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鋼方管國家規范允許的誤差是多少
國家規范允許偏差值為一般尺寸允許偏差,鋼方管需要加工時尺寸必須准確,誤差不得大於 3mm。
鋼管生產技術的發展開始於自行車製造業的興起、19世紀初期石油的開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艦船、鍋爐、飛機的製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火電鍋爐的製造,化學工業的發展以及石油天然氣的鑽采和運輸等。
公稱壁厚:mm2.0、2.5、2.8、3.2、3.5、3.8、4.0、4.5;
系數:c1.064、1.051、1.045、1.040、1.036、1.034、1.032、1.028。
註:鋼材力學性能是保證鋼材最終使用性能(機械性能)的重要指標,它取決於鋼的化學成分和熱處理制度。在鋼管標准中,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規定了拉伸性能(抗拉強度、屈服強度或屈服點、伸長率)以及硬度、韌性指標,還有用戶要求的高、低溫性能等。
⑵ 鍍鋅方鋼理論重量與焊接鋼管理論重量差多少
各種鋼材理論重量計算公式.: 關鍵是參照鋼材的GB標准號計算鋼材的橫截面積 40×40×1方鋼回管重答量計算 1)橫截面面積為:40×40-39×39=79平方毫米 2)每米重量:79×1000×0.00785=620.15g≈0.62公斤/米 註:取密度為0.00785g/立方毫米 根據GB4229-8。
⑶ 國標40方鋼與國標鋼管48在3米長時各承載力差多少
設樓主問的是抗彎承載能力,設Φ48鋼管壁厚3.0mm。
40方鋼截面模量W1=40×40²/6=10666.67mm³;
Φ48×3.0的截面模量W2=4490mm³.
抗彎專承載能力方鋼屬比鋼管大10666.67/4490=2.376(倍)。
3米長40方鋼自重37.68kg、鋼管自重9.99kg。
⑷ 鋼管換算
理論重量基本公式:m=F×L×p/1000
說明:
m:重量(kg)F:斷面積(mm2)L:長度(m)p:密度(g/cm3)
截面積計算公式見下圖
⑸ 國標40方鋼與國標鋼管48在3米長時各承載力差多少
設樓主問的是抗彎承載能力,設Φ48鋼管壁厚3.0mm。
40方鋼截面模專量W1=40×40²/6=10666.67mm³;
Φ48×3.0的截面模量W2=4490mm³.
抗彎屬承載能力方鋼比鋼管大10666.67/4490=2.376(倍)。
3米長40方鋼自重37.68kg、鋼管自重9.99kg。
⑹ 圓鋼 鋼管 鋼板 方鋼 重量計算公式 ,不同材質但尺寸大小一樣的鋼材在重量上誤差是多少。
郭敦榮回答:
鋼材重量計算公式:
鋼材重量G=L*S*7.85 kg/立方分米,
式中,L——鋼材的長度分米(dm,10分米=1米),
S——鋼材的橫截面積,平方分米(dm²),
7.85 kg/立方分米——鋼材的密度。
圓鋼重量計算公式:
圓鋼重量G圓=(1/4)πD²L*7.85 kg/立方分米,
式中,L——鋼材的長度分米(dm,10分米=1米),
D——圓鋼直徑,分米,
π——圓周率,π=3.14159。
鋼管重量計算公式:
鋼管重量G管=π( R²-r²)L*7.85 kg/立方分米,
式中,R——鋼管外徑,r——鋼管內徑,其它同上。
方鋼重量計算公式:
方鋼重量G方=L a b* 7.85 kg/立方分米
式中,a,b——分別為方鋼截面尺寸,需將毫換算為分米,1分米=100毫米,
其它同上。
