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板熱軋、控扎、正火的區別
熱軋是軋制工藝的一抄種,軋制溫度為金屬再結晶溫度之上。
控軋是金屬形變熱處理工藝的一種,一般軋制溫度接近或低於金屬再結晶溫度。
正火是金屬熱處理工藝的一種,時將金屬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並保溫一段時間後空冷的工藝
⑵ 鋼板中字母都代表什麼意思
鋼板中字母一般代表以下含義:
1. S:鋼板強度,通常是指冷軋板材的拉伸強度;
2. P:鋼板厚度,如SPCC表示按規定厚度冷軋板;
3. C:鋼板主要用途,如SPCC表示通用冷軋板;
4. D:表示鋼板某種供貨形態,如D表示板帶;
5. Q:表示鋼板加工性能;
6. N:表示通過特殊處理獲得了良好的耐腐蝕性和練習性能;7. B:表示鋼板的成分、微量元素控制較嚴格。
總的來說,通常情況下字母代表的含義是由廠家商定,並可能存在區別,同時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和使用建議進行特殊約定。
⑶ 鋼板正火,正火軋制,控軋
1.正火是一種低成本的熱處理方案。 將亞共析碳鋼加熱到Ac3以上30~50℃,過共析碳鋼加熱到Accm以上30~50℃,保溫,空氣中冷卻的方法稱為正火。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軋制過程是一個降溫過程,一方面空氣冷卻,循環水降溫,另一方面,受軋棍擠壓力和內部鋼結構積壓排列,又是一個發熱過程,兩相抵消,外部不斷降溫,形成硬化的表皮,另一方面,內部的物理壓力轉換成熱能,延緩溫降,不致產生裂痕,使鋼坯在控制中延展成型.
3.是在調整鋼的化學成分的基礎上,通過控制加熱溫度,軋制溫度,變形制度等工藝參數,控制奧氏體組織的變化規律和相變產物的組織形態,達到細化組織,提高強度和韌性的目的。
控軋式正火就是控制軋制,控制軋制溫度,壓下量,冷卻速度,以及終軋溫度等措施,使鋼板的性能達到良好的強韌性配比.
控軋特點:在「開軋」到「精軋」需要等溫。
⑷ 鋼板標准中的控扎是什麼意思呀
控扎,就是將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軋制,一般都約等於正火,不過一般對於容器板或者特殊板材來說,還是要求正火的,因為正火對板子的內部性能有益的
⑸ 什麼事冷軋鋼板和熱軋鋼板
熱軋過程中,由於軋件溫度高,變形抗力較小,能夠實現大變形量。以鋼板為例,從連鑄坯到成品鋼板,厚度從230mm減少到1~20mm。由於尺寸精度要求相對較低,主要控制凸度。對於組織有特殊要求的鋼板,通過控軋控冷來實現,即控制精軋的開軋溫度、終軋溫度和捲曲溫度,以控制微觀組織和機械性能。
冷軋則不經過加熱工序,帶鋼厚度小,容易出現板形問題。為了控制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採用了很多復雜的工藝。冷軋生產線長,設備多,工藝復雜。隨著用戶對帶鋼尺寸精度、板形和表面質量要求的提高,冷軋機組的控制模型、L1和L2系統、板形控制手段相對於熱軋更多。軋輥和帶鋼的溫度也是重要控制指標。
從定義上來說,鋼錠或鋼坯在常溫下難以變形,一般加熱到1100~1250℃進行軋制,這種軋制工藝叫熱軋。大部分鋼材都用熱軋方法軋制。但在高溫下鋼的表面容易生成氧化鐵皮,使熱軋鋼材表面粗糙,尺寸波動較大。因此,要求表面光潔、尺寸精確、力學性能好的鋼材,以熱軋半成品或成品為原料再用冷軋方法生產。
冷軋就是在常溫下進行軋制,從金屬學的觀點看,冷軋與熱軋的界限應以再結晶溫度來區分,即低於再結晶溫度的軋制為冷軋,高於再結晶溫度的軋制為熱軋。鋼的再結晶溫度為450~600℃。簡單來說,冷軋板表面光潔,手摸起來比較光滑,類似於常見的鋼水杯。而熱軋板如未經酸洗處理,則表面為紅色或紫黑色。
冷軋板與熱軋板的性能優點在於:精度更高,冷軋帶鋼厚度差不超過0.01~0.03mm;尺寸更薄,冷軋最薄可軋制0.001mm的鋼帶;表面質量更優越,冷軋鋼板甚至可以生產出鏡面表面;而熱軋板的表面則有氧化鐵皮、麻點等缺陷。冷軋板可以根據用戶要求調整其力學性能如抗拉強度和工藝性能如沖壓性能等。
熱軋和冷軋是兩種不同的軋鋼技術。熱軋用連鑄板坯或初軋板坯作原料,經步進式加熱爐加熱,高壓水除鱗後進入粗軋機,粗軋料經切頭、尾,再進入精軋機,實施計算機控制軋制,終軋後即經過層流冷卻和卷取機卷取,成為直發卷。直發卷的頭、尾往往呈舌狀及魚尾狀,厚度、寬度精度較差,邊部常存在浪形、折邊、塔形等缺陷。其卷重較重、鋼卷內徑為760mm。熱軋精整卷若經酸洗去除氧化皮並塗油後即成熱軋酸洗板卷。
冷軋用熱軋鋼卷為原料,經酸洗去除氧化皮後進行冷連軋,其成品為軋硬卷,由於連續冷變形引起的冷作硬化使軋硬卷的強度、硬度上升、韌塑指標下降,因此沖壓性能將惡化,只能用於簡單變形的零件。軋硬卷可作為熱鍍鋅廠的原料,因為熱鍍鋅機組均設置有退火線。冷軋鋼板的表面質量、外觀、尺寸精度均優於熱軋板,且其產品厚度可軋薄至0.18mm左右,深受廣大用戶青睞。以冷軋鋼卷為基板進行產品的深加工,成為高附加值產品。
⑹ 鋼板的N類,B類,C類是什麼意思
根據最新標准GB/T 709-2006,單軋鋼板厚度允許偏差的分類如下:N類表示正偏差與負偏差相等,A類表示負偏差按公稱厚度規定,B類表示固定負偏差為0.3mm,C類表示固定負偏差為0,並按公稱厚度規定正偏差。
在實際應用中,鋼板的分類對於質量控制和性能評估至關重要。N類允許正負偏差相等,意味著在厚度測量時,鋼板可能略微厚於或薄於標准值,但偏差相對平衡,這種偏差對於一些對厚度均勻性要求不高的應用可能較為合適。
A類則採用負偏差規定,這意味著在實際厚度測量時,鋼板可能會稍薄於標准值。這種分類適用於對鋼板厚度有一定要求,但允許有輕微減薄的場合。
B類固定負偏差為0.3mm,提供了一個固定減薄量的選項。在特定應用中,如製造某些機械部件,可能需要預先知道鋼板的減薄量,以便進行設計和計算,B類分類恰好滿足了這種需求。
C類分類則規定負偏差為0,正偏差按公稱厚度規定。這意味著鋼板在實際應用中,厚度僅允許增加,不會減少。這種分類適用於對鋼板厚度有嚴格要求的應用,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
總之,鋼板的N類、A類、B類和C類分類,分別對應了不同的允許偏差范圍和應用場景。在選擇和使用鋼板時,應根據具體需求和標准進行選擇,以確保產品質量和應用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