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需(徐貴來)的藏頭詩
徐家父子也秀絕
貴人自愛葯翻階
來君詔方宣美意
美酒若能斟靖節
徐言專至善同一初
貴如三入承屬明廬
來生生長湖山曲
奇勛偉績曠世無
徐子盛年修干支
貴人寒士兩相嗤
來看孤山海棠色
強作安得有好辭
徐家父子亦秀絕
貴花幾度圓還缺
來生少年未省事
牛角書堪教村學
愛民心事藹春風
徐孺湖寬可放情
貴公勛業一杯水
來作人間瑞世英
思美人兮天一方
徐抹新紅上海棠
貴主稱觴萬年壽
來生山頭自夕陽
念君情意只如初
徐生純明白玉璞
貴戚名豪競延致
來藉芳草開春壺
愛你一生是真心
徐氏起舞豪精神
貴達合逢明聖日
來俾梅花作好春
思量應合識秦人
徐卿世有玉麒麟
貴游結歡過美酒
來年決定化平津
念排雲漢將飛翻
徐公才士與黃柑
貴仕直堪梅和鼎
來往紅紅白白間
愛君樂事佳興發
徐家博識固自佳
貴人妾婦愛光彩
來家政事副詞華
思量費子真仙子
徐生自是江南士
貴公主鏡落田家
來趨學宮葉文字
思量也是多情物
徐生中興藉方虎
貴公元自有仙材
來年管取人如故
念念出生成佛祖
徐公安能識時務
貴游多愛向深春
來氏當年諾陽虎
Ⅱ 關於小年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小年的詩句]
使東川·漢江上笛(元稹)
小年為寫游梁賦,最說漢江聞笛愁,
關於小年的詩句
。
今夜聽時在何處,月明西縣驛南樓。
元和五(元稹)
小年閑愛春,認得春風意。未有花草時,先醲曉窗睡。
霞朝澹雲色,霽景牽詩思。漸到柳枝頭,川光始明媚。
長安車馬客,傾心奉權貴。晝夜塵土中,那言早春至。
此時我獨游,我游有倫次。閑行曲江岸,便宿慈恩寺。
扣林引寒龜,疏叢出幽翠。凌晨過杏園,曉露凝芳氣。
初陽好明凈,嫩樹憐低庳。排房似綴珠,欲啼紅臉淚。
新鶯語嬌小,淺水光流利。冷飲空腹杯,因成日高醉。
酒醒聞飯鍾,隨僧受遺施。餐罷還復游,過從上文記。
行逢二月半,始足游春騎。是時春已老,我游亦雲既。
藤開九華觀,草結三條隧。新筍踴犀株,落梅翻蝶翅。
名倡綉轂車,公子青絲轡。朝士還旬休,豪家得春賜。
提攜好音樂,翦鏟空田地。同占杏花園,喧闐各叢萃。
顧予煩寢興,復往散憔悴。倦仆色肌羸,蹇驢行跛痹。
春衫未成就,冬服漸塵膩。傾蓋吟短章,書空憶難字。
遙聞公主笑,近被王孫戲。邀我上華筵,橫頭坐賓位。
那知我年少,深解酒中事。能唱犯聲歌,偏精變籌義。
含詞待殘拍,促舞遞繁吹。叫噪擲投盤,生獰攝觥使。
逡巡光景晏,散亂東西異。古觀閉閑門,依然復幽閟。
無端矯情性,漫學求科試。薄藝何足雲,虛名偶頻遂。
拾遺天子前,密奏昇平議。召見不須臾,憸庸已猜忌。
朝陪香案班,暮作風塵尉。去歲又登朝,登為柏台吏。
台官相束縛,不許放情志。寓直勞送迎,上堂煩避諱。
分司在東洛,所職尤不易。罰俸得西歸,心知受朝庇。
常山攻小寇,淮右擇良帥。國難身不行,勞生欲何為。
醉歌行(杜甫)
陸機二十作文賦,汝更小年能綴文。總角草書又神速,
世上兒子徒紛紛。驊騮作駒已汗血,鷙鳥舉翮連青雲。
