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是什麼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是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上回對於抗震等級為一、二、三級結答構的材料的要求,抗震的結構需要有一定的延性而忌諱脆性,砼構件中,混凝土是脆性的,只有靠鋼筋來提供延性。
1、鋼筋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點之比不小於1.25。
2、鋼筋實測屈服點與規定標准值的最小屈服點之比不大於1.30。
(1)鋼筋屈服比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於無明顯屈服現象出現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作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
影響屈服強度因素有:
1、內在因素有:結合鍵、組織、結構、原子本性。金屬的屈服強度與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較可看出結合鍵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從組織結構的影響來看固溶強化、形變強化、沉澱強化和彌散強化、晶界和亞晶強化四種強化機制影響金屬材料的屈服強度。
2、外在因素有:溫度、應變速率、應力狀態。隨著溫度的降低與應變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強度升高,尤其是體心立方金屬對溫度和應變速率特別敏感,這導致了鋼的低溫脆化。
2. 什麼叫鋼筋的屈服比,在工程中有何意義
我不用專業的語言回答你 剛勁屈服你可以理解為一根鋼筋受力彎曲。 鋼筋內受力彎曲是有一個容極限的,一根鋼筋彎曲超過極限則會失去鋼筋的作用。 各種鋼筋的屈服強度有所不同,所以在工程中會根據各種國家標准來選擇鋼筋。
3. 什麼是鋼筋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
關於鋼筋的力學性質:
1、屈服強度:是鋼筋開始喪失對變形的抵抗能力,並開始版產生大量塑性權變形時所對應的應力。(屈服強度是作為鋼材抗力的重要指標)
2、抗拉強度:指材料在外力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抗拉性能是鋼材的重要性能)
3、伸長率δ:指金屬材料受外力(拉力)作用斷裂時,試件伸長的長度與原來長度的百分比,它表示鋼材塑性變形能力。(伸長率是衡量鋼材塑性的一個指標。它的數值越大,表示鋼材的塑性越好)
總結:屈服點、抗拉強度、伸長率的關系:
屈服強度是結構設計時的取值依據,表示鋼材在正常工作承受的應力不超過屈服強度。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服比,它反應鋼材的利用率和使用中安全可靠度;伸長率表示鋼材塑性變形能力。剛材在使用中,為避免正常受力時在缺陷處產生應力集中脆斷,要求塑性良好,即有一定的伸長率,可以使缺陷處超過屈服強度時,隨著發生塑性變形。使應力重分布,而避免鋼材提早破壞。同時常溫下將鋼材加工成一定形狀,也要求鋼材又有一定的塑性,但伸長率不能過大,否則會使鋼材在使用中超過允許的變形值。
學材料時剛學過,順便也復習一下,也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4. 鋼筋屈服是什麼意思
就是鋼筋的屈服強度,當鋼筋屈服後,鋼筋產生較大的塑性變形,這將使構版件變形和裂縫寬度大大增加以致無權法使用,所以在設計中採用屈服強度fy 作為鋼筋的強度極限。
鋼筋還有另一個強度指標是鋼筋極限強度fu ,一般用作鋼筋的實際破壞強度。
5. 什麼是鋼筋強屈比
鋼筋強屈比,是指抄鋼筋的抗震性襲能,是由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屈服強度實測值得來的,其結果不能小於1.25。
它反映鋼材的利用率和使用中的安全可靠程度。
強屈比愈大,反映鋼材受力超過屈服點工作時的可靠性愈大,因而結構的安全性愈高。但強屈比太大,則反映鋼材不能被有效地利用。
(5)鋼筋屈服比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抗震結構要求使用具有抗震性能的鋼筋,即在建築物受到地震波沖擊時,可延緩建築物斷裂發生時間、避免建築物在瞬間整體倒塌,從而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抗震結構中,理想的鋼筋性能應有一個較長的屈服平台,有很好的延性,同時鋼筋實際屈服強度相對於屈服強度標准值不宜過高。
抗震鋼筋除應滿足標准所規定普通鋼筋所有性能指標外,還應滿足以下:
(1)鋼筋強屈比不小於1.25;
(2)鋼筋的實測屈服強度與標准規定的屈服強度特徵值之比不大於1.30;
(3)鋼筋的最大力總伸長不小於9%。
以上三條確保了鋼筋的抗震能力,使得抗震鋼筋能夠在建築發生傾斜、變形時「穩起」,不發生斷裂。
6. 鋼筋抗拉強度標准值和屈服強度的標准值有什麼區別。
