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管鍋爐材料一定要用正火管嗎,熱軋不行嗎
首先水管鍋爐採用的材料一般都是低碳或者中低碳鋼。熱軋溫度較高,冷卻速度不容易控制,這個過程中首先要發生先共析轉變即從奧氏體中析出先共析鐵素體,先共析鐵素體有三種形態,即塊狀、網狀、片狀。而片狀鐵素體一般為平行分布的針狀或者鋸齒狀,這種鐵素體通常就是魏氏組織鐵素體,是通過共格界面的推移而形成的。魏氏組織會使鋼的強度,尤其是塑性和沖擊韌性及拉應力顯著降低,還會使鋼的韌脆轉變溫度升高。如Wc0.2%的鋼板,當熱軋溫度在950℃時,韌脆轉變溫度為-50℃,當熱軋溫度為1050℃時,由於形成了魏氏組織和粗晶組織,結果韌脆溫度提高到了-20℃,如果熱軋溫度在1100℃,常溫時即達到了韌脆溫度。此時,應該採用完全退火或者正火(完全退火一般用在中高碳鋼而此材料屬於中低碳鋼,所以選擇正火)的方法加以消除。
補充,鐵素體魏氏組織的形成條件①鋼的化學成分Wc0.2-0.4%,②適當的過冷度(熱軋過程冷卻速度控制問題)③晶粒度(熱軋溫度通常在1000℃以上,晶粒粗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溫度高引起的晶粒粗大)。而你所說的鍋爐材料還有熱軋,剛好滿足了以上的所有條件。至於不選用正火出現的鍋爐失效,我這里有專門做過分析,這里不再詳述。
第一次在網路知道回答問題,希望能夠幫到你! 僅供參考!
② 20#鋼 GB/T8162-2008材料需要正火嗎
是熱軋還是冷拔(軋)
呀?
GB/T8162-2008中規定:
5.3
交貨狀態
5.3.1
熱軋(
擠壓、
擴)
鋼管以熱軋狀態或熱處理狀態交貨,要求熱處理狀態交貨時,需在合同中註明。
5.3.2
冷拔(軋)
鋼管應以熱處理狀態交貨。
這里所說的熱處理狀態確實一般是指正火。20#鋼管件如果是冷軋一般我們這邊也是正火狀態供貨。
不需要正火的文字依據肯定是沒有的。替樓主擔心。
③ 無縫鋼管的熱處理過程是什麼
1、無縫鋼管熱處理過程:加熱--達到溫度後保溫(晶粒組織轉變)--緩慢降溫(晶粒組回織均勻化答,恢復鋼材塑性)--出爐(鋼材回復到理想的常態組織及需要的機械性能);
2、不同鋼號的鋼材或不同的性能要求,其保溫溫度均有不同,熱處理一般有去應力退火、不完全退火、完全退火及正火幾種方式。
④ 鋼材熱軋和正火有什麼區別熱軋和正火有什麼區別
熱軋是將金屬材料加熱至奧氏體相變溫度區域後進行塑性加工的一種方法。由於內金屬加熱至奧氏體相變容以後塑形增加更方便進行塑型加工。
冷軋是將金屬材料未加熱至相變的狀態下進行塑性加工。通常用於延展性比較好的金屬,比如銅和鋁。
正火是將金屬加熱至奧氏體相變溫度以後放置在空氣中冷卻,其冷卻速率高於退火,但低於淬火,晶格中的碳原子析出沒有退火充分,金屬硬度會較退火增加。
退火是將金屬加熱至奧氏體相變溫度以後放置在爐中隨爐冷卻,其冷卻速率在常見熱處理中最慢。晶格中的碳原子析出充分,硬度相對較低但是韌性較好。
⑤ 鋼材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是什麼呢!各種熱處理加熱溫度范圍和冷卻方法如何讓選擇
鋼材各種熱處理的目的為:
1、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屬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余應力,提高組織和成分的均勻化,或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2、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鋼的力學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細化晶粒,消除組織缺陷,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3、淬火的目的:使鋼件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4、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件在淬火時所產生的應力,使鋼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並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韌性等。
各種熱處理加熱溫度范圍:
1、退火的合理的退火溫度從55℃到70℃。退火溫度一般設定比引物的 Tm低5℃。
2、正火是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3、淬火的溫度通常亞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3以上30~50度;共析鋼或過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1以上30~50度。
4、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低溫回火是在150~250℃進行的回火;中溫回火工件在350~500 ℃之間進行的回;高溫回火工件在500~650℃以上進行的回火。
(5)鋼管什麼時候需要熱軋正火擴展閱讀:
應用於平衡加熱和冷卻時有固態相變(重結晶)發生的合金。其退火溫度為各該合金的相變溫度區間以上或以內的某一溫度。加熱和冷卻都是緩慢的。合金於加熱和冷卻過程中各發生一次相變重結晶。
重結晶退火也用於非鐵合金,例如鈦合金於加熱和冷卻時發生同素異構轉變,低溫為 α相(密排六方結構),高溫為 β相(體心立方結構),其中間是「α+β」兩相區,即相變溫度區間。
為了得到接近平衡的室溫穩定組織和細化晶粒,也進行重結晶退火,即緩慢加熱到高於相變溫度區間不多的溫度,保溫適當時間,使合金轉變為β相的細小晶粒;然後緩慢冷卻下來,使β相再轉變為α相或α+β兩相的細小晶粒 。
冷卻速度快於退火而低於淬火,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後,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⑥ 鋼管中的正火是什麼意思
正火,又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專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屬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在於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去除材料的內應力,穩定工件的尺寸,防止變形與開裂。
⑦ 鋼板為什麼要正火及正火的用途
正火的用途?
