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2.8×12.8農村自建房鋼筋怎麼下料
對於這個問題,一般來說,看你用多大料了。一般來說,大部分用八個或十個圓的鋼筋就可以了。
Ⅱ 如何學會鋼筋下料
1。學會看設計圖紙,知道要下料鋼筋的長度,彎曲形式,直徑,強度等級;
2。學會認識鋼筋內,要容從一堆鋼筋裡面找出所需要的;
3。學會使用尺子測量鋼筋的長度;
4。學會使用切割鋼筋的工具;
5。學會給師傅端茶倒水求教。
Ⅲ 鋼筋如何下料
鋼筋下料:
1直線鋼筋下料=構件長度—保護層+彎鉤增長值
2彎起鋼筋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折量度差+彎鉤增長值
3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長值—彎折量度差(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Ⅳ 鋼筋下料的詳細步驟
下料來步驟?那不就是對照著鋼筋自下料單把鋼筋切割彎曲加工么?然後註明那鋼筋是那道梁哪根柱!
鋼筋下料單就是鋼筋翻樣的單子,一般都由鋼筋工帶班負責翻樣,然後把翻樣單交給下料人員,下料人員就按照那單子配料,然後送去綁扎么?很簡單的哇。
鋼筋翻樣到還是很麻煩的,得詳細的列出每一道梁、每一根柱、每一塊板的鋼筋如何下料彎曲加工,以及畫出每一根鋼筋下料示意圖,然後下料人員按此下料並貼好標簽註明是哪條梁、哪根柱、哪塊板。
Ⅳ 鋼筋如何下料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 =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3.5d
45度彎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來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
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表1)
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箍筋調整值見表1。
2.計算實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錯誤計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長度=2(250-2×25)+2(500-2×25)+50(調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錯誤計算方法2:箍筋下料長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樑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現場,如果給鋼筋工一個總長=2b+2h-8c+26.5d的公式,鋼筋工不是太歡迎;如果將梁的已知保護層直接代入公式,使表達方式簡單一些,鋼筋工就容易記住。
譬如,當次梁的4面保護層均為25mm時,
箍筋直徑為圓8,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12mm;
箍筋直徑為圓10,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65mm;
箍筋直徑為圓12,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118mm;
箍筋直徑為圓14,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171mm。
譬如,當主梁支座頂面保護層為55mm,其餘3面保護層為25mm時,
箍筋直徑為圓8,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48mm;
箍筋直徑為圓10,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5mm;
箍筋直徑為圓12,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58mm;
箍筋直徑為圓14,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111mm。
譬如,當柱的保護層為30mm時,
箍筋直徑為圓8,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28mm;
箍筋直徑為圓10,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25mm;
箍筋直徑為圓12,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78mm;
箍筋直徑為圓14,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131mm。
第一篇、鋼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節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注意:下部鋼筋不論分排與否,計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標注梁的下部縱筋時可以不輸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在軟體中是如何實現03G101-1中關於支座錨固的判斷呢?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如下圖所示)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
三、尾跨鋼筋計算
類似首跨鋼筋計算
四、懸臂跨鋼筋計算
1、主筋
軟體配合03G101-1,在軟體中主要有六種形式的懸臂鋼筋,如下圖所示
這里,我們以2#、5#及6#鋼筋為例進行分析:
2#鋼筋—懸臂上通筋=(通跨)凈跨長+梁高+次梁寬度+鋼筋距次梁內側50mm起彎-4個保護層+鋼筋的斜段長+下層鋼筋錨固入梁內+支座錨固值
5#鋼筋—上部下排鋼筋=Ln/4+支座寬+0.75L
6#鋼筋—下部鋼筋=Ln--保護層+15d
2、箍筋
(1)、如果懸臂跨的截面為變截面,這時我們要同時輸入其端部截面尺寸與根部梁高,這主要會影響懸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長度計算,上部鋼筋存在斜長的時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鋼筋的長度;如果沒有發生變截面的情況,我們只需在「截面」輸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懸臂梁的箍筋根數計算時應不減去次梁的寬度;根據修定版03G101-1的66頁。
第二節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需要計算的工程量
第一節剪力牆牆身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暗拄與牆身相平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端拄突出牆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中間層 無變截面 中間層 變截面
頂層 內牆 頂層 外牆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第二節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第三節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2、箍筋
第三章柱
KZ鋼筋的構造連接
第一章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第三節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角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1.5Lae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第四章 板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第五章 常見問題
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軟體中計算為11.9d?