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只今年才十六七,
射策君門期第一。舊穿楊葉真自知,暫蹶霜蹄未為失。
偶然擢秀非難取,會是排風有毛質。汝身已見唾成珠,
汝伯何由發如漆。春光澹沱秦東亭,渚薄牙白水荇青。
風吹客衣日杲杲,樹攪離思花冥冥。酒盡沙頭雙玉瓶,
眾賓皆醉我獨醒。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
觀項信水墨(方干)
險峭雖從筆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倚雲孤檜知無朽,
掛壁高泉似有聲。轉扇驚波連岸動,回燈落日向山明。
小年師祖過今祖,異域應傳項信名。
度塗山(寇泚)
小年弄文墨,不識戎旅難。一朝事鞞鼓,策馬度塗山。
塗山橫地軸,萬里留荒服。悠悠正旆遠,騑驂一何速。
流月揮金戈,驚風折寒木。行聞漢飛將,還向皋蘭宿。
冬夜讀書(陸游)
茂陵病後非平昔,瘦骨竛竮短發疏。
紅燭悔從長夜飲,青燈喜對小年書。
聖賢親見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餘。
破屋頹垣君勿笑,更闌弦誦滿吾廬。
旅舍偶題(陸游)
野店山橋策蹇驢,浩然聊喜遂吾初。
童顏幾歲已辭鏡,胎發今朝還入梳。
小瓮漫營秋社酒,斷編閑理小年書。
白雲可笑猶多事,常向人間耐卷舒。
雨夜南堂獨坐(陸游)
老夫眼暗牙齒疏,七十未滿六十餘。
故人慾盡誰與娛?獨坐默誦小年書。
北風日夜吹雨急,空村泥深屋茆濕。
鳳皇覽德乃下集,可憐飛螢常熠熠!
和僕射牛相公追感韋裴六相登庸,皆四十餘未(劉禹錫)
坐鎮清朝獨殷然,閑征故事數前賢。用才同踐鈞衡地,
稟氣終分大小年。威鳳本池思泛泳,仙查舊路望迴旋,
資料共享平台
《關於小年的詩句》(http://www.unjs.com)。
猶憐綺季深山裡,唯有松風與石田。
過梁州奉贈張尚書大夫公(岑參)
漢中二良將,今昔各一時。韓信此登壇,尚書復來斯。
手把銅虎符,身總丈人師。錯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英雄若神授,大材濟時危。頃歲遇雷雲,精神感靈祇。
勛業振青史,恩德繼鴻私。羌虜昔未平,華陽積僵屍。
人煙絕墟落,鬼火依城池。巴漢空水流,褒斜惟鳥飛。
自公布德政,此地生光輝。百堵創里閭,千家恤煢嫠。
層城重鼓角,甲士如熊羆。坐嘯風自調,行春雨仍隨。
芃芃麥苗長,藹藹桑葉肥。浮客相與來,群盜不敢窺。
何幸承嘉惠,小年即相知。富貴情易疏,相逢心不移。
置酒宴高館,嬌歌雜青絲。錦席綉拂廬,玉盤金屈卮。
春景透高戟,江雲彗長麾。櫪馬嘶柳陰,美人映花枝。
門傳大夫印,世擁上將旗。承家令名揚,許國苦節施。
戎幕寧久駐,台階不應遲。別有彈冠士,希君無見遺。
自遣(杜牧)
四十已雲老,況逢憂窘余。
且抽持板手,卻展小年書。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聞流寧嘆吒,待俗不親疏。
遇事知裁剪,操心識卷舒。
還稱二千石,於我意如何?