正火 是一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保溫一段時間出爐空冷。主要特點是冷卻速度快於退火而低於淬火,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一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後,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正火有以下目的和用途:
①對亞共析鋼,正火用以消除鑄、鍛、焊件的過熱粗晶組織和魏氏組織,軋材中的帶狀組織;細化晶粒;並可作為淬火前的預先熱處理。
②對過共析鋼,正火可以消除網狀二次滲碳體,並使珠光體細化,不但改善機械性能,而且有利於以後的球化退火。
③對低碳深沖薄鋼板,正火可以消除晶界的游離滲碳體,以改善其深沖性能。
④對低碳鋼和低碳低合金鋼,採用正火,可得到較多的細片狀珠光體組織,使硬度增高到HB140-190,避免切削時的「粘刀」現象,改善切削加工性。對中碳鋼,在既可用正火又可用退火的場合下,用正火更為經濟和方便。
⑤對普通中碳結構鋼,在力學性能要求不高的場合下,可用正火代替淬火加高溫回火,不僅操作簡便,而且使鋼材的組織和尺寸穩定。
⑥高溫正火(Ac3以上150~200℃)由於高溫下擴散速度較高,可以減少鑄件和鍛件的成分偏析。高溫正火後的粗大晶粒可通過隨後第二次較低溫度的正火予以細化。
⑦對某些用於汽輪機和鍋爐的低、中碳合金鋼,常採用正火以獲得貝氏體組織,再經高溫回火,用於400~550℃時具有良好的抗蠕變能力。
⑧除鋼件和鋼材以外,正火還廣泛用於球墨鑄鐵熱處理,使其獲得珠光體基體,提高球墨鑄鐵的強度。
由於正火的特點是空氣冷卻,因而環境氣溫、堆放方式、氣流及工件尺寸對正火後的組織和性能均有影響。正火組織還可作為合金鋼的一種分類方法。通常根據直徑為25毫米的試樣加熱到900℃後,空冷得到的組織,將合金鋼分為珠光體鋼、貝氏體鋼、馬氏體鋼和奧氏體鋼。
⑧ 控軋,熱軋,正火,回火的加工順序,哪一個最先出來,以及其區別
控軋,熱軋都是一起的,鋼材在熱軋過程中有控制系統粗扎-精軋,即控軋是一個過程,熱軋只是一個狀態,軋制出來的鋼材有的需要退火,正火、回火一般都做機械加工方面的需要正火去應力改善組織得到F+P,淬火後需要回火,去應力均勻細化組織等,純手工多多支持。
⑨ 1591里交貨狀態分別有熱軋、控軋、正火、正火加回火等多種,請問他們之間的區別
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後在空氣內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容熱處理工藝。
熱軋:在再結晶溫度以上進行的軋制
控軋:在調整鋼的化學成分的基礎上,通過控制加熱溫度,軋制溫度,變形制度等工藝參數,控制奧氏體組織的變化規律和相變產物的組織形態,達到細化組織,提高強度和韌性的目的。
正火加回火:1:對於那些正火會產生平衡組織,那跟淬火差不多啦。
2:正火也有應力吧,有去應力、穩定組織作用。
3:球化碳化物,利於切削性能。
4:有性能要求的正火。
5:大鍛件去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