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用角鐵彎個直角方框,拐角怎樣處理
切割機在角鐵的其中一條邊上坐一條豎線,以豎線為中線線分別從專兩邊斜45度向豎線的底屬部各切一下,然後就能取出一塊90度的小塊將小塊去掉, 就能折成90度的彎了。
角鐵:角鋼俗稱角鐵,是兩邊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長條鋼材。有等邊角鋼和不等邊角鋼之分,等邊角鋼的兩個邊寬相等。
其主要用於製做框架結構,例如高壓輸電的塔架、鋼結構橋梁主梁兩側的框架、建築工地上塔式起重機的立柱和臂桿、車間的立柱和梁等,小的地方如過節路邊擺花盆造型的架子、在窗戶下掛空調太陽能的架子等。
(1)方框20是什麼鋼材擴展閱讀:
通用方法是用型鋼卷圓機。手工方法比較復雜,須在內圓角鋼的邊上,根據圓弧大小計算後切去多餘的部分才能卷園。
可在外側等距切口,間距越小越容易折彎,圓弧也越平滑,根據圓弧大小在平板上立三個樁,在圓心立一支點,加裝以活動加力桿,在加力桿圓弧半徑處裝一金屬滾輪,放上切好口的角鋼即可冷彎出需要的圓弧。
如果是3*3的角鐵要截去斜邊為6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果是4*4的角鐵要截去斜邊為8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果是5*5的角鐵要截去斜邊為10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Ⅱ 鋼筋一號 二號 三號的符號是什麼
鋼筋沒有一號來鋼、二號自、三號的符號鋼。他們只有等級關系,比如一級鋼、二級、三級、四級。
1、一級鋼代號用Q235和HPB表示。
2、二級鋼代號用HRB335表示。
3、三級鋼代號用HRB400和HRB400E表示,其中E代表抗震的螺紋鋼。
4、四級鋼代號用HRB500和HRB500E表示,其中E代表抗震的螺紋鋼。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2)方框20是什麼鋼材擴展閱讀:
鋼筋的使用要求:
(1)鋼筋表面應潔凈,粘著的油污、泥土、浮銹使用前必須清理干凈,可結合冷拉工藝除銹。
(2)鋼筋調直,可用機械或人工調直。經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
(3)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筋
Ⅲ 鋼材缺陷術語
鋼材缺陷術語是一個涵蓋鋼材製造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的領域。這些術語用於描述鋼材在生產、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形態、尺寸、厚度、彎曲、裂紋、銹蝕、氧化、偏析、縮孔、夾雜物等缺陷。理解這些術語對於質量控制、設備維護以及提高產品質量至關重要。
圓度是指圓形截面的軋材,如圓鋼和圓形鋼管橫截面上,各個方向直徑的不一致性。形狀不正確則描述軋材橫截面幾何形狀的偏差,包括六角鋼的六邊不等、角鋼頂角過大、型鋼扭轉等現象。
厚薄不均指的是鋼板或鋼帶各部位厚度的不一致,可能表現為一邊較厚而中間較薄,或者邊緣較薄而中間較厚,甚至頭尾差異超過規定范圍。彎曲度是指軋件在長度或寬度方向的不平直現象,表現為曲線狀。鐮刀彎特指鋼板或鋼帶在長度方向上向一側的彎曲,而瓢曲度則指的是鋼板或鋼帶在長度和寬度方向同時出現的高低起伏現象。
