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左腳三踝粉碎性骨折 拆鈦板時有兩顆螺絲斷到骨頭裡面了 取不出來對身體有神影響
病情分析: 你好,你骨折內固定所用的鈦板材料,是一種復合材料,組織相融性較高,長期在體內是不會引起排異反應的,因而在臨床上並不是所有的復合材料均進行取出的。只是由於你踝部的骨折,內固定材料在局部可能會對負重、行走產生一定的影響,因而會考慮取出的。但只要局部的材料完全被踝骨包繞的,基本上是不會有大的影響的。
意見建議:因此,你上述的情況,初步判斷是不太會有明顯影響的。祝您健康!
❷ 醫學論文開題報告
整理了兩篇醫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歡迎參考其格式。
醫學碩士開題報告範文-《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
關鍵詞:鋼絲環扎 四肢長骨骨折 濟南論文 開題報告
一、選題依據、目的和意義:
骨折不癒合是骨科臨床常見病症,其中以四肢長骨多發,例如脛骨,股骨,肱骨等,針對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二次手術我院多才用植骨術配合LCP重新內固定。自體髂骨作為植骨材料具有較多的優點:如取材簡單、組織相容性好、無移植排斥反應、骨誘導作用強等,這些優點使得髂骨成為一種最佳的植骨供材,這在臨床上已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折不癒合的重要方法,其機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與供給礦物質的作用,爬行替代順利進行的條件要求准確的復位、充分的植骨和堅強的固定。為達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進骨折癒合,我們採用髓內外360°植骨的方法,外用鋼絲環扎,配合LCP堅強內固定,術後3~12個月內進行隨訪,根據癒合情況和功能恢復情況分析手術的臨床療效。選題目地在於探討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的手術改進方法和療效,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本課題以導師多年的臨床資料為依據,通過對骨折不癒合手術治療的國內外文獻進行系統整理,結合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對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患者的隨訪調查及回顧性分析,根據骨科特殊生物力學特點和導師治療骨折不癒合的多年臨床體會,分析治療效果,並對手術中的細節問題做初步探討與論述。同時也希望可以通過對導師的臨床實踐的研究、總結,能為今後的臨床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
二、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的動態、水平
治療骨折不癒合,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植骨術加更改斷端內固定。骨折不癒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 植骨是治療骨不連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臨床多採用髓內外聯合植骨。沿肌間隙進入, 骨膜下小心剝離顯露骨折部位, 取出內固定器械, 清除骨斷端間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復位, 按照骨缺損情況取骨。髓內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貼緊髓腔骨質;髓外上蓋植骨宜用螺絲釘固定植骨塊;骨碎屑充分填充殘余的空隙,這樣才能確實達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體皮- 松質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縮短了骨折癒合過程,新鮮的自體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異,無傳染疾病的風險,同時存在骨傳導和骨誘導能力。
內固定物更換得堅持以下原則,原鋼板內固定者,可更換成交鎖髓內針或更長的鋼板置於張力側;原交鎖髓內針內固定者,可選用更大號髓內針或鋼板內固定;原先短鋼板內固定者,可改成較長的鋼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換內固定物後,,術後石膏外固定者,應及早進行肌肉收縮鍛煉活動,骨痂生長良好後,去石膏開始關節屈伸功能鍛煉。但是臨床上醫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可以根據骨痂生長情況酌情處理,出院時務必詳細醫囑病人注意事項,配合醫生,直到骨折完全癒合。LCP鋼板內固定適用於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可用拉力螺釘固定碎骨塊及移植骨塊, 並對斷端行軸向加壓鎖定。手術關鍵是將骨折端的瘢痕結締組織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質, 鑽通髓腔, 植入的骨塊必須牢固的嵌入缺損區, 間隙用松質骨填滿,。應積極正確指導術後功能鍛煉, 嚴格定期隨訪及指導。避免過早的不正確的負重。綜上所述,對於骨折不癒合的治療,自體骨移植療效確切,安全穩妥,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值得提倡。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臨床資料
1.1病例來源
本研究病例均採集於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
(二)採集時間
2009年5月~2010年12月
(三)病例選擇
1.診斷標准[2]
(1)病史:明確的外傷史,骨折後6個月沒有癒合,並且沒有進一步癒合傾向已有3個月。
(2)症狀: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轉、側移位、短縮畸形或者節段性骨缺損、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應力下疼痛等。
(3)體征:局部竇道形成、流膿、假關節形成或伴有局部軟組織瘢痕、缺損等
(4)輔助檢查:X線表現:骨端硬化,髓腔封閉;骨端萎縮疏鬆,中間存在較大的間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為杵臼假關節等這三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就可以定為骨折不癒合。
2.納入病例標准:
(1)符合本病診斷標准;
(2)骨折平均癒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有假關節形成;
