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獨立柱基礎,裡麵包含哪些鋼筋
獨立柱基抄礎,裡麵包含哪些鋼筋?
答:獨立「柱」基礎,「裡面」包含哪些鋼筋?普通階形獨立基礎:基礎底板底部鋼筋、基礎底板底階頂(基礎頂面)部鋼筋、柱插筋及基礎中的不少於兩道矩形封閉箍筋(非復合箍)。
再答本題普通階形獨立基礎:該階形截面獨立基礎裡面的底板鋼筋2400設其為Y向,另一向為X,基礎底板底部配置:?級鋼筋,Y、X向均為直徑為?14,分布間距均為150:
基礎底板底階頂(基礎頂面)部鋼筋:上層(Y向)?級鋼筋,直徑為?12,分布間距200;下層(X向)?級鋼筋,直徑為?14,分布間距120;
柱插筋:未知。但告知要求:插至基礎底板鋼筋網片上且彎折150。
基礎中的不少於兩道矩形封閉箍筋(非復合箍):?級鋼筋,直徑為?10,2道。
㈡ 基礎梁的縱筋包括哪些內容
底部縱向鋼筋、上部縱向鋼筋、腰部縱向鋼筋、箍筋、腰部拉鉤筋,有翼板版的還有板底橫向受力鋼筋權及板底縱向分布鋼筋等。
計算步驟:
1、得到各跨梁的配筋包絡後,即可按構造要求選擇縱筋。
2、首先需要確定縱筋的間距。程序確定一排鋼筋最小根數為Nmin=2根,一排鋼筋最大根數採用直徑為32mm間距為33mm,梁寬兩邊扣除兩個保護層厚度計算得到Nmax。
3、程序首先根據Nmin計算鋼筋直徑,並選用鋼筋直徑小於25mm大於16mm的鋼筋進行實配。如果直徑大於等於25mm,程序增加鋼筋根數到Nmin+1,如果到Nmax鋼筋根數仍不滿足,程序按兩排鋼筋進行配筋,如果兩排直徑為25mm的鋼筋仍然不滿足要求,程序自動增加鋼筋直徑。
㈢ 工程中常用鋼筋有哪幾類各是怎樣分類的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3)基礎鋼筋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鋼筋與牆的安裝要求
1、牆的鋼筋網綁扎同基礎。鋼筋有90°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2、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置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
3、牆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並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牆上下兩邊三道水平處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4、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豎向受力筋外綁一道水平筋或箍筋,並將其與豎筋點焊,以固定牆、柱筋的位置,在點焊固定時要用線錘校正。
5、外牆澆築後嚴禁開洞,所有洞口預埋件及埋管均應預留,洞邊加筋詳見施工圖。牆、柱內預留鋼筋做防雷接地引線,應焊成通路。其位置、數量及做法詳見安裝施工圖,焊接工作應選派合格的焊工進行,不得損傷結構鋼筋,水電安裝的預埋,土建必須配合,不能錯埋和漏埋。
參考資料:網路——鋼筋
㈣ 公路基礎鋼筋構造包括哪些
橋梁墩柱以下的結構鋼筋都是屬於基礎鋼筋,如:樁基鋼筋、承台鋼筋、或者是地系梁鋼筋。
㈤ 獨立基礎鋼筋有哪些,獨立基礎鋼筋有哪些知識
如果只計算基礎的底板筋,方法不難.但要根據上部荷載和地耐力先算出基礎底面積.這是最主要的.有了底面積,再按構造規定確定基礎截面高度及形式.按構造要求先配出底板筋,然後按最不利情況驗算一下.
㈥ 獨立基礎有什麼鋼筋,獨立基礎有什麼鋼筋知識
一般獨立基礎有底板的雙格的底筋;柱子的插筋及箍筋。就怎麼簡單。(杯口基礎除外)
㈦ 基礎裡面有什麼鋼筋,要全一點,求高手,求解。
樓上抄說的不錯,補充一下。
一般墊襲層施工完成後先做承台鋼筋籠,然後是基礎梁(縱向鋼筋、箍筋、彎起等),然後是底板鋼筋一般雙層雙向(都是拉通的),部分梁或者後澆帶、陽角部位有支座附加或者跨中附加鋼筋,最後結構柱牆鋼筋需要錨固入承台或者底板...
㈧ 基礎梁鋼筋都有哪些
底部縱向鋼筋、上部縱向鋼筋、腰部縱向鋼筋、箍筋、腰部拉鉤筋,有翼板的還有板底橫向受力鋼筋及板底縱向分布鋼筋等。
㈨ 什麼是基礎和主體結構鋼筋工程
基礎和主體結構鋼筋工程是基礎鋼筋工程和主體鋼筋工程,就是基礎和主體綁扎鋼筋的工程。
鋼筋工程的施工工藝:
1、鋼筋製作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范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凡重要部位的鋼筋代換,須徵得甲方、設計單位同意,並有書面通知時方可代換。
(1)鋼筋表面應潔凈,粘著的油污、泥土、浮銹使用前必須清理干凈,可結合冷拉工藝除銹。
(2)鋼筋調直,可用機械或人工調直。經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
(3)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
(4)鋼筋彎鉤或彎曲:
①鋼筋彎鉤。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鋼筋彎曲後,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彎起後尺寸不大於下料尺寸,應考慮彎曲調整值。
鋼筋彎心直徑為2.5d,平直部分為3d。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的理論計算值:對轉半圓彎鉤為6.25d,對直彎鉤為3.5d,對斜彎鉤為4.9d。
②彎起鋼筋。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不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箍筋調整,即為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兩項之差或和,根據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內包尺寸而定。
④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等規定綜合考慮。
a.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b.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c.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2、鋼筋綁扎與安裝: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
採用20#鐵絲綁扎直徑12以上鋼筋,22#鐵絲綁扎直徑10以下鋼筋。
(1)牆
①牆的鋼筋網綁扎同基礎。鋼筋有90°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②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置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
③牆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並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牆上下兩邊三道水平處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④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豎向受力筋外綁一道水平筋或箍筋,並將其與豎筋點焊,以固定牆、柱筋的位置,在點焊固定時要用線錘校正。
⑤外牆澆築後嚴禁開洞,所有洞口預埋件及埋管均應預留,洞邊加筋詳見施工圖。牆、柱內預留鋼筋做防雷接地引線,應焊成通路。其位置、數量及做法詳見安裝施工圖,焊接工作應選派合格的焊工進行,不得損傷結構鋼筋,水電安裝的預埋,土建必須配合,不能錯埋和漏埋。
(2)梁與板
①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1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②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並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餘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③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⑤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註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L—板的中一中跨度)。
⑥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