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鋼筋下料實際要加多少

鋼筋下料實際要加多少

發布時間:2021-01-14 22:26:17

1. 鋼筋的下料長度怎樣計算

一、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二、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注意:度量差值=鋼筋的外包尺長度減去鋼筋的中軸線的長度

鋼筋在彎曲時:外側會變長,而內側會變短,但軸線尺寸不變。(所以最外側的尺寸和中軸線的尺寸就會有一個差值,這個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彎曲調整值)

三、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帶彎鉤和不帶彎鉤 )

箍筋的周長=(a-2c+2d)*2+(b-2c+2d)*2

合並後的公式為:(a+b-4c+4d)*2 也就是:梁的周長-8c+8d=箍筋的周長

(1)鋼筋下料實際要加多少擴展閱讀

在配料表中需標出每根鋼筋的下料長度。下料長度指的是下料時鋼筋需要的實際長度,這與圖紙上標注的長度並不完全一致。

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是以鋼筋彎折後其中心線長度不變這個假設條件為前提進行的。也就是說,鋼筋彎折後中心線長度不變,而外邊緣變長,內邊緣縮短。因此,鋼筋的下料長度就是指相應鋼筋的中心線長。

實際工程計算中,影響下料長度計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折後發生的變形;圖紙上鋼筋尺寸標注方法的多樣化;彎折鋼筋的直徑、級別、形狀、彎心半徑的大小以及端部彎鉤的形狀等,在進行下料長度計算時,對這些因素都應該考慮。

2. 鋼筋下料怎麼算

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幾何形狀和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等條件進行計算。
1、提到鋼筋下料計算,一般都會涉及「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這兩個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或教科書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彎曲調整值」在現成的文獻內查不到。
2、各相關文獻上的「彎曲調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彎曲直徑=2.5d演繹得到的。現如今的縱向鋼筋彎曲成型的彎曲直徑也不僅僅限於2.5d,已經有12d,16d等各種不同彎曲直徑的要求,現有文獻上很少考慮這種變化了的要求。
3、鋼筋在彎曲成型時,外側表面纖維受拉伸長,內側表面纖維受壓縮短,鋼筋中心線的長度保持不變。
4、電腦的應用和AutoCAD業已在業界普及,專業計算器的編程計算功能也日益強大。
鑒於上述幾點因素,我們認為依據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繪制一些簡單的計算輔助圖形,直接進行基於中心線長度的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可以有效指導鋼筋下料。

180°彎鉤增加6.25d的推導
現行規范規定,Ⅰ級鋼的彎心直徑是2.5d
鋼筋中心線半圓的半徑就是2.5d/2+d/2=1.75d
半圓周長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為3d
所以180度彎鉤增加的展開長度為
8.5d-2.25d=6.25d
90°直彎鉤增加11.21d的推導(d≤25mm,彎心曲直徑≥12d)
現行規范規定,抗震框架縱向鋼筋錨固需要≥0.4laE+15d,同時規定,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6d;當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彎心內半經≥8d,首先我們推導縱向鋼筋直徑≤25mm時需要的展開長度。彎心半徑6d,彎心直徑是12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3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7d+10.21d-7d=11.21d
這個11.21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90°直彎鉤增加10.35d的推導(d>25mm,彎曲直徑≥16d)
彎曲半徑8d,彎曲直徑是16d,鋼筋中心線1/4圓的直徑是17d
90°圓心角對應的圓周長度=17dπ×90°/360°=13.35d
所以,90°鉤所需要的展開長度為
15d-9d+13.35d-9d=10.35d
這個10.35d適用於抗震框架縱向鋼筋直徑d>25mm時的錨固。
按照本圖的演算,所謂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2×9d-17d×π/4=18d-13.35d=4.65d。

