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柱的鋼筋工程量怎麼計算需要詳細步驟
1、從基礎起開始算
2、要注意非連接區的長度
3、角筯和個邊鋼筯在頂層的錨固
4、要區分邊柱,角柱,和中柱的頂部鋼筋錨固。
(一) 、基礎層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如果你還有不明白,或者不會計算,不想或沒時間計算,建議找人代算,有代算公司,也有代算私人,你也可以去平台委託,費用不等。
一、其他方法
1、你可以搜索下【小螞蟻算量】,能做工程量計算、預算,高質、高效
2、你可以在網上搜下預算造價單位,有一些單位做的比較好
3、你可以去第三方平台委託別人做,平台上注意防騙,你可以找單位、也可以找個人來做。
二、建議
1、如果你只是計算工程量的話,選擇算量公司劃算
2、如果你是要造價,想省錢,可以現在找專業的算量公司計算工程量,然後再讓人去套價,這樣價格要低很多(上述的第二點最劃算)。
3、工程量計算時,需要看清工程CAD圖紙,按照工程所在地的定額計算工程量。
三、工程算量計算規則很重要
1、工程量計算應按照工程所在省份定額計算規定為標准計算
2、如果自己不熟悉定額,應該多找下相關的計算規則,以防計算失誤,處理不當而算錯。
3、如果沒有相關定額規定,可以參考相關工程的處理方法。
『貳』 柱子的箍筋怎麼計算
1、矩形箍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式中 :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比如,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那麼,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2)柱的鋼筋怎麼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製作要求
用光圓鋼筋製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鉤)。彎鉤的彎曲內直徑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2.5倍。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
『叄』 柱的配筋如何計算 如圖
給個例題給你:
柱正截面單向偏心受力承載力計算書
1 已知條件
柱截面寬度b=600mm,截面高度h=600mm,縱向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緣距離as=35mm,彎矩平面內計算長度l0x=4000mm,彎矩平面外計算長度l0y=40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C30,縱向鋼筋強度設計值fy=360MPa,非抗震設計,截面設計壓力N=500kN,設計彎矩M=300kN·m,截面下部受拉,計算配筋面積。
2 配筋計算
構件截面特性計算
A=360000mm2, Ix=10800000000.0mm4, Iy=10800000000.0mm4
ix=173.2mm, iy=173.2mm
查混凝土規范表4.1.4可知
fc=14.3MPa
由混凝土規范6.2.6條可知
α1=1.00
β1=0.80
由混凝土規范公式(6.2.1-5)可知混凝土極限壓應變
εcu=0.0033
由混凝土規范表4.2.5可得鋼筋彈性模量
Es=200000MPa
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
ξb=0.518
截面面積
A=bh
=600×600
=360000mm2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600-35=565mm
根據混凝土規范表6.2.15可得軸心受壓穩定系數
φ=1.000
軸心受壓全截面鋼筋面積
A's=0.00mm2
根據混凝土規范6.2.3條,判斷是否需要考慮軸壓力在撓曲桿件中產生的附加彎矩
N/(fcA)=500000/(14.3×360000)=0.10 ≤ 0.9
M1/M2=0.00/300=0.00 ≤ 0.9
lc/i=4000/173.2=23.1 ≤ 34-12(M1/M2)=34-12×(0/300)=34
不需要考慮軸壓力在撓曲桿件中產生的附加彎矩影響
偏心距
e0=300000000/500000=600mm
根據混凝土規范6.2.5條可知附加偏心距
ea=20mm
初始偏心距
ei=e0+ea=600+20=620mm
軸向壓力作用點至遠離壓力一側鋼筋的距離
e=ei+0.5h-as=620+0.5×600-35=885mm
假定截面為大偏心受壓,則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
ξ=N/(α1fcbh0)
=500000/(1.0×14.3×600×565)
=0.103
ξ<ξb,截面為大偏心受壓。
截面受壓區高度
x=ξh0=0.103×565=58.15mm
x<2as,根據混凝土規范6.2.17-2可得單側鋼筋面積
As=N(ei-0.5h+as)/fy/(h0-as)
=500000×(620-0.5×600+35)/360/(565-35)
=930.29mm2
取全截面縱向鋼筋最小配筋率
ρ'smin=0.55%
全截面縱向鋼筋最小配筋面積
A'smin=1980mm2
As<A'smin/2,取單側鋼筋面積
As=990mm2
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書
1 已知條件
柱截面寬度b=600mm,高度h=600mm,縱向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緣距離as=35mm,箍筋間距s=1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C30,箍筋設計強度fyv=300MPa,非抗震設計,豎向剪力設計值V=200kN,軸壓力設計值N=500kN,求所需鋼筋面積。
2 配筋計算
查混凝土規范表4.1.4可知
fc=14.3MPa ft=1.43MPa
由混凝土規范6.3.1條可得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
βc=1.0
截面面積
A=bh
=600×600
=360000mm2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600-35=565mm
截面腹板高度
hw=565mm
由混凝土規范6.3.1條可知截面允許的最大剪應力
τmax=0.25βcfc=0.25×1.0×14.3=3.58MPa
剪力產生的剪應力
τV=V/b/h0
=200000/600/565
=0.59MPa
剪應力τV<τmax,截面尺寸滿足條件。
由於λ<1,根據混凝土規范,取λ=1。
由混凝土規范可知混凝土的抗剪承載力
Vc=1.75/(λ+1)ftbh0
=1.75/(1.0+1)×1.43×600×565
=425031.31N
由混凝土規范6.3.12可知軸力抗剪承載力
VN=0.07N=0.07×500000=35000N
由混凝土規范6.3.13可知
V/b/h0=0.59MPa