賀新郎(劉克庄)
妾出於微賤。小年時、朱弦彈絕,玉笙吹遍。粗識國風關雎亂,羞學流鶯百囀。總不涉、閨情春怨。誰向西鄰公子說,要珠鞍、迎入梨花院。身未動,意先懶。主家十二樓連苑。那人人、靚妝按曲,綉簾初卷。道是華堂簫管唱,笑殺雞坊拍袞。回首望、侯門天遠。我有平生離鸞操,頗哀而不慍微而婉。聊一奏,更三嘆。
鵲橋仙(劉辰翁)
輕風澹月,年年去路。誰識小年初度。橋邊曾弄碧蓮花,悄不記、人間今古。吹簫江上,沾衣微露。依約凌波曾步。寒機何意待人歸,但寂歷、小窗斜雨。
水調歌頭(劉辰翁)
我有此客否,難作主人翁。小年自不相似,偶與大年同。見說東廂諸少,正擁家君勝會,二八舞歌鍾。亦欲得公重,公在畫堂中。笑青蒿,真小草,倚長松。典衣欲作湯餅,家釀愧瓶空。公有潭州百斛,公有秫田二頃,賀客萬錢通。小大不相似,但可似公聾。
桃源篇(權德輿)
小年嘗讀桃源記,忽睹良工施繪事。岩徑初欣繚繞通,
溪風轉覺芬芳異。一路鮮雲雜彩霞,漁舟遠遠逐桃花。
漸入空濛迷鳥道,寧知掩映有人家。龐眉秀骨爭迎客,
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漢代有衣冠,猶說秦家變阡陌。
石髓雲英甘且香,仙翁留飯出青囊。相逢自是松喬侶,
良會應殊劉阮郎。內子閑吟倚瑤瑟,玩此沈沈銷永日。
忽聞麗曲金玉聲,便使老夫思閣筆。
古寺老松(齊己)
百歲禪師說,先師指此松。小年行道繞,早見偃枝重。
月檻移孤影,秋亭卓一峰。終當因夜電,拏攫從雲龍。
二十四日(文天祥)
壯心負光岳,病質落幽燕。
春節前三日,江鄉正小年。
歲時如有水,風欲不同天。
家廟荒苔滑。
小年(文天祥)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
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
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送韋處士老舅(王建)
憶昨痴小年,不知有經籍。常隨童子游,多向外家劇。
偷花入鄰里,弄筆書牆壁。照水學梳頭,應門未穿幘。
人前賞文性,梨果蒙不惜。賦字詠新泉,探題得幽石。
自從出關輔,三十年作客。風雨一飄颻,親情多阻隔。
如何二千里,塵土驅蹇瘠。良久陳苦辛,從頭嘆衰白。
既來今又去,暫笑還成戚。落日動征車,春風卷離席。
雲台觀西路,華岳祠前柏。會得過帝鄉,重尋舊行跡。
和旻上人傷果禪師(楊炯)
凈業初中日,浮生大小年。無人本無我,非後亦非前。
簫鼓旁喧地,龍蛇直映天。法門摧棟宇,覺海破舟船。
書鎮秦王餉,經文宋國傳。聲華周百億,風烈被三千。
蕪沒青園寺,荒涼紫陌田。德音殊未遠,拱木已生煙。
Ⅲ 三國演義里,誰「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其師,殺之,逃於外方"
這是三國志的夏侯惇,夏侯敦夏侯惇(? — 220),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魏國名將,曹操部下重要將領,漢朝開國功臣之一夏侯嬰的後代特徵:剛烈軍屬知禮,獨目亦能堪重任( 左眼中箭失明)
綽號:盲夏侯官職:大將軍(高安鄉侯)
族弟 夏侯淵謚號:忠侯夏侯惇好學、專師,雖身在軍旅,也會親自迎接老師來講學。但為人剛烈,14歲時有人羞辱其師,他便將那人殺死。為人極重外表,每每照鏡看到自己盲了眼都會十分憤恨,將鏡子推往地上,更不喜歡被人叫自己「盲夏侯」。雖然他位高權重,但生性儉朴,一生淡泊,有多餘家財便會分及部下。
夏侯惇忠心於曹操,當時各將領都受與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受前將軍的漢官官職,便上書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於魏。但曹操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號,夏侯惇便受任,可見他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當時無人能及。歷史評價:陳壽:①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②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勛業,咸有效勞。