我們指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是上世紀60年代的學者為「做學問」而人為製造出來的不能自圓其說的「數據」』,而且大多數編著者都將其未作解析就「笑納」到自己的書稿之中,所以, 許多在施工一線的朋友覺得「不好用」,後面的表格就是依據某經典教科書給出的數據編制而成的,對於箍筋還是可用的,對於縱向鋼筋就不合適,且對於非「特殊」角度,也未給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的數據,現在建築師萬花齊放,角度是按照地形需要結合建築美學確定,往往不是「特殊」角度,也就查不到某個具體「非特殊」角度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的數據,所以已經是摒棄「『度量差值」或「延伸長度」這些「人造」概念的時候了,一步一步老老實實對中心線長度進行幾何計算,是鋼筋下料計算的正確途徑。即使不會AutoCAD,對照施工圖,運用初等幾何知識,徒手畫個草圖,藉助計算器計算也是很容易完成的

矩形箍筋26. 5d的推導(d≤10mm,彎心直徑≥2.5d)
彎心內直徑是2.5d,箍筋中心線直徑是3.5d,
每個90°圓心角對應的圓弧弧長是3.5dπ×90°/ 360°=2.749d
每個箍筋共有3個90°圓弧,總長度=3×2.749d=8.247d取8.25d
每個135°圓心角對應的圓弧弧長是3.5dπ×135°/ 360°=4.1234d,
每個箍筋共有2個135°圓弧,總長度和=2×4.1234d=8.247d取8.25d
每個箍筋的圓弧長度和=8.25d +8.25d=16.5d ……………(1)
沿梁寬平直段=2(b-2c-2×1.25d) ……………………………(2)
沿梁高平直段=2(h-2c-2×1.25d) ……………………………(3)
沿135°方向平直段=2×10d=20d………………………………(4)
箍筋下料長度為(1)+(2)+(3)+(4)
=16.5d+2 (b-2c-2×1.25d) +2(h-2c-2×1.25d)+20d
=16.5d+2b+2h-8×1.25d+20d
=2b+2h-8c+26.5d……………………………………………(5)
利用前面我們給出的135°彎鉤的增加長度,也可以得到這個結果,即
(2)+(3)+8.25d+2×(11.873d+2.25d)
=2(b-2c-2×1.25d)+2(h-2c-2×1.25d)+8.25d+28.246d
=2b+2h-8c+26.496d
=2b+2h-8c+26.5d……………………………………………(5)

矩形截面多肢箍下料長度及各箍內寬、內高尺寸計算
已知條件:梁截面寬度為b,梁截面高度為h,箍筋肢數為n箍 ,箍筋直徑d箍,梁縱向鋼筋根數為n縱,縱向鋼筋外直徑d縱外,梁保護層為c。
求:多肢箍各箍的寬度和總長度。
解:首先,設縱向鋼筋間距為l縱,依據各縱向鋼筋間距分勻的要求,有:
l縱=(b-2c-d縱外×n縱)/(n縱-1) ……………………………(6)
式中:n縱——取梁底或梁頂單排鋼筋數量,取較多者。
其次,求外箍下料長度L外箍和外箍內寬度尺寸:
L外箍=2(b+h-4c)+26.5d箍 ………………………………………(7)
外箍筋的內寬度尺寸=b-2c ………………………………………(8)
註:2肢、4肢、6肢、n肢(n≥2)外箍筋的內寬度尺寸均相同。
第三,求4肢內箍下料長度和內箍內寬度:
L4肢內箍=2(b+h-4c)+26.5d箍-4(d縱外+l縱)…………………(9)
4肢內箍筋的內寬度=b-2c-2(d縱外+l縱)………………………(10)
第四,求6肢中箍下料長度和中箍內寬度:
L6肢中箍=2×(b+h-4c)+26.5d箍-4(d縱外+l縱)………………(11)
6肢中箍內寬度=b-2c-2(d縱外+l縱)……………………………(12)
第五,求6肢內箍下料長度和內箍內寬度:
L6肢內箍=2(b+h-4c)+26.5d箍-8(d縱外+l縱)……………………(13)
6肢內箍內寬度=b-2c-4(d縱外+l縱)……………………………(14)

