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工挖孔樁護壁搭接處怎麼施工
護壁施工時每根樁採用高度為1000mm和500mm組合鋼模板各一套,分塊拼裝而成,拼裝後模板上口直徑為樁徑,下口直徑為樁徑加150mm。
砼護壁的設計厚度為上口200mm,下口150mm,護壁砼設計強度等級為C30(結合廣州市強條,護壁混凝土須採用樁身同等級混凝土澆築,本工程樁身混凝土等級為C30);採用多節護壁,上下節護壁間用鋼筋拉結;上下節護壁的搭接長度為300mm。
每節護壁均應在當日連續施工完畢,護壁模板的拆除宜在24h之後進行。
遇塌孔,採取在塌方處砌磚外模,配適量直徑150鋼筋,再支內模灌築砼護壁。
每天施工前,應安排下井人員對已做護壁進行檢查,在無異常情況下,才能進行下模成孔的開挖。
第一節井圈護壁中心線與設計軸線的偏差不得大於20,井圈頂面應高出場地150~200,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增加150。
混凝土護壁在一般土層中每節高度不超過1m ;在軟弱鬆散土層中每節高度0.3~0.5m。每節護壁必須連續澆築密實,土層滲水過大時應用速凝劑。護壁模板宜在混凝土澆築24小時後拆除。
(1)鋼板樁頂端怎麼拉結擴展閱讀
防護措施
1.樁護壁採用C25混凝土,鋼筋採用HPB300;
2.第一節深約一米,澆注混凝土護筒,往下施工時以每節作為一個施工循環(即挖好每節後澆注混凝土護壁);
3.為了便於井內組織排水,在透水層區段的護壁預留泄水孔(孔徑與水管外徑相同),以利於接管排水,並在澆注混凝土前予以堵塞,為保證樁的垂直度,要求每澆注完三節護壁須校核樁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
4.除在地表墩台位置四周挖截水溝外,並應對孔內排出孔外的水妥善引流遠離樁孔。在灌注樁基混凝土時,如數個樁孔均只有少量滲水,應採取措施同時灌注,以免將水集中一孔增加困難。如多孔滲水量均大,影響灌注質量,則應於一孔集中抽水,降低其他各孔水位,此孔最後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5.挖孔時如果遇到涌水量較大的潛水層承壓水,可採用水泥砂漿壓灌卵石環圈將潛水層進行封閉處理;
6.挖孔達到設計標高後,應進行孔底處理,必須做到平整,無松渣、污泥及沉澱等軟層;
7.未盡之處嚴格按現行國家規范規程施工。
加強措施
1.頂層護壁用直徑20mm圓鋼加設2~4個吊耳,用鋼絲繩固定在地面木樁上。
2.加密護壁豎向鋼筋,並讓鋼筋伸出20cm以上,與下一節護壁的豎向鋼筋及箍筋連成整體,然後再澆注成形。如果有必要,可在挖孔樁中部護壁上預留直徑200mm左右的孔洞,但該部位的地質要選擇比較堅硬的土壤,然後再將護壁與護壁外周的土錨在一起,用混凝土土樁、竹木樁都可以。這樣護壁就不會斷裂脫落。
3.在已成形的護壁上鑽孔至砂土薄弱層,以充填、滲透和擠密的形式把灌漿材料充填到土體的孔隙中,以固結護壁外圍土體,護保壁周泥砂不塌落,從而增加樁周摩擦力。壓力灌漿材料可選擇粉煤灰、早強型水泥混凝土、石灰粘土混合料等。
(1)澆注混凝土前應檢查孔底地質和孔徑是否達到設計要求,並把孔底清理干凈,同時把積水盡可能排干。
(2)為了減少地下水的積聚,任何一根挖孔樁封底時都要把鄰近孔位的積水同時抽出。以減少鄰孔的積水對工作孔的影響。
(3)孔深超過6m時,還要注意防止混凝土離析,一般把攪拌好的混凝土裝在容量為1~2m³左右堅固的帆布袋裡,並用繩子打成活扣,混凝土送到井底時,拉開活扣就可將混凝土送到孔底,連續作業能迅速封好孔底,同時堵住孔底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地下水。
(4)如果地下水很多,而且挖孔樁較深,剛提起抽水泵,底部溢水就接近或超過20cm,這時用以上幾種辦法封底都會造成混凝土含水量太大,清理完孔底渣土後讓水繼續上升,等到孔中溢水基本上平靜時,用導管伸入孔底,往導管里輸送攪拌好的早強型混凝土,混凝土量超過底節護壁30cm以上,再慢慢撤除導管。