曹丕:惇,魏之元功,勛書竹帛。昔庭堅不祀,猶或悼之,況朕受禪於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擇惇近屬劭封之。」
司馬炎:「惇,魏之元功,勛書竹帛。」
夏侯惇——獨目蒼狼(轉)夏侯惇在廣大群眾心目中的印象,更多停留在街機時代的《三國志》游戲中,那個獨眼噴火的怪物。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大西瓜。非常之難看。現在我們看三國的游戲里,曹操手下的武將,帥哥幫一般以張遼、張郃帶頭,野獸派就是夏侯惇們的天下。絕對的硬派丑角。我們現在看迪斯尼的電影,老是有這么一群碩大無朋有勇無謀的傢伙被痛扁。夏侯惇就是類似於這角色。但是在日方光榮公司的經典三國游戲《真三國無雙》中,終於則打出了真正的「蒼狼夏侯惇」。冷漠的眼神,不羈的挑釁和跟曹操忠誠的對話和以麒麟牙為武器的高速攻擊,足以證明曹操說的「夏侯惇乃我軍中典範」這句話。
在《三國演義》中,夏侯惇的出場來源於曹操的第一次招兵買馬。上來就是一句很鐵血的介紹:「乃夏侯嬰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罵其師,惇殺之,逃於外方;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讓人看了倒抽一口涼氣,立刻就聯想到了同是十四歲就開了殺戒的秦舞陽。然而小秦同志殺人是屬於沒事斗毆,是屬於黑社會性質。而夏侯惇同志則是尊師重道,憤而殺人,充分體現了中華上國的好傳統。但是這種性子很容易讓人毛骨悚然。從這一刻開始,他就註定成為曹操帳下最驍悍的一員大將。
夏侯惇首次出戰,是曹操貿然追擊董卓,遭呂布伏擊的那次:
「布正行間,曹操一軍趕上。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將軍馬擺開。曹操出馬,大叫:『逆賊!劫遷天子,流徙百姓,將欲何往?』呂布罵曰: 『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戰不數合,李傕引一軍,從左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右邊喊聲又起,郭汜引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三路軍馬,勢不可當。夏侯惇抵敵呂布不住,飛馬回陣。布引鐵騎掩殺,操軍大敗,回望滎陽而走。」
演義中每個猛將的出場,都會用一場勝利來煊赫一下。姜維首戰打跑趙雲,趙雲首戰戰平文丑,鄧艾首戰打平文鴦。即如關張,沒有人可以給他們打,首戰也斬了幾個黃巾大將。而夏侯惇,堂堂曹營頭號名將,首戰就是場失敗。我們只能認為,老羅是真想把他做主角,充其量就如喬伊斯所言:每部小說都需要這樣一些填充情節連綴前後的人物。
但是這個情景並非毫無參考價值。充分說明的一點是:夏侯惇是有資格與呂布交戰的人——輸了沒問題。誰跟呂布打不是輸呢?關鍵是,他能與呂布大戰若干回合,然後全身而退。這本身是個很了不起的成績。在呂布突襲之時,挺身而出與呂布大戰,這是軍神的象徵。
後來的夏侯惇趨於平淡。曹操手下開始猛將如雲起來。許虎痴,典鐵戟,徐晃李典等類都開始風頭閃耀。夏侯惇更多時候是「總督大軍」,「為先鋒」一類事,但是上陣都是他人邀功,夏侯惇趨於平淡。
夏侯惇再一次顯示神威,是與袁術交戰。作為先鋒, 一槍刺死袁術大將橋蕤。但是這件事就這么一筆帶過。袁術的潰滅反正是早晚的事。
然後,就出現了天下聞名的大戰。援救劉備那次。與呂布猛將高順相遇。具體情節是:
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高順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惇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惇不舍,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夏侯惇既殺曹性,縱馬便回。高順從背後趕來,麾軍齊上,曹兵大敗。夏侯淵救護其兄而走。呂虔、李典將敗軍退去濟北下寨。
這一戰名揚天下。殺敗高順,表現的是他勇猛。然而中了一箭,盲了一目,卻使他的形象豁然之間豐滿起來——在此之前,他與一般猛將無異。然而這一著之後,撥矢啖睛,讓全天下驚駭的,彷彿洪荒巨獸一般的狂野。如此之後,居然還可以縱馬刺殺曹性。這更是令人戰栗的驍勇。
但從此,他也成為了不完美的巨人。雖然,人們都可以輕而易舉的認出他——那個獨眼龍。