鋼板重量計算公式,按方鋼重量計算公式計算,需將長L改按厚度計算即可。
相對重量誤差可按±0.1%計算。
⑺ 方鋼和方管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方鋼和方管不是同一個概念。
1、方鋼指的是用方坯熱軋出來的一種方形材料,或者由圓鋼經過冷拔工藝,拔出來的方形材料。方鋼理論重量計算公式:邊長Х邊長Х0.00785=kg/m。
2、方管是種方形體的管型,很多種材質的物質都可以形成方管體,大多數方管以鋼管為多數,經過拆包,平整,捲曲,焊接形成圓管,再由圓管軋製成方形管然後剪切成需要的長度。
一般是50根每包。方管在現貨方面以大規格居多,在10*10*0.8-1.5到500*500*10-25的范圍之間,方管按用途分為結構方管,裝飾方管,建築方管,機械方管等。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方鋼和方管不是同一個概念。
1、冷拉方鋼
冷拉鋼是在常溫條件下,以超過原來鋼筋屈服點強度的拉應力,強行拉伸鋼筋,使鋼筋產生塑性變形以達到提高鋼筋屈服點強度和節約鋼材為目的。
冷拉鋼是利用冷擠壓技術,通過精確的模具,拉出各類高精度、表面光滑的圓鋼、方鋼、扁鋼、六角鋼及其它異型鋼。
鋼筋冷拉概念:以節約鋼材、提高鋼筋屈服強度為目的,以超過屈服強度而又小於極限強度的拉應力拉伸鋼筋,使其產生塑性變形的做法叫鋼筋冷拉。
2、扭絞方鋼
扭絞方鋼直徑為4mm--10mm,常用規格為6*6mm和5*5mm兩種,分別由直徑8mm和6.5mm的盤元拉絲扭絞而成。
材質:盤元Q235。
扭矩:標准扭矩為120mm/360度,標准扭矩相對比較美觀實用。
用途:廣泛用於鋼格板、鋼結構或鋼筋混凝土中替代螺紋鋼。
優點:扭絞方鋼增大結構物拉力,外形美觀,大大降低資金成本;稜角分明,直徑准確。
⑻ 方管與方鋼的區別
一、方鋼
方鋼指的是用方坯熱軋出來的一種方形材料,或者由圓鋼經過冷拔工藝內,拔出來的方形容材料。方鋼理論重量計算公式:邊長Х邊長Х0.00785=kg/m。
二、方管
方管是種方形體的管型,很多種材質的物質都可以形成方管體,大多數方管以鋼管為多數,經過拆包,平整,捲曲,焊接形成圓管,再由圓管軋製成方形管然後剪切成需要的長度。一般是50根每包。方管在現貨方面以大規格居多,在10*10*0.8-1.5到500*500*10-25的范圍之間,方管按用途分為結構方管,裝飾方管,建築方管,機械方管等。
方管,是方形管材的一種稱呼,也就是邊長相等的的鋼管。是帶鋼經過工藝處理卷制而成。
三、方管與方鋼的區別
方鋼,實心,屬於棒材。一般是熱軋加工而成,深加工可做成圓鋼,地腳螺栓等。用來做軌道。
方管,空心,屬於管材。一般有圓倒角,質量要比方鋼輕多了。小直徑一般是冷軋,大直徑一般焊接拼成。用來做結構。
⑼ 方管和方鋼有什麼不同
空心和實心
⑽ 50*50方鋼管國標厚度是多少,厚度偏差是多少
1、國標GB/T6728-2002結構用冷彎空心型鋼規定:50*50方鋼的壁厚分別為1.5、1.75、2.0、2.5、3.0、4.0,允許偏差為±0.50。
2、國標GB/T3094-2000 冷拔異型鋼管規定:50*50方鋼的壁厚分別為4、5、6、7、8,允許偏差為壁厚的±10%。
拓展內容:
鋼管相關術語
尺寸:
A、公稱尺寸:是標准中規定的名義尺寸,是用戶和生產企業希望得到的理想尺寸,也是合同中註明的訂貨尺寸。
B、實際尺寸:是生產過程中所得到的實際尺寸,該尺寸往往大於或小於公稱尺寸。這種大於或小於公稱尺寸的現象稱為偏差。
C、米重: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偏差和公差:
