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築中馬蹬筋的鋼筋型號及直徑應怎樣設置和板中鋼筋有何關系 謝謝! 急
馬蹬筋的使用,在規范中是建議性,並不是必須,各地方,都有各地方的要專求,並不是統一的,屬我只能告訴你個規范上建議性的要求,具體怎麼做,就看各地方的要求或施工組織設計了
這個問題,現在規范上的要求有3種,大馬蹬、豎蹬和架蹬
大馬蹬常用於板厚在200以內,這個和板鋼筋的直徑無關,規范上的要求是用二級鋼12的,1米長,下面用8的鋼筋做成倒V形,焊接在12的鋼筋上,是3根
豎蹬常用於板厚在200~~500,就是用二級鋼16的豎向直接焊在板的頂鋼筋上,間距是@1000*1000,且每排鋼筋不少於3根斜向加強鋼筋
架蹬是用於500以上的板,立鋼筋用20的,間距1000,頂鋼筋是18的,且不宜小於板頂鋼筋直徑,排距1500,立鋼筋的加固每排不少於3根,且每3根加1根
後2個,需要看施工組織設計,需要按施工組織設計來做
Ⅱ 如何驗鋼筋型號直徑
檢驗方法:
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鋼筋上宜少設鋼筋接頭。鋼筋的接頭不應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位置宜相互錯開。
除特別說明外,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應 符合03G101-1第34頁的要求。
在任何情況下,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均不得小於300mm。
構件中的縱向受壓搭接長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況下應小於200mm.
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配置箍筋,直徑不大於8mm,間距不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當鋼筋的直徑大於25mm時,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100mm的范圍內設置兩個箍筋。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連接鋼筋的較大直徑)凡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長度內的機械連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於50%。受壓鋼筋不限制。
向受力鋼筋焊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焊接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凡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長度內的焊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焊接接頭面積白分率不大於50%,受壓鋼筋不限制。
用焊接接頭時,梁類及板類構件應採用閃光對焊或搭接電弧焊,焊縫長度:雙面焊≥5d,單面焊≥10d:柱類及牆類構件可採用電渣壓力焊。
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
鋼筋綁扎程序:劃線→擺筋→穿箍(梁)→綁扎→安放墊塊。
板先排主筋後排負筋,梁先排縱筋,擺放有焊接接頭的鋼筋應符合規范規定。
雙排縱向受力鋼筋處,兩排鋼筋之間墊以直徑≥25mm的短鋼筋,以保持其設計距離。
梁、板鋼筋的接頭位置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砼 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要求。
梁、板鋼筋綁扎時防止水電管線將鋼筋抬起或壓下。
雙向板與單向板相鄰共用筋時, 板、次梁、主梁鋼筋交叉處理嚴格按設計或有關規范細部構造大樣施工。
梁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交錯布置在架立筋上。
板內鋼筋均按雙向雙層設置,其位置:
單向板: 板麵筋:受力筋在上,分布筋在下
板底筋:短向筋在下,分布筋在上
雙向板: 板麵筋:長向筋在下,短向筋在上
板底筋:長向筋在上,短向筋在下
以受力大者為准:雙向板與雙向板相鄰共用筋的長度不一致時,以區格大者為准,雙層雙向板筋必須滿扎。
板底筋錨入支承構件內≥20d(d為主筋直徑):板麵筋錨入支承構件內≥30d,且不小於250。板筋在邊支座錨固時,應盡量伸向該支座外邊緣,再作直(彎)鉤。
板的負筋端頭做直鉤,直鉤的高度=T(板厚)-a(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板面負筋應有支托,板底鋼筋應按保護層厚度設墊塊,避免澆築混泥土時鋼筋下陷和位移,影響鋼筋位置的有效高度。
H(為上、下層鋼筋凈空高度)
各樓面及外露部分的板,在板的無筋區設置φ6@00×200的雙向鋼筋網片與板面受力筋搭接250。所有板的分布筋為φ6@00×200.