(3)骨折平均癒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多次復查X線拍片顯示,骨折線
清晰可見,未見內外骨痂或內外骨痂極少;
(4)拍片顯示骨折線增寬,骨折端骨面緻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閉,骨質疏鬆,骨痂間無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顯的骨缺損;
(5)臨床表現有骨的感染、缺損、畸形、肢體不等長、局部竇道形成、流膿等。
3.排除病例標准: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准者
(2)患者有嚴重的內科疾病,不能夠耐受手術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資料不全影響判斷者
2.療效觀察方法
對骨不連癒合的評價應包括骨癒合和功能恢復雙重評價:
(1)骨癒合評價標准:本評價結果決定於四項指標:骨癒合、感染、畸形和肢體長度,其中骨癒合標准為X線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骨痴通過骨折線,拆除或試行松動外固定物後骨折無異常活動,下肢可無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處有穩定感。 評價標准:
優:骨折癒合,無感染,斷端畸形<7°,雙側肢體不等長<2 CM。
良:骨折癒合及其他三標准中兩項。
可:骨折癒合及其他三標准中一項。
差:骨折未癒合或再骨折或雖癒合但不具備其他三標准中任何一個。
(2)功能評價標准
功能的評價分上肢與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慮其靈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為負重行走。
將下肢評價指標定為以下五項:①明顯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關節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時,活動范圍較正常或對側喪失15°以上):③軟組織情況不良;④有限制活動或影響睡眠的疼痛存在:⑤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優:存在工作能力且無其他四項指標。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標中一至二項。
可:存在工作能力並具以上指標中三至四項。
差: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慮是否具備其他指標。
對上肢功能評價參照“Steuart和Hdlly對上肢功能評價標准”[3]
觀察指標為三項:疼痛、關節活動范圍、日常活動能力。
l:上肢功能評價標准
分數 痛疼 任一關節活動受限 日常活動
優 無 <20° 完全不受限
良 用力或疲勞後 20~40° 輕微受限
差 持續性 >40° 嚴重受限
5.課題進度及安排:
2009-05——2010-12 收集病例及隨訪
2010-10——2010-12 資料匯總及數據分析
2011-01——2011-03 撰寫論文、定稿
四、本課題特色、預期取得的結果
骨折不癒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治療過程中的經驗總結需要不斷的進行,更要求開展回顧性工作及進行系統的整理。因此,骨折不癒合的臨床資料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課題通過搜集整理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骨科2009至2010年期間的患者臨床資料,對於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癒合的相關性問題進行臨床研究與總結。應用統計分析評分進行術前、術後及相關方面比較,對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癒合的臨床療效獲得客觀、真實、准確的評價,並進一步指導臨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骨科是山東省中醫管理局評定的重點學科、重點科室,在省內知名度較高,病人來源廣泛。導師王明喜主任醫師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治療骨折不癒合做過大量研究、臨床工作,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課題搜集整理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近幾年的臨床資料,並在導師指導下對這些一手資料進行研究與總結。
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由於並發症較多,治癒比較困難,手術後功能恢復過程漫長,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經驗的總結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課題主要研究山東省中醫院近年應用鋼絲環扎360°植骨配合LCP內固定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的治療效果分析情況,因此在選題上可行性較強。課題的研究也得到了學校、附院等各部門、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圓滿地完成課題。
主要參考文獻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
[2] 王亦璁,等.骨與關節損傷[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 夏和桃.組合式外固定器簡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2005
[4] 蔣協運.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准[M].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5] Bo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one Joint Surg Am, 1961; 43(2):159—168
[6] Audige L,Griffin D,Bhandari M,et al. Path analysis of factors for delayed healing and nonunion in 416 operatively treated tibial shaft fractures [J].Orthop Relat Res, 2005; 438:221~232.
