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樓板鋼筋的放置規定有哪些
樓板鋼筋的放置:
施工 照工程結施圖上的標注,按10G101-1圖集有關規則放置;
設計 經承載能力專計算並復核屬撓度及抗裂後,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9.1節各款規定布置。
內容較多,無法一一寫出。
願意解答具體問題。
❷ 現澆樓板的主筋怎麼放
單層雙向板配筋,而後是板的負彎矩筋(負筋、拔據子筋),分布筋是對負彎矩筋說的,一般是Φ6.5的圓鋼間距250mm,從支座邊3-5cm開始布置到負彎矩筋的端部。
板配筋規定: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見圖2-21右側支座負筋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三、構造鋼筋
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們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
1、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痩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該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沿受力方向配置時不宜小於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時可根據實踐經驗適當減少。
(2)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對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板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7,在兩邊嵌固於牆內的板角部分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4(雙向配置);對周邊與混凝土梁或牆整體澆築的板不宜小於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1/5(單向板)、1/4(雙向板),見圖2-21。
2、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長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該構造鋼筋伸人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o的1/4。
四、板上開洞
1、圓洞或方洞垂直於板跨方向的邊長小於300mm時,可將板的受力鋼筋繞過洞口,不必加固。
2、當300≤D≤1000mm時,應沿洞邊每側配置加強鋼筋,其面積不小於洞口寬度內被切斷的受力鋼筋面積的1/2,且不小於2A10,
3、當D>300mm且孔洞周邊有集中荷載時或D>1000mm時,應在孔洞邊加設邊梁。
五、板柱節點
在板柱節點處,為提高板的沖切強度,可配置箍筋或彎起鋼筋。板的厚度不應小於150mm。
箍筋應配置在柱邊以外不小於1.5h0范圍內,其間距不應大h0/3,如圖2-25a,箍筋外形宜為封閉式。箍筋直徑不應小於6mm。
彎起鋼筋可由一組或二組組成,如圖2-25b。其傾斜度應與沖切破壞斜截面相交,其交點應在柱周邊以外h/2~2/3h的范圍內。彎起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且每一方向不應小於3根。
4抗震配筋要求
2.4.1抗震等級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根據設防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抗震等級分為一、二、三、四級,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並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表的規定。
2.4.2一般規定
1、結構構件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宜選用HRB335、HRB400級鋼筋。
2、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Lae:對一、二級抗震等級為1.15La,對***抗震等級為1.05La,對四級抗震等級為La。
3、採用搭接接頭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LlE,應按下列公式計算:LlE=ζLae。
4、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接頭的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5、箍筋的末端應做成135度彎鉤,彎鉤端頭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其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其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2.4.3 框架梁
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頂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般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5;二、***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3。
2、梁端箍筋的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應按下表採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於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大2mm,
抗震等級 箍筋加密區長度(二者取大值) 箍筋最大間距(三者取大值) 箍筋最小直徑
一 2h、500mm 6d、h/4、100mm Φ10
二 1.5h、500mm 8d、h/4、100mm Φ8
三(四) 8d、h/4、150mm Φ8(Φ6)
