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筋原材料進場如何檢查
一、檢查項目和方法
1.主控項目
(1)鋼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准《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1998)等的規定抽取試件作為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2)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
檢查數量與方法同(1)。
(3)當發現鋼筋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2.一般項目
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檢查數量:進場時和使用前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
二、 熱軋鋼筋檢驗
熱軋鋼筋進場時,應按批進行檢查和驗收。每批由同一牌號、同一爐罐號、同一規格的鋼筋組成,重量不大於60t。允許由同一牌號、同一冶煉方法、同一澆注方法的不同爐罐號組成混合批,但各爐罐號含碳量之差不得大於0.02%,含錳量之差不大於0.15%。
1.外觀檢查
從每批鋼筋中抽取5%進行外觀檢查。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紋、結疤和折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鋼筋可按實際重量或公稱重量交貨。當鋼筋按實際重量交貨時,應隨機抽取10根(6m長)鋼筋稱重,如重量偏差大於允許偏差,則應與生產廠交涉,以免損害用戶利益。
2.力學性能試驗
從每批鋼筋中任選兩根鋼筋,每根取兩個試件分別進行拉伸試驗(包括屈服點、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和冷彎試驗。
拉伸、冷彎、反彎試驗試件不允許進行車削加工。計算鋼筋強度時,採用公稱橫截面面積。反彎試驗時,經正向彎曲後的試件應在100℃溫度下保溫不少於30min,經自然冷卻後再進行反向彎曲。當供方能保證鋼筋的反彎性能時,正彎後的試件也可在室溫下直接進行反向彎曲。
如有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表9-3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件重作各項試驗。如仍有一個試件不合格,則該批鋼筋為不合格品。
對熱軋鋼筋的質量有疑問或類別不明時,在使用前應作拉伸和冷彎試驗。根據試驗結果確定鋼筋的類別後,才允許使用。抽樣數量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這種鋼筋不宜用於主要承重結構的重要部位。
余熱處理鋼筋的檢驗同熱軋鋼筋。
三、冷軋帶肋鋼筋檢驗
冷軋帶肋鋼筋進場時,應按批進行檢查和驗收。每批由同一鋼號、同一規格和同一級別的鋼筋組成,重量不大於50t。
1,每批抽取5%(但不少於5盤或5捆)進行外形尺寸、表面質量和重量偏差的檢查。檢查結果應符合表9-5的要求,如其中有一盤(捆)不合格,則應對該批鋼筋逐盤或逐捆檢查。
2.鋼筋的力學性能應逐盤、逐捆進行檢驗。從每盤或每捆取二個試件,一個作拉伸試驗,一個作冷彎試驗。試驗結果如有一項指標不符合表9-7的要求,則該盤鋼筋判為不合格;對每捆鋼筋,尚可加倍取樣復驗判定。
四、冷軋扭鋼筋檢驗
冷軋扭鋼筋進場時,應分批進行檢查和驗收。每批由同一鋼廠、同一牌號、同一規格的鋼筋組成,重量不大於10t。當連續檢驗10批均為合格時檢驗批重量可擴大一倍。
1.外觀檢查
從每批鋼筋中抽取5%進行外形尺寸、表面質量和重量偏差的檢查。鋼筋表面不應有影響鋼筋力學性能的裂紋、折疊、結疤、壓痕、機械損傷或其他影響使用的缺陷。鋼筋的壓扁厚度和節距、重量等應符合表9-8的要求。當重量負偏差大於5%時,該批鋼筋判定為不合格。當僅軋扁厚度小於或節距大於規定值,仍可判為合格,但需降直徑規格使用,例如公稱直徑為φt14降為φt12。
2.力學性能試驗
從每批鋼筋中隨機抽取3根鋼筋,各取一個試件。其中,二個試件作拉伸試驗,一個試件作冷彎試驗。試件長度宜取偶數倍節距,且不應小於4倍節距,同時不小於500mm。
當全部試驗項目均符合表9-9的要求,則該批鋼筋判為合格。如有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表9-9的要求,則應加倍取樣復檢判定。
㈡ 如何進行現場鋼筋檢驗
正式的方法:
送檢,管它是不是被瘦身還是拉長了,只要能滿足試驗室對此回級別鋼筋的檢測標准答,那它就是合格的!!