柱寬范圍內所配板麵筋伸出長度應從柱邊算起。
樓板上孔洞應預留。當空洞尺寸不大於250時,將板筋由洞邊繞過,不得截斷,當孔洞大於250時,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附加鋼筋。除圖中有註明外,一般可按設計構造處理。當洞口尺寸超過大樣所示尺寸時,由設計另行處理。
需封堵的設備管井應在設備管道安裝就位後澆築。
外挑瞻口樓板轉角結構見設計圖
異型柱、剪力牆外轉角處的樓板,為防止板角開裂,在連接處樓板中按設計圖設置構造筋。
梁的主筋應盡量採用通長設置,以減少鋼筋的接頭避免鋼筋密集。
鋼筋接頭的位置應設於梁的受壓區,梁面的負筋在跨中L/3區段內,梁底正筋在跨中L/3區段以外,支座處的獨立負筋及外挑梁的負鋼筋,不應設置接頭。
框架梁的鋼筋接頭:一級抗震等級採用機械連接,二、三、四四級可採用綁扎搭接或焊接。
梁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
主次梁結構的次梁鋼筋應置於主梁鋼筋之上,板支座負筋置於次梁鋼筋之上,主梁梁面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d=次梁負筋的直徑+板面負筋直徑+板面混泥土保護層厚度,以此確定主次梁箍筋的高度。
主次梁等高時,次梁底筋應置於主梁底筋之上。
等高井字梁相交節點處主筋布置,麵筋在上排則底筋也在上排,反之則 在下排。
外挑梁和邊梁相交的節點處理見設計。
作支座的梁高小於被支承梁的高度時,其相交節點構造見設計圖。
框架梁在支座節點處均設箍筋加密區,箍筋距支座邊緣50開始設置,梁內均採用封閉箍筋。
梁支座處的鋼筋應盡量拉通設置。如設計圖紙在支座兩則配筋直徑和根數不同時,施工單位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設計配筋,,調整鋼筋配置,必要時與設計人員協商修改配筋,否則節點處鋼筋全部彎折錨固,造成節點鋼筋密集,難以保證鋼筋的錨固質量。
樑上集中荷載處應設橫向附加鋼筋,附加箍筋的形狀及肢數,均與梁內箍筋相同,未註明時,在主梁兩側另加吊筋和箍筋或在梁每側另加四組箍筋。
樑上開洞時,孔洞四周應設置附加鋼筋。
梁的跨度>4.0米時,模板應按跨度的2‰起拱,懸臂構件模板均應按端跨節點處理。
當框架梁支座兩側高有錯位時,梁主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見設計圖P
當框架梁支座兩側梁寬不等時,梁主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見設計圖。
當框架支座兩側梁平面錯位時,未連通的梁主筋在支座的錨固見設計圖
框架梁縱向鋼筋及箍筋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54~56頁及63頁。
非框架梁縱向鋼筋的構造見03101-1圖集65、66頁,將La改為Lae,Li改為Lie。
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及拉筋
當梁高≥550時,梁側面縱筋為2ф12
當梁高≥650≤750時,梁側面縱筋為4ф12
當梁高>750≤900時。梁側面縱筋為6ф12
拉筋直徑同梁箍筋,其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
梁高超過600的梁在綁扎鋼筋之間,只能一面關模,以保證鋼筋綁扎質量。
在安裝模板之前,間距為800mm~1000mm安裝厚度一致的墊塊以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b柱筋綁扎
柱中豎向鋼筋,角部彎鉤與模板成45度,中間鋼筋彎鉤與模板成90度;
箍筋的接頭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綁扎箍筋時綁扣相互間成八字形;剪力牆暗柱單肢箍按拉筋構造設置。
柱鋼筋的綁扎,在模板安裝前進行。
柱子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
樑柱節點的構造、柱子縱筋的錨固、連接方式以及接頭位置,按樓層和接頭部位分別見03G101-1圖集35—40頁。
