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混凝土與受壓鋼筋的合力點
混凝土主要是受壓構件,合力點預應力鋼筋在混凝土裡面,承受荷載時有一個合力,那個合力的作用點就是合力點。
㈡ 預應力鋼筋合力點處的混凝土去向壓應力
混凝土在法向應力為0的情況下是不會開裂的,當然這是理想狀態。預應力的作版用是防止權開裂而不是提高破壞時的承載能力。這是預應力設計的理論依據。所以,在預應力構件設計時,預應力的大小應該能夠抵消構件工作時混凝土受拉邊緣的拉應力,所以要從理論上保證合力點處的法向應力為0。預應力過大是一種浪費,過小不能滿足抗拉需求。是不是這個意思,你想想看。預壓力是在構件沒有工作時的應力狀態,等於0是構件在工作時的理想狀態,這應該不難理解。
㈢ 梁正截面配雙排鋼筋時鋼筋合力點在哪
鋼筋混凝土截面有效高度:縱向受拉鋼筋合力點至截面受壓邊緣的專距離;
鋼屬筋混凝土(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或Ferroconcrete),工程上常被簡稱為鋼筋砼。是指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鋼筋鋼筋網、鋼板或纖維而構成的一種組合材料與之共同工作來改善混凝土力學性質的一種組合材料。為加勁混凝土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㈣ 梁「受拉區縱向鋼筋合力點至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如何確定請詳細解答。
單排鋼筋簡單,就是受拉縱筋中心到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多排筋的話,就要按照力矩平衡進行等效計算了,即求合力點。公式比較難輸入,就不給你了,你可以在理論力學上查到。
㈤ 預應力鋼筋合力點處混凝土法向應力等於零時是什麼意思
混凝土在來法向應力為源0的情況下是不會開裂的,當然這是理想狀態。預應力的作用是防止開裂而不是提高破壞時的承載能力。這是預應力設計的理論依據。所以,在預應力構件設計時,預應力的大小應該能夠抵消構件工作時混凝土受拉邊緣的拉應力,所以要從理論上保證合力點處的法向應力為0。預應力過大是一種浪費,過小不能滿足抗拉需求。是不是這個意思,你想想看。預壓力是在構件沒有工作時的應力狀態,等於0是構件在工作時的理想狀態,這應該不難理解。
㈥ 請問什麼是鋼筋的合力點 合力點有沒有可能位於鋼筋的邊緣
這是對多層鋼筋而言,例如兩層鋼筋,代換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就是兩層鋼筋的重心到構建邊緣的距離。
㈦ 預應力鋼筋合力點在哪裡
在每個轉折點出,那是預應力筋的主要受力點
㈧ 「受拉區縱向鋼筋合力點至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如何確定
單排鋼筋簡單,就是受拉縱筋中心到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多排筋的話,就要按照力矩平衡版進行等效計權算了,即求合力點。
【其他】
根據環境類別查《砼規》表9.2.1確定最小保護層厚度C;
例如:一類環境C25梁:c=25;二(a)類環境C25梁:c=30
假定受力鋼筋直徑為20,則as=25+10=35(一類環境C25梁)或as=30+10=40(二(a)類環境C25梁)
若兩層縱向受力筋,則依《砼規》10.2.1條,一類環境C25梁:as=25+20+25/2=57.5,取5的整倍數,取60;二(a)類環境C25梁:as=30+20+25/2=62.5,取5的整倍數,取65;在實際計算出來後,若受力筋為16或25,則對於as的取值實際跟假設是相差不大的,不必要再調整。
說明:對於柱,同梁;對於板,受力筋一般假定直徑為10。
㈨ 受壓區縱向預應力筋合力點處混凝土法相應力等於零時預應力筋應力 咋理解 知道的說的詳細一點 謝謝
這個應力名字挺長,《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里的內容,公預規里也有。專讀起來挺拗口,但是屬公式很簡潔,結合公式來理解就容易多了。
將這個名詞拆分,
位置:受壓區縱向預應力筋合力點處
計算內容:預應力筋的應力
混凝土法向應力等於零:就是預應力筋對混凝土產生壓應力之前,當然此時也不考慮自重等荷載。
由於全部的預應力由混凝土和普通鋼筋承擔,故你說的這個應力與有效預應力的差值,就是普通鋼筋的應力。至於哪個大,就要看是先張法還是後張法了,自己看著公式再琢磨下就明白了。
㈩ 預應力鋼筋合力點處混凝土法向應力等於零時是什麼意思
所謂法向應力等於零就是預應力筋預壓前,預壓後的關系,預壓前法向應力等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