[7] James J McCarthy, John Herzenberg.Tibial Nonunions [J/OL]. eMedicine, Apr 9, 2004
[8] 周來喜,林本丹,鍾志剛,等.脛骨骨折三種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學比較和臨床研究[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0;15 ( 5 ): 428 ~430
[9] 李峰,歐陽躍平.骨不連臨床研究進展[J]. 國際骨科學雜志, 2007;28(2):117~119
[10] Harvey EJ,Henley MB,Swiontkowsid MF,et al. Iryury,2003; 34(2):111~116
[11] 任可,張春才,趙建寧,等.持續動態壓應力下骨折癒合時軟骨內骨化的特點及其機制[J]. 解剖學雜志,2008;31(4):570~574
[12] 李興華.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骨折不癒合[J].中醫正骨,2007;19(2):43~44
[13] 吳國華.4種固定方法治療脛腓骨雙骨折的療效對比[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 1): 47~48
[14] 權毅,潘顯明,王元山,等.交鎖髓內釘斷釘與骨不連的力學研究及臨床意義[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1(3,4):207~209
[15] Streeker W, Suger G, Kinzl L. Local complications of in-tramellary nailing[J].Othopade,1996;25:274~291.
[16] Farmanullah, Muhammad Shoaib Khan ,Syed Muhammad Awais.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 DEFECT WITH ILIZAROV FIXATOR [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 2007; 19(3)
[17] Davies R,Holt N,Nayagam S.The care of pin sites with external fixation[J].http://www.51lunwen.com/shuoshikait/ Journal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5;87:716~719
[18] 李起鴻.骨外固定技術臨床應用中的幾個問題[J]. 中華骨科雜志,1996;16: 604.
[19] 楊立民.當今骨科感染的特點與對策[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1999;14: 139
[20] 陳文紅,史振滿,陳建常,等.感染性脛骨骨折不癒合的外固定架治療[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7;22(8):691~692
[21] Sluzalek M,Gazdzik T S,M rozek S et al.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treatment of severe tibial fractures complicated by soft tissue injury [J]. Ortop traumato1 Rehabil,2004;6( 1): 103 ~112
[22] 胡蘊玉,陸裕朴,劉偉.異種骨移植修復骨缺損實驗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1990;10: 33~36
[23] Lu WJ,L B,B NR, et al. Chin J.Traumatol,2006; 9(5):272~275
醫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細胞信號轉導與靶向抗腫瘤葯物的研發
一、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定量結構活性關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簡稱 QSAR)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由結構活性關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簡稱 SAR )發展而來的。QSAR 是通過對已知結構且有生物活性系列化合物(如一系列有相同葯理作用的結構相似的化合物)進行化學信息學的計算, 選用適當的數學模型建立活性與化合物結構之間定量關系,解釋由於分子結構的變化影響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改變,推測其可能的作用機理。然後建立有效的QSAR模型,如果有新化合物的出現,且其結構數據已知,可以預測其生物活性,也可以優化結構改變現有化合物的結構以提高其生物活性。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葯物、農葯、化學毒劑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合理設計。在經歷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定量構效活性關系在國際上已成為一個相當活躍的研究領域。