我們軟體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
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里D取的是規范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梁中出現兩種吊筋時如何處理?
在吊筋信息輸入框中用「/」將兩種不同的吊筋連接起來放到「吊筋輸入框中」如2B22/2B25。而後面的次梁寬度按照與吊筋一一對應的輸入進去如250/300(2B22對應250梁寬;2B25對應300梁寬)
當梁的中間支座兩側的鋼筋不同時,軟體是如何處理的?
當梁的中間支座兩側的鋼筋不同時,我們在軟體直接輸入當前跨右支座負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負筋的鋼筋。軟體計算的原則是支座兩側的鋼筋相同,則通過;不同則進行錨固;判斷原則是輸入格式相同則通過,不同則錨固。如右支座負筋為5B22,下一跨左支座負筋為5B22+2B20,則5根22的鋼筋通過支座,2根20錨固在支座。
梁變截面在軟體中是如何處理的?
在軟體中,梁的變截面情況分為兩種:
1、當高差>1/6的梁高時,無論兩側的格式是否相同,兩側的鋼筋全部按錨固進行計算。彎折長度為15d+高差。
2、當高差<1/6的梁高時,按支座兩側的鋼筋不同的判斷條件進行處理。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發生變化,我們如何處理柱縱筋?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發生變化,柱縱筋的處理分兩種情況:
1、若柱縱筋採用電渣壓力焊,則按柱頂層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設置;
2、若柱縱筋採用綁扎搭接,例如1~2層為C45,3~10層為C35,則柱要分開來建立兩個構件:一個為C45,為3層,但3層只輸入構件截面尺寸及層高,目的是不讓2層作為頂層計算錨固;另一個構件建立1~10層,1~2層只輸入構件截面尺寸及層高,鋼筋信息自3層開始輸入,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每米高圓形柱螺旋鋼筋長度計算公式:L=N(P*P+(D-2b+do)^2*π^2)^0.5+兩個彎鉤長度
式中:
N=螺旋圈數,N=L/P(L為構件長即圓形柱長)
P=螺距
D=構件直徑
do=螺旋鋼筋的直徑
b=保護層厚度.
另外:
鋼筋理論質量=鋼筋計算長度*該鋼筋每米質量
鋼筋總耗質量=鋼筋理論質量*[1+鋼筋(鐵件)損耗率]
鋼筋理論質量計算捷徑:
鋼筋理論質量=鋼筋直徑的平方(以毫米為單位)*0.00617
Ⅵ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技巧和方法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技巧:用粗鋼管或槽鋼加粗鋼筋或角鋼焊制一個支架,高約30多公分,放在切斷機下面,卡住切斷機的腳輪,把切斷機墊高,使人幹活時不貓腰,以減少疲勞強度,另做四至五個鐵板凳,體積60多公分見方,凳子面用鐵板,四條腿用鋼筋焊成,可隨便搬動,沿切斷機兩側擺放,把要切斷的料放在上面,在凳面上劃切斷線。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方法: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180度彎勾=6.25d90度彎勾=3.5d45度彎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來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⑴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外包寬度=b-2c+2d;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d——箍筋直徑。
⑵計算實例 :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解:外包寬度=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長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
Ⅶ 建築施工現場鋼筋怎樣下料
先按照圖紙和規范作好鋼筋下料單,然後鋼筋工參照料單開始下料!