例題:已知梁截面寬度為b=400 mm,梁截面高度為h=700 mm,箍筋肢數為n箍 =4,箍筋直徑d箍=10mm,梁縱向鋼筋根數為n縱=max(6,7)=7,縱向鋼筋外直徑d縱外=27mm,梁保護層為c=25mm。
求:4肢箍各箍的寬度和總長度。
解(1):2個等寬獨立箍互套配箍方案
l縱=(b-2c-d縱外×n縱)/(n縱-1)
= (400-2×25-27×7)/(7-1)
=26.833mm
求外箍下料長度L外箍
L外箍=2(b+h-4c)+26.5d箍
=2(400+700-100)+265
=2650mm
獨立箍下料長度L獨箍
L獨箍=2650- 2×2(d縱外+ l縱)
=2650-4×(27+26.833)
=2650-4×53.833
=2650-453.833
=2435 mm
獨立箍內寬
=5×27+4×26.833=135+107.332=242.332=243mm
獨立箍內高=h-2c=700-2×50=650mm

解(2):外大箍內小箍配箍方案
L外箍=2650mm
外箍內寬=b-2c=400-2×50=350mm
外箍內高=h-2c=700-2×50=650mm
L內箍=2650 -2×2×2(d縱外+ l縱)
=2650-8(27+ 26.833)
=2650-8×53.833=2650-484.497
=2165.503mm取2166mm
內箍內寬=3×27+2×26.833=81+53.666=134.666=135mm
外箍內高=內箍內高=650mm

3.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技巧和方法

  1.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技巧:用粗鋼管或槽鋼加粗鋼筋或角鋼焊制一個支架,高約30多公分,放在切斷機下面,卡住切斷機的腳輪,把切斷機墊高,使人幹活時不貓腰,以減少疲勞強度,另做四至五個鐵板凳,體積60多公分見方,凳子面用鐵板,四條腿用鋼筋焊成,可隨便搬動,沿切斷機兩側擺放,把要切斷的料放在上面,在凳面上劃切斷線。

  2. 實際施工中鋼筋下料的方法: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180度彎勾=6.25d90度彎勾=3.5d45度彎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來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⑴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外包寬度=b-2c+2d;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d——箍筋直徑。

    ⑵計算實例 :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解:外包寬度=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長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

4. 鋼筋的理論長度和實際加工時的下料長度的偏差調整值取值該考慮到那些因素

准確計算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的實用公式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是鋼筋配料加工的依據。其精確度的高低不僅影響成型後能否符合設計尺寸,而且有時直接影響鋼筋綁扎、構件定位尺寸甚至構件受力性能。
1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的一般公式
對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目前多數教材和手冊採用下式
下料長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
量度差計算可用理論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論公式為

式中 D為彎曲直徑;d為鋼筋直徑;α為鋼筋彎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 鋼筋彎曲量度差
鋼筋彎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端部彎鉤增值理論公式為

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 半圓彎鉤增加長度參考表
鋼筋直徑d/mm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個彎鉤長度/mm 4d 6d 5.5d 5d 4.5d

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無論按理論公式還是按近似值公式計算,其結果誤差甚小,精確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計算,由於計算方法的不同,其結果相差較大,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2 彎起鋼筋外包尺寸計算的精確公式及與通常方法的比較
以圖1彎起鋼筋為例,按通常計算外包尺寸的方法為
(1)

圖1 彎起鋼筋
為了分析其誤差,下面按外包尺寸的含義,尋求計算外包尺寸的准確公式。如圖1所示,在斜段上任取橫截面DC,將鋼筋分成凹向相反的兩段ABC和DEF。按外包尺寸的含義計算整個鋼筋的外包尺寸如下:
外包尺寸=(AB+BC)+(DE+EF)
=AB+(BC+DE)+EF
其中,AB=α,
BC+DE=GD+DE=GE=HE-HG=h/sinα-d.ctgα
EF=b+HB-HK=b+d/sinα-h.ctgα
代入後可得
(2)
(2)與(1)式相比,h值增加了 當α=90°時,增值為d。當α=60°時,增值為0.58d。當α=45°時,增值為0.41d。此值與量度差相比,並非小量,當為元寶筋時增值將成倍增加。
3 結束語
在計算彎起鋼筋下料長度仍用原公式計算。
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按現行教材或手冊提供的通常方法進行計算,但在計算鋼筋的外包高度h時應增加h+d(d為鋼筋直徑),以彌補計算的誤差。■
3.14*3(D+d)/8-(D/2+d)+平直長度(10d)=11.87d