(Vc+VN)/b/h0=1.36MPa
則可不進行承載力計算,取
Asv=0
同一截面最小箍筋面積
Asvmin=25mm2 >Asv
取箍筋面積
Asv=25mm2
『肆』 柱基礎鋼筋怎麼計算
柱基礎鋼筋就是復柱插筋。制
(抗震框架柱)柱插筋長度=彎折段長度(12d)+直段長度+彎曲調整直(可忽略不計)。直段長度計算比較麻煩一點,要結合底層的層高來計算,反正就是柱插筋露出基礎面的長度至少要1/3的層高,而且還要加上搭接長度(或者是機械連接、焊接連接的長度)。還要考慮搭接率的問題,一般搭接率不能超過50%,所以柱的鋼筋就是角筋比中間筋長一點。
要准確計算的話建議樓主去看一下11G101圖集,下面附一張11G101的截圖:
『伍』 柱子鋼筋怎麼算
不同的柱子鋼筋有不同的演算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柱縱筋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柱箍筋 :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5)柱的鋼筋怎麼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柱子定義1
工程結構中主要承受壓力,有時也同時承受彎矩的豎向桿件,用以支承梁、桁架、樓板等。
分類:柱按截面形式分為方柱、圓柱、管柱、矩形柱、工字形柱、H形柱、T形柱、 L形柱、十字形柱、雙肢柱、格構柱;按所用材料分為石柱、磚柱、砌塊柱、木柱、鋼柱、鋼筋混凝土柱、勁性鋼筋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和各種組合柱;按柱的破壞特徵或長細比分為短柱、長柱及中長柱。
柱子定義2
柱——日本琵琶的弦馬稱為柱。用朴木作成。但築前琵琶的柱是與背板用同種木料製成,表面貼有竹片。保留中國唐風的雅樂琵琶,因為把弦按在柱上發音的緣故,柱比較低;借鑒了印度弦樂器風格的盲僧琵琶,通過把柱與柱之間的弦縱向按入,有時候會高純四度,為了小幅度作出微妙的高音,所以柱被做得很高。日本琵琶不象琉特琴、吉他或中國琵琶那樣,設每半音進行調整的眾多的柱,而是只設置四~五根的柱。現代合奏中用的琵琶大部分為五根柱。
柱子定義3
明清傢具部件名稱。主要承受軸向壓力的長條形木條,一般為豎立式,用以支承框面,如腿柱、矮柱等。
『陸』 鋼筋的計算公式
鋼筋抽樣的計算公式
一、梁
一)、框架梁
1)、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支座負筋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筋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筋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框架梁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三)、框支梁
1、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6、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剪力牆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
剪力牆牆身
Ⅰ)、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一、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二、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三、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Ⅱ)、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一、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二、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三、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四、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Ⅲ)、剪力牆牆身拉筋
一、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二、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例:(8000*3840)/(600*600)
2)、
剪力牆牆柱
Ⅰ)、
縱筋
一、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二、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三、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Ⅱ)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3)、剪力牆牆梁
Ⅰ)、連梁
一、力主筋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二、筋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Ⅱ)、暗梁
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二、
柱
一)、基礎層
1、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2、礎內箍筋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中間層
1、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2、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1、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二、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2、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3、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三、
板
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力筋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2、筋及分布筋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3、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柒』 急求框架柱鋼筋計算方法!