由於水壓力的作用,封底混凝土基本上密實,混凝土終凝後再抽水,由於封底混凝土已超過底節護壁,已經沒有地下涌水,待水抽干,再對剩餘的水進行處理。將表面混凝土(這部分混凝土中的水泥漿會逸散到水中)鬆散部分清除運到孔外,再繼續下一道工序。
4.施工時,為了保證孔位位置准確,每天都要在挖孔前校核一次挖孔樁位置是否歪斜,移位。尤其在澆注護壁前要檢查模板,脫模後再檢查護壁。個別壁周泥砂塌落,在澆注混後護壁容易產生位移和歪斜,應注意檢查和及時糾正。
㈡ 截樁做法
現代建築的建設需要基礎打樁,為了更好的讓基礎樁與地面混凝土結構部分銜接,基礎樁一般會伸出地面1到2米,使鋼筋完整地保留在地面如混凝土採用的不是水下灌注的,則不需要截樁。多數是不採用混凝土水下灌注的。所以多數是不需要截樁的。
人工挖孔樁,工程名詞,用人力挖土、現場澆築的鋼筋混凝土樁。人工挖孔樁一般直徑較粗,最細的也在800毫米以上,能夠承載樓層較少且壓力較大的結構主體,目前應用比較普遍。樁的上面設置承台,再用承台梁拉結、連系起來,使各個樁的受力均勻分布,用以支承整個建築物。人工挖孔灌注樁是指樁孔採用人工挖掘方法進行成孔,然後安放鋼筋籠,澆注混凝土而成的樁
施工方式
人工破樁頭:
破樁或叫破樁頭其實也很講究技巧的,有的隊伍施工用的全斷面鑿除,用風鎬(空壓機),有的在樁頂位置用鋼釺打入,先將鋼筋外側的保護層混凝土鑿除,將鋼筋暴露,然後將鋼筋籠內部的混凝土沿圓周一般打入3個點,利用張力使上部的一段樁頭和下部的脫離(因為混凝土抗壓非常好,但是抗拉很弱)。然後用吊車或者挖掘機清出就可以了。
機械破樁頭:
自2012年「法國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後,截樁機被引入國內開始研發、生產、試驗。
截樁機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並不一帆風順,國內施工的不規范,嚴重的樁徑不規整等都是阻礙破樁機普及的重要障礙。2014年,甲方在破樁頭過程中禁止破碎錘的使用,力工的後續力量不足等都是催生破樁機普及的必要條件。
截樁機採用模塊化設計,每個模塊有單獨的油缸和釺桿,油缸驅動釺桿實現直線運動。多個模塊組合在一起適應不同樁徑的施工,並通過液壓管路並聯連接,實現同步動作,同一截面多點同時擠壓樁體,實現在該截面的樁體斷裂。
其它:
對於預制樁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是有的預制樁(例如PHC管樁)就不用將樁身的預應力鋼棒漏出,而是在空心部分插入作好的鋼筋骨架再和承台一起澆築.
㈢ 樁基礎的種類、形式以及施工工藝有哪些
樁基礎的種類:
按受力狀態分:摩擦樁(不嵌岩)、端承樁(可嵌岩、可不嵌岩);
按施工方式分:挖孔樁(可人工、可機械)、鑽孔樁(沖擊鑽、迴旋鑽)。
施工工藝:
1、人工挖孔樁
人工挖孔樁,工程名詞,用人力挖土、現場澆築的鋼筋混凝土樁。人工挖孔樁一般直徑較粗,最細的也在800毫米以上,能夠承載樓層較少且壓力較大的結構主體,目前應用比較普遍。樁的上面設置承台,再用承台梁拉結、連系起來,使各個樁的受力均勻分布,用以支承整個建築物。
人工挖孔樁施工方便、速度較快、不需要大型機械設備,挖孔樁要比木樁、混凝土打入樁震能力強,造價比沖錐沖孔、沖擊錐沖孔、沖擊鑽機沖孔、迴旋鑽機鑽孔、沉井基礎節省。從而在公路、民用建築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挖孔樁井下作業條件差、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安全和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場地內嚴禁打降深抽水,當確因施工需要採取小范圍抽水時,應注意對周圍地層及建築物進行觀察,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有關單位進行處理 樁基施工
樁基施工時應按現行有關規范規程並結合該工程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確保樁基施工安全有序進行,深度大於10米的樁孔應有送風裝置,每次開工前送風5分鍾;
樁孔挖掘前要認真研究地質資料,分析地質情況對可能出現的流砂、流泥及有害氣體等情況,應制定針對性的安全 防護措施