鋼筋抗拉強度大於屈服強度。屈服強度和屈服點相對應,屈服點是指金屬發生塑性變形內的那一點,所對應的容強度成為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指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一般拉伸實驗時拉斷時候的強度。
鋼筋強度標准值即鋼筋的抗拉強度,即表徵材料最大均勻塑性變形的抗力,拉伸試樣在承受最大拉應力之前,變形是均勻一致的,但超出之後,金屬開始出現縮頸現象,即產生集中變形;對於沒有(或很小)均勻塑性變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斷裂抗力。符號為Rm(GB/T 228-1987舊國標規定抗拉強度符號為σb),單位為MPa。
7. 鋼筋屈服比的意義
屈服強度是復材料開始產生制宏觀塑性變形時的應力。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將會使零件永久失效,無法恢復。材料屈服強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鋼筋實際的屈服強度與牌號屈服強度的比稱為屈服比,屈服比高的鋼材隨著材料屈服強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斷強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斷危險性增加了。
8. 鋼筋實測屈服強度與屈服強度特徵值是什麼意思
首先,在屈服強度以下的范圍內,是彈性變形,鋼材沒有受到破壞,所以屈服強度是劃分鋼材等級的標准,所以為了安全方面的考慮,必須要求實測的屈服強度必須大於標准強度。
其次,鋼筋屈服以後,產生塑性變形,直至達到斷裂,這個屈服點到塑性變形直至斷裂的區間,一方面抗拉力減去屈服時的力的空間,可以提高安全系數。另一方面這個區間也起著抗震延性的作用,因為從進入屈服達到斷裂的區段(塑性變形區間)越大,則鋼筋的塑性耗能能力就越強,因此能更好的發揮鋼材的塑性變形"耗能能力",把外加的力都耗去了大半,就提高結構的抗震安全性。
所以從上面的彈性形變與塑性形變的考慮。如果設標准屈服強度為B,設抗拉強度為定值Q,實際屈服強度為W。那麼,第一,從鋼材的能承受力的安全來說,當然屈服強度越大越好,所以必須W>B,但從抗震性來說,當然是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之間的間距越大越好,即W<Q,而且越大越好。但是條件一B,Q為定值;條件二,B<W<Q;條件三 ,Q--W的區間(塑性變形區間)越大越好。從這三方面你可以看出:
如果W / B=<1.25與W / B=<1.40比較的話,當然是W / B=<1.25的所產生的抗拉強度與屈服強度的區間Q--W的值更大,則鋼筋的塑性耗能能力就越強,因此能更好的發揮鋼材的塑性變形耗能能力,提高結構的抗震安全性。所以抗震延性越好。當然這個1.25和1.4的得出,是根據優化組合後得出的數據.
我不是搞這個的,言語不簡潔,可能跟我的理解還不那麼正確有關,或許這樣理解是錯誤的.但我所想的就這么多了.
9. 鋼筋的屈服強度是指
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後,變形增加較快,此時除了產生彈性變形外,內還產生部分塑性變形。容當應力達到B點後,塑性應變急劇增加,曲線出現一個波動的小平台,這種現象稱為屈服。這一階段的最大、最小應力分別稱為上屈服點和下屈服點。由於下屈服點的數值較為穩定,因此以它作為材料抗力的指標,稱為屈服點或屈服強度。
有些鋼材(如高碳鋼)無明顯的屈服現象,通常以發生微量的塑性變形(0.2%)時的應力作為該鋼材的屈服強度,稱為條件屈服強度。
10. 鋼材的屈服比的定義
是指鋼材的抗震性能,是由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屈服強度實測值得來的,其結果不能小於1.25。
它反映鋼材的利用率和使用中的安全可靠程度。
強屈比愈大,反映鋼材受力超過屈服點工作時的可靠性愈大,因而結構的安全性愈高。但強屈比太大,則反映鋼材不能被有效地利用。
(10)鋼筋屈服比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建築鋼材以 屈服強度 作為設計應力的依據。
屈服極限 ,常用符號σs,是材料屈服的臨界應力值。
(1)對於屈服現象明顯的材料,屈服強度就是屈服點的應力(屈服值);
(2)對於屈服現象不明顯的材料,與應力-應變的直線關系的極限偏差達到規定值(通常為材料發生0.2%延伸率)時的應力。通常用作固體材料力學機械性質的評價指標,是材料的實際使用極限。因為在應力超過材料屈服極限後產生塑性變形,應變增大,使材料失效,不能正常使用。
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後,進入屈服階段後,變形增加較快,此時除了產生彈性變形外,還產生部分塑性變形。當應力達到B點後,塑性應變急劇增加,應力出現微小波動,這種現象稱為屈服。
這一階段的最大、最小應力分別稱為上屈服點和下屈服點。由於下屈服點的數值較為穩定,因此以它作為材料抗力的指標,稱為屈服點或屈服強度(ReL或Rp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