扭轉是指條形軋件沿縱軸形成的螺旋狀扭曲。脫方、脫矩則指方形、矩形截面材料的對邊不等或截面的對角線不等。拉痕或劃道是呈直線溝狀的溝痕,肉眼可見,分布於鋼材局部或全長。裂紋通常呈直線狀,有時呈Y形,與拔制方向一致或以其他方向出現,開口處為銳角。
重皮(結疤)表現為表面舌狀或魚鱗片的翹起薄片,這類問題可以分為與鋼體相連結不易脫落的類型和沒有連結但粘合到表面易於脫落的類型。折疊是鋼材表面局部重疊現象,有明顯的折疊紋。銹蝕是表面生成的鐵銹現象,顏色從杏黃色到黑紅色不等。
發紋是深度極淺、寬度極小的發狀細紋,一般沿軋制方向延伸,形成細小紋縷。分層是指鋼材截面上有明顯的金屬結構分離現象,嚴重時分成2~3層,層與層之間有肉眼可見的夾雜物。氣泡表面無規律地分布呈圓形,大小不一,其外緣圓滑,部分鼓起,部分不鼓起。
麻點(麻面)是表面呈現局部或連續的成片粗糙面,分布著形狀不一、大小不同的凹坑,嚴重時呈現類似桔子皮狀,比麻點大而深的麻斑。氧化顏色是指鋼板或鋼帶退火後的表面呈現出淺黃色、深棕色、淺藍色、深藍色或亮灰色等顏色。輥印表現為表面有帶狀或片狀的周期性軋輥印,其壓印部位較亮,且沒有明顯的凸凹感覺。
疏鬆是鋼的不緻密性表現,切片經過酸液侵蝕後,形成許多洞穴,根據分布可分為一般疏鬆和中心疏鬆。偏析是鋼中各部分化學成分和非金屬夾雜物不均勻分布的現象,根據其表現形式分為樹枝狀、方框形、點狀偏析和反偏析等。縮孔殘余在橫向酸浸試片的中心部位,呈現不規則的空洞或裂縫,空洞或裂縫中往往殘留著外來雜質。
非金屬夾雜物在橫向酸性試片上可見的灰白色、米黃色和暗灰色等無金屬光澤的殘留物,系鋼中殘留的氧化物、硫化物、硅酸鹽等。金屬夾雜物在橫向低倍試片上可見的有金屬光澤與基體金屬顯然不同的金屬鹽。過燒在觀察經侵蝕後的顯微組織時,網路狀氧化物周圍的基體金屬上可看到脫碳組織,其他金屬如銅及其合金則有氧化銅沿晶界呈網路狀或點狀向試樣內部延伸。
白點是鋼的內部破裂現象,表現為縱向斷口上的圓形或橢圓形銀白色斑點。經過磨光和酸蝕後的橫向切片上則表現為細長的發裂,有時呈輻射狀分布,有時平行於變形方向或無規則分布。晶粒粗大表現為酸浸試片斷口上的強烈金屬光澤。脫碳現象指的是鋼的表層碳分較內層碳分降低,全脫碳層是指鋼表面脫碳後全部為鐵素體組織,部分脫碳則指在全脫碳層之後到含碳量未減少的組織處。
鋼材應用廣泛、品種繁多,根據斷面形狀的不同、鋼材一般分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屬製品四大類、鋼材是鋼錠、鋼坯或鋼材通過壓力加工製成需要的各種形狀、尺寸和性能的材料。大部分鋼材加工都是鋼材通過壓力加工,使被加工的鋼(坯、錠等)產生塑性變形。根據鋼材加工溫度不同,可以分為冷加工和熱加工兩種。
Ⅳ SWCH6A是什麼材料
您好!「」是冷鐓鋼。冷鐓鋼,又稱鉚螺鋼或冷頂鍛鋼,成型用鋼,冷鐓是在室溫下採用一次或多次沖擊載入,廣泛用於生產螺釘,銷釘,螺母等標准件.冷鐓工藝可節省原料,降成本,而且通過冷作硬化提高工作的抗拉強度,改善性能,冷鐓用鋼必須其有良好的冷頂鍛性能,鋼中S和P等雜質含量減少,對鋼材的表面質量要求嚴格,經常採用優質碳鋼,若鋼的含碳鋼大於0.25%,應進行球化退火熱處理,以改善鋼的冷鐓性能。
1、冷鐓鋼的技術要求:
冷鐓鋼盤條一般為低、中碳優質碳素結構鋼和合金結構鋼。標准件對原材料尺寸精度要求比較嚴格,熱軋鋼材規格有限,尺寸精度也很難滿足要求,所以標准件幾乎全部採用冷拉鋼絲作為原料,合格的冷鐓鋼絲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1)化學成分要求:O,P,S等元素對鋼中夾雜物的形態及數量、大小有決定性影響,所以要求控制其含量;對合金鋼而言,硅、鋁、錳等元素控制在中下限為宜,避免造成冷頂鍛裂紋。
(2)表面品質:標准件廠統計表明,冷鐓開裂的80%是由鋼絲表面缺陷造成的,如折迭、劃傷、密集的發紋、局部微裂紋、結疤。因此對線材表面品質要求很嚴,尺寸公差±0.20mm,不圓度<0.30mm,表面裂紋、劃傷最深<0.07mm。
