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40周年的偉大成就
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顯著提升,由1978年的200美元增加至2016年的8250美元,超越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在世界銀行公布的217個國家(地區)中排名躍升至第95位。2017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9660元,扣除物價影響,與1978年相比增長了22.8倍,年均實際增長率達到了8.5%。
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增長,1978年國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為1132億元,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增長至172567億元,1979年至2017年間年均增長率高達13.8%。同時,我國經濟規模也實現了顯著提升,從1978年的世界第十一位躍升至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5%,相比1978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左右。
工業生產能力顯著增強,2017年,我國鋼材產量達到10.5億噸,比1978年增加了46.5倍;水泥產量為23.4億噸,增長了34.8倍;汽車產量更是達到了2902萬輛,增長了193.8倍。交通運輸建設方面,2017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比1978年末增長了1.5倍,其中高速鐵路里程佔比超過世界高鐵總量的60%;同年,公路里程也達到了477萬公里,比1978年末增加了4.4倍。
郵電通信業發展迅速,2017年末,全國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了102.5部/百人,同時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寬頻網路,移動寬頻用戶總數達到了11.3億戶。
在開放政策方面,我國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2017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310億美元,較1984年增長了91.3倍,年均增長14.7%;1979年至2017年間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18966億美元,成為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新興經濟體。
與此同時,我國對外投資合作也取得了快速發展,2017年對外直接投資額(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達到1201億美元,較2003年增長了41.1倍,年均增長率為30.6%。
B. 為什麼鋼鐵企業中原料進口要經過很多公司到工廠
關於第一個層次的問題,很多答主(其中有些應該是鋼鐵業界的)回答得比較詳細了,主要是目前我國報廢鋼鐵還沒有那麼多,而且使用廢舊鋼鐵煉鋼目前比使用鐵礦石冶煉成本要高不少,我在這里就不贅述了,補充兩句:中國是工業化的後來者,所以不像歐美國家那樣有那麼多積存的到了報廢期的鋼鐵,連日本在這方面都遠遠比不過歐美。而且,中國鋼鐵產能巨大,2017年我們生鐵產量7.1076億噸,粗鋼產量8.3173億噸,鋼材產量10.4818億噸,全世界廢舊鋼鐵供應都遠遠不夠滿足我們鋼鐵工業的原料需求。首先,工藝不同。用鐵礦石煉鋼,是這么幾個程序:鐵礦石破碎,經過不斷燒結冶煉,軋制、熱處理及機械加工,最終得到成品。而廢舊鋼鐵,必須經過分揀之後,重新進行燒結加工。大型鋼鐵廠都是流水線生產,如果用廢舊鋼鐵生產,要整個生產流程進行整改,這樣成本非常巨大,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其次,供應不足、不穩定。大型鋼鐵廠產量非常巨大,必須要有穩定的原材料保證生產。進口鐵礦石可以保證原料的充分供應。但廢舊鋼鐵,這個來源是五花八門,時多時少,沒有辦法保證原材料供應充足,這樣就不能保證生產的持續穩定。尤其是大型鋼鐵廠,不可能依靠收購廢舊鋼鐵來滿足生產的原料供應。第三,成本控制不一樣。用進口鐵礦石,一家鋼鐵廠一般都是從同一個礦山進口鐵礦石,這樣有利於生產工藝的持續,成本控制比較容易。尤其是在一段時間之內,鐵礦石的價格也是會保持相對穩定。廢舊鋼鐵,因為來源不同,期間的各種微量元素,或者其他金屬性量也是大為不同,這樣在成本控制上很難做到穩定性、可持續性。第四,技術上問題。國內利用廢舊鋼鐵進行煉鋼的,主要是中小型鋼鐵廠,這種工廠在工藝上比較靈活,一般都是回收廢舊鋼鐵之後熔爐,製造一些低端產品再進入市場。他們對於技術上的研發其實投入很少,這樣關於廢舊鋼鐵的再利用,就一直處於低水平狀態。有一份數據說,中國的廢舊鋼鐵回收利用率只有10%左右,而美國幾乎70%的鋼鐵產量,都來源於回收的廢舊鋼鐵,這是因為美國人在廢舊鋼鐵再利用方面的技術,比較先進。第五,我們國家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期,市場對鋼鐵需求量是日趨上漲,只有大量快速生產才能滿足市場需求。或許再過20年,我們國家進入後工業化時期,這時候廢舊鋼鐵也將成為主要的煉鋼原材料。總而言之,我們要高價進口鐵礦石,而不利用廢舊鋼鐵,是各種因素決定的,包括技術、管理、成本控制、歷史階段等。
C. 2017年-2022年鋼鐵行業總體發展情況及上下游產業情況分析
2017年2022年鋼鐵行業總體發展情況及上下游產業情況分析如下:
一、行業總體發展情況
二、上下游產業情況
上游產業: 鐵礦石是鋼鐵企業的重要原材料。全球鐵礦石儲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和俄羅斯。中國鐵礦石儲量雖多,但品位低,以貧礦為主,主要依賴進口。
下游產業: 建築行業:是影響鋼材需求的第一大行業,自2016年以來,房地產投資逐步回暖。 汽車行業:產銷量在2018年後因轉型升級和外部因素影響承受較大壓力,但長期來看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造船業:20172022年新承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波動,出口訂單佔比近九成。 鋼材出口:近年來出口量波動較大,受貿易摩擦、鋼材價格及全球經濟形勢等多重因素影響。
綜上所述,2017年至2022年期間,鋼鐵行業在供給側改革、環保要求提升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經歷了產量波動、效益變化及產業結構調整。同時,上下游產業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和需求變化。
D. 鋼鐵產能過剩有所緩解了嗎
據報道,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持續推進,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得以有效緩解,合規企業產能利用率基本恢復到合理區間。去年前11個月,我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達到6.56億噸、7.65億噸和9.73億噸,同比分別增長2.32%、5.74%和1.1%。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前11月,我國鋼材出口數量有所減少,為6983萬噸,同比下降30.64%。不過,出口金額同比僅下降0.5%,高端產品出口佔比明顯上升,出口產品結構明顯優化。
E. 我國2017年前半年鋼鐵的產量是多少呢
據中國鋼鐵協會的統計,我國上半年產鋼5.6億噸,比去年同比降低3.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