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的屈服點有什麼用
鋼筋受力的四個階段,先是彈性階段,然後到達屈服點,進入屈服階段,這個階段特點是版鋼筋的應力不增權加,但是應變增大。也就是說強度不變然後應變增大到一定地步時,進入強化階段,這個階段鋼筋強度顯著提升,但是應變也增大。最後到達強化的頂點時,進入頸縮階段,這個階段強度下降,應變增加。
通俗的講就是,彈性快到頭了的時間點就是屈服點!
B. 什麼叫鋼筋馬凳,有什麼作用
指在工程施工中,臨時用於站人放料的凳子。
馬凳在鋼筋混凝土構件中,是必不可少的工件之一,特別是懸挑板,如陽台、雨蓬,受力鋼筋在上部,呈懸浮狀態,工人操作務必要在上面踩踏,最容易把受力鋼筋踩到下面而失去抗拉作用,無數陽台雨蓬坍塌事件都是由此造成。
為了保證懸挑構件的施工質量,馬凳的作用絕對不可輕視,施工中,在懸挑部位的根部墊上馬凳,使受力縱筋的位置穩固,就不會出現質量事故。
在現澆板中,有許多支座上部鋼筋都處於漂浮狀態,這些受力鋼筋的位置決定了構件的承載能力,而保證上部受力縱筋的位置,全靠馬凳來架起並固定。
(2)鋼筋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大型筏板基礎中措施鋼筋不一定採用馬鐙鋼筋而往往採用鋼支架形式,支架必須經過計算才能確定它的規格和間距,才能確保支架的穩定性和承載力。在確定支架的荷載時除計算上部鋼筋荷載外考慮施工荷載。
支架立柱間距一般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設置一個方向的通長角鐵,這個方向應該是與上部鋼筋最下一皮鋼筋垂直,間距一般為2000mm。
除此之外還要用斜撐焊接。支架的設計應該要有計算式,經過審批才能施工,不能只憑經驗,支架規格、間距過小造成浪費,支架規格、間距過大可能造成基礎鋼筋整體塌陷嚴重後果。
C. 鋼筋在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鋼筋在結構中起承受拉應力作用,改善建築中結構構件構件節點的延性,增強建築物的抗地震性能,也起方便施工的作用、有時也起避雷導線的作用。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范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
凡重要部位的鋼筋代換,須徵得甲方、設計單位同意,並有書面通知時方可代換。
(1)鋼筋表面應潔凈,粘著的油污、泥土、浮銹使用前必須清理干凈,可結合冷拉工藝除銹。
(2)鋼筋調直,可用機械或人工調直。經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
(3)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
(3)鋼筋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6)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7)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根據設計要求,板筋採用鋼筋馬凳予以支撐。
D. 鋼筋拉筋有什麼作用
主筋就是在結構中起關鍵作用的鋼筋,你看到結構體,一眼就可以看出,一般鋼筋直徑較專大,多數為25mm以上。
負筋屬應為「副筋」在結構體中起到輔佐、支撐作用,一般協助主筋,比如梁中四角的鋼筋為主筋,環著主筋的四方格鋼筋就是副筋,俗稱箍筋。
受拉鋼筋:在結構中以力學方向起到拉伸的鋼筋。
相反則為受壓鋼筋。
一般鋼筋多為受拉,很少受壓。
E. 負筋有什麼用
指位於梁支座上部承受負彎矩作用力的縱向受力鋼筋,俗稱扁擔筋、壓梁鐵。
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
通俗的說:在下列構件的配筋構造中,可以用到負彎矩鋼筋的概念:
1、板類構件,在板的支撐部位配置的上排鋼筋,俗稱「擔水筋」;
2、梁類構件,節點處設置的「非貫通縱筋」,一般認為是用來抵抗「負彎矩」的,(貫通的縱筋也能抵抗負彎矩)
3、梁板類構件在受力分析時有一個「反彎點」,反彎點是正彎矩和負彎矩的分界點,一邊是鋼筋抵抗「正彎矩」,另一邊則抵抗「負彎矩」。
應該說,「負彎矩鋼筋」這個概念雖然一直在專業書籍中使用,但是,若要給出十分嚴格的界定,就不太可能。只能說,在有些構件中相對明確一點,有些構件中不十分明確。
承擔負彎矩的鋼筋,簡稱負筋,因為一般的力學把下部受拉的彎矩規定為正彎矩,上部受拉的彎矩為負彎矩。
負筋是承受負彎矩的鋼筋,一般在梁支座(一般是柱子)的上部或板支座(一般是梁或牆)的上部。
一般情況,認為正常受重力作用的簡支混凝土梁跨中下側受彎拉,為正彎矩;這個概念引申到梁板等水平受彎構件中,與之受力不同的為負彎矩。在柱子中沒有該概念。
