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的質量為什麼以S。P的含量來劃分
鋼鐵中硫、磷元素的影響, 硫的影響 它在鋼中與鐵生成化合物硫化亞鐵,硫化亞鐵與鐵形成共晶體,它的熔點低,(985℃),當鋼材加熱到1000--2000℃進行軋制或鍛造時,沿晶界分布的Fe-FeS共晶體已經熔化,各晶粒間的連接被破壞,導致鋼材開裂,這種現象稱為熱脆性。因此鋼的含硫量不得超過0.05%。鋼中加入錳,可消除硫的影響。 磷的影響 磷也是有害雜質,磷部分溶解在鐵素體中形成固溶體,部分在結晶時形成脆性很大的化合物(Fe3P),使鋼在室溫下(一般為100℃以下)的塑性和韌性急劇下降,這種現象稱為冷脆性,一般鋼中含磷量限制在0。04%以下。 所以硫磷含量是一很重要指標,碳素結構鋼和優質碳素結構鋼就是根據它劃分的,規定:硫,磷含量皆不超過0.04%的鋼,稱為優質鋼;硫含量不超過0.03%,磷含量不超過0.035%的鋼稱為高級優質鋼;硫磷含量各不超過0.025%的鋼稱為特級質量鋼。如碳素結構鋼Q195、Q215、Q235、Q255、Q275等硫磷含量都大於0.04%。(註:Q235指屈服點為235MPa的碳素結構鋼)。優質碳素結構鋼08、15F、20、85、60Mn等,硫磷含量都小於0.04%。(註:08表示含碳量約0.08%左右的優質碳素結構鋼)碳素工具鋼T8、T10、T13等的硫含量小於0.03%,磷含量小於0.035%,應屬於高級優質鋼。(註:T是碳的意思,T10表示含碳量約1.0%的碳素工具鋼。)
B. 鋼鐵材料中的「八大元素」和「五大元素」分別都是什麼
鋼鐵材料中的五大元素為C(碳)、Si(硅)、Mn(錳)、P(磷)、S(硫)。
鋼鐵材料中的八大元素為C(碳)、Si(硅)、Mn(錳)、P(磷)、S(硫)、鐵、氮、氧。
鋼鐵材料適用范圍廣闊的原因,首先在於可用的成分跨度大,從近於無碳的工業純鐵到含碳4%左右的鑄鐵,在此范圍內合金的相結構和微觀組織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另外,還在於可採用各種熱加工工藝,尤其金屬熱處理技術,大幅度地改變某一成分合金的組織和性能。
(2)鋼鐵p和s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鐵碳合金分為鋼與生鐵兩大類,鋼是含碳量為0.03%~2%的鐵碳合金。碳鋼是最常用的普通鋼,冶煉方便、加工容易、價格低廉,而且在多數情況下能滿足使用要求,所以應用十分普遍。按含碳量不同,碳鋼又分為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隨含碳量升高,碳鋼的硬度增加、韌性下降。
合金鋼又叫特種鋼,在碳鋼的基礎上加入一種或多種合金元素,使鋼的組織結構和性能發生變化,從而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韌性、耐腐蝕性,等等。經常加入鋼中的合金元素有Si、W、Mn、Cr、Ni、Mo、V、Ti等。
合金鋼的資源相當豐富,除Cr、Co不足,Mn品位較低外,W、Mo、V、Ti和稀土金屬儲量都很高。21世紀初,合金鋼在鋼的總產量中的比例將有大幅度增長。
C. 壓力管道型式試驗中 S、P是什麼含義,有何危害
S、P含義:
S: sulfur硫
P:phosphor磷
磷(P):
有害元素,磷的存在使鋼鐵增加硬脆性,
硫(S):
在鋼鐵中是專有害元素,它促使鐵與碳屬的結合,使鋼鐵硬脆,並與鐵化合成低熔點的硫化鐵,使鋼鐵產生熱脆性和減低鐵液的流動性,
D. 鋼鐵材料中的「八大元素」和「五大元素」分別都是什麼
鋼鐵材料中的「五大元素」分別是C(碳)、Si(硅)、Mn(錳)、P(磷)、S(硫)。這些元素對鋼鐵的性質有著決定性的影響。C(碳)是鋼鐵中的主要合金元素,它影響著鋼鐵的硬度、強度和韌性。Si(硅)能夠提高鋼鐵的強度和硬度,同時對改善其鑄造性能也有益處。Mn(錳)在鋼鐵中作為去硫劑和去氧劑,能夠提高鋼鐵的純度和強度。P(磷)和S(硫)通常被視為有害元素,因為它們會使鋼鐵的塑性和韌性下降,但通過控制它們的含量,可以製造出具有特定性能的鋼鐵材料。
鋼鐵材料中的「八大元素」包括C(碳)、Si(硅)、Mn(錳)、P(磷)、S(硫)、Fe(鐵)、N(氮)、O(氧)。這些元素共同作用,影響著鋼鐵的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能。Fe(鐵)是鋼鐵材料的基礎元素,其含量決定了鋼鐵的類別,即生鐵和鋼。N(氮)和O(氧)雖然含量不高,但它們在鋼鐵的冶煉和熱處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氮可以提高鋼鐵的強度,而氧則參與鋼鐵的氧化反應。
鋼鐵材料的廣泛應用得益於其成分的多樣性以及通過熱加工工藝,尤其是金屬熱處理技術,能夠顯著調整合金的組織和性能。
E. 帶鋼材質SPHC是什麼意思
S=STEEL(鋼)
P=PLATE(板材)
H=HOT ROLLED(熱軋)
C=COMMERCIAL(普通級別)
意思是:一般用途的熱軋鋼板
F. 鋼材中的 P.S代表什麼意思
應該就是這兩個字母本身代表的成分 磷 硫
鋼材需要控制他們的含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