盡管腫瘤的化學治療已取得重大進展,新的抗腫瘤葯物不斷出現,但腫瘤的化學治療仍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實體腫瘤占惡性腫瘤的90%但多數實體瘤如肺癌、肝癌、結腸癌及胰腺癌等還缺乏有效的葯物;現有的抗腫瘤葯物毒副反應太大,缺乏選擇性;腫瘤細胞對抗腫瘤葯物產生抗葯性[1]。
QSAR主要側重於葯物早期的研究和發展,為新葯物分子的篩選的和設計開拓了新的途徑[2],在受體結構已知的情況下,對抗腫瘤葯物進行定量構效活性關系研究,用生成與受體結構互補的配體的方法來發現可以針對特定腫瘤、特定靶點的非細胞毒類葯物,使之更具有選擇性和針對性。隨著新QSAR模型的建立,極大地縮短了新葯合成的時間,降低了開發成本,並能在某種程度上預測葯物對特定腫瘤人群的有效性。為腫瘤治療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腫瘤的化學治療葯物發展很快,每年都有大量抗腫瘤葯物研究文獻發表,各國對抗腫瘤葯物的開發也予以高度重視和大量投資,美國就此專門成立了美國國立癌症研究(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簡稱NCI),成為了世界抗腫瘤的權威機構。
國內研發方向主要以含中草葯及其活性成分的抗腫瘤葯物,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對現有葯物進行結構改造以改善其葯理學特性,如增加水溶性、降低毒副作用等;(2)以新的作用機理或作用靶點為指導尋找新的活性物質作為先導化合物;(3)發現新的作用靶點。在當前生物學的後基因時代,科學家們要面對數千個潛在的葯物靶點,探討它們與小分了化合物的相互作用;(4)加強定量構效活性構關系研究.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開發新葯的技術路線發生了重大變革。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在新抗腫瘤葯物的開發中使用計算機輔助分子設計,它大大加快了新葯設計的速度,節省了創制新葯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使葯物學家能夠以理論作指導,有目的地開發新葯。計算機輔助分子設計主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受體結構已知的情況下,採用生成與受體結構互補的配體的方法來尋找新葯物;另一種是在受體結構未知的情況下,採用對一組具有類似活性的化合物建立定量結構活性關系,在此模型基礎上進行結構修飾來預測生成新的化合物。
QSAR作為抗腫瘤葯物設計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計算方法和常用手段,在新葯的開發和研製過程中占據了重要位置。近半個世紀以來,QSAR研究對有機合成化學、葯物化學及葯物設計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已經成為研究物質理化性質與生物活性以尋求分子解釋的一個強有力工具。下面就定量活性結構活性關系研究的一些常見方法作簡要地介紹如下。
1、二維定量結構活性關系方法(2D-QSAR)傳統的二維定量結構活性關系方法很多,有Hansch法、基團貢獻法和分子連接性指數法等[3] 。
其中最為著名、應用最為廣泛的是Hansch 法。 它假設同系列化合某些生物活性的變化是和它們某些可測量的物理化學性質(疏水性、電性質和空間立體性質等)的變化相聯系的,並假定這些因子是彼此孤立的,採用多重自由能相關法,藉助多重線性回歸等統計方法就可以得到定量結構活性關系模型。
基團貢獻法是Free-Wilson 在對有機物亞結構信息和生物毒性的相關研究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方法。這種模式認為有機物與受體間的毒性效應是該有機物特定位置上不同取代基團毒性貢獻的加和。Free-Wilson 法僅適用於具有相同母體結構的有機物,常被用來對有機物進行毒性初評。
分子連接性指數法(Molecular connective index ,MCI) 是由Kier 和Hall 提出的。它是根據分子中各個骨架原子排列或相連接的方式來描述分子的結構性質。MCI 是一種拓撲學參數,有零階項(0Xv )、易階項(1Xv )、二階項(2Xv ) 等等,可以根據分子的結構式和原子的點價(δ) 計算得到,與有機物的毒性數據有較好的相關性。MCI 能較強地反映分子的立體結構,但反映子電子結構的能力較弱,因此缺乏明確的物理意義,但由於其具有方便、簡單且不依賴於實驗等優點,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4~8]。
2、三維定量結構活性關系方法(3D-QSAR)隨著結構活性關系理論和統計方法的進一步發展,20 世紀80 年代,三維結構信息被陸續引入到定量結構活性關系研究中, 即3D-QSAR。與2D-QSAR 比較,3D-QSAR 方法在物理化學上的意義更為明確,能間接反映葯物分子和靶點之間的非鍵相互作用特徵。因此,近十多年來3D - QSAR 方法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研究方法也很多[9] ,比如分子形狀分(molecular shape analysis ,MSA) ,距離幾何方法( distance geometry , DG ,比較分子力場分析(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比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 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indices analysi CoMSIA) 以及虛擬受體( phesudo receptor) 等方法。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CoMFA 方法。
