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筏板基礎鋼筋識圖
其實筏板中的支來座鋼筋和樓板的扣筋是源一個意思,只不過樓板和筏板的受力方向相反,所以筏板中的支座鋼筋設置在板底。排布也和樓板的扣筋一樣,平行梁或者牆體排布。你說的沒有梁的位置,看看牆圖,這個位置應該有牆吧?
不同在於筏板中的支座筋不用彎折,而樓板的需要彎折到板底
2. 筏板基礎鋼筋大約多少噸
鋼筋重量:一米的重量(公斤)=直徑(厘米)*直徑(厘米)*0.617
2.5*2.5*0.617 = 3.856kg/m墊層100 的不用鋼筋。
筏板每一平方米採用Ф25@150 = 28.5條鋼筋(雙層),就是110.2kg/m2,旁邊採用Ф25@200 = 就4條/m,就是15.42kg/m2。
筏板,在基礎工程中的一塊混凝土板,板下是地基,板上面有柱,牆等。因其如筏浮於土上面,而被形象地稱為筏板。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地基作為建築物基礎。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採用砼底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建築物不均勻沉降。
(2)筏板基礎包括哪些鋼筋擴展閱讀:
鋼筋的綁扎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筏板
網路-鋼筋
3. 筏板基礎鋼筋如何布置
基礎底板頂面短向鋼筋在上層,長向鋼筋在下層;基礎底板底面短向鋼筋在下層,長向鋼筋在上層;方便記憶,就記成筏形基礎板鋼筋為「短向鋼筋夾長向鋼筋」,象夾芯餅一樣,長的在中間,短的在兩面。
筏板基礎的鋼筋通常為雙層雙向鋼筋,對於上皮鋼筋,一般長向鋼筋為底筋,短向鋼筋為麵筋;下皮鋼筋則是相反,長向鋼筋在上,短向鋼筋在下。雙層雙向鋼筋交叉垂直擺放底筋和麵筋。
(3)筏板基礎包括哪些鋼筋擴展閱讀:
盡量使建築物重心與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邊緣宜外挑,挑出寬度應由地基條件、建築物場地條件、柱距及柱荷載大小、使地基反力與建築物重心重合或盡量減少偏心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情況下,挑出寬度為邊跨柱距的1/4~1/3。
筏板基礎的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確定,同時要滿足抗滲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載較大時,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設置暗梁且配置抗沖切箍筋,來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數柱而將整個筏板加厚。除強度驗算控制外,還要求筏板基礎有較強的整體剛度。
一般經驗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樓層數估算,每層約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樓地上21層,筏板厚度為1100mm;部分軸力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為1600mm。
4. 筏板基礎鋼筋級別怎麼看HPB300還是HRB335
首先,看圖紙,圖紙要求的鋼筋級別;隨後,看現場運來的鋼筋牌照,是否是那個級別,如果不是,詢問相關人員,再進行判別
5. 筏板基礎有哪些構造要求
筏板基礎由整塊式鋼筋混凝土平板或板與梁等組成,它在外形和構造上像倒置的鋼筋混凝土平面無梁樓蓋或肋形樓蓋,分為平板式和梁板式兩類,前者一般在荷載不很大、柱網較均勻、且間距較小的情況下採用;後者用於 荷載較大的情況。由於筏形基礎擴大了基底面積,增強了基礎的整體性,抗 彎剛度大,故可調整和避免結構物局部發生顯著的不均勻沉降。適用於地基土質軟弱又不均勻(或有人工墊層的軟弱地基)、有地下室或當柱子或承重 牆傳來的荷載很大的情況,或建造六層、六層以下橫牆較密集的民用建築 中。筏板基礎的構造要求有:筏板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於C15;當有防水要求時,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於C20,抗滲等級不低於SO. 6。筏板厚度應根據抗沖切(剪)切要求確定,但不小於200mm;梁 截面按計算確定,高出底板的頂面一般不小於300mm,梁寬不小於250。