5. 鋼筋下料長度應該考慮

1、這個公式算出來的長度能作為工程報量和指導工人下料么(我覺得不能因為上述公回式已經包含了答鋼筋變形的因素在內,將公式算出的長度的鋼筋進行加工只會造成尺寸加大無法施工等)此公式僅供工程預算和保量使用。2、如果不能那麼這個公式有什麼意義是不是為了推導出鋼筋的初始長度?例如(KJL300×500保護層厚25mm箍筋是10的兩肢箍那麼鋼筋未變形前長度怎麼計算鋼筋下料長度會依據圖紙要求在前面公式基礎上按實際發生的彎折角度和數量進行變形後的增量予以減除。

6. 一般情況鋼筋下料能與按圖紙計算能差多少(百分之幾)

5%左右比較正常,高於5%就是偷工減料得比較厲害。
正常預算算的外版包尺寸,而且沒扣彎曲調整權值。下料按中心線扣彎曲調整值後,大概在個2%左右差距。然後正常預算定額的損耗給了1.5%,下料控制好完全可以在1%以內,可以節約0.5%。還有實際施工箍筋、板筋這些按間距的,都是會稍微放大的,還有節點的地方有些箍筋根本是做不了的,這些可以弄個2-3%。
誤差太大,要麼就是預算算多了,要麼就是真的膽子大。

7. 直鋼筋下料長度為什麼還要加上彎鉤增加長度

只有一級鋼筋要加彎鉤長度

8. 鋼筋下料玩夠增加長度是多少啊 下料該怎麼計算

鋼筋彎曲調整值與彎鉤計算
一、彎曲調整值的概念
對於單根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是不同的,預算長度是按照鋼筋的外皮計算,下料長度是按照鋼筋的中軸線計算。例如一根預算長度為1米長的鋼筋,其下料長度不需要1米,是小於1米的,因為鋼筋在彎曲的過程中會變長,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會長出一些。預算長度和下料長度的差值也就是鋼筋的彎曲調整值,也稱為量度差值。它實際上由兩方面造成的,一是由於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這根鋼筋,預算的長度是100+300=400mm,而實際上在下料時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長的一段鋼筋即可彎製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於鋼筋在彎曲的過程中長度會變化:外皮伸長、內皮縮短、中軸線不變。

二、彎曲調整值的計算
在這里用到一個弧度和角度的換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對應的弧長是0.01745r。另外《鋼筋混凝土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204-2002)規定180度彎鉤的彎曲直徑不得小於2.5d,在下面的推導中D取2.5d。
1、180度彎鉤的計算
見下圖,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
按照外皮計算鋼筋的長度:L1=AE水平段的長度+CD水平段長度=300+3d
按照中軸線計算鋼筋的長度:L2=AB水平段長度+BC段弧長+CD段水平長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彎曲調整值=L1-L2=3.25d
2、90度彎鉤的計算
見下圖,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
按照外皮計算鋼筋的長度:L1=300+100
按照中軸線計算鋼筋的長度:L2=AB水平段長度+BC段弧長+CD段豎直長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彎曲調整值=L1-L2=1.75d
3、135度彎鉤的計算
見下圖,鋼筋的直徑為d,彎曲直徑為D。
按照外皮計算鋼筋的長度:L1=300+10d
按照中軸線計算鋼筋的長度:L2=AB水平段長度+BD段弧長+DE段長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彎曲調整值=L1-L2=1.9d

三、彎鉤長度的計算
1、計算彎鉤時的原則是無論下料長度還是預算長度都按照中軸線計算。可以想一下,我們做預算時直鋼筋180度彎鉤時取的長度是6.25d,歷來我們都是這么做的,沒有人問為什麼,而實際上6.25d取的鋼筋的中軸線長度。其實箍筋、拉筋末端135彎鉤的長度計算也是一個道理,規范規定的長度是10d,而我們計算時取11.9d,同樣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則。
2、需要指出的是,無論箍筋彎鉤還是拉筋彎鉤,彎折角度都是135度,這在03G101-1第35頁有明確的說明。因此如果在計算拉筋彎鉤長度時取12.5d是錯誤的。