非正式的方法:
1、尺量或用卡尺量直徑,不過這個是憑經驗,而且各廠出產的鋼筋直徑都有一定的差別(允許范圍內)
2、目測,瘦身主要靠「拉」「拔」,有時瘦的太狠的話,鋼筋表面會有明顯的拉拔痕或裂紋;
3、試彎,同上,瘦身主要靠「拉」「拔」,對鋼筋強度影響不大,但加大硬脆性,所以簡單的用鋼筋加工機彎一下即可(根據鋼筋級別來,別想用III級鋼彎個180鉤)
㈢ 施工現場鋼筋進場材料員怎樣點數
如果你要數多少根的話,用油漆,數一根點一根。好像鋼筋是按噸的,不是按根的。有的有條件的,會在工地大門的地方弄一個大地秤,沒條件的,自己按公式算吧,
㈣ 進場鋼筋如何進行質量控制
一、原材料的控制
鋼筋作為"雙控"的材料,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鋼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准《鋼筋混凝土熱扎帶肋鋼筋》規定按取試件作為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准規定,"因此鋼筋原材料進場檢查驗收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鋼筋進場時,應該將鋼筋出廠質保資料與鋼筋爐批號鐵牌相對照,看是否相符。注意每一捆鋼筋均要有鐵牌,還要注意出廠質保資料上的數量是否大於進場數量,否則應不予進場,從而杜絕假冒鋼筋進場用上工程。
2、鋼筋進場後,應按同一牌號、同一規格、同一爐號、每批重量不大於60t取一組。也允許由同一冶煉方法、同一澆鑄方法的不同爐罐號組合混合批,但各爐罐號含碳量之差不大於0.02%,含錳量之差不大於0.15%,每批重量不大於60噸取樣一組。從而比較合理對進場鋼筋進行試驗,使用合格的鋼筋在工程上。
二、對鋼筋加工的控制
工作人員往往不重視對鋼筋加工過程的控制,而是等到鋼筋現場安裝完成後,方對鋼筋加工的質量進行驗收,因此往往出現由於鋼筋加工不符合要求,造成返工,這樣不但造成浪費而且影響進度,對工期非常不利。因此,應經常深入鋼筋加工現場了解鋼筋加工質量,並注意檢查以下內容:
1.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1)I級鋼筋末端應做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倍。
(2)當設計要求末端作135°彎鉤時,II級和III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鋼筋作不大於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2、箍筋加工的控制
(1)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除了注意檢查彎鉤的彎弧內直徑外,尚用注意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具體要求,一般結構不宜小於5d;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不應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
(2)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應為135°。
(3)當鋼筋調直採用冷拉方法時,應嚴格控製冷拉率,對HPB235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4%;HRB335級、HRB400級和RRH400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1%.(4)在鋼筋加工過程中,如果發現鋼筋脆斷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專業監理工程師應特別關注,並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它專項檢驗。
三、對鋼筋連接的控制
鋼筋連接方式主要有綁扎搭接、焊接、機械連接三種方式,綁扎搭接要注意相鄰搭接接頭連接距離L=1.3L1.焊接、機械連接首先當然是檢查操作工是否有證上崗,這是保證質量的首要條件,下面論述焊接和機械連接的控制:
(一)鋼筋焊接方面鋼筋焊接形式有很多種,主要有:電阻點焊、閃光對焊、電弧焊、電渣壓力焊、氣壓焊、預埋件埋弧壓力焊。
(二)鋼筋焊接過程式控制制
1.試焊工程正式焊接之前,參與該項施焊的焊工應進行現場條件下的試焊,並經試驗合格後,方可正式生產。試驗結果應符合質量檢驗與驗收時的要求。該條款為強制性條文,因此作為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單位嚴格執行,盡量避免返工而造成浪費和影響工期。
2.設計焊接接頭位置時應注意:
(1)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2)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宜互相錯開。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受拉區不宜大於50%;
2)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
3)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件中,不宜採用焊接接頭。
焊接接頭的位置設置非常重要,否則安裝完成後在驗收時才發現問題,將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並且影響工期。
(三)焊接操作的控制
督促操作人員嚴格按各種不同類型的操作規程操作。鋼筋點弧焊、電渣壓力焊、閃光對焊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1.電弧焊包括幫條焊、搭接焊、剖口焊、窄間隙焊和熔槽幫條焊5種接頭形式,焊接時,應注意:
(1)根據鋼筋牌號、直徑、接頭形式和焊接位置,正確選擇焊條、焊接工藝和焊接參數,特別是焊條的選用;
(2)焊接時,不得燒傷主筋;
(3)焊接地線與鋼筋應接觸緊密;
(4)焊接過程中應及時清渣,焊縫表面光滑,焊縫余高應平緩過渡,弧坑應填滿;
(5)檢查焊接高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6)檢查焊接件是否有夾渣、氣泡等缺陷,如果缺陷嚴重,應取樣試驗,合格後方可安裝並要求改善焊接工藝,消除不良現象。
2.電渣壓力焊,應注意:
(1)電渣壓力焊只是適用於現澆混凝土結構中豎向或斜向(傾斜度在4:1范圍內)鋼筋的連接,不得在豎向焊接後橫置於梁、板等構件中作水平鋼筋用。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某些部位的柱或剪力牆進行電渣壓力焊後,因設計變更,需更換鋼筋,現場工人將該焊接加鋼筋改用作梁、板筋造成,作為監理工程師應特別注意。
(2)根據所焊鋼筋直徑選定焊機容量,調整好電流量;
(3)焊接過程中,應根據有關電渣壓力焊焊接參數控制電流、焊接電壓和通電時間,這是焊接成敗的關鍵;
(4)檢查四周焊包凸出鋼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於4mm,否則返工。
3.閃光對焊。閃光對焊有連續閃光焊、預熱閃光焊和閃光---預熱閃光焊三種焊接工藝方法,選用焊接工藝方法,主要是根據鋼筋直徑、鋼筋牌號及鋼筋端面平整情況選用。焊接時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選擇合適的調伸長度、燒化流量、預煅留量以及變壓器級數等焊接參數,這是焊接成敗的關鍵,作為監理工程師應重點控制。
(2)當接頭拉伸試驗結果發生脆性斷裂,成彎曲試驗不能達到規定要求時,尚應在焊機上進行焊後熱處理。
(3)當出現異常現象或焊接缺陷時,應查找原因,採取措施,及時消除。
(四)焊接接頭的質量檢驗與驗收
鋼筋焊接接頭應按檢驗批進行質量檢驗與驗收,質量檢驗時,應包括外觀檢查和力學性能檢驗。力學性能檢驗應在接頭外觀檢查合格後,在現場隨機抽取試件進行試驗,試驗合格後方可同意安裝。鋼筋安裝完成後,尚應認真檢查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百分率是否符合要求,這是焊接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應重點檢查。