柱子縱筋在頂層伸至柱頂並錨固在梁內,當柱寬大於梁寬,梁寬之外的縱筋無法錨入梁內時,應將這部分縱筋錨入現澆板中,無法錨入梁內和板內的柱縱筋,應互相焊接封閉。
c、牆筋綁扎
牆筋綁扎時,四周兩排鋼筋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梅花式扎牢,雙向主筋的鋼筋必須將全部鋼筋的交叉點扎牢,注意相鄰綁扎點的鐵絲扣要成八字形綁扎(左右扣綁扎)。
在牆兩層鋼筋之間設置φ6@600鋼筋撐腳,梅花形排 列,以保持兩層鋼筋之間的距離。牆筋綁紮好後,應在鋼筋上綁扎斜向鋼筋,以使之不變形。
剪力牆豎向分布筋由端柱、暗柱、翼牆等邊緣構件側50開始設置,配筋採用雙向雙層,一般情況下,水平筋在外,豎向筋在內,並應設置呈梅花形布置的拉筋,拉筋均鉤在外排水平筋上,拉筋的直徑6mm,間距不大於600mm。
剪力牆的轉角、相交及牆端盡頭,均應設置鋼筋混泥土構件或約束邊緣構件,詳見設計圖,構造邊緣構件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50頁,約束邊緣構件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49頁。
剪力牆牆身豎向及水平分布鋼筋構造應根據抗震等級、構件部位和鋼筋直徑、分別按03G101-1圖集47、48頁大樣處理。
剪力牆暗柱及端柱等邊緣構件內縱向鋼筋連接和錨固與框架相同。
剪力牆連梁配筋的構造要求,請見03G101-1圖集51頁。
穿越剪力牆連梁的洞口應預埋鋼套管,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小於1/3連梁高及200,鋼套管的外徑不大於150。洞邊的補強構造按設計圖紙。樑上水電預留洞口尺寸,位置必須准確,在綁扎鋼筋之前,在模板上標識出來。同一樑上最多可留兩個孔,孔距應大於3倍孔徑,孔位詳設備圖
剪力牆內預留洞≤300×300或套管D≤300時,牆內鋼筋應繞過洞口不截斷,否則牆內鋼筋遇洞截斷,洞邊設置邊緣構件。筒體剪力牆出樓面出用梯子型鋼筋架固定位置及保護層厚度。
5、鋼筋的砼最小保護層厚度
縱向受力鋼筋混泥土的最小保護層厚度除圖中有特別註明外,應符合表一的規定:縱向受力鋼筋的混泥土保護層厚度(mm)
環境類別 板、牆 梁 樁
一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二 D 20 15 30 一 30 30 一 30 30
二 D 一 20 20 一 30 30 一 30 30
受力鋼筋混泥土保護層厚度(從鋼筋的外邊緣算起)除滿足表中的要求外,尚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的直徑。
板、牆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相應的數減10mm,且不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剪力牆連梁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按梁的要求處理,暗柱的主筋保護層按剪力牆的水平分布筋或暗柱的箍筋滿足保護層的要求後向內排列。
異型柱和短肢剪力牆的混泥土保護層厚度,可按箍筋或水平分布筋滿足保護層厚度後向內排列保護層厚度。牆柱用厚度一致的墊塊牢固的安裝在鋼筋上。
鋼筋綁扎做到:水平筋水平,縱向筋豎直,牆柱第一個箍筋距樓地面5cm,梁第一個箍筋距邊5cm,剪力牆豎向筋距邊緣構件5cm。
6、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
鋼筋在混泥土中的錨固分為自然錨固和機械錨固,一般情況下應盡量採用自然錨固,確有困難時可選用機械錨固。
除特別說明外,結構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應符合03G101-1第33、34、35頁的有關要求。
在任何情況下,鋼筋的錨固長度不得下於250mm。
HP235級鋼筋鋼筋(1級鋼筋)兩端必須加彎鉤。
7、鋼筋工程安裝允許偏差(如下圖)
項 目 允許偏差
受力鋼筋的排距 5
鋼筋彎起點位置 20
箍筋、橫向鋼筋間距 綁扎骨架 20
焊拉骨架 10
焊接預埋件 中心線位置 5
水平高差 +3.0
受力鋼筋的保護層 基礎 10