縱向鋼筋計算方法為1、基礎柱子縱向鋼筋長度計算:底部為圖紙要求的錨固長度內+層高容,頂部為層高+錨固長度,其餘的長度為層高。縱向鋼筋按每一層計算一個鋼筋搭接。
2、箍筋:基礎柱子,按照規范 加密區為1/2柱高,其他的為1/3柱高。
箍筋長度為:L=2x(梁高-2x保護層+梁寬-2x保護層)+2x11.9d+8d。
『捌』 獨立基礎柱的鋼筋量計算(有圖)
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1、鋼筋工程,應區別現澆、預制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
2、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3、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增加0.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XM,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6)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孔道長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在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
(7)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預應力鋼絲長度增加0.35m計算。
(8)柱的鋼筋怎麼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⑴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
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
⑵獨立基礎墊層模板
墊層模板=墊層周長×墊層高度
⑶獨立基礎體積
獨立基礎體積=各層體積相加(用長方體和稜台公式)
⑷獨立基礎模板
獨立基礎模板=各層周長×各層模板高
(5)基坑土方工程量
基坑土方的體積應按基坑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基坑底面積應以基坑底的長乘以基坑底的寬,基坑底長和寬是指混凝土墊層外邊線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溝者應算至排水溝外邊線。排水溝的體積應納入總土方量內。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
(6)槽底釺探工程量
槽底釺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積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獨立基礎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筋
『玖』 柱的箍筋計算怎麼算 下圖中這個計算公式 每個數字都表示什麼 請詳細說明 謝謝
首先你的這根箍筋是4*4或4*2這種大箍套小箍類型的箍筋中的小箍,柱內500*500。做預算時,計算的是箍筋容外皮長度。
1、這根小箍寬大概是大箍長度1/3,具體演算法:柱截面寬500減去2倍保護層20,減去2倍箍筋直徑d(也就是8),減去主筋直徑22,得到外側主筋圓心間距離,因為小箍是套在內側兩根主筋上的,所以除以3,得到內側主筋圓心間距離,由於我們要算的是箍筋外皮長度,所以要再加2個主筋半徑,也就是1個主筋直徑22。
2、這根小箍長度和大箍一樣是:柱截面長500減去2倍保護層20。
3、以上長、寬相加乘以2,再加上2倍箍筋彎折長度11.9*d,d是箍筋直徑8,就得到最終箍筋長度。這里箍筋彎折135度,所以彎折長度11.9d,不用再推算了吧,這個只要知道就行。
徒手畫了個草圖,樓主湊合看吧。
『拾』 柱子縱筋如何計算
框架柱鋼筋計算之縱筋分為基礎層插筋、底層縱筋、中間層縱筋、頂層縱筋。
基礎層插筋:較低插筋長度=錨入基礎長度(H-C+A)+底層非連接區長度(底層凈高/3);較高插筋長度=較低插筋長度+底層搭接錯開長度 MAX(500,35D 底)
底層縱筋:較低底層縱筋長度=底層層高(結構)-底層非連接區長度(底層凈高/3)+上層非連 接區長度 MAX(中間層凈高/6,HC,500);較高底層縱筋長度=較低底層縱筋長度+底層搭接錯開長度 MAX(500,35D 底)
中間層縱筋:較低中間層縱筋長度=中間層層高(結構)-中間層非連接區長度 MAX(中間層凈高 /6,HC,500)+上層非連接區長度 MAX(中間層凈高/6,HC,500);較高中間層縱筋長度=較低底層縱筋長度+中間層搭接錯開長度 MAX(500,35D 底)
(10)柱的鋼筋怎麼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為了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φ6或φ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
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