四、彎曲調整值的應用

1、盡管我們對這個名詞可能不了解,但實際上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在應用它。例如上面所說的180度的彎鉤平直段長度本來是3d,而計算時取6.25d;135度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而計算時取11.9d。
2、當我們知道了90度彎鉤的彎曲調整值以後就可以根據預算長度計算下料長度了:
如下圖:梁截面尺寸a=300、b=500
計算箍筋的預算長度(按外皮計算):
L1=(a-25*2+b-25*2)*2+(2*11.9+8)d
這里對於8d是否有疑問,實際上這涉及到保護層的概念。鋼筋的保護層指的是主筋外皮到構件外邊緣的尺寸,而我們要計算箍筋的外皮長度,因此,上式中每「-25」就多減了一個箍筋的直徑,因此在後面要加上8d。
計算箍筋的下料長度(按中軸線計算):
L2=(a-25*2+b-25*2)*2+(2*11.9+8)d-3*1.75d .
這里就利用了90度彎鉤的彎曲調整值,箍筋有三個180彎鉤,應該減去「3*1.75d」。在施工中有個計算箍筋長度的公式是「2A+2B+26.8d」就是這樣推導出來的,當然,這里A、B都是指箍筋的內皮長度。

9. 鋼筋下料的計算公式

1. 鋼筋下料的計算公式: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2.25d

45度彎勾=4.9d

再減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2. 簡介: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3. 舉例:

箍筋彎90°彎鉤時,兩個彎鉤增值為:2*(0.285D+4.785d);當D=2.5d,平直段為5d,兩個彎鉤增加值為11d。


拓展資料:

鋼筋切斷時的長度稱為下料長度。

對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目前多數教材和手冊採用下式:

下料長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

具體分為: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10. 為什麼要進行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

為了正確綁扎鋼筋以避免太大的誤差。

構件配筋圖中註明的尺寸專一般是鋼筋屬外輪廓尺寸,即從鋼筋外皮到外皮量得的尺寸,稱為外包尺寸。

在鋼筋加工時,一般也按外包尺寸進行驗收。鋼筋加工前直線下料,如果下料長度按鋼筋外包尺寸的總和來計算,則加工後的鋼筋尺寸將大於設計要求的外包尺寸或者彎鉤平直段太長造成材料的浪費。這是由於鋼筋彎曲時外皮伸長,內皮縮短,只有中軸線長度不變。

按外包尺寸總和下料是不準確的,只有按鋼筋軸線長度尺寸下料加工,才能使加工後的鋼筋形狀、尺寸符合設計要求。

(10)鋼筋下料實際要加多少擴展閱讀

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

量度差、端部彎鉤增值無論按理論公式還是按近似值公式計算,其結果誤差甚小,精確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計算,由於計算方法的不同,其結果相差較大,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鋼筋下料實際要加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銹鋼碗怎麼做幾號 瀏覽:966
西數移動硬碟為什麼焊接 瀏覽:125
焊接時怎麼把握焊接速度 瀏覽:578
怎麼洗掉塑料烘焙模具上的麵粉 瀏覽:107
鋼筋的彎鉤怎麼規定的 瀏覽:622
熱鍍鋼管用什麼焊條 瀏覽:905
鋼鐵力量烏鴉怎麼樣 瀏覽:649
鋁鍋和不銹鋼鍋哪個重 瀏覽:522
鋁鎂合金廠在哪裡 瀏覽:848
鋁合金壓鑄件有什麼缺點 瀏覽:921
戒指的模具用什麼做的 瀏覽:678
鋼筋籠由什麼鋼筋組成 瀏覽:919
寧波哪裡有賣不銹鋼鎖 瀏覽:409
coreldraw兩個矩形怎麼焊接 瀏覽:445
為什麼要裝鋁合金門窗 瀏覽:455
銀幣合金觸點有什麼好處 瀏覽:702
腳上鋼板要多少錢 瀏覽:50
鋼板的散熱系數是多少 瀏覽:895
如何做書包掛飾模具 瀏覽:511
混凝土裡面的鋼筋怎麼弄出來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