(五)焊接檢驗
在焊接過程中,如果發現焊接性能不良時,監理工程師應特別注意,並要求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它專項檢驗。
(六)鋼筋機械連接方式設計連接接頭位置時,應注意:
1.接頭宜設置在結構構件受拉鋼筋應力較小的部位,當需要在高應力部位設置接頭時,在同一連接區段內Ⅲ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2.接頭宜避開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的端梁、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I級接頭或II級接頭,且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3.對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因此連接接頭的位置設計是非常關鍵的,否則驗收時發現不符合造成返工,不但浪費人力物力,並且影響工期。督促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堅強對操作人員連接操作控制,要求操作工人必須按有關規程操作,對於螺紋接頭應致意必須達到所必需的最小擰緊力矩值。如果發現操作工人不按規程操作,應採取罰款和辭退等方式處理,並對該批連接件重新驗收。
(七)接頭的施工現場檢驗與驗收
鋼筋連接開始前及施工過程中,應對每批進場鋼筋進行接頭工藝檢驗。必須根據有關規范要求按驗收批在現場隨機截取3個接頭試件作抗拉強度試驗(在監理人員見證下,隨機取樣),試驗合格後,方可同意安裝。
四、鋼筋安裝的控制
鋼筋安裝是鋼筋分項工程質量控制的重點。鋼筋安裝時,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作為現場監理工程師也必須重點檢查的方面,鋼筋安裝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如下方面:
1、鋼筋直徑、數量和長度錯誤。如Ф18錯改Ф16;梁支座負筋漏放;剪力牆暗柱漏放拉鉤;梁支座負鋼筋上排不足1\3L;二排不足1/4L.。
2、鋼筋錨固長度不夠。框架梁錨入柱長度不夠;應特別注意屋面框架梁和邊柱的錨固構造,而有些工程設置轉換層處的框支梁錨入柱內的構造也應在檢查中重視。
3、懸挑部分的鋼筋不到位。懸挑部分的鋼筋安裝則是鋼筋檢查的重點,在懸挑梁的檢查經常發現懸挑樑上排和下排鋼筋不到邊;第二排鋼筋不足0.75L;懸挑梁麵筋錨固長度不夠;設計要求有鴨筋,也應注意檢查;而懸挑板鋼筋也應保證足夠的高度。
4、鋼筋保護層厚度不符合要求。鋼筋保護層厚度不符合要求,這可能影響到結構構件的承載力和耐久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對受力鋼筋的保護層有了更嚴格的要求,舊的驗收規范對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值不設上限且合格率達到70%為合格,但新的驗收規范對允許偏差值設了上限,且合格率必須達到90%以上。作為監理工程師,驗收時應注意檢查。梁、底板鋼筋必須墊放厚度符合要求且足夠數量的鋼筋墊塊。施工現場經常發現工人將梁的墊塊用作板筋的墊塊,而將板筋的墊塊用作梁的墊塊,並且墊塊強度不夠,容易被鋼筋壓碎,甚至不放置墊塊等現象。作為監理工程師應注意檢查。
㈤ 鋼筋進場如何擺放
鋼筋下面應支設墊木,以防雨水浸蝕鋼筋;按規格、型號分類擺放;鋼筋應有標識牌(不是鋼筋上面帶的,應自己製作,標明鋼筋的產地、規格、型號、是否進行復試);鋼筋擺放應一頭齊。
㈥ 怎樣進行鋼筋預算
鋼筋計算長度有預算長度與下料長度之分。預算長度指的是鋼筋工程量的計算長度,主要是用於計算鋼筋的重量,確定工程的造價;下料翻樣是鋼筋工程施工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鋼筋施工工序上,鋼筋配料(鋼筋的切斷、工藝加工等)、綁扎安裝、交付驗收等都需要有書面的依據,這個依據就是翻樣工所出具的《鋼筋配料單》,翻樣工所出具《鋼筋配料單》的工作過程就是鋼筋下料翻樣,翻樣工的水平如何直接決定了鋼筋施工每道工序的操作質量、原材的合理利用、使用人工是否經濟等等要素,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都說的是同一構件的同一鋼筋實體,下料長度可由預算長度調整計算而來。其主要區別在於內涵不同、精度不同。