3、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進步,又出現了一些先進的方法來構建QSAR模型,都具有很好的預測能力。其中又以啟發發(heuristic method,簡稱HM),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簡稱SVM),基因表達式編程(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簡稱GEP)比較常見。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Vapnik[10]等人根據統計學理論提出的一種新的通用學習方法,它是建立在統計學理論的VC維理論和結構風險最小原理基礎上的,能較好地解決小樣本、非線性、高維數等實際問題[11-12],已成功地應用於分類、函數逼近和時間序列預測等方面[13-15];基因表達式編程(GEP)是基於生物學遺傳思想,保持了生物學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結果重現性,同時也能夠進行“遺傳變異”控制,最終能獲得可靠的實驗效果。
三、主要研究內容
1、查閱中外文文獻選取數據來源。
2、理化參數與結構參數的計算。
3、具體的結構參數的分析。
4、SVM與GEP的方法研究。
5、定量結構關系式的建立。
6、定量結構關系式的驗證。
7、得出結論和總結。
四、論文工作計劃
3月中旬—4月初:選題。
4月初—4月底:查閱資料,熟悉實驗原理及方法,准備開題報告。
5月10日: 開題。
5月初日—5月底日:進行畢業設計實驗,記錄數據,撰寫論文。
6月初日—6月中旬日:進行畢業論文答辯。
五、參考文獻
[1] 任華益. 中華綜合臨床醫學雜志(山東) , 2005, 7(2): 28 -33.
[2] 徐娟,王林編譯. 計算機輔助葯物設計中的QSAR和QSMR研究. 國外醫學•葯學分冊, 2003, 30(3): 135-138.
[3] 郭宗儒. 葯物化學總論. 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 1994. 108.
[4] Bakulh H Rao, Shyam R, Asolekar. QSAR models to predict effect of ionic strength on sorption of chlorinated benzenes and phenols at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ater Research, 200l, 35(14): 3391-3401.
[5] 馮長君, 堵錫華, 唐自強. 取代芳烴對發光菌、大型蚤、呆鰷魚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應用化學, 2002, 19(11): 1037 -1042.
[6]秦正龍, 馮長君. 取代苯酚的定量結構-活性P性質相關性研究. 有機化學, 2003, 23(7): 654-658.
[7] 堵錫華. 取代芳香族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拓撲學 . 南昌大學學報(理學版), 2005, 29(2): 155-160.
[8] Aleksandar Sablji C. QSAR models for estimating propertie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quired in evaluation of their environmental fate and risk. Chemosphere, 2001, 43(3): 363 -375.
[9] 徐筱傑, 侯廷軍,喬學斌,章威. 計算機輔助葯物分子設計.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
[10] Vapnik VN.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NY: Springer-Verlag,1995.
[11] 閻輝,張學工,李衍達. 應用SVM方法進行沉澱微相識別.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2000, (2): 158 -164.
[12] 張學工. 關於統計學習理論與支持向量機. 自動化學報, 2000, (1): 32 -42.
[13] Vapnik V, Golowich S, Smola A. Supportvector method for function approximation, regression estim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In: Mozer M, Jordan M, Petsche Teds.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MIT Press, 1997-09.
[14]馬雲潛,張學工. 支持向量機函數擬合在分形插值中的應用.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00, (3): 76- 78.
[15] Muller K-R, Smola A J, Ratsch G . Predicting time series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n:Proc of ICANN 97, Springer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1997: 999-1005.
