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板和鐵板的區別
鋼板與鐵板的主要區別在於多個方面,這些差異使得它們在用途上有所區別。首先,從耐久性來看,鋼板因其不易氧化的特點,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相比之下,鐵板由於容易氧化,其壽命較短。
其次,經過淬火處理後,鋼板展現出更高的硬度,使其在製造高強度結構件時更為合適。而鐵板在硬度上則不及鋼板,這限制了其在某些高要求應用中的使用。
在材質組成方面,鋼板的雜質含量較低,這有助於提高其純凈度和性能。而鐵板的雜質含量相對較高,可能會影響其整體質量和使用壽命。
因此,根據具體應用需求,選擇合適的材料至關重要。對於需要長期穩定性能的應用,鋼板是更優的選擇。而在某些對強度要求不高的場合,鐵板可能仍能發揮其作用。
總的來說,鋼板和鐵板之間的這些差異,使得它們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展現出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用戶在選擇時應根據實際需求來決定。
② 卡車鋼板為什麼會變硬
卡車鋼板變硬是因為鋼板軋制時,表面採用壓輥軋制,金相組織密度較高,因此硬度較高。卡車鋼板是由多塊鋼板構成,它是貨車上最常用的彈簧懸架部件,在車架與車橋之間起到了彈性聯系作用,減少了車輛在道路上帶來的顛簸感,保證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以及舒適性。
③ 淬火後,鋼的硬度會怎樣
淬火後,來鋼的硬度會增源強。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3)鋼板硬度太高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轉變為奧氏體。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
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淬火
④ 為啥淬火能是鋼材的硬度和強度增加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淬火能使鋼強化的根本原因是相變,即奧氏體組織通過相變而成為馬氏體組織(或貝氏體組織)。
鋼淬火工藝最早的應用見於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出土的戰國時代的鋼制兵器。
淬火工藝最早的史料記載見於《漢書.王褒傳》中的「清水焠其峰」。
「淬火」在專業文獻上,人們寫的是「淬火」,而讀起來又稱「蘸火」。「蘸火」已成為專業口頭交流的慣用詞,但文獻中又看不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說,淬火是標准詞,人們不讀它,「蘸火」是常用詞,人們卻不寫它,這是我國文字中不多見的現象。
淬火是「蘸火」的正詞,淬火的古詞為蔯火,本義是滅火,引申義是「將高溫的物體急速冷卻的工藝」。「蘸火」是冷僻詞,屬於現代詞,是文字改革後出現的產物,「蘸」字本義與淬火無關。「蘸火」本詞為「湛火」,「湛」字讀音同「蘸」,而其字形又與水、火有關,符合「水與火合為蔯」之意,字義與「淬火」相通。「湛火」為本詞,「蘸火」則為假借詞。
淬火
quenching
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於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及疲勞強度,並可獲得這些性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性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銹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於鋼件。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鋼淬火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它的組織全部或大部轉變為馬氏體,獲得高硬度,然後在適當溫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預期的性能。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檢測方法: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響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採用洛氏硬度計,測試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鋼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測試HRA的硬度。厚度小於0.8mm的淬火鋼板、淺層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徑小於5mm的淬火鋼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計,測試HRN硬度。
在焊接中碳鋼和某些合金鋼時,熱影響區中可能發生淬火現象而變硬,易形成冷裂紋,這是在焊接過程中要設法防止的。
由於淬火後金屬硬而脆,產生的表面殘余應力會造成冷裂紋,回火可作為在不影響硬度的基礎上,消除冷裂紋的手段之一。
淬火對厚度、直徑較小的零件使用比較合適,對於過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夠,滲碳也存在同樣問題,此時應考慮在鋼材中加入鉻等合金來增加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