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材市場 > 1978年中國鋼材產量是多少

1978年中國鋼材產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3-03-11 13:29:13

1. 中國歷年鋼鐵產量

據從1896年到1948年的半個多世紀的統計,全中國累計的鋼產量只有760萬噸(包括機械廠的鋼產量在內)。其中達到最高年產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萬噸,而且絕大部分產量還分布在日本侵佔的東北地區。發展概況由於受到戰爭的影響,1949年全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

1952年全國鋼產量為135萬噸,1983年達到4002萬噸,增長了28.6倍,平均每年的遞增速度為11.6%。1949~1983年,中國累計產鋼5.47億噸,生鐵5.75億噸,鋼材3.87億噸。

產地分布 鋼鐵工業的地區分布發生了可喜變化。舊中國的鋼鐵工業由於被日本帝國主義壟斷,主要集中在東北一隅,如1943年東北的鋼產量就佔全國鋼產量的94.5%,分布極不合理。到1952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區(未計台灣省)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高達85.8%。

東北地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達70%。但經過30多年建設,布局已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1983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已降到57.3%,東北地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也降到了25.5%。


(1)1978年中國鋼材產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主要原料。70年代後期,全世界鐵礦石總儲量約為3500億噸,其中富礦儲量約為1500億噸(以上均不包括中國的儲量)。蘇聯鐵礦石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巴西、玻利維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這五國鐵礦石儲量之和佔世界總儲量的90%左右。蘇聯70年代各年的鐵礦石產量為1.95~2.46億噸,占同期世界年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強,是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國。

澳大利亞、巴西、美國、中國、加拿大的鐵礦石產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鐵礦石資源豐富是發展鋼鐵工業的重要條件。全世界平均的礦鐵比總的趨勢是下降的,20世紀50年代末高於2.00,60年代末降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

2. 我查閱了首鋼發展史的資料

中國首鋼集團(簡稱首鋼集團)始建於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計產鐵28.6萬噸。解放後首鋼獲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中國第一座側吹轉爐,結束了首鋼有鐵無鋼的歷史;1964年建成了中國第一座30噸氧氣頂吹轉爐,在中國最早採用高爐噴吹煤技術,70年代末首鋼二號高爐成為當時中國最先進的高爐。改革開放以來獲得巨大發展,成為以鋼鐵業為主,兼營采礦、機械、電子、建築、房地產、服務業、海外貿易等多種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首鋼總公司為母公司,下屬股份公司、新鋼公司、遷鋼公司、首秦公司、高新技術公司、機電公司、特鋼公司、首建公司、房地產公司、實業公司、國際貿易工程公司等子公司,在香港有上市公司,在南美洲有秘魯鐵礦等海外企業。2007年集團銷售收入1090億元,實現利潤水平43億元,鋼產量1540萬噸,職工近8萬人。在中國企業聯合會按2006年數據評選的中國製造業500強中,首鋼銷售收入列第10位;在中國企業500強中首鋼列第36位。揭開了中國煉鋼生產新的一頁。1978年鋼產量達到179萬噸,成為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295位。
改革開放以來,首鋼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獲得了巨大發展。從1979年開始,國家對國有企業進行了一系列「放權讓利」的改革。首鋼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從1981年到1995年實行上繳利潤遞增包干,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承包制突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擴大了企業經營自主權,有力地促進了首鋼的發展。首鋼相繼進行了一系列建設和技術改造,二號高爐綜合採用37項國內外先進技術,在中國最早採用高爐噴吹煤技術,成為中國第一座現代化高爐;通過購買國外二手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先後建設了第二煉鋼廠、第三煉鋼廠、第二線材廠、第三線材廠、中厚板廠、3萬立方米制氧機、自備電站等一批重點項目,使首鋼生產規模迅速擴大,1994年首鋼鋼產量達到824萬噸,列當年全國第一位,2006年12月23日軋制出首鋼發展史上第一卷熱軋卷板,實現了首鋼由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的歷史性跨越,2012年3月7日首鋼第一卷高磁感取向硅鋼順利下線,標志著首鋼的冶金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1979年到2003年,首鋼集團累計向國家上交利稅費358億元;資產總額從21.45億元增加到626億元,增長28.1倍;銷售收入從15.55億元增加到479億元,增長29.8倍。2003年首鋼集團實現利潤10.3億元,社會貢獻總額82.5億元,工業增加值70億元;集團在職職工13.51萬人。
立足科學發展 實施搬遷調整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北京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要舉辦2008年奧運會,對環境保護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雖然首鋼在環境治理上處於全國鋼鐵企業的領先水平,但是北京地區自然形成的大氣污染本底值很高,環境容量非常有限,首都的特殊地位,不適合再繼續發展鋼鐵冶煉工業。首鋼必須搬遷,重大歷史選擇和嚴峻考驗擺在了首鋼人的面前。要將一個800萬噸級的大型鋼鐵企業搬遷,這在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是涉及國家、地方、企業和職工利益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搞好當前的生產經營,又要壓縮北京地區鋼產量、安置富餘人員,還要在外地建設新鋼廠,多條戰線同時推進,其實施難度、時間的緊迫性、資金投入的強度和技術的先進性、職工隊伍穩定工作的艱巨性,都是史無前例的。
首鋼堅持從大局出發,不等不靠,主動進取,在爭取國家批准首鋼發展規劃的同時,先期啟動搬遷,2004年在河北遷安市依託首鋼礦山基地建成了首鋼遷鋼公司,在河北秦皇島市與首鋼中板廠配套建成了首秦公司,為首鋼更大規模的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練兵廠、試驗廠,積累了經驗。200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了《關於首鋼實施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的方案》。以此為契機,首鋼走上了一條「創新、創優、創業」又好又快的發展之路。遷鋼、首秦、冷軋,首鋼京唐鋼鐵廠相繼建成投產,新鋼廠總體技術裝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標志著首鋼搬遷調整的新鋼廠、新布局、新優勢基本形成,成為我國第一個向沿海搬遷的大型鋼鐵企業。

