時鋼筋需要的實際長度,這與圖紙上標注的長度並不完全一致。
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是以鋼筋彎折後其中心線長度不變這個假設條件為前提進行的。也就是說,鋼筋彎折後中心線長度不變,而外邊緣變長,內邊緣縮短。因此,鋼筋的下料長度就是指相應鋼筋的中心線長。
實際工程計算中,影響下料長度計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折後發生的變形;圖紙上鋼筋尺寸標注方法的多樣化;彎折鋼筋的直徑、級別、形狀、彎心半徑的大小以及端部彎鉤的形狀等,在進行下料長度計算時,對這些因素都應該考慮。
Ⅲ 怎麼用鋼筋圖紙提出料單,詳細的回答,
既然抄是鋼筋提料單就不必襲一次全部提完 、簡單的說,就是把鋼筋按照 柱、牆、梁、板幾個主要方向按照根數級長度有個大概的數量就可以了、然後把延長米全部加完,按照型號分類, 提料單不就自然提出來了么 。
工程的最後一段時候再把剩下的鋼筋和需要的鋼筋扣減一下。就可以了。 那時候你已經能了解還需要多少鋼筋了。
Ⅳ 鋼筋圖紙怎麼抽筋算料
鋼筋計算長度有預算長度與下料長度之分。預算長度指的是鋼筋工程量的計算長度,主要是用於計算鋼筋的重量,確定工程的造價;下料翻樣是鋼筋工程施工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鋼筋施工工序上,鋼筋配料(鋼筋的切斷、工藝加工等)、綁扎安裝、交付驗收等都需要有書面的依據,這個依據就是翻樣工所出具的《鋼筋配料單》,翻樣工所出具《鋼筋配料單》的工作過程就是鋼筋下料翻樣,翻樣工的水平如何直接決定了鋼筋施工每道工序的操作質量、原材的合理利用、使用人工是否經濟等等要素,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都說的是同一構件的同一鋼筋實體,下料長度可由預算長度調整計算而來。其主要區別在於內涵不同、精度不同。
從內涵上說,預算長度按設計圖示尺寸計算,它包括設計已規定的搭接長度,對設計未規定的搭接長度不計算(設計未規定的搭接長度考慮在定額損耗量里,清單計價則考慮在價格組成里),不過實際操作時都按定尺長度加搭接長度。而下料長度,則是根據施工進料的定尺情況、實際採用的鋼筋連接方式並按照施工規范對鋼筋接頭數量、位置等具體規定要求考慮全部搭接在內的計算長度,有時還要考慮施工工藝和施工流程,如果是分段施工還需要考慮二個流水段之間的鋼筋連接。舉個例子:柱、牆豎向構件基礎插筋、上下層間鋼筋的搭接,封閉圈樑縱筋以及圓形箍筋、焊接封閉箍筋的首尾搭接,均視為設計規定的搭接,要計算在工程量內。對鋼筋定尺長度(或既有長度)相對構件布筋長度較短而產生的鋼筋搭接屬於設計未規定的搭接,比如50m長的筏形基礎,一根鋼筋中間需要多少搭接接頭,清單工程量里不計算,施工下料卻要根據構件鋼筋受力情況統統考慮。
從精度上講,預算長度按圖示尺寸計算,即構件幾何尺寸、鋼筋保護層厚度和彎曲調整值,並不考慮所讀出的圖示尺寸與鋼筋製作的實際尺寸之間的量度差值,而下料長度對這些卻是全都要考慮的。比如一個矩形箍筋,預算長度只考慮構件截寬、截高,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兩個135°彎鉤,不考慮那三個90°直彎。下料長度則都要考慮。
討論這個問題的目的,既是為了准確計算鋼筋工程量用以確定造價,也是為了相應算出符合實際的下料長度,以期指導施工。鋼筋下料的鋼筋形狀根數長度准確無誤,否則會造成災難後果,而鋼筋預算僅僅是量上的誤差,最多是誤差率超過允許范圍而重新計算。
在計算難度上下料比預算要求高,計算一個異型高低大小不一的復雜集水坑,下料計算必須高度精確,需要鋼筋翻樣人員對鋼筋的具體形式和鋼筋的擺放位置相當清楚,並且對施工流程非常了解,而鋼筋預算對這方面就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鋼筋的總量基本相同就可以了,但是沒法用於施工。
施工下料有幾個關鍵因素:可操作性,規范化,優化下料。鋼筋預算的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計算準確。
Ⅳ 建築看圖如何算鋼筋下料單
首先要先大致的瀏覽一下設計圖紙,搞清楚圖紙的編號的含義,方便查找,然後把要放樣的圖紙找出來,並整理分類,比如核輔助廠房的,可以按照每個牆體放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從北到南或者其他的順序,從編排的第一面牆開始放樣首。