筏板懸挑牆外的長度從軸線起算,橫向不宜大於1500mm,縱向不宜大於 1000mm,邊端厚度不小於200mm。筏板配筋按雙向計算確定。當板厚大於300mm,按構造要求可配置單層鋼筋;板厚大於或等於300mm時,應配置雙層鋼筋。受力鋼筋的直 徑不宜小於12,分布鋼筋直徑一般不小於8~10,鋼筋保護層厚度不 小於35mm。在筏板基礎周邊附近的基底及四角反力較大,配筋應予加強。當採用牆下預埋式筏板,四周必須設置向下邊梁,其埋入室外地面 下不得小於500mm,梁寬不宜小於200mm,上下鋼筋可取最小配筋率並不少於2ψ10mm,箍筋及腰筋一般採用ψ8@150~250mm,與邊梁連接的筏板上部要配置受力鋼筋,底板四角應布置放射狀附加鋼筋。
6. 筏板基礎構造要求有哪些
筏板厚度一般不小於柱網最大跨度的1/20,並不小於200mm,且應按抗沖切驗算。
設置肋梁時宜取版200-400mm。筏權基可適當加設懸臂部分以擴大基底面積和調整基底形心與上部荷載重心盡可能一致。懸臂部分宜沿建築物寬度方向設置。當梁肋不外伸時板挑出長度不宜大於2m。砼不低於c20,墊層100mm厚。鋼筋保護層不小於35mm。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室底板應考慮抗滲,並進行抗裂度驗算。
筏板配筋率一般在0.5-1.0%為宜。當板厚小於300mm時單層配置,大於300mm時雙層布置。受力鋼筋最小直徑8mm,一般不小於12mm,間距100-200mm;分布鋼筋8-10mm,間距200-300mm。
筏板配筋除符合計算配筋外,縱橫方向支座鋼筋尚應有0.15%、0.10%(全部受拉鋼筋的1/2-1/3)的配筋率連通;跨中則按實際配筋率全部貫通。雙向懸臂挑出但肋梁不外伸時宜在板底放射狀布附加鋼筋。
平板式筏板柱下板帶和跨中板帶的底部鋼筋應有1/2-1/3全部拉通,且配筋率不應小於0.15%;頂部按實際全部拉通。當板厚小於250mm時分布筋為圓8間距250,板厚大於250mm時分不筋圓10間距200。
7. 建築工程筏板基礎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筏板板筋宜雙向雙層配置,局部柱距較大及內力較大處鋼筋間距可局部加密,配筋版率權≥0.15%。筏板厚度變化處或標高變化處,宜採用放斜角平滑過渡,避免應力集中。
現澆板鋼筋雙向是X和Y兩個方向來布置鋼筋。
在布置雙層雙向鋼筋時,板底部的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下部,長向的放在上面;對於面層鋼筋,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最上面,長向鋼筋在短向鋼筋的下面。一般設置了雙層雙向鋼筋就可以不設置板負筋。
筏板作用
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基礎。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8. 建築工程筏板基礎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建築工來程筏板基礎鋼筋布置自要求如下:
1、筏板基礎的鋼筋間距不應小於150mm,宜為200~300mm,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採用雙向鋼筋網片配置在板的頂面和底面。
2、當筏板的厚度大於2m時,宜沿板厚度方向間距不超過1m設置與板面平行的構造鋼筋網片,其直徑不宜小於12mm,縱橫方向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
3、對梁板式筏基,牆柱的縱向鋼筋要貫通基礎梁而插入筏板中,並且應從樑上皮起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
相關拓展:鋼筋的加工製作
1、箍筋:箍筋一般都用細鋼筋,加工時採用機械折彎。這些鋼筋切斷時可用切斷機、鋼筋大剪或砂輪鋸,切斷後應將不同的樣式、型號、規格分別放置。成型時,每個樣式的箍筋先做一個樣板,然後校核各部位尺寸及角度,無誤後批量加工。
2、主筋:主筋的加工製作應按圖示規格尺寸和規范的規定,端部的錨固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3、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