或許是這一箭過於厲害,後來的夏侯惇,就沒怎麼出場。只有關羽五關六將之時,夏侯惇甘當惡人,悍然追殺關羽,可還是被張遼勸了回去。
老羅為了表現孔明的「神機妙算」,夏侯之「無謀」,甚至將夏侯惇作為諸葛亮的試驗品,火燒了博望,成就了卧龍大名。我在其中只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老羅對一些次要人物的處理,是有彈性的,反正是襯托。前面的夏侯,都還是英悍勇武的,而此處的夏侯,則是昏聵愚蠢的。反正十萬人馬,被孔明談笑間灰飛煙滅了。
曹操赤壁敗北之後,夏侯惇幾乎再未出戰。那時期,張遼徐晃都如日中天,至於許虎痴則在與馬超大戰中名揚天下。夏侯惇多數是「接應」,「押運糧草」 雲雲。在漢中之戰前,有個謀士說「此大事也,需調曹仁夏侯惇商議」,這有點內閣的意思,但在取漢中戰,終究也只是個押運糧草而已。
我推測,在後期,夏侯惇更多的角色在於穩定後方。這類似於關羽守荊州的意思。是王牌的表現。但是依然,依然,無法減輕他悲劇的神采——在曹劉漢中大決戰之時,他隨軍了。唯一的作用是,傳了句雞肋的口號,害死了楊修。
曹操死了。他成為了魏國最高軍事長官,大將軍。幾個月後身故。
估計沒有誰記得他是大將軍,凌駕於張樂於張徐許李等大將之上,是魏國的軍神。大家只記得他撥矢啖睛。驍勇無雙,有勇無謀。如是而已。
他,是真正的國之棟梁。這在著名戰棋游戲《曹操傳》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夏侯惇從始至終都是主力,幾乎沒有誰會不把他作為首發,或許就是從側面體現了他這種大將軍的神采。可是依然在羅貫中的筆下,委瑣成一個普普通通的傻瓜型猛將,演義只是小說,虛構出來的罷了,曹操赤壁敗退沒有關羽什麼事,赤壁的東風也沒有諸葛亮什麼事,讀者們想了解事實真相的話,小說不可信,《三國志》史書才可信。
Ⅳ 折家軍的歷史
五代至北宋,我國黃河上游地區民族矛盾尖銳復雜,政治態勢變幻無常。除漢族而外,契丹和西北諸族的鐵騎也在此一逞雄風;五代中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以及遼、北漢、北宋和西夏都曾經在這一地區建立過自己的統治。就在這風雲激盪、狼煙四起的年代,折氏家族崛起於黃河以西,世世代代,「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宋史·折德扆傳》)。
《舊五代史·折從阮傳》稱折氏「代家雲中」(今山西大同),是當地的一大世族。《金石萃編》所載《折克行神道碑》則雲,折氏出河西折屈(今陝西府谷一帶)。此二說,前者推考於折氏家族崛起之時,後者則著眼於這一家庭徙居府州之後。宋人李之儀在為折克行的侄子折可適撰作墓誌銘時,便寫道:「其先與後魏道武俱起雲中,世以材武長雄一方,遂方代北著姓,後徙河西……」可能,折氏是先昌盛於雲中,而才遷徙到府州的。
折氏徙居府州,其時代也相當久遠。唐武德年間(618-626),折氏曾以土著強宗的地位,被任命為「府谷鎮遏使」(《折嗣祚神道碑》,載清乾隆《府谷縣志》卷一)。據此推斷,折氏徙居府州的時間,大約在南北朝後期;《折嗣祚神道碑》說折氏為「宇文之別緒」,極有可能就在北周宇文氏立國之際。
《折可適墓誌銘》稱,折氏「其先與後魏道武俱起雲中」。這里所說的「後魏道武」,即兩晉十六國時期北魏王朝的創始者鮮卑人拓跋珪。《折嗣祚神道碑》也稱,折嗣祚「以魏孝文帝二十七代之孫也,世襲家聲……」這里所說的魏孝文帝,便是北魏第六代皇帝,後來改為元氏的拓跋宏。由此可見,折氏是鮮卑族拓跋氏的後裔。盡管這一家族漢化程度已經很深,但直到北宋朝廷仍然以「蕃官」視之,將官們也習稱折氏統領的軍隊為「蕃兵」(參見《宋史·折德扆傳》、宋張師正《倦遊錄》「許懷德」條)。
從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數百年間世居府州,「內屏中國,外攘夷狄」(《折克行神道碑》,載清乾隆《府谷縣志》卷一)。五代諸國與北宋為減輕西顧之憂,皆許其父子兄弟相傳,襲其世次。
有名有姓有事跡可考的折氏傳人,最早可推唐代末年的折宗本,當時任「振武軍沿河五鎮都知兵馬使」(《宋會要》「方域二十一·邊州門·府州」)。府州,當時稱為「府谷」,即為沿河五鎮之一。這位折氏先人,號太山公,在當地頗有威望,「因其所居,人爭附之。」晉王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時,「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隸賬下,凡力所不能者,悉命統之」。折宗本「輯睦招聚」,以功封為上柱國(《折可適墓誌銘》)。