先看CC圖,是一些門洞和洞口的具體位置布置圖,有些洞口尺寸在CC圖中找不到還要在一些總平面圖中找。從畫立面圖開始,先把這一面牆體的總長、高以及門洞和洞口的實際位置在CAD中畫出來,然後在裡面布置鋼筋,這時先要從剖面圖中找出各種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然後看立面圖紙,主要是一些鋼筋的布置,分開來研究,立筋、水平筋、門洞及洞口加筋、樓板加強筋等等,還要注意鋼筋是否需要彎曲、是否需要套絲,是用搭接還是機械連接,還有搭接或者錨固長度取多大,應結合美標、國標、設計圖紙上的標示然後綜合取最大值。
鋼筋下料還要盡量注意將相鄰鋼筋錯開,這種情況在立筋和水平筋中經常見,還應注意結合下部已做的部分和上部沒有做的部分,都要使其滿足各方面要求。計算中要知道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如何計算,不同直徑鋼筋帶直角彎鉤的下料長度如何算,何時用標准套筒,何時用正反套筒。計算系表如下圖:
最後就是畫完料表後應該反復認真地核查,對應每根鋼筋,要做到有據可依。要學習更多的英文,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以方便看圖。准確的標出各個洞口的位置,也是鋼筋准確下料的前提,比如洞口U型筋的數量,取決於所截斷鋼筋數量,明確了洞口具體位置,然後再布置鋼筋就能准確知道每個洞口所需要的U型筋。
Ⅵ 有施工圖,鋼筋量怎麼計算
根據施工圖,鋼筋量計算步驟如下。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是鋼筋配料的關鍵。
1)鋼筋下料:根據結構施工圖分別計算出每根鋼筋切斷時的直線長度。
2)量度差值:鋼筋彎曲時,外壁伸長內壁縮短,中心長度不變,其外包尺寸大於中心線長度,它們之間存在一個差值,這個差值稱為「量度差值」。
鋼筋的下料長度應按簡圖的外包尺寸,增加兩端彎鉤增加的尺寸,再扣除鋼筋彎曲時引起的量度差值。
3)混凝土的保護層相關知識
4)下料長度的計算
(1)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2)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3)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彎曲調整值
或=箍筋周長+箍筋長度調整值
【例】試計算某教學樓鋼筋混凝土簡支梁L1的鋼筋下料長度。
圖某教學樓鋼筋混凝土簡支梁L1
【解】(1)求各鋼筋簡圖並其下料長度
①號鋼筋: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兩端保護層厚度+兩端彎鉤增加長度
6000-25×2+2×6.25×18=6175mm
②號鋼筋:6000-25×2+2×6.25×10=6075mm
③號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兩端彎鉤增加長度
其中,端部平直段長=400-25=375mm
中間直段長度=6000-2×25-2×375-2×400=4400mm
斜段長度=(450-2×25)×1.414=566mm
彎曲調整值=2×0.67×18=24.12mm(按表4-3,45°)
故下料長度=2×375+4400+2×566-24.12+2×6.25×18=6483mm
④號鋼筋:端部平直段長=900-25=875mm
中間直段長度=6000-2×25-2×875-2×400=3400mm
斜段長度=566mm
彎曲調整值=2×0.67×18=24.12mm
故下料長度=2×875+3400+2×566-24.12+2×6.25×18=6483mm
⑤號鋼筋(箍筋):下料長度=(400+150)×2+25.1×6=1250mm
(2)計算箍筋數量。
(6000-2×25)/200+1=31個
Ⅶ 怎麼根據混凝土結構施工圖計算鋼筋下料
首先看圖是沒問題的吧!還有必須熟悉規范,還要知道圖集,知道03G101的規范圖集。
Ⅷ 鋼筋工怎樣學會看圖紙怎樣算料要買什麼書
作為一個鋼筋工你需要看的圖紙太多了,首先是16g101系列圖集及其配套圖集
其次是懂得房屋建築學,知道房屋構造和梁板柱最基礎概念
最後就是掌握綁扎 焊接規程
這樣下來才能勉強在建築市場活下去
Ⅸ 怎麼才能知道圖紙上有多少鋼筋,怎麼算圖紙上的料圖
用廣聯達軟體算會很快,有電子圖導入裡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