❸ 擰進人體的釘子為什麼不需要取出釘子的材料大科普
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可避免的會遭遇交通事故、工傷等各種意外事故,骨折等損傷發生的幾率也越來越高。當較為復雜的骨折發生,單純依靠在我修復無法完成時,為了減少骨折所致的傷殘率,最大限度的恢復人體功能,切開或閉合復位成為治療骨折的重要方法。
相聲演員張雲雷因為那次事故後張雲雷的身體也有一定程度的受損,身上釘了上百隻的釘子。在前一段時間正在比賽的他因為要取出釘子,不得不要中途宣布退出比賽。
我們手術中採用的內固定物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內固定物按材料性質可分為金屬內固定物和生物可吸收材料。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科普一下~
金屬固定材料在手術內、外固定物中應用極為廣泛,其作用舉足輕重。金屬內固定材料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醫用不銹鋼
不銹鋼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和綜合力學性能,是最早的應用與生物醫學的置入材料。其應用范圍極其廣泛,目前,醫用不銹鋼在骨科中主要用於人工關節的骨柄、骨折固定用的骨釘、骨板的製作,牙科中被用來製造義齒種植體、鑄造支架、矯形絲等,還可以用來製造心血管支架,醫療器材和手術器械等[1]。醫用不銹鋼按其組織結構可分為4類:馬氏體不銹鋼;鐵素體不銹鋼;沉澱硬化型不銹鋼;奧氏體不銹鋼。口前在臨床上常用的醫用不銹鋼材料為奧氏體不銹鋼316 L, 317 L等,其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外科置入體首選材料[2]。
2 、鈦合金
鈦合金因其強度高、耐腐蝕、生物相容性好,如今在臨床骨科上常用作人工關節、接骨板、髓內釘等金屬置入物的原料。純鈦由於強度不高、塑性不好、耐磨性差、量較高等原因,不能滿足生物醫學領域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添加其他成分合成合金,以改善材料的綜合性能[3] 。
3、鈷基合金
估計合金的優點在於其有著良好的抗腐蝕性能、耐磨性能、抗熱疲勞性能,其導熱率較高、膨脹系數低、生物相容性好,彈性模量不隨強度變化而變化,因此作為已用金屬材料常用於製造體內負重的植入體,如人工關節、人工骨及內外固定物的製作。鈷基合金在人工關節方面的應用長達半個多世紀,其耐磨性是所有醫用金屬材料中最高的,但是其在體內由於磨損,金屬微粒進入體內,會引起組織的炎症反應,造成術後假體松動率升高[4]
4、形狀記憶合金
記憶合金是一種在設定溫度下具有形狀記憶功能同時又具有超彈性功能的新型功能材料。目前在生物醫學領域運用最多的是鎳鈦記憶合金。它從上世紀80年代應用於臨床,與其他合金相比有著抗腐蝕能力強、抗摩擦性能好,具有形狀記憶性和超彈性性能。鎳鈦記憶合金用於治療髕骨、踝骨、尺骨鷹嘴和肱骨小頭等關節不穩的骨折。雖然有著許多的優點,但其在一些環境中會發生腐蝕現象,導致金屬離子進入體內引發毒性反應。
5.金屬鉭鈮
金屬鉭和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於VB族,因其熔點高、強度大、耐磨損、耐腐蝕的性質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脊柱融合和人工關節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總結:
到目前為止,金屬內固定板仍是使用最廣泛的內固定板材料,其強度高、易於保存、工藝成熟、成本較低,並可方便地改變形狀以適應骨的外形輪廊。但剛性金屬內固定板存在機械相容性和組織相容性缺陷,而且需要二次手術取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骨折內固定板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達到具有高的強度、無骨質疏鬆的癒合骨,避免二次手術的目的。
傳統不銹鋼內固定材料雖然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其材質畢竟為外援物質,,生物相容性並不理想,長期植入會有腐蝕、過敏、術後再次骨折骨質疏鬆等缺點,而且還需要經過二次手術取出,給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大。從1965年開始,人們嘗試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代替傳統的金屬材料作骨折內固定裝置[5]。
1. 同種異體材料
同種異體材料包括骨塊、骨條、骨螺釘、骨籠等,經過處理後降低或消除抗原後進行機械加工成型,最後滅菌處理後應用於臨床。同種異體骨螺釘臨床首先應用於五官科手術中。現在也用於松質骨骨折內固定中。其優點在於力學強度不會降低,降解時間遠遠長於松質骨癒合時間,降解後可被宿主骨細胞完全替代[6]。但來源有限、價格昂貴並且存在排異的可能,因此在臨床上難以得到廣泛應用。
2. 聚乳酸材料
聚乳酸材料是一種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特性的聚合物,其降解的最終產物為CO2和H20,不會對生物體產生不良影響。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聚乳酸材料被用作縫線、固定片、固定板、固定釘等,在動物身上進行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聚乳酸材料的可降解特能夠避免患者進行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物,但這一優勢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當其降解速率大於組織癒合的時間時,,如今聚乳酸材料所製成的內固定板已經應用在人體踝骨、髕骨、脛骨、肱骨、橈骨、鷹嘴骨和股骨頭等骨折的內固定[7],[8].
