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配筋圖怎麼看
一、箍筋表示方法的解讀: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直徑φ10一級鋼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直徑φ10一級鋼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直徑φ8一級鋼,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綜合解讀:
斜杠前面是加密區箍筋間距,斜杠後面是非加密區箍筋間距,後面刮號里的數字表示箍筋肢數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分號前面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分號後面表示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分號前面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分號後面表示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分號前面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分號後面表示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分號前面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分號後面表示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除集中標注以外,標在樑上部支座處的鋼筋)
⑴ 2Φ20 表示兩根直徑Φ20的二級鋼筋,是否是通長布置要結合看集中標注,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兩根直徑Φ22二級鋼,是否是通長布置要結合看集中標注,4φ12是中間架立筋,是否是六肢箍要看集中標注的鋼筋信息,也有可能是四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第一排為四根直徑Φ25二級鋼,上部第二排為兩根直徑Φ25二級鋼。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直徑22在角部通長布置, 兩根直徑22在中部僅在支座處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Ⅱ 怎麼看柱的鋼筋圖
一、種類:
1、受力筋構件中承受拉應力和壓應力的鋼筋。用於梁、板、柱等各種鋼筋混凝土構件中。
2、箍筋構件中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剪應力),並固定縱向鋼筋的位置。用於梁和柱中。
3、架立筋與梁內受力筋、箍筋一起構成鋼筋的骨架。
4、分布筋與板內受力筋一起構成鋼筋的骨架,垂直於受力筋。
5、構造筋因構造要求和施工安裝需要配置的鋼筋。
鋼筋的保護層 :為了使鋼筋在構件中不被銹蝕,加強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在各種構件中的受力筋外面,必須要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這層混凝土就被稱為保護層。
6、具體位置和作用詳見下圖:
鋼筋的綁扎
螺紋連接,綁扎仍為鋼筋連接的主要手段之一。 鋼筋綁扎時,鋼筋交叉點用鐵絲扎牢;板和牆的鋼筋網,除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保證受力鋼筋位置不產生偏移。
梁和柱的箍筋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置,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受拉鋼筋和受壓鋼筋接頭的搭接長度及接頭位置符合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鋼筋的綁扎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Ⅲ 建築鋼筋的圖紙怎樣看啊要詳細說明.
48#框架梁,共1跨,梁截面寬200mm,截面高500mm;HPB300級箍筋直徑8mm,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mm,兩肢箍;上部通長筋HRB400級2根直徑14mm,底筋3根HRB400級直徑14mm。
原位標註:支座上部3根HRB400級直徑16mm。原位標注必須優先,所以只有凈跨三分段的中段上部是2Φ14(也就兼為架立筋)。
(3)基礎鋼筋圖怎麼看擴展閱讀:
一般鋼筋混凝土工程常用的鋼筋:
(1)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T 1499.1-2017。
(2)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18。
(3)鋼筋混凝土用鋼第3部分:鋼筋焊接網GB1499.3-2010。
(4)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GB13014-2013。
(5)低碳鋼熱軋圓盤條GB/T701-2008。
(6)冷軋帶肋鋼筋GB13788-2000。
(7)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絲GB/T5223-2002。
(8)預應力混凝土用低合金鋼絲YB/T038-93。
(9)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GB/T5224-2003。
(10)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ASTMA416-98A。
(11)冷軋扭鋼筋JG3046-1998。
(12)冷拔螺旋鋼筋DBJ14-BG3-96。
Ⅳ 鋼筋圖紙怎麼看