折宗本之後有折嗣祚(862-911),又名嗣倫,官至麟州刺史(轄神木、府谷兩地)。他的第三個兒叫折從阮(892-955)。李存勗「以代北諸部屢為邊患」,任命從阮為河東牙將。府從由鎮升為縣,再升為州,從阮即任府州副使。後唐同光二年(924),又升為府州刺史。他歷仕後唐、後晉,累官至振武軍切度使。後漢初,府州升為永安軍,從阮即改任永安軍節度使。乾祐二年(949),從阮入覲,朝廷罷永安軍,府州改隸河東節度使劉崇,從阮子德扆(917-964)任府州團練使,繼領州事。北宋名將楊業妻折氏,即為德扆之女。不過在小說、戲曲中音轉字論,成了「佘」太君。
郭威代後漢自立,折德扆北離主崇,歸順後周。廣順二年(952)府州又升為永安軍,德扆即任節度使。他曾入朝請遷內地,「世宗以其素得蕃情,不許,厚加賜賚而遺之」(《宋史·折德扆傳》)。宋初,德扆奉土歸來。朝廷厚遇德扆,仍讓他回統領州事。
折德扆卒,其子御勛(938-977)以汾州團練使權知府州事,後升為永安軍留後。太平興國元年(976),御勛改任泰寧軍節度使,其弟弟御卿(958-995)繼領州事,淳化五年(994)升為永安軍節度使。
折御卿卒後,其長惟正、惟昌、惟忠相繼統領州事。繼祖有子,他卻要求朝廷讓繼閔之子克柔繼任自己的職位。
折克行(?-1108)復繼兄克柔統領州事,累官至秦州觀察使。卒後,朝廷詔賜他為武安軍節度使,命其子可大繼知州事。
折可大之後,是其弟可求,又名可存。他曾從童貫平方臘,遷武節大夫,又以擒宋江功遷武功大夫,累官至靖康軍節度使。建炎二年(1128),他降金,被任為麟府路經略使,仍領府州。紹興九年(1139),可求被金人置酒毒死,西夏遂乘機襲取府州。可求子彥文逃往雲中,折氏世代統領府州,至此遂靠告完結。
自宋紹興九年,上溯到唐末,折氏世守府州,達200餘年,歷九代之久。如再前推到唐初,則達500餘年,當十數代以上了。後人稱之「簪纓不替,其勛業彪炳史冊,舊絕千古」(清畢沅《關中金石記》卷六)。雖褒楊之至,殆也無所過之。
Ⅳ 詞語解釋勛業
勛業:功業。
《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子志大其量,而勛業難為也回,可不慎哉!」 唐 李頎 《贈答別張兵曹》詩:「勛業河山重,丹青錫命優。」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勛業皆其末跡也。」 阿英 《戎行兼言藝文事》:「將軍只手定 蘇北 ,勛業爭傳 大江 南。」
Ⅵ 求毛澤東寫的所有詞牌名為沁園春的詞 帶上文章 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不要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專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Ⅶ 古詩勸學詩句
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年書。王安石《贈外孫》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
Ⅷ 贊美「粉筆」的詩句有哪些
1、《漁家傲·粉筆丹青描未得》
年代:宋作者:晏殊
粉筆丹青描未得。金針綵線功難敵。誰傍暗香輕採摘。風漸漸。船頭解散雙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陽借出胭脂色。欲落又開人共惜。秋氣逼。盤中已見新蓮菂。
2、《鵲踏枝/蝶戀花》
年代:宋作者:無名氏
南國寒輕山自碧。庭際梅花,先報春消息。綺萼玉英何忍摘。真堪樹下陳瑤席。
旋嗅清香消酒力。翦采無功,粉筆爭描得。一曲新歡須共惜。等閑零落隨羌笛。
3、《和李補闕曲江看蓮花》
年代: 唐 作者: 姚合
露荷迎曙發,灼灼復田田。乍見神應駭,頻來眼尚顛。
光凝珠有蒂,焰起火無煙。粉膩黃絲蕊,心重碧玉錢。
日浮秋轉麗,雨灑晚彌鮮。醉艷酣千朵,愁紅思一川。
綠莖扶萼正,翠菂滿房圓。淡暈還殊眾,繁英得自然。
高名猶不厭,上客去爭先。景逸傾芳酒,懷濃習彩箋。
海霞寧有態,蜀錦不成妍。客至應消病,僧來欲破禪。
曉多臨水立,夜只傍堤眠。金似明沙渚,燈疑宿浦船。
風驚叢乍密,魚戲影微偏。穠彩燒晴霧,殷姿纈碧泉。
畫工投粉筆,宮女棄花鈿。鳥戀驚難起,蜂偷困不前。
繞行香爛熳,折贈意纏綿。誰計江南曲,風流合管弦。
4、《水調歌頭 寄誠夫兄在江南,時克在史館校》
