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聯達鋼筋算量中連梁怎麼生成側面鋼筋
在梁圖層,運行「生成側面鋼筋」功能。
第一步,根據梁腹板高或是梁高來設置梁側面鋼筋內;可以利用插入行添容加側面鋼筋信息;高和寬的數值要求連續;
側面縱筋輸入時,如果未輸入G或者N,軟體自動默認為G;
第二步,支持整樓生成;
第三步,如在布置范圍內的梁已經配置側面鋼筋,可選擇是否進行覆蓋的操作;
第四步,輸入完成後,點擊「確定」;
第五步,在圖中選擇要生成側面鋼筋的梁,右鍵確定,即生成側面鋼筋成功
注意:
1、生成的側面鋼筋支持顯示鋼筋三維;
2、利用此功能默認是輸入原位標注側面鋼筋,遇支座斷開,若要修改做法,進入「計算設置」——「框架梁」,可以選擇其他做法。
注意:
1、如果梁未識別或被鎖定,則不生成側面鋼筋;未在定義范圍內的梁不生成。
2、有的梁集中標註上會標注好的,你在布置側面鋼筋的時候,就不要選擇覆蓋原鋼筋信息了
⑵ 廣聯達軟體中連梁配有側面鋼筋匯總後為何水平筋長度不一致
鋼筋軟體復默認按照平法圖集進行計制算,1.如不輸入側面鋼筋,則剪力牆橫向鋼筋橫向穿過連梁作為連梁側面鋼筋,2.如輸入側面鋼筋,則伸入剪力牆長度為max(lla,600),平法圖集為第一種做法,具體以實際工程為准, 建議,連梁側面鋼筋同剪力牆橫向鋼筋時不輸入側面鋼筋。
⑶ 連梁表中的側面鋼筋指的是單側還是總數
連梁表是表格式中的側面鋼筋指的肯定是總數。就是平法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抗扭鋼筋也是表示梁的兩個側面的總配筋值。表格形式的話鋼筋工取料都挼表格中的數量來取的,所以表格式中的側面鋼筋指的肯定是總數。
⑷ 廣聯達,畫連梁構件時,兩邊有剪力牆暗柱,側面鋼筋可以直錨,為什麼軟體是彎錨了。
150是彎折,不是錨固。側面鋼筋要加彎折的。不按錨固計算。
⑸ 廣聯達鋼筋抽樣中連梁側面縱筋怎麼輸入不進去
不要輸入間距
直接輸入總根數
「@200」把這個去掉
⑹ 連梁裡面側面縱筋表示 ,拉筋又怎麼表示, 集中標注裡面的N4C12是指什麼
1、連梁按規范要求梁截面高度除去板厚度以外,大於和等於450就應該布置側麵筋,如果連梁端頭是剪力牆就不用設置,軟體會自動判斷按剪力牆水平筋計算,如果端頭沒有剪力牆可以在連梁屬性中按牆水平筋定義布置就行。
2、關於連梁拉筋,如果圖紙沒有特殊要求,軟體會按圖集規范默認連梁拉筋規格的。 (可以查看11G101圖集74頁)一般連梁拉筋是按梁的寬度決定規格大小的,間距是按連梁箍筋的2倍計算的。
3、集中標注裡面的N4C12是指表示梁腰部 抗扭筋用4條12,每側兩條。
(6)廣聯達鋼筋算量中連梁怎麼生成側面鋼筋擴展閱讀
連梁注意事項:
加連梁跨度減少高度。在連梁設計中,剛度折減後,仍可能發生連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載力不夠的情況,這時可以增加洞口的寬度,以減少連梁剛度。
減少了結構的整體剛度,也就減少了地震作用的影響,使連梁的承載力有可能不超限。如果只是部分連梁超筋或超限,則可採取調整連梁內力來解決。調整的幅度不宜大於2 0 %,且連梁必須滿足「強剪弱彎」的要求。
增加剪力牆厚度。亦即增加連梁的截面寬度,其結果一方面由於結構整體剛度加大,地震作用產生的內力增加,另一方面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與寬度的增加成正比。
由於該片牆厚增加以後,地震所產生的內力並不按牆厚增加的比例分配給該片剪力牆,而是小於這個比例,因此有可能使連梁的受剪承載力不超限。
提高混凝土等級。混凝土等級提高後,結構的地震作用影響增加的比例遠小於混凝土受剪承載力提高的比例,有可能使連梁的受剪承載力不超限。
參考資料:連梁--網路
側面縱筋---網路
⑺ 廣聯達連梁側面鋼筋同牆體水平筋怎麼設置
連梁側面一般不再加腰筋,只有剪力牆的水平分布筋(代替了連梁的腰筋)。
⑻ 如何設置連梁側面鋼筋錨固長度
連梁腹腰部基本不用側筋,是被剪力牆的水平鋼筋所代替,拉鉤應勾住牆的水平鋼筋。當設計人使用了腹腰部側筋時,它的兩端的錨固,應同底筋、麵筋一樣。11G101-1第74頁。
⑼ 連梁的側面鋼筋怎麼算
軟體里可以設置的。
⑽ 廣聯達鋼筋抽樣GGJ2009連梁側面縱筋的長度是如何計算的
1.
當連梁兩端的牆肢長度或柱肢長度無法滿足直錨時,則伸至牆肢或柱肢的端柱按水平筋的錨固方式計算;
2.
當連梁兩端的牆肢長度或柱肢長度滿足直錨時,則長度為:L=連梁的凈長+2*錨固長度;
3.
當連梁屬性中沒有輸入側面縱筋時,則剪力牆牆身的水平分布鋼筋會直接貫穿連梁,可起到連梁側面縱筋的作用;
4.
如果連梁屬性中輸入了側面縱筋,側面縱筋以如下方式計算:
1)
根數:【(連梁高度-2*bhc-2*連梁側面縱筋距連梁縱筋的距離)/側麵筋間距】向上取整+1;
2)
連梁側面縱筋距連梁縱筋的距離取計算設置;
3)
連梁側面鋼筋長度計算規則取第1條;此時剪力牆水平筋在連梁端部採取牆端部構造。
查看原帖>>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