柱、梁 5
板、牆、殼 3
8、鋼筋成品保護
鋼筋綁紮好後嚴禁在板筋上走動造成鋼筋變形,澆砼時架子架空在麵筋上,人只能在架子上行走,架子隨砼澆注方向移動並有專人隨砼澆築地點護筋。
Ⅲ 什麼叫帶筋鋼筋
樓主問的是帶肋鋼筋吧
帶肋鋼筋分為:冷軋帶肋鋼筋和熱軋帶肋鋼筋
兩者區別如下所述:(來源網路知道:http://..com/question/59382164.html)
冷軋帶肋鋼筋是用普通線材經冷軋擠壓成為帶有肋的鋼筋,直徑一般為5-11MM,主要用於各種現澆板,強度比一級鋼高得多。它是由線材或圓鋼經准軋與肋的加工工序,其強度要提高近一倍,比砍的握裹力增大4-5倍,用在預應力險構件中,可節約水泥50—7Okg/m3;用於非應力險構件中,可節省鋼材20-40%。
熱軋帶肋鋼筋的牌號由HRB和牌號的屈服點最小值構成。H、R、B 分別為熱軋(Hotrolled)、帶肋(Ribbed)、鋼筋(Bars)三個詞的英文首位字母。
它的優點是:
A、經濟:由於強度高,使用新Ⅲ級螺紋鋼筋可比Ⅱ級螺紋鋼筋節省鋼材10~15%,因此可降低建築工程的建設成本。
B、強度高、韌性好:採用微合金化處理,屈服點在400Mpa 以上,抗拉強度570Mpa 以上,分別比Ⅱ級螺紋鋼筋提高20%。
C、抗震:含釩鋼筋具有較高的抗彎度、時效性能,較高的低周疲勞性能,其抗震性能明顯優於Ⅱ級螺紋鋼筋。
D、易焊接:由於碳含量≤0.54%,焊接性能好,適應各種焊接方法,工藝簡單方便。
E、施工方便:採用新Ⅲ級螺紋鋼筋增大了施工間隙,為施工方便及施工質量提供了保證。
Ⅳ 梁鋼筋中,上下筋直徑大的放上面還是放下面
如果是上面受拉,放上面;如果是下面受拉,放下面。根據梁的受力特點內,直徑大的是容主筋,放在梁的受拉側。
直徑大的鋼筋,一般是主筋,主筋的作用是受拉,所以配筋時,直徑大的鋼筋要配在梁的受拉側,受壓側可以是細的鋼筋,有的是構造鋼筋,箍筋的作用是抗剪和構造。
梁承托著建築物上部構架中的構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築上部構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依據梁的具體位置、詳細形狀、具體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稱。大多數梁的方向,都與建築物的橫斷面一致。
(4)帶筋鋼筋怎麼量直徑擴展閱讀:
在框架結構中,梁把各個方向的柱連接成整體;在牆結構中,洞口上方的連梁,將兩個牆肢連接起來,使之共同工作。作為抗震設計的重要構件,起著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在框架-剪力牆結構中,梁既有框架結構中的作用,同時也有剪力牆結構中的作用。
鋼筋綁扎時,鋼筋交叉點用鐵絲扎牢;板和牆的鋼筋網,除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保證受力鋼筋位置不產生偏移。
梁和柱的箍筋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置,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受拉鋼筋和受壓鋼筋接頭的搭接長度及接頭位置符合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Ⅳ 角筋計算值12.1,怎麼配,要用直徑40的鋼筋嗎
是計算鋼筋的重量么?從結構施工上看只要看結構圖,就有鋼筋的具體數量了;從預算的角度,而鋼筋是一根一根地計算的,另外,我們還把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4,把鋼筋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5,這也可以非常大概的了解在一般情況下鋼筋混凝土的含鋼量。
總之,精確的算,必須逐根計算後匯總。
鋼筋計算原理及計算方法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柱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你沒叫我給你算,困了睡覺了~~~~有補充的會在明天一早給您回復晚安好夢!!