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應該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有些支座上部沒有負彎矩(鉸支座),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施工
對於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的現澆混凝土板類構件負彎矩鋼筋,尤其懸挑構件的板面負彎矩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控制一直處於薄弱環節。本文介紹的採用粗鋼筋(或鋼管)懸掛負彎矩鋼筋的方法因其材料成本低、人工操作簡便、控制效果穩定等特點,有推廣使用價值。
工程質量
混凝土保護層是指外層鋼筋外緣至混凝土外表面的混凝土厚度,亦稱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保護層厚度的確定,基本上是根據兩個因素:一是在結構上保證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即滿足受力鋼筋粘結錨固要求;二是保證混凝土鋼筋的耐久性。它的厚薄及施工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耐久性 [1] 。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無論過厚或過薄,都會對構件產生影響。保護層厚度過簿,無疑會縮短鋼筋的脫鈍時間,使鋼筋提早開始生銹並加快銹蝕發展速度。鋼筋鈍化膜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就是被碳化。混凝土保護層被完全碳化通常是鋼筋銹蝕的重要前提。而碳化所需時間是同其厚度成正比的,這時構件的耐久年限主要取決於混凝土保護層完全被碳化所需要的時間。從這個角度講,增加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可以保證構築物的使用壽命。保護層過厚,鋼筋周圍由於粘結滑移所引起的裂縫很容易發展到構件表面,形成沿縱向鋼筋的裂縫,使保護層混凝土發生劈裂破壞,導致鋼筋的強度無法充分發揮作用,且劈裂裂縫對鋼筋的腐蝕構成了嚴重威脅,這也直接影響了結構的耐久性。保護層厚度過厚將削弱構件的承載能力。足夠的保護層厚度可保證鋼筋和混凝土的共同工作及結構的使用年限,可使結構不致因災害(火災、腐蝕等)達到鋼筋軟化的危險溫度而造成結構的整體破壞。但如果保護層過厚,除了在構件表面容易出現較大的收縮裂縫和溫度裂縫外,還會直接削弱構件的承載能為,特別是對一些懸挑式的構件,此種情況更明顯、更危險。
F. 鋼筋上的螺紋有什麼作用
為了增強鋼筋和混凝土的粘連性能,簡單來說就是讓鋼筋和混凝土之間能夠更好更協調地配合,共同承受外力,從而讓房子變得更加結實堅固。
G. 鋼筋拉筋有什麼作用
1、保持梁骨架的剛度
腰筋和拉筋的直徑和間距要考慮到施工中的荷載作用。當混凝土梁很高時,高大的鋼筋骨架要承受鋼筋自重,特別是施工中的施工機具、施工人員和施工材料的荷載,就可能使鋼筋骨架發生位移和變形,導致鋼筋尺寸跑位,這樣便會影響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保護層厚度,從而影響梁的耐久性。設置適量的腰筋和拉筋,與鋼筋骨架中的箍筋綁扎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有效地約束鋼筋骨架的變形,增大了鋼筋骨架的剛度和穩定性。
2、限制混凝土的收縮裂縫
混凝土澆築後必須保持足夠的濕度和溫度,才能保證水泥的不斷水化,以使混凝土的強度不斷發展,如果過早失水,會造成強度的下降,而且形成的結構疏鬆,產生大量的干縮裂縫。由於在混凝土梁的上下部都配置了鋼筋,可以約束混凝土的收縮和阻止裂縫的產生。當梁高超過700mm,裂縫就會出現在梁的中部,進而向四周延伸,影響梁的外部觀感、完整性和耐久性。在梁的中部設置腰筋,便可以控制這些裂縫的出現和產生。
3、減少受拉區裂縫的伸展
當梁承受的荷載較大時,梁的受拉區混凝土會開裂,隨著荷載的增加,這些裂縫會匯集成寬度較大的根狀裂縫向梁的上部延伸,從而影響梁的受力性能。設置腰筋便可以約束這些根狀裂縫的伸展,提高梁的承載力。
H. 這是什麼鋼筋,有什麼作用
這是螺紋抄鋼。
螺紋鋼是熱軋帶肋鋼筋的俗稱。帶肋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帶肋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 承受外力的作用。帶肋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I. 柱中有哪些鋼筋,分別起什麼作用
柱中有:縱向受力鋼筋和箍筋(包括內箍和拉鉤)。
縱向鋼筋:
1、承受軸向壓力
2、壓彎共同作用
箍筋
1、定位
2、與縱筋一起形成骨架
3、防止縱筋在受壓後外凸
4、抗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