(3)脫碳:表面脫碳造成螺栓表面強度降低,疲勞壽命大幅下降。平均脫碳層深度要求見表1。
(4)非金屬夾雜物: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高、尺寸大是造成標准件冷鐓開裂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非金屬夾雜中B類和D類脆性夾雜,距鋼絲表面愈近危害性越大,所以要求B類夾雜物距表層2mm之內應不大於15μm。
(5)金相組織:冷鐓鋼的金相組織為鐵素體+粒狀珠光體,珠光體的晶粒尺寸和分布也是影響冷鐓性能的因素,理想的組織是珠光體晶粒大小相近並均勻地分布在鐵素體基體上。珠光體不同顯微組織冷鐓性能從好到壞的排列次序為粒狀珠光體、索氏體、細片狀珠光體、片狀珠光體。
(6)低倍組織:冷鐓鋼絲對鋼的低倍組織要求比較嚴,低倍檢查不應有縮孔、分層、白點、裂紋、氣孔等缺陷,對中心疏鬆、方框偏析、中心增碳等缺陷,不同鋼種都有明確的級別規定。
(7)晶粒度:冷鐓鋼絲內部組織不同於其它鋼絲,晶粒度不是越細越好。晶粒度太細,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升高,變形抗力增大,對冷鐓成型很不利。除10.9級以上螺栓晶粒細、保證成品強度外,冷鐓鋼絲的晶粒度應控制在5~7級。
(8)冷鐓性能:冷鐓性能好是指鋼絲具有較低的變形抗力,能經受很大程度的變形而不產生裂紋。一般認為以斷面收縮率和屈強比作為衡量冷鐓性能指標比較可靠。合金鋼的斷面收縮率應不小於50%。冷鐓鋼絲的屈強比小,冷鐓性能相對要好,合金鋼的屈強比應不大於0.70。從冷鐓性能角度考慮,鋼絲的冷加工強化系數越低越好,即不易產生加工硬化。
2、冷鐓鋼生產工藝
冶煉冷鐓鋼的關鍵是要提高鋼水的純凈度,降低鋼水的非金屬夾雜物含量。鋼水終點碳含量穩定在規定范圍內是降低鋼水氧化程度和減少鋼水非金屬夾雜的主要措施。
冷鐓鋼盤條生產的工藝流程:Ø
鐵水→轉爐→精煉爐→連鑄→加熱→高速線材軋制→高線控製冷卻→成品檢驗→入庫。
合金冷鐓鋼線材的生產工藝流程與碳素鋼線材基本相同,但合金冷鐓鋼絲變形抗力較大。為保證冷鐓成型,球化退火是必不可少的,可獲得比較理想的組織。
常用工藝路線:Ø
線材→冷拉→球化退火;線材→再結晶退火→冷拉→球化退火。
對冶煉工藝的要求:(1)新爐前20爐、補爐前3爐及新包第1爐不得冶煉冷鐓鋼;(2)出鋼溫度為1630~1660℃;(3)脫氧合金化,終脫氧加入硅鋁鈣鋇合金;(4)鋼包清潔無冷鋼,鋼包進行吹氬。
夠詳細了吧。謝謝閱讀!
Ⅳ 鋼材中常見的缺陷有哪些
鋼材常見缺陷有三種:
一、表面質量缺陷
1、表面裂紋:指鋼材表面呈直線形的裂紋現象,一般應與鍛造或軋制方向一致。
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加工(鍛造、軋制、熱處理調質)過程中因表面過燒、脫碳、疏鬆、變形和內應力過大以及表面硫、磷雜質含量較多而產生的發紋、熱裂紋和冷裂紋。
表面裂紋可以通過肉眼觀察、酸洗、磁粉探傷、著色檢驗和金相等方法檢驗出來。在確認裂紋時,必須注意區分鋼材表面的氧化皮本身質脆疏鬆經過輕微彎曲而呈現的裂紋,而鋼材本身並沒有裂紋。
2、重皮與折疊:鋼材表面黏結的呈舌狀或鱗狀的金屬薄片,在局部表面形成重疊,有明顯的折疊紋。形成原因:在熱加工過程中由於鋼坯上的飛邊、毛刺、凹陷、夾雜物、皮下氣孔和表面疏鬆等,在熱變形時金屬流變,開口於表面形成重皮與折疊。
3、耳子:指鋼材表面沿軋制方向延伸的凹起。形成原因:軋機孔型間隙過大,使鋼材表面沿孔隙形成凸起。
4、刮傷:也叫劃傷,指鋼材表面在外力作用下呈直線或弧形的溝痕(可見到溝底)。
二、內部缺陷
