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混泥土現澆板內鋼筋的形式有哪幾種
鋼筋混凝土樓板按其施工方法不同,可分為現澆式、裝配式和裝配整體式三種。回
鋼筋混凝土樓板採用混凝土與鋼答筋共同製作。這種樓板堅固,耐久,剛度大,強度高,防火性能好,當前應用比較普遍。按施工方法可以分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和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兩大類。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為實心板,現澆樓板還經常與現澆梁一起澆築,形成現澆梁板。現澆梁板常見的類型有肋形樓板、井字梁樓板和無梁樓板等。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除極少數為實心板以外,絕大部分採用圓孔板和槽形板(分為正槽形與反槽形兩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在板端都伸有鋼筋,現場拼裝後用混凝土灌縫,以加強整體性。
Ⅱ 混凝土現澆板鋼筋有哪些規范
用10mm直徑的螺紋鋼,上下兩皮,間距的話保險點10cm一檔,不過按照常規來說20cm一檔專足夠了,現澆板高度屬的話10-12cm。
可以現澆的,但是你模板絕對不要拆的太早,因為5.8*5.9挺大的,模板至少要10天以後才拆
Ⅲ 現澆板的鋼筋包含哪些其作用分別是什麼
受力鋼筋:正彎矩鋼筋,抵抗正彎矩。負彎矩鋼筋,抵抗負彎矩。
構造鋼筋:抵抗溫度、混凝土收縮,受力均勻,計算模型與實際的差別。
Ⅳ 現澆板鋼筋圖解讀
底層鋼筋不是簡支板的話,採取Φ6@140cm雙向布置
面層鋼筋XY方向都是90°鋼筋彎鉤的話,圖示表示雙向都為負筋,也應採取Φ6@140cm雙向布置
Ⅳ 現澆板中分布鋼筋的作用是什麼
(1)對四邊支撐的單向板,可承擔在計算中未計及但實際存在的長跨方向的彎矩;
(2)抵抗由於溫度變化或混凝土收縮引起的內力;
(3)承受並分散板上部荷載產生的內力;
(4)與受力鋼筋組成鋼筋網,便於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
分布鋼筋是一種構造鋼筋,即其數量不通過計算,而是按照設計規范規定選擇的。《公路橋規》規定分布鋼筋直徑不小於6mm,其間距應不大於250mm。在所有主筋的彎折處,都應設置分布鋼筋。
(5)現澆板鋼筋有哪些擴展閱讀
分布鋼筋的種類:
1、構造筋
就是按國家建築結構設計規范的強制要求布設、不用經設計人員重新計算的配筋,就是構造配筋,如單向受力板中長向配筋、柱子核心區加密等牆拉筋:是構造柱與牆體的拉結鋼筋,保證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牆體能連接成整體,不至於甩出後傷人。
2、腰筋
是梁的高度超過一定高度後,防止梁側向扭曲的構造配筋,這就是上面說的構造配筋,是按國家規范強制要求而布設的。
3、預埋錨固筋
就是插筋,是為了新舊混凝土面的接槎牢固或滿足受力要求而預先插設的。
4、抗扭筋
屬於腰筋的一種,是用以承受扭矩的鋼筋,需要有「箍筋」和「縱筋」構成。
5、附加吊筋
主次梁相交,在主梁內次梁鋼筋下部布設的吊筋,解決次梁與主梁相交處主梁內部混凝土剪應力過大的問題。
Ⅵ 鋼筋混泥土現澆板內鋼筋的形式有哪幾種
鋼筋混泥土現澆板內鋼筋的形式有柱豎向鋼筋、柱箍筋、剪力牆豎鋼筋、剪力牆水平筋、梁底筋、梁麵筋、梁箍筋、腰筋、架立筋、板底筋、板麵筋等幾種
Ⅶ 現澆板鋼筋布置有什麼要求
現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
跨在下。街頭位置上版部鋼筋在跨權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見101-2 焊接接頭位置要保證50%的截面比例。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長度要成1.4。
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鋼筋間距的一半,從梁外側筋外側開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側模外5公分。
Ⅷ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現澆板鋼筋如何區分哪些是受力鋼筋
單向板的設計中,有受力鋼筋、分布鋼筋和構造鋼筋三種。其中:
(1)沿短跨方向布置受力鋼筋為受拉鋼筋,用來承受板正截面的受彎承載力;
(2)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的非受力鋼筋均為分布鋼筋。其作用是將荷載更好地分布給受力鋼筋,同時在澆灌混凝土時起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以及抵抗與受力鋼筋垂直方向的收縮和溫度變化所產生的拉應力的作用。
板的構造鋼筋主要是指:1)板簡支邊的上部構造負筋;2)單向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沿梁方向布置的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負筋;3)控制板溫度、收縮裂縫的構造鋼筋。構造鋼筋一般指其受力不大但計算起來較繁瑣復雜,因而按規范規定配置的鋼筋。作用是抵抗因各種原因產生的附加應力。構造鋼筋不僅在板中有,在梁、柱、基礎等其它構件中均有配置。從某種意義上說,板中的分布鋼筋也是構造鋼筋的一種。
Ⅸ 現澆板鋼筋包括哪些
1、包括受力筋(底層筋和面層筋,多數只有底筋,兩者都有時,下面的鋼筋除馬橙筋外就不需要了)
2、負筋
3、分布筋
4、馬橙筋
5、溫度收縮筋
分布筋也屬於板筋,在鋼筋抽樣軟體中,也是歸類到板筋的。
Ⅹ 現澆板分布筋有什麼要求
現澆板鋼筋布置要求
1、現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見101-2
焊接接頭位置要保證50%的截面比例。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長度要成1.4。
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鋼筋間距的一半,從梁外側筋外側開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側模外5公分。
2、從設計角度來講,當樓板大於150mm厚時,一般是建議採用上下上層配筋的。因為樓板厚度大的情況下,通長從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上部跨中負彎矩的作用,雖然理論上沒有跨中負彎矩,但是考慮現場的施工實際情況(支模、施工時人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鋼筋。布置雙向鋼筋的時候,短跨是計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當然這也要取決於板的長寬比,當長寬比接近於1:1的時候,雙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應當配置在外側。
3、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
4、根據受力特點,應該是短方向受力較大,對板下部受力筋來講應放在下邊,長邊方向受相對較小,應放在上邊;上層筋相反短邊放在上邊,長邊放在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