從內涵上說,預算長度按設計圖示尺寸計算,它包括設計已規定的搭接長度,對設計未規定的搭接長度不計算(設計未規定的搭接長度考慮在定額損耗量里,清單計價則考慮在價格組成里),不過實際操作時都按定尺長度加搭接長度。而下料長度,則是根據施工進料的定尺情況、實際採用的鋼筋連接方式並按照施工規范對鋼筋接頭數量、位置等具體規定要求考慮全部搭接在內的計算長度,有時還要考慮施工工藝和施工流程,如果是分段施工還需要考慮二個流水段之間的鋼筋連接。舉個例子:柱、牆豎向構件基礎插筋、上下層間鋼筋的搭接,封閉圈樑縱筋以及圓形箍筋、焊接封閉箍筋的首尾搭接,均視為設計規定的搭接,要計算在工程量內。對鋼筋定尺長度(或既有長度)相對構件布筋長度較短而產生的鋼筋搭接屬於設計未規定的搭接,比如50m長的筏形基礎,一根鋼筋中間需要多少搭接接頭,清單工程量里不計算,施工下料卻要根據構件鋼筋受力情況統統考慮。
從精度上講,預算長度按圖示尺寸計算,即構件幾何尺寸、鋼筋保護層厚度和彎曲調整值,並不考慮所讀出的圖示尺寸與鋼筋製作的實際尺寸之間的量度差值,而下料長度對這些卻是全都要考慮的。比如一個矩形箍筋,預算長度只考慮構件截寬、截高,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兩個135°彎鉤,不考慮那三個90°直彎。下料長度則都要考慮。
討論這個問題的目的,既是為了准確計算鋼筋工程量用以確定造價,也是為了相應算出符合實際的下料長度,以期指導施工。鋼筋下料的鋼筋形狀根數長度准確無誤,否則會造成災難後果,而鋼筋預算僅僅是量上的誤差,最多是誤差率超過允許范圍而重新計算。
在計算難度上下料比預算要求高,計算一個異型高低大小不一的復雜集水坑,下料計算必須高度精確,需要鋼筋翻樣人員對鋼筋的具體形式和鋼筋的擺放位置相當清楚,並且對施工流程非常了解,而鋼筋預算對這方面就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鋼筋的總量基本相同就可以了,但是沒法用於施工。
施工下料有幾個關鍵因素:可操作性,規范化,優化下料。鋼筋預算的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計算準確。這應該就是預算和下料最本質的區別了。
㈦ 鋼筋進場時怎樣為一批
1、鋼筋應按批復進行檢查和驗收,制 每批由同一牌號、 同一爐罐號、 同一規格的鋼筋組成。 每批重量通常不大於 60T。
2、 《GB50204-2002(2011 年版)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5. 3. 2A 鋼筋調直後應進行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 檢驗數量: 同一廠家、 同一牌號、 同一規格調直鋼筋, 重量不大於 30T 為一批, 每批見證取 3 件試件。
3、 檢驗批為 60T, 主要是指由鋼鐵廠采購直接運到施工現場的檢驗批數量。
檢驗批為 30T, 主要是指鋼筋從生產廠家到鋼筋加工廠家加工成型以後再運到施工現場的檢驗批數量, 也包括施工現場調直的鋼筋。 採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調直的鋼筋,不再進行力學性能和單位長度重量偏差的檢驗。
㈧ 每次鋼筋進場如何分用在哪棟樓的鋼筋的部位
沒有任何標准可以去區分,如果幾個單體工程公用一個製作場,就更難以區分。這主要是一個管理水平和強度的問題。
㈨ 鋼筋進場時如何進行驗收
首先檢查進場廠家是否與業主指定相同或是否與本地禁止使用鋼材相沖突,如無內,可略過。其次,檢查外觀質容量,是否銹蝕嚴重、螺紋是否清晰、鋼號是否清晰等。第三,堆放場地是否正確,長期堆放鋼材下面需墊墊木防止銹蝕,不同規格鋼筋是否分類堆放等。第四,現場取樣送檢。第五,台帳記錄等。
㈩ 如何進行鋼筋的現場檢驗
1. 檢驗產品合格證、出廠試驗報告2. 查對標牌、進行全數的外觀檢查 3. 檢驗鋼筋力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