3. 誰知道中國近代鋼鐵的發展(詳細) 急用 謝謝!~

19世紀下半葉清政府發展近代軍事工業,製造槍炮、戰艦,大量輸入西方國家生產的鋼鐵。1867年進口鋼約8250t,1885年約9萬t,1891年增加到170萬擔(約13萬t)。進口鋼逐漸佔領了中國的市場,使傳統的冶鐵業難以維持生產,而國內鋼鐵消耗量又不斷增加。因此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就成為時代的需要。

1871年(清同治十三年),直隸總督李鴻章、船政大臣沈葆楨請開煤鐵,以濟軍需,上允其請,命於直隸磁州、福建、台灣試辦。1875年,直隸磁州煤鐵礦向英國訂購熔鐵機器,因運道艱遠未能成交。此事表明,當時已開始注重舉辦新式鋼鐵事業。1886年,貴州巡撫潘蔚創辦青�廠,先用土爐,後從英國訂購煉鐵、煉鋼設備,1888年安裝完畢。終因清廷腐敗,缺乏資金、煤和鐵礦石,加上不善管理,無人精通技術,而於1893年停辦。這是興辦近代鋼鐵廠的一次嘗試。

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興建湖北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它的建設標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1908年,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聯合組成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也是當時遠東第一流的鋼鐵聯合企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除漢冶萍有較大的發展外,本溪、鞍山、上海、陽泉、武漢和石景山等地的鋼鐵工廠也先後起步。以上鋼鐵企業建立後,1920年全國生鐵產量達43萬t,鋼產量達6.8萬t。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1937年「七七」事變後,又侵佔了華北、華中、華東等廣大地區。除東北地區外在北京、天津、唐山、陽泉等地新建或改建一批鋼鐵廠。

抗日戰爭期間,在抗戰後方的四川、雲南和晉東南等地也建設一批鋼鐵廠。1932~1948年,全國最高產量,鐵未超過180萬t,鋼未超過100萬t。1943年是1949年以前中國鋼產量最高年份,在世界上只佔第16位。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和內戰的破壞,1949年生產鋼鐵的企業只有19個,年產鋼僅15.8萬t,在世界上居第26位。

從1890年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到1948年半個世紀中,我國產鋼總量僅760萬t。新中國成立後,到1958年,僅用9年時間,我國(未包括台灣)鋼產量就達到800萬t。1978年鋼產量突破3000萬t(3178萬t),11年後的1989年升至6159萬t,到1996年鋼產量突破1億t(10124萬t),這在世界鋼鐵工業發展史上是少有的。