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4)基礎鋼筋圖怎麼看擴展閱讀: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
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
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鋼筋的檢驗與鋼筋接頭的工藝檢驗:
鋼筋的檢驗首先要檢查鋼筋的標牌號及質量證明書;其次要做外觀檢查,從每批鋼筋中抽取5% ,檢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紋、創傷和疊層,鋼筋表面的凸塊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的允許和偏差,鋼筋每一米彎曲度不應大於四米;接下來力學性能試驗,每批若小於60噸則從中抽取2根,每根截取兩段,分別做拉伸和冷彎試驗。
在截取試件時應除去鋼筋兩端100-500MM,在截取試件大於60噸還需在取相應的鋼筋。如果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做各項試驗。如仍有一個試樣不合格則該批鋼筋為不合格,熱軋鋼筋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機械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應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和其它專項檢驗。
成品
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余熱處理鋼筋:熱軋後立即穿水,進行表面控製冷卻,然後利用芯部余熱自身完成回火處理所得的成品鋼筋。
帶肋鋼筋:表面通常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的鋼筋。
月牙肋鋼筋:橫肋的縱截面呈月牙形,且與縱肋不相交的鋼筋。
縱肋:平行於鋼筋軸線的均勻連續肋。
橫肋:與縱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與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相等的圓的直徑。
帶肋鋼筋的相對肋面積:橫肋在與鋼筋軸線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積與鋼筋公稱周長和橫肋間距的乘積之比。
Ⅳ 鋼筋圖紙怎麼可以快速看懂
快速看懂有一點難度,最主要還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從最基礎的入專手吧。
比較簡單的就是屬03G101-2(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看懂以後就開始看04G101-4(現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以後就看最經典的03G101-1(現澆混凝土框架)。
如果以上幾本都看懂了,又有一定的結構基礎,剩下的就可以不分順序看了,結合結構受力原理及構造措施剩下的幾本都可以慢慢看懂。
Ⅵ 鋼筋圖紙怎麼看
針對你這個問題問太沒有水平了,梁的鋼筋太多了
首先從梁的分類,再到梁的鋼筋分布最後到梁的鋼筋接頭位置、錨固長度 變截面處理等,在這做這個專題也夠說三天的呢,那麼下面就針對普通框架梁給你嘮叨下:
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平法表達方法
拿到梁圖時候還要結合建築和柱圖檢查有無沖突的地方
准備一本G101-1圖集,裡面針對梁的鋼筋表達、接頭位置、錨固長度、深入支座長度等
下面實例表達如下:
框架梁編號15,1跨,梁截面尺寸為200*450
箍筋8mm間距加密區100mm非加密區200mm
上部2根20mm鋼筋,下部3根18mm鋼筋
梁側面4根14mm抗扭筋
左支座2根20mm和1根16mm鋼筋,右支座2根20mm和1根16mm鋼筋
Ⅶ 如何識讀筏板基礎鋼筋圖
筏板基礎鋼筋圖是簡單的配筋圖,由縱向鋼筋、橫向鋼筋、底筋、上部版筋、附加筋、馬鐙筋、放射權筋、加強筋組成。識圖中應結合圖集、規范,應掌握鋼筋錨固、搭接長度、搭接位置、鋼筋保護層厚度、馬鐙筋形狀鋼筋直徑等信息。
筏板鋼筋與樓板鋼筋的排布正好相反,應該是長向鋼筋在下,短向鋼筋在上,樓板則是短向鋼筋在下,長向鋼筋在上,用戶視情況應該看方向是長向還是短向而定。
(7)基礎鋼筋圖怎麼看擴展閱讀:
筏板基礎鋼筋驗收注意事項:
1、按點、線位置,先擺放19軸線方向的筏板筋和附加鋼筋,陽角放射筋在鋼筋下按放40mm厚的保護層墊層,每平米不少於一個,然後再擺放A軸線方向的筏板筋,最後綁扎宜採用正、反扣交錯綁扎。
2、筏板底部鋼筋外伸部位應按設計、規范要求施工。
3、筏板底部鋼筋接頭位置、連接方式,為閃光對焊和電弧焊,嚴格按設計、規范要求施工。
4、為便於施工,確保質量,在基礎梁鋼筋綁扎完畢後,應先綁扎暗柱,牆體插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筏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筏板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筋
Ⅷ 基礎承台鋼筋圖紙怎麼看
1、在pkpm的主界面中,選擇工具欄那裡的自然層配筋包絡。
2、下一步,需要通過勾選版牆梁或牆柱來點擊編輯鋼權筋層表。
3、這個時候如果沒問題,就按照圖示設置相關參數並進行確定。
4、這樣一來會生成對應的效果圖,即可看基礎承台鋼筋圖紙了。
Ⅸ 條形基礎怎麼看鋼筋圖
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獨立基礎(單獨基礎)統稱為擴展基礎。擴展基礎的作用是把牆或柱的荷載側向擴展到土中,使之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擴展基礎包括無筋擴展基礎和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
條形基礎施工圖 JZL6(2)450*1000Y2000*400*200 (應筏型基礎)解釋如下:
基礎主梁6(2跨)寬450*高1000,端部外伸2000mm加腋h1,400,h2,200mm,Ф10鋼筋間距100,4肢箍,梁底部6Ф20鋼筋,梁頂部16Ф20鋼筋,由於你鋼筋前是個?號不明是幾級鋼筋,請自己查圖。最好是對照一下國標圖集《04G101-3。09G901-3》。