年代:元作者:宋
登車就長路,曉日照皇州。風吹紫荊花落,那更別離憂。咫尺天南北,想像雲窗霧閣,人在古瀛洲。粉筆校書罷,烏帽拂塵游。
出銀台,心浩浩,思悠悠。人間萬事姑置,食邑素封侯。收拾金鑾遺事,記取玉壺清話,此外復何求。勛業好看鏡,綠鬢不禁秋。
5、《次韻周子問相勉求官詩》
年代: 宋 作者: 項安世
我纓卻要滄浪情,我足但可雲門行。
頭顱四十中底用,阿婆縱好難為新。
強塗粉筆老自愧,旋學鬢鬟梳不成。
憶初少日心自驚,蹙踏萬里長風生。
昂藏天馬出西極,浩盪河漢方東傾。
老矣只今無許事,菰蒲深處一鷗輕。
Ⅸ 進新世電子的勛業派遣工自離怎麼辦理
人力資源問答
勞務派遣工主動辭職需要注意什麼?
來源:
2017-02-08
瀏覽:5690
評論:0
標簽: 勞務派遣工
勞務工是一個流動性比較大的工作人群,有時候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會出現辭職的情況,勞務派遣工如何辭職?那麼當他們准備辭職時就必須要知道派遣工主動辭職需要注意什麼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工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在試用期內,派遣工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從這個規定中,我們可以知道:勞務工按照法律規定提前通知用人單位,即可以與之解除勞動合同,並無是否需要得到用人單位批準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說,從理論上,只要勞務派遣工提前向單位提出辭職,並非以用人單位批准作為雙方勞動合同解除的前提條件。
不過,盡管如此,也並非意味著,勞務派遣工辭職可以無拘無束地「任性」提出。比如:勞務工在職期間,用人單位曾專門出資為其進行過專項培訓,雙方以此約定了服務期。勞務工在服務期內如果提出辭職,應由用人單位承擔違約責任,承擔用人單位為此付出的培訓費損失;勞務派遣工未提前三十天(在試用期內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自行離職,或者即使按照法律規定提前通知了用人單位,但有未履行的相關義務,如其應當履行的辦理工作交接等義務,給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因此,當勞務派遣工要辭職時就必須要知道要注意些什麼,還要按照法定程序辦理,不得提前辦理手續、還要與勞務派遣公司方面對接好所有的工作。這樣才不會出現不必要的糾紛,讓勞資雙方達到雙贏。
Ⅹ 得到不珍惜,失去後方知後悔!經典詩句。
1,《金縷衣》唐代:佚名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白話文釋義:花開專宜折的屬時候就要抓緊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2,《錦瑟》唐代:李商隱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白話文釋義: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3,《滿江紅·寫懷》宋代:岳飛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白話文釋義:三十年勛業如今成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雲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4,《將進酒》唐代: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白話文釋義:人生得意之時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無酒空對皎潔的明月。
5,《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白話文釋義: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於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