1、偏析:實際上是鋼中化學成分不均分現象的總稱。在酸浸試樣上,當偏析是易蝕物質或氣體夾雜聚集是呈顏色深暗、形狀不規則、略顯凹陷、底部平坦,並有很多密集微孔的斑點,若為抗蝕元素聚集,則呈顏色淺淡,形狀不規則,比較光滑的微凹斑點。根據偏析出現的位置和形狀,通常把它們歸納為以下幾類:①中心偏析:出現在中心部分,呈形狀不規則的深暗斑點。②錠型偏析:集中在一條寬窄不同、具有原鋼錠橫截面形狀(一般為方形)的閉合帶上的深暗色斑點,所以錠型偏析也叫方框偏析。③點狀偏析:斑點一般較大,呈顏色較深、略顯凹陷的圖形,橢圓形或瓜子形。一般分布的,稱為一般點狀偏析:分布在鋼材邊緣部分的,叫做邊緣點狀偏析。
形成原因:偏析是在鋼錠澆注凝固過程中,由於選擇結晶和擴散作用引起某些元素的聚集。偏析是一般生產情況下無法避免的。
2、疏鬆:鋼材內部的孔隙,這種孔隙在低倍樣上一般呈現不規則多邊形,底部尖狹的凹坑,通常多出現在偏析斑點之內。嚴重時,有連成海綿狀的趨勢。根據疏鬆分布的情況把它們分為中心疏鬆和一般疏鬆兩大類:①中心疏鬆:在低倍試樣中心部位呈集中的空隙和暗黑小點。縱向斷口上呈輕微夾層,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中心疏鬆處珠光體增多,說明中心疏鬆處含碳量增多。②一般疏鬆:在低倍試樣上組織緻密,呈分散的小孔隙和小黑點。孔隙多呈不規則的多邊形或圖形,分布在除了邊沿部分以外的整個斷面上。
中心疏鬆一般出現在鋼錠頭部和中部,和一般疏鬆的區別在於分布在鋼材斷面和中心部位而不是整個截面。通常含碳量越高的鋼中,中心疏鬆越嚴重。
形成原因:鋼錠在凝固過程中,由於晶間部分低熔點物質最後凝固收縮和放出氣體產生空隙,而在熱加工過程中未配焊管。
在鋼中,輕微的偏析,較高的疏鬆級別是可以允許存在的。
3、夾雜:夾雜分金屬夾雜和非金屬夾雜。①金屬夾雜:主要是澆鑄過程中,金屬條、片、塊誤落入鋼錠模內或在冶煉末期加入的鐵合金塊等未及熔化所形成的缺陷,在低倍樣上,多呈現邊緣清晰,顏色與周圍顯著不同的幾何形狀。②非金屬夾雜:在澆注過程中,沒有來得及浮出的熔渣或剝落到鋼水中的爐襯和澆注系統內壁的耐火材料等,較大的非金屬夾雜物很好辨認,而較小的夾雜腐蝕後剝落,留下細小的圓形小孔。
4、縮孔:在低倍樣上,縮孔位於中心部位,其周圍常是偏析、夾雜或疏鬆密集的地方,有時在腐蝕前就可以看到洞穴或縫隙。腐蝕後孔穴部分變暗,呈不規則褶皺的孔洞。
形成原因:鋼錠澆注時,最後凝固的部分(心部)鋼液凝固收縮後得不到填充而遺留的宏觀孔穴,縮孔主要形成在鋼錠頭部(帽口端)。
5、氣泡:在低倍樣上,是與表面大致垂直的裂縫,附近略有氧化和脫碳現象,在表面以下的位置存在稱為皮下氣泡,較深的皮下氣泡稱為針孔。
形成原因:鋼錠澆注過程中所產生的氣體和放出的氣體造成的缺陷。
6、裂紋:在低倍樣上,軸心位置沿晶間開裂,成蛛網狀,嚴重時呈放射狀開裂。
形成原因:主要是兩種,一種是鋼錠在凝固冷卻時,由於某種原因而產生的內部撕裂,在鍛軋過程中未能焊合;另一種則由於鍛造不當而產生的內部開裂。
7、白點:在低倍樣上呈細短的裂縫,一般集中在鋼材的內部,在厚度20-30mm表面層內幾乎沒有,因為裂紋不易區分,應補作斷口試驗予以驗證。白點在斷口上顯示為粗晶粒狀的銀亮白點。形成原因:一般認為是氫和組織應力的作用,就是氫氣脫析集到疏鬆微孔中產生巨大壓力和鋼相變時所產生的局部內應力聯合造成的細小裂縫。
三、外形尺寸缺陷
1、尺寸起差:包括鋼材的長度、直徑、厚度、正負公差、修磨深度、寬度等尺寸不符合訂貨標準的要求。
2、橢圓度:指圓形截面的鋼材截面上最大最小直徑之差。
3、彎曲度:鋼材在長度和寬度方向不平直,不同材料的彎曲度有不同的名稱,型材以彎曲度表示;板、帶則以鐮刀彎、波浪彎、飄曲度表示。
4、扭轉:條形鋼材沿軸向扭成螺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