關於把鋼筋的損耗降到最低這些情況,那主要取決於鋼筋工的素質和經驗啦!
Ⅷ 建築看圖如何算鋼筋下料單
首先要先大致的瀏覽一下設計圖紙,搞清楚圖紙的編號的含義,方便查找,然後把要放樣的圖紙找出來,並整理分類,比如核輔助廠房的,可以按照每個牆體放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從北到南或者其他的順序,從編排的第一面牆開始放樣首。
先看CC圖,是一些門洞和洞口的具體位置布置圖,有些洞口尺寸在CC圖中找不到還要在一些總平面圖中找。從畫立面圖開始,先把這一面牆體的總長、高以及門洞和洞口的實際位置在CAD中畫出來,然後在裡面布置鋼筋,這時先要從剖面圖中找出各種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然後看立面圖紙,主要是一些鋼筋的布置,分開來研究,立筋、水平筋、門洞及洞口加筋、樓板加強筋等等,還要注意鋼筋是否需要彎曲、是否需要套絲,是用搭接還是機械連接,還有搭接或者錨固長度取多大,應結合美標、國標、設計圖紙上的標示然後綜合取最大值。
鋼筋下料還要盡量注意將相鄰鋼筋錯開,這種情況在立筋和水平筋中經常見,還應注意結合下部已做的部分和上部沒有做的部分,都要使其滿足各方面要求。計算中要知道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如何計算,不同直徑鋼筋帶直角彎鉤的下料長度如何算,何時用標准套筒,何時用正反套筒。計算系表如下圖:
最後就是畫完料表後應該反復認真地核查,對應每根鋼筋,要做到有據可依。要學習更多的英文,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以方便看圖。准確的標出各個洞口的位置,也是鋼筋准確下料的前提,比如洞口U型筋的數量,取決於所截斷鋼筋數量,明確了洞口具體位置,然後再布置鋼筋就能准確知道每個洞口所需要的U型筋。
Ⅸ 鋼筋怎麼下料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范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凡重要部位的鋼筋代換,須徵得甲方、設計單位同意,並有書面通知時方可代換。
(1)鋼筋表面應潔凈,粘著的油污、泥土、浮銹使用前必須清理干凈,可結合冷拉工藝除銹。
(2)鋼筋調直,可用機械或人工調直。經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
(3)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
(4)鋼筋彎鉤或彎曲:
①鋼筋彎鉤。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鋼筋彎曲後,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彎起後尺寸不大於下料尺寸,應考慮彎曲調整值。
鋼筋彎心直徑為2.5d,平直部分為3d。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的理論計算值:對轉半圓彎鉤為6.25d,對直彎鉤為3.5d,對斜彎鉤為4.9d。
②彎起鋼筋。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不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箍筋調整,即為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兩項之差或和,根據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內包尺寸而定。
④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等規定綜合考慮。
a.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b.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c.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鋼筋下料計算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3.5d
45度彎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右以算出來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
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你可以看看鋼筋工程現場施工實用手冊
Ⅹ 怎麼樣能學會土建鋼筋下料
現在下料不像以前,平法的下料比較困難。
首先要熟悉平法圖集和施工圖紙,要相當熟悉,對於錨固長度、抗震加強、節點構造的鋼筋要非常了解。
市面上的書,不要亂看,那是人家都消化了一次的殘渣,直接看平法系列圖集,包括施工排布、構造要求,結合圖集的各個分冊看。以下的這些,是必備的,特別是排布規則和構造詳圖,非常直觀,超過你的任何講座資料。
11G101-1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框架-剪力牆、框支剪力牆結構)
11G101-2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
11G101-3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筏形基礎)
11G901-1 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框架-剪力牆)
11G901-2 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框架-剪力牆、框支剪力牆結構)
11G901-3 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構造詳圖(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地下室結構、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樁基承台)
11G901-4 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構造詳圖(現澆砼樓面與屋面板)
11G901-5 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