4. 中國鋼鐵產量是什麼

中國鋼鐵產量首破10億噸。2020全年,鋼鐵產量呈前低後高走勢。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鋼鐵需求明顯萎縮,隨著二季度國家復工復產、經濟刺激政策的逐步發力,經濟穩定復甦,下游需求逐步恢復,帶動鋼鐵企業生產積極性高漲,鋼鐵產量同比進一步上升。

12月我國粗鋼產量9125萬噸,同比增長7.7%,2020年全年產量105300萬噸,同比增長5.2%。12月我國鋼材產量12034萬噸,同比增長12.8%,2020年全年產量132489萬噸,同比增長7.7%。

鋼鐵工業的發展

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國之基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鋼鐵工業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漸強的歷史性轉變,成為世界鋼鐵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為推動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9-1957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初步發展時期,1958-1977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曲折發展時期,1978-1992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體制調整與快速發展時期。

1993-2018年中國鋼鐵工業進入市場體制下的收斂增長時期。2020年1-12月全國粗鋼產量為78159.3萬噸,累計增長4.5%。

5. 1979年中國的鋼鐵產量

1979年中國鋼鐵產量:3448萬噸

6. 鋼鐵行業成熟度(處於新生、成長、成熟、衰退中的哪個階段)、行業周期、行業替代產品、行業依賴性。

鋼鐵行業屬於抄傳統第二產業襲,處於成熟期。目前,還沒有找到可以替代鋼材的材料,所以,沒有行業周期的規律。鋼鐵、石油、糧食、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四大依賴產品,是國家強盛的標志,特種鋼材還是國家武器裝備的基礎,也是國家安全的保證條件之一。當年日本人和德國人就是依靠這一點的強盛產生了佔領世界的野心。

7. 中國鋼鐵行業前景如何啊

得益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增長、汽車工業穩定增長,加之政策紅利釋放、行業去產能版發力權,我國鋼鐵業實現恢復性增長。供需也逐漸趨於合理,鋼鐵行業利潤逐步在往合理化的方向邁進,趁當前行業形勢平穩,企業應抓住機遇,謀長遠,促轉型,創新發展。
參考前瞻《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目前鋼鐵行業整體形勢是:行業規模在收縮,產業集中度加劇,以及環保的壓力不時地也在擠壓鋼企生產空間,未來市場的結構會越發往實力強勁的龍頭企業傾斜。而由於大型企業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鋼鐵行業的總體的盈利水平有可能被進一步抬高。
2016年,鋼鐵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顯著,但產能過剩基本面沒有改變,行業還沒有完全走出困境,2017年仍要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業內人士認為,能源綜合利用及綠色發展、民營鋼鐵企業兼並重組、產品轉型升級是今後鋼鐵企業的努力重點。

閱讀全文

與1978年中國鋼材產量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略陽鋼鐵廠有多少工人 瀏覽:209
工地用鋼板鋪路算什麼費用 瀏覽:651
亞氯酸鈉管線如何焊接 瀏覽:28
怎麼做手工鋼鐵斜拉橋 瀏覽:300
將焊條重直敲擊是什麼焊接法 瀏覽:346
高溫合金刀片線速度給多少 瀏覽:437
10的螺紋鋼1噸有多少根 瀏覽:1000
不銹鋼鍋變色了怎麼去除 瀏覽:183
華夫餅模具哪裡賣 瀏覽:640
鋼絞線焊接長度規范多少 瀏覽:575
不銹鋼欄桿噴塗料面積如何計算 瀏覽:602
方大特鋼高管年薪 瀏覽:440
鋼管安全系數是多少 瀏覽:765
氬弧鋁焊接如何調氣壓 瀏覽:83
南鋼材多少錢一噸 瀏覽:877
600鋼管馬鞍怎麼製作 瀏覽:791
用不銹鋼蒸墊怎麼蒸餃子 瀏覽:238
聖羅蘭口紅方管色卡 瀏覽:558
400無縫管壁厚是多少 瀏覽:558
河北鋁合金紗窗多少錢 瀏覽: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