Ⅵ 構造筋的直徑是多大的
哦,你問這個來問題呀,我來試著回答源你:
首先,應根據設計條件,計算出構件計算截面上的受力鋼筋面積。
然後,在鋼筋面積數據表格中,選取合理的,滿足規范要求的鋼筋直徑及根數。
在計算截面上,留足規范要求的保護層厚度後,剩下的就是鋼筋分布區域長度了。
最後,鋼筋間距=(計算截面寬度-2×保護層厚度)/(鋼筋根數-1)
就是這么來的,希望能對你有用!致意!
Ⅶ 11G101中如何確定梁拉鉤鋼筋直徑
11G101-1圖集中第來87頁中梁寬源小於350mm的拉鉤6mm,梁寬大於350mm的拉鉤8mm。
一般來說,梁高度≥400亳米時設計者要根據需要在梁兩側成對配置抗扭筋或構造鋼筋,這時還根據構造要求配置鋼筋拉鉤,鋼筋拉鉤的間距是對梁箍筋間距來說採用的是隔一拉一的作法,拉鉤鋼筋兩端掛在梁側面上的縱向構造鋼筋上。
如設計沒有特別說明,箍筋加密處仍然也是隔一加一,它們和箍筋綁扎在一起共同抗外力。關於梁箍筋加密段布置由設計選用相關平法圖集,圖集上有相關要求的。現在設計院(土建專業)都採用平法標注設計,施工者盡管照圖正確實施即可。
(7)帶筋鋼筋怎麼量直徑擴展閱讀:
梁鋼肋綁扎
在梁側模板上畫上箍筋間距,擺放箍筋,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在主筋上用粉筆劃好每段梁之間的箍筋位置,然後套好箍筋,箍筋彎勾方向應依次錯開,主次梁接頭處主梁箍筋增加二根加密且梁凈跨1/3處加密間距100m。
第一道箍筋距梁側邊50 mm,先綁扎兩頭箍筋依次至中間全部綁完,再綁扎腰筋,腰筋與箍筋綁扎牢固,最後綁扎拉鉤鋼筋。
Ⅷ 鋼筋直徑總共有多少規格
Ⅰ級鋼(光圓)- 6.5、8、10、12、內14、16、18、20、22、25、28、32等。
Ⅱ級鋼(容帶肋)- 6、8、10、12、14、16、18、20、22、25、28、32等。
Ⅲ級鋼(帶肋)- - 6、8、10、12、14、16、18、20、22、25、28、32等。
鋼筋常見直徑6、6.5、8、12、14、16、18、20、22、25、28、32 。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
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
Ⅸ 框架粱架立筋鋼筋直徑都有哪幾種
03圖集已經作廢,不能在工程中使用了現行版本是11G101,11G329.。。等等在錨固方面有很大變動建議找新圖集
Ⅹ 架立筋鋼筋的直徑及根數如何選
一般構件中,只有梁才有架立筋,牆、板、基礎里只有分布筋;
你是施工方,照圖配置版,不需要你如權何選(也不得自行選擇),不識圖就問師傅,或學習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
你是設計人,框架梁架立筋的直徑不小於12mm,小梁不小於10mm,小過梁不小8mm;
每個箍筋上面的轉角里一根;對於框架梁,上部已有兩根通常筋代替了架立筋,或多於兩肢箍時,支座負筋代替了架立筋的一段,此時應在跨中段搭接架立筋;
你是自己折騰,就隨便你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反正你敢於不關愛生命財產、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