A、偏差:在生產過程中,由於實際尺寸難於達到公稱尺寸要求,即往往大於或小於公稱尺寸,所以標准中規定了實際尺寸與公稱尺寸之間允許有一差值。差值為正值的叫正偏差,差值為負值的叫負偏差。
B、公差:標准中規定的正、負偏差值絕對值之和叫做公差,亦叫"公差帶"。
偏差是有方向性的,即以"正"或"負"表示;公差是沒有方向性的,因此,把偏差值稱為"正公差"或"負公差"的叫法是錯誤的。
交貨長度:
交貨長度又稱用戶要求長度或合同長度。標准中對交貨長度有以下幾種規定:
A、通常長度(又稱非定尺長度):凡長度在標准規定的長度范圍內而且無固定長度要求的,均稱為通常長度。例如結構管標准規定:熱軋(擠壓、擴)鋼管3000mm~12000mm;冷拔(軋)鋼管2000mmm~10500mm。
B、定尺長度:定尺長度應在通常長度范圍內,是合同中要求的某一固定長度尺寸。但實際操作中都切出絕對定尺長度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標准中對定尺長度規定了允許的正偏差值。
以結構管標准為:生產定尺長度管比通常長度管的成材率下降幅度較大,生產企業提出加價要求是合理的。加價幅度各企業不盡一致,一般為基價基礎上加價10%左右。
C、倍尺長度:倍尺長度應在通常長度范圍內,合同中應註明單倍尺長度及構成總長度的倍數(例如3000mm×3,即3000mm的3倍數,總長為9000mm)。實際操作中,應在總長度的基礎上加上允許正偏差20mm,再加上每個單倍尺長度應留切口餘量。以結構管為例,規定留切口餘量:外徑≤159mm為5~10mm;外徑>159mm為10~15mm。
若標准中無倍尺長度偏差及切割餘量規定時,應由供需雙方協商並在合同中註明。倍尺長度同定尺長度一樣,會給生產企業帶來成材率大幅度降低,因此生產企業提出加價是合理的,其加價幅度同定尺長度加價幅度基本相同。
D、范圍長度:范圍長度在通常長度范圍內,當用戶要求其中某一固定范圍長度時,需在合同中註明。
例如:通常長度為3000~12000mm,而范圍定尺長度為6000~8000mm或8000~10000mm。可見,范圍長度比定尺和倍尺長度要求寬松,但比通常長度加嚴很多,也會給生產企業帶來成材率的降低。因此生產企業提出加價是有道理的,其加價幅度一般在基價上加價4%左右。
壁厚不均:
鋼管壁厚不可能各處相同,在其橫截面及縱向管體上客觀存在壁厚不等現象,即壁厚不均。為了控制這種不均勻性,在有的鋼管標准中規定了壁厚不均的允許指標,一般規定不超過壁厚公差的80%(經供需雙方協商後執行)。
橢圓度:
在圓形鋼管的橫截面上存在著外徑不等的現象,即存在著不一定互相垂直的最大外徑和最小外徑,則最大外徑與最小外徑之差即為橢圓度(或不圓度)。為了控制橢圓度,有的鋼管標准中規定了橢圓度的允許指標,一般規定為不超過外徑公差的80%(經供需雙方協商後執行)。
彎曲度:
鋼管在長度方向上呈曲線狀,用數字表示出其曲線度即叫彎曲度。標准中規定的彎曲度一般分為如下兩種:
A、局部彎曲度:用一米長直尺靠量在鋼管的最大彎曲處,測其弦高(mm),即為局部彎曲度數值,其單位為mm/m,表示方法如2.5mm/m。此種方法也適用於管端部彎曲度。
B、全長總彎曲度:用一根細繩,從管的兩端拉緊,測量鋼管彎曲處最大弦高(mm),然後換算成長度(以米計)的百分數,即為鋼管長度方向的全長彎曲度。例如:鋼管長度為8m,測得最大弦高30mm,則該管全長彎曲度應為:0.03÷8m×100%=0.375%
網路: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