計算公式
在計算牆下條形基礎的寬度時,一般採用公式B=N/(R-D@Y).由於這種計算方法重復二次計算縱橫牆交叉處承栽面積,因此計算的結果帶有負誤差,從而嚴重地影響了計算精度和結構的安全度.以一個簡化的基礎平面為例,導出計算誤差較小的建議公式,以改進牆下條形基礎寬度的計算方法。
(9)基礎鋼筋圖怎麼看擴展閱讀:
地基基礎是指以地基為基礎的房屋的牆或柱埋在地下的擴大部分。地基基礎的設計和檢測是建築工程人員工作的重要一環。
建築埋在地面以下的部分稱為基礎。承受由基礎傳來荷載的土層稱為地基,位於基礎底面下第一層土稱為持力層,在其以下土層稱為下卧層。地基和基礎都是地下隱蔽工程,是建築物的根本,它們的勘察、設計和施工質量關繫到整個建築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在建築設計之前,必須進行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勘查,並對地基上(岩)進行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從而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做出正確的評價,這是做好設計和施工的先決條件。因此,我國早已規定,沒有勘察報告不能設計,沒有設計圖紙不能施工。
按埋置深度劃分基礎可分為淺基礎與深基礎兩大類。一般埋深小於5m的為淺基礎,大於5m的為深基礎。也可以按施工方法來劃分:用普通基坑開挖和敞坑排水方法修建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如磚混結構的牆基礎、高層建築的箱形基礎(埋深可能大於5m)等;而用特殊施工方法將基礎埋置於深層地基中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如樁基礎、沉井、地下連續牆等。
人工地基處理
人工地基的處理方法有密實法、換土法和加固法三類:
密實法,用密實法處理地基又可分為:
①碾壓夯實法:對含水量在一定范圍內的土層進行碾壓或夯實。此法影響深度約為200毫米,僅適於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層夯實。
②重錘夯實法:利用起重機械提起重錘,反復夯打(圖a),其有效加固深度可達1.2米。此法適用於處理粘性土、砂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地基和對大面積填土的壓實以及雜填土地基的處理。
③機械碾壓法:用平碾、羊足碾、壓路機、推土機及其他壓實機械壓實鬆散土層(圖b)。碾壓效果取決於被壓土層的含水量和壓實機械的能量。對於雜填土地基常用 8~12噸的平碾或13~16噸的羊足碾,逐層填土,逐層碾壓。
④振動壓實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動力,以振實淺層鬆散土(圖c)。振動壓實效果取決於振動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動時間等因素。用此法處理以砂土、爐渣、碎石等無粘性土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
⑤強夯法:利用重量為8~40噸的重錘從6~40米的高處自由落下,對地基進行強力夯實的處理方法。經過強夯的地基承載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壓縮性可降低200~1000%,影響深度在10米以上。此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砂、黃土、雜填土和含粉砂的粘性土等。施工時雜訊與振動較大。
⑥堆載預壓法:在堆積荷載作用下,使飽和軟土層排水固結,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的穩定性。
⑦砂井堆載預壓法(圖d):在軟土層中按一定距離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載預壓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能力。此外,還有擠密砂樁法和振動水沖樁法等。
換土法
當地基持力層軟弱,密集法不能滿足建築物荷載要求時,可採用換土墊層的辦法處理土層。此法是先將基礎底下一定深度的軟弱土層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層夯實,便成為承載能力較高的墊層(圖e)。
加固法
用加固法處理地基可分為:
① 化學加固法:通過壓力灌注或攪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學溶液或膠結劑進入土層,使土粒膠結。所用漿液主要有:高標號硅酸鹽水泥和速凝劑配製成的水泥漿液;以水玻璃為主加氯化鈣配製成的水玻璃漿液;以 丙烯酸氨為主的漿液;以重鉻酸鹽木質素漿等 紙漿液為主的漿液。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水泥漿液;紙漿液雖加固效果較好,但有毒,會污染地下水。
②高壓旋噴法:利用噴射化學漿液與土粒混合攪拌處理地基(圖f)。目前多使用水泥漿液。為防止漿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 氯化鈣等速凝劑。此法還可用於建築物地基的補強。
③ 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滲透性較強的土層,利用一定的壓力,把漿液通過下端帶孔的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膠結起來。其加固效果同所用的化學溶液濃度、土壤滲透性和注液壓力有關。
對於滲透系數每分鍾小於 10-6米的粘性土,壓力注入的硅酸鈉溶液要依靠電滲作用,才能進入土層空隙,這種方法稱為電 硅化法。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還可用來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於加固已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