3. 碳纖維增強部分可吸收聚合物復合材料
碳纖維增強可吸收聚合物復合材料又稱為部分吸收的復合材料,它是在碳纖維增強非可吸收聚合物復合材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碳纖維有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同完全可吸收復合材料一樣也無需二次手術取出固定物。碳纖維增強聚合物復合材料的界面是最薄弱的環節,界面是影響復合材料斷裂韌性和復合材料對生理環境相應特性的主要因素,也是決定復合材料對生理環境中機械性能耐久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可對復合材料的表明進行塗覆來降低材料降解的速率和下降趨勢[可吸收內固定材料應用現狀]。整體來講,碳纖維增強聚合物復合材料的強度更高,彈性模量更大,疲勞性能良好,可用作骨折內固定板或釘,還可用做一般非承重骨。但對於其組織反應以及是否可降解,學界仍存在爭議。
4. 生物降解陶瓷
生物降解陶瓷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玻璃」,它的主要成分與骨骼類似,含有羥基磷灰、陶瓷,磷酸三鈣陶瓷等幾種材料。生物降解陶瓷主要用作填充、測量、診斷治療等。生物降解陶瓷與陶瓷類似,具有強度高、熱性能好,耐酸耐鹼的優勢。另外由於與和骨骼的成分相似,它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親和性,沒有排異反應穩定性高等優勢。生物降解陶瓷常被用作人造骨、人造關節、人造牙等。另外,由於生物陶瓷與自身骨質的硬度相似,因此還被用作骨水泥。
無論是金屬材料還是生物可吸收材料都有其無可替代的優點,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損傷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材料進行手術,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減少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鄭小平, 畢若傑, 王志強. 骨折金屬內固定材料的研究進展[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v.20;No.292(02):149-151.
[2]張輝, 戰德松, 孫曉菊, et al. 醫用不銹鋼材料的腐蝕、磨損及其生物相容性[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34):119-122.
[3]Iijima D , Yoneyama T , Doi H , et al. Wear properties of Ti and Ti-6Al-7Nb castings for dental prostheses[J]. Biomaterials, 2003, 24(8):1519-1524.
[4]Granchi D , Cenni E , Tigani D , et al. Sensitivity to implant materials in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ies[J]. Biomaterials, 2008, 29(10):1494-1500.
[5]R. K. Kulkarni, E. G. Moore, A. F. Hegyeli,等. Biodegradable poly(lactic acid) polymers[J]. 5(3):169-181.
[6]王銳英. 可吸收內固定材料應用現狀[J]. 華夏醫學, 2009, 22(1):182-184.
[7]ROKKANEN, P. BIODEGRADABLE IMPLANTS IN FRACTURE FIXATION: EARLY RESULTS OF TREATMENT OF FRACTURES OF THE ANKLE[J]. The Lancet, 1985, 325(8443):1422-1424
[8]Hollinger J . Biodegradable bone repair materials : Synthetic polymers and ceramics[J]. Clin Orthop, 198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