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坡度比計算公式是什麼
1、百分比法
其計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路程)x100%,即兩點的高程差與其路程的百分比。
例如:坡度3%是指路程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路程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2、度數法
用度數來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數計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α(坡度)= 高程差/路程。
(1)方管坡比計算擴展閱讀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數法、密位法和分數法四種,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數法較為常用。常用於標記丘陵、屋頂和道路的斜坡的陡峭程度。
坡度標示法的原則都能應用於地形測量學上,雖然使用以上任何一種的標示法都能帶出同樣的訊息,但為了避免搞亂不精通三角學的讀者,正切百分比還是最常被應用於公共場所。
在英國及香港,正切坡度則常見以比率來取代百分比標示,如「1:12」取代「8.3%」。
在鐵路運輸系統中,普通列車不可能爬上很陡的斜坡,會用比百分比更小的千分比(符號為‰)來表示坡度。由於分母是1000,更能直觀的表示出每前進1千米爬高了多少米。
2. 1比1.5的坡度怎麼算
邊坡比例是1比1.5;水平距離是4.8,斜長是5.76888。
垂直距離:水平距離=1:1.5
1.5垂直距離=水平距離
水平距離=1.5×3.2=4.8
斜長=√(3.2²+4.8²)=5.76888
坡比,即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寬度l的比,即坡角的正切值 (tan∠a值∠a為斜坡與水平面夾角)。「亦即tan∠α」。通常用「i」表示。
角a的正切=垂直距離/水平距離,也可寫作:tan∠α=h/l。
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寬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
設坡角為α,坡度為k,則k=h:l=tanα;
坡度一般寫成1∶m的形式,其中m=1/k,m稱為邊坡系數,。
坡度越大,則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如1:2>1:3,則1:2對應的坡角大,坡面較陡。
1:m可理解為:高=1,寬=m;即坡度=tanα=h:l=1:m。
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叫做坡角。
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寬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
設坡角為α,坡度為i,則坡度一般寫成1∶m的形式。
坡度越大,則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
坡度與坡角的關系是i=tan a。
在學習銳角三角函數時,出現過坡度這個名詞。
3. 坡比怎麼算 坡比的演算法
1、用平差法,但是在至高點是一定會變坡,需加豎切線,在起坡處也應如此,具體的公式就是:(長+寬)乘以高除2 (L+W)*H/2坡度(slope)是地表單元陡緩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距離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
2、坡比=坡面的垂直高度h/坡面的水平距離;只知道頂部高程還不能算出坡長,還需要知道坡底高程或坡的高度才能算出坡長;其計算公式為:坡長=坡的高度/Sin(arctan坡比); Sin——正弦函數;arctan——反正切函數;坡的高度=坡頂高程—坡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