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時候現場做鋼筋保護層厚度試驗檢測嗎
質檢站在做主體結構驗收前(要提前出報告),部分企業做第三方抽測時候會涉及保護層的檢查。原則上講,檢查都是要現場隨即抽取,但溝通的空間很大的,現場有條件做的,依然還是可以做的。牆體是兩面的,所以結構構件的兩側都需要檢測。
B. 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怎樣確定的
在不同的環境中,如果結構不同,厚度也不同。房子的頂梁或柱子不應小於15毫米,這樣後牆就不能小於10毫米。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
C. 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是多少
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如下:(要算鋼筋根數,構件長的兩邊保護層一般是5-6公分,算鋼筋長度時候,鋼筋末端的保護層有是2-3公分。)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有最小和最大的要求,老規范對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按主要受力鋼筋和箍筋、構造鋼筋分開要求的,除了主筋有保護層的要求,箍筋也有保護層的要求。但是,新規范統一規定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其實混凝土驗收規范上對此有一條說明:混凝土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要求,其允許偏差最大值不得超過1.5倍。
(3)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在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
網路-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D. 鋼筋混凝土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應該什麼時候做
鋼筋混凝土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間是在主體結構完工後裝飾裝修前,也就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封頂,磚砌體砌築完成且還未進行抹灰工程,這是對鋼筋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
檢驗要求如下:
(1)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部位和構件數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部位,應由監理(建設)、施工等各方根據結構構件的重要性共同選定;
2)對梁類、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量的2%且不少於5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有懸挑構件時,抽取的構件中懸挑梁類、板類構件所佔比例均不宜小於50%。
(2)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於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測量1點。
(3)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可採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方法,也可採用非破損方法並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校準。當採用非破損方法檢驗時,所使用的檢測儀器應經過計量檢驗,檢測操作應符合相應規程的規定。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檢測誤差不應大於1mm。
(4)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為+10mm,-7mm;對板類構件為+8mm,-5mm。
(5)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分別進行驗收。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於8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3)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本節(4)條規定允許偏差的數值
E. 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從朱瑾開始算還是從箍筋開始算
按新混凝土規范,保護層從最外側鋼筋起算,也就是箍筋。
8.2.1
構件中普通內鋼筋及預應力筋的容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下列要求。
1
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d;
2
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表8.2.1的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8.2.1中數值的1.4倍。
F. 資料中的混凝土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應該在什麼時候
如果是正規的工程,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分為兩個時間。1、鋼筋綁扎完成後進行檢專查,由監理單位、建屬設單位和施工單位3方共同驗收,資料由施工單位填寫監理單位認證。2、主體完成後進入裝修階段前,施工單位應當請地方質檢部門來做現場掃描,檢測施工後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同樣也是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3方認證,這次的資料由檢測單位填寫,最後交由施工單位保管。
G. 鋼筋保護層厚度多少在什麼規范上查
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版小於鋼權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如下規定。
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
環境類別
板、牆、殼
梁
柱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
a
-
20
20
-
30
30
-
30
30
b
-
25
20
-
35
30
-
35
30
三
-
30
25
-
40
35
-
40
35
註:
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
詳見建築結構設計規范
H. 房建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要什麼時候開始做啊
並不是在子分部工程收前的重新檢驗,而是在相應分項工程驗收合格、過程式控制制使質量保內證的容基礎上,對重要項目進行的驗證性檢査。哪末「房建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要什麼時候開始做啊」在子分部工程收前分項工程驗收合格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