樁護壁採用c25混凝土,鋼筋採用r235;
第一挖深約一米,澆注混凝土護筒,往下施工時以每節作為一個施工循環(即挖好每節後澆注混凝土護壁);
為了便於井內組織排水,在透水層區段的護壁預留泄水孔(孔徑於水管外徑相同),以利於接管排水,並在澆注混凝土前於以堵塞,為保證樁的垂直度,要求每澆注完三節護壁須校核樁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
除在地表墩台位置四周挖截水溝外,並應對孔內排出孔外的水妥善引流遠離樁孔。在灌注樁基混凝土時,如數樁孔均只有少量滲水應採取措施同時灌注,以免將水集中一孔增加困難。如多孔滲水量均大,影響灌注質量,則應於一孔集中抽水,降低其他各孔水位,此孔最後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挖孔時如果遇到涌水量較大的潛水層層壓水,可採用水泥砂漿壓灌卵石環圈將潛水層進行封閉處理;
挖孔達到設計標高後,應進行孔底處理,必須做到平整,無松渣、污泥及沉澱等軟層;
未盡之處嚴格按現行國家規范規程施工。
鑽孔灌注樁
灌注樁系是指在工程現場通過機械鑽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並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樁又可分為沉管灌注樁、鑽孔灌注樁和挖孔灌注樁等幾類。鑽孔灌注樁是按成樁方法分類而定義的一種樁型。
成樁工藝
按成樁工藝,鑽孔灌注樁可以分為:
干作業法鑽孔灌注樁;
泥漿護壁法鑽孔灌注樁;
套管護壁法鑽孔灌注樁。
㈣ 灌注樁施工技術
灌注樁施工技術
灌注樁:直接在樁位上用機械成孔或人工挖孔,在孔內安放鋼筋、灌注混凝土而成型的樁。
與預制樁相比,灌注樁具有不受地層變化限制,不需要接樁和截樁,節約鋼材、振動小、雜訊小等特點。
灌注樁按成孔方法分為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干作業鑽孔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等。
1.人工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
大直徑灌注樁是採用人工挖掘方法成孔,放置鋼筋籠,澆築混凝土而成的樁基礎,也稱墩基礎。它由承台、樁身和擴大頭組成(圖2-31),穿過深厚的軟弱土層而直接坐落在堅硬的岩石層上。
優點是樁身直徑大,承載能力高;施工時可在孔內直接檢查成孔質量,觀察地質土質變化情況;樁孔深度由地基土層實際情況控制,樁底清孔除渣徹底、干凈,易保證混凝土澆築質量。
圖2-30 沉管灌注樁施工過程
(a)就位;(b)沉鋼管;(c)開始灌注混凝土;
(d)下鋼筋骨架繼續澆築混凝土;(e)拔管成型
1-樁尖;2-鋼管;3-鋼筋
②錘擊沉管灌注樁施工要點
①樁尖與樁管介面處應墊麻(或草繩)墊圈,以防地下水滲入管內和作緩沖層。沉管時先用低錘錘擊,觀察無偏移後,才正常施打。
②拔管前,應先錘擊或振動套管,在測得混凝土確已流出套管時方可拔管。
③樁管內混凝土盡量填滿,拔管時要均勻,保持連續密錘輕擊,並控制拔管速度,一般土層以不大於1m/min為宜,軟弱土層與軟硬交界處,應控制在0.8m/min以內為宜。
④在管底未拔到樁頂設計標高前,倒打或輕擊不得中斷,注意使管內的混凝土保持略高於地面,並保持到全管拔出為止。
⑤樁的中心距在5倍樁管外徑以內或小於2m時,均應跳打施工;中間空出的樁須待鄰樁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50%以後,方可施打。
(2)振動沉管灌注樁
1)振動沉管灌注樁採用激振器或振動沖擊沉管。
2)其施工過程為:
①樁機就位
②沉管
③上料
④拔管
(3)沉管灌注樁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及處理方法
1)頸縮
①頸縮:指樁身的局部直徑小於設計要求的現象。
②當在淤泥和軟土層沉管時,由於受擠壓的土壁產生空隙水壓,拔管後便擠向新灌注的混凝土,樁局部范圍受擠壓形成頸縮。