註:d為縱向鋼筋直徑;h為梁的高度。梁端縱向鋼筋配筋率>2%時,箍筋最小直徑增加2mm。
3、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至少應備配置兩根通長的縱向鋼筋。對一、二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4mm,且分別不應少於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受力鋼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對三、四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
4、梁箍筋加密區長度內的箍筋間距:對一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20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對二、三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對四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300mm。
5、梁端設置的第一個箍筋應距框架節點邊緣不大於50mm;非加密區的箍筋間距不宜於加密區間距的2倍。
❸ 板面附加鋼筋如何放置
看彎鉤的方向,彎鉤向右和向下的為板面附加筋,向左和向上的為板底附加筋,鋼筋間距按說明來,板筋間距190,附加筋間距380
❹ 板的鋼筋有哪些如何放置
板鋼筋位置上分為麵筋和底筋。功能上主要分為受力筋、跨板受力筋、跨板負筋、支專座負筋、分布筋、抗裂筋屬、溫度筋等。
也有直接雙層雙向布置的鋼筋。就是面層底層,雙向布置。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的話,就是底層雙向,面層用支座負筋。支座負筋同時搭配分布筋,負筋伸不到的地方布置溫度筋。
❺ 板附加筋的放置位置
板附加筋的放置位置在板的四角。
附加鋼筋其實就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版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權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吊筋和箍筋),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另外添加的板筋就是附加鋼筋。
梁裡面一般在梁與梁相交處在主樑上為了增加抗剪力,在次梁兩側各加三道箍筋,這6道箍筋就是附加筋,有時候箍筋還不能滿足要求時再布置一些吊筋或鴨筋,也叫附加筋,板裡面也有附加筋,主要是在板裡面已經布置完受力筋的情況下,再另外布置一些受力筋,這時另外增加的那部分鋼筋就是附加筋。
❻ 樓板鋼筋怎樣擺放,何為樓板長向,何為樓板短向
所謂長方向,短方向是有圖紙上的幾何尺寸確定的,一般而言是東西向長,南北向短。
鋼筋擺放就是短的在下,長得在上。
如果涉及扣鐵,要注意扣鐵的分布筋圖紙是不畫的,看說明噢。
❼ 板面附加鋼筋如何放置
你沒有相應的圖片,不太好說。
板面附加鋼筋,一般是在雙向鋼筋的情況下,同排或是不同排布置附加鋼筋。
附加鋼筋的長度、范圍見具體的圖紙說明。
❽ 農村自建房,現澆板,板筋怎麼放
樓上不是你家的房子就亂說是吧,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把平面圖發給建客設計院,也許他們會幫上你,簡單的都不收費
❾ 板中X向與Y向鋼筋具體是如何放的
有梁樓蓋平法施工圖制圖規則板鋼筋標注中X和Y為方便設計表達和施工識圖,內規定結構平面容的坐標方向為:
1、當兩向軸網正交布置時,圖面從左至右為X向,從下至上為Y向;
2、當軸網轉折時,局部坐標方向順軸網轉折角度做相應轉折;
3、當軸網向心布置時,切向為X向,徑向為Y向。
此外,對於平面布置比較復雜的區域,如軸網轉折交界區域、向心布置的核心區域等,其平面的坐標方向有者另行規定並圖上明確表示。
(9)板鋼筋如何放置擴展閱讀
雙層雙向總共是兩層鋼筋網。現澆板鋼筋,這就是雙向。雙層,就是由於板有一定厚度,就用板頂一層鋼筋,板底一層鋼筋,這就是雙層。雙向,就是底筋、麵筋的縱橫方向配筋,即在底板、面板的X和Y兩個方向來布置鋼筋,每層鋼筋在縱橫兩個方向上都有。
在布置雙層雙向鋼筋時,板底部的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下部,長向的放在上面;對於面層鋼筋,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最上面,長向鋼筋在短向鋼筋的下面。一般設置了雙層雙向鋼筋就可以不設置板負筋。
❿ 板筋應先放那個方向的鋼筋
如果是單向受力板,則先放受力鋼筋後放分布鋼筋。如果是雙向受力板(大部分現澆板是雙向受力板)下層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層鋼筋:長跨在下,短跨在上。
如果是通長設置的鋼筋一般:通長底筋,先放房間的開間方向(就是窄向),再放另一個方向(進深)的底筋;通長頂筋,先放房間的進深方向(就是房間寬的方向),再放另一個方向(開間)的頂筋;附加鋼筋,放置在同方向通長鋼筋的那一層的通長鋼筋之間與通長鋼筋同標高。
如果是荷載直接傳給地基(非樁基)的基礎筏板,鋼筋的布置原則與上述相反。
(10)板鋼筋如何放置擴展閱讀:
板筋優化
有效的板筋優化不僅可以合理地組織結構、充分利用空間、挖掘材料潛能,而且可以降低產品成本,減少單機容量增大引發的負面效應。
此外,對比相同容量、同期開發的國內外水電機組可以發現,國內獨立設計的機組較厚重,國外設計的機組(如日立/馬卡古瓦,CE/清江)相對較輕薄。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國外對機組方案,除必要的校核、分析外,優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繼桁架優化方面取得的成果之後,國內一些單位陸續開展了板、實體優化方面的研究。
板筋結構是板、筋的有效組合,但板筋優化不是板、梁優化的簡單疊加。由於連接方式不同,板筋結構分為兩大類。
優化時,需要對其類型進行判別,並進行有針對性建模;同類型的板筋結構中,不同位置的承載板,分為拉壓板、彎板及混合板三種情況,需要選用不同的中間變數;梁、板、實體三種單元共存的模型中,應使自由度、優化變數滿足協調條件。
板筋優化牽扯到尺寸、形狀、拓撲三方面內容,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選擇准則法、規劃法或混合法。對於大型板筋結構,針對有限元模型進行優化時,需要保證演算法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