③當拔管過快或混凝土量少,或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差時,周圍淤泥質土趁機填充過來,也會形成頸縮。
④處理方法:拔管時應保持管內混凝土面高於地面,使之具有足夠的擴散壓力,混凝土坍落度應控制在50~70mm。拔管時應採用復打法,並嚴格控制拔管的速度。
2)斷樁
①斷樁:指樁身局部分離或斷裂,更為嚴重的是一段樁沒有混凝土。
②原因:樁距離太近,相鄰樁施工時混凝土還未具備足夠的強度,已形成的樁受擠壓而斷裂。
③處理方法:施工時,控制中心距離不小於4倍樁徑;確定打樁順序和行車路線,減少對新灌注混凝土樁的影響。採用跳打法或等已成型的樁混凝土達到60%設計強度後,再進行下根樁的施工。
3)吊腳樁
①吊腳樁是指樁底部混凝土隔空或松軟,沒有落實到孔底地基土層上的現象。
②原因:當地下水壓力大時,或預制樁尖被打壞,或樁靴活瓣縫隙大時,水及泥漿進入套筒鋼管內,或由於樁尖活瓣受土壓力,拔管至一定高度才張開,使得混凝土下落,造成樁腳不密實,形成松軟層。
③處理方法:為防止活瓣不張開,開始拔管時,可採用密張慢拔的方法,對樁腳底部進行局部翻插幾次,然後再正常拔管。樁靴與套管介面處使用性能較好的墊襯材料,防止地下水及泥漿的滲入。
4)混凝土灌注過量
如果灌樁時混凝土用量比正常情況下大1倍以上,這可能是由於孔底有洞穴,或者在飽和淤泥中施工時,土體受到擾動,強度大大降低,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樁身擴大而混凝土用量增大所造成的。因此,施工前應詳細了解現場地質情況,對於在飽和淤泥軟土中採用沉管灌注樁時,應先打試樁。若發現混凝土用量過大時,應與設計單位聯系,改用其他樁型。
㈤ 請問樁承台的形狀!
一、形狀:
二、簡單介紹:
當建築物採用樁基礎時,在群樁基礎上將樁頂用鋼筋混凝土平台或者平板連成整體基礎,以承受其上荷載的機構,此結構名為樁承台。樁承台基礎是基礎結構物的一種形式, 由樁和連接樁頂的樁承台(簡稱承台)組成的深基礎,簡稱樁基。樁基具有承載力高、沉降量小而較均勻的特點,幾乎可以應用於各種工程地質條件和各種類型的工程,尤其是適用於建築在軟弱地基上的重型建(構)築物。因此,在沿海以及軟土地區,樁基應用比較廣泛。
㈥ cfg樁基與上部基礎怎麼連接
將露出地面設計標高的上部的混凝土打掉 穿過承台的混凝土框架籠(也與之設拉結) 和上面的柱的縱筋相連 但不同設計也會連接有所不同
㈦ 雙排鋼板樁圍堰中鋼板樁之間用鋼筋拉結有什麼用
防止在外側壓力不夠的時候樁位移或者變形。
㈧ 人工挖孔樁護壁模板怎樣製作與安裝
人工挖孔樁,工程名詞,用人力挖土、現場澆築的鋼筋混凝土樁。人工挖孔樁一般直徑較粗,最細的也在800毫米以上,能夠承載樓層較少且壓力較大的結構主體,目前應用比較普遍。樁的上面設置承台,再用承台梁拉結、連系起來,使各個樁的受力均勻分布,用以支承整個建築物。人工挖孔灌注樁是指樁孔採用人工挖掘方法進行成孔,然後安放鋼筋籠,澆注混凝土而成的樁。
模板高度取決於開挖土方施工段的高度,一般為0.95m,由2塊活動鋼模板組合而成,拆上節支下節,循環周轉使用,模板和U形卡連接,上下設兩半圓組成的鋼圈頂緊,不另設支撐。
護壁支模中心線控制。將控制樁軸線、高程引到第一節護壁上,每節以十字線對中,吊大線垂作中心控制用,用尺桿找圓周,以其准點測量孔深,以保證樁位、孔深和截面尺寸正確。
人工挖孔灌注樁的護壁的鋼筋,廣東人謂之鋼筋籠。由豎筋和環筋組成:
豎筋:通常由間距不大於200mm的直徑14以上的鋼筋組成,其長度從樁底到樁頂,一般樁長的下半部分的豎筋可以減半。
環筋:用直徑12mm或14mm的鋼筋,以螺旋狀環繞豎筋點焊而成。螺距為200mm,環筋靠外而豎筋靠內,另外在籠頂及籠底兩處和每4-5m處,加一道由直徑16mm做成的圓圈,焊在籠的外側以資加固。
鋼筋籠的外直徑,一般比樁的外徑小100mm,即保護層為50mm厚。豎筋的總面積由地質情況及可能受到的側向彎矩來決定。混凝土不應低於C15.
最簡便的方法是:
1、在樁孔邊先米一節綁紮好,用點焊將各主要受力點點焊上,保證骨架的穩定、牢靠。
2、然後每2米一節用小型吊車直接吊到位,校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