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鍛造過熱和過燒的定義,並談一談過熱火燒的對鍛件有何影響
摘要 你好,過熱:是指熱處理時由於加熱溫度過高和保溫時間過長,使奧氏體粗大而引起的力學性能惡化現象,過熱分」穩定過熱「與「不穩定過熱」。
② 碳鋼高溫發黑是什麼意思
高溫發黑和發藍是熱處理的術語。是圖紙上的防銹的要求,有些回廠在發黑上會用葯水置換反答應來取巧較低成本。發藍就沒辦法了,只能熱處理。你說碳鋼的硬度嘛,具體要看牌號。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韌性越差。A3鋼含碳為0.2G,45號鋼含碳為0.45G。所以A3比45號鋼軟。
③ 如何判斷回火後的過熱
熱處理加工的回火色與回火溫度有關,通常情況下需要根據回火色判定回火溫度。回火色隨溫度變化,因此可以根據回火色大體判定回火溫度,具體通過以下顏色來判定。
一、碳鋼不同溫度時的回火色
淡黃色:200℃;草黃色:220℃;褐色:240℃;紫色:260℃;藍紫色:280℃;深藍色:290℃;藍色:300℃;淡藍色:320℃;藍灰色:350℃;灰色:400℃。
二、不銹鋼的不同溫度時的回火色
淡麥黃色:290℃;麥黃色:340℃;淡紅棕色:390℃;淡紅色:450℃;淡藍色:530℃;深藍色:600℃。
三、低合金鋼的不同溫度時的回火色
淡麥黃色:225℃;麥黃色:235℃;淡紅棕色:265℃;淡紅色:280℃;淡藍色:290℃;深藍色:315℃。
④ 鑄鋼件熱處理超過多少度會過熱
在鋼的加熱和組織轉變中,鋼會有相變點(就是臨界溫度)。相變點是指金屬或合金加熱或冷卻過程中發生相變的溫度,又稱臨界點。
根據Fe-Fe3C相圖可知,鋼在緩慢加熱或冷卻過程中,在PSK線、GS線和ES線都要發生組織相變。因此,任一成分碳鋼的固態組織轉變的相變點,都可由這三條線來確定。通常把
PSK線稱為A1線;GS線稱為A3線;ES線稱為Acm線。而該線上的相變點,則相應地用A1點、A3點、Acm點表示。
但是,Fe-Fe3C相圖上反映出的相變點A1、A3、Acm是平衡條件下的固態相變點,即在非常緩慢加熱或冷卻條件下鋼發生組織轉變的溫度。在實際生產中,加熱速度和冷卻速度都比較快,故其在相變點在加熱時要高於平衡相變點,在冷卻時要低於平衡相變點,且加熱和冷卻的速度加大,其相變點偏離得很大。為了區別於平衡相變點通常用Ac1、Ac3、Accm表示鋼在實際加熱條件下的相變點,而用Ar1、Ar3、Arcm表示鋼在實際冷卻條件下的相變點。
加熱是鋼熱處理的第一道工序,任何成分的碳鋼加熱到Ac1線以上時,都將發生珠光體向奧氏體的轉變。所以你說的鑄鋼件熱處理中Ac溫度應該是是指臨界溫度,也就是相變溫度吧。
⑤ 什麼鍛造過熱
鍛造過熱是鋼材在鍛造前在加熱溫度過高或高溫下保溫時間過長,晶粒粗大大的現象。過熱使金屬在鍛造時塑性下降,降低了鋼材的力學性能。
⑥ 什麼叫做焊接熱影響區
熱影響區的組織分布
(1)完全淬火區:
焊接時熱影響區處於AC3以上的區域,由於這類鋼的淬硬傾向較大,故焊後得到淬火組織(馬氏體)。在靠近焊縫附近(相當於低碳鋼的過熱區),由於晶粒嚴重長大,故得到粗大的馬氏體,而相當於正火區的部位得到細小的馬氏體。根據冷卻速度和線能量的不同,還可能出現貝氏體,從而形成了與馬氏體共存的混合組織。這個區在組織特徵上都是屬同一類型(馬氏體),只是粗細不同,因此統稱為完全淬火區。
(2)不完全淬火區:
母材被加熱到AC1~ AC3溫度之間的熱影響區,在快速加熱條件下,鐵素體很少溶入奧氏體,而珠光體、貝氏體、索氏體等轉變為奧氏體。在隨後快冷時,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原鐵素體保持不變,並有不同程度的長大,最後形成馬氏體-鐵素體的組織,故稱不完全淬火區。如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不高或冷卻速度較小時,也可能出現索氏體和體素體。
如果母材在焊前是調質狀態,那麼焊接熱影區的組織,除在上述的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區之外,還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回火處理,稱為回火區(低於AC1 以下的區域)。
總括以上,金屬在焊接熱循環的作用下,熱影響區的組織分布是不均勻的。熔合區和過熱區出現了嚴重的晶粒粗化,是整個焊接接頭的薄弱地帶。對於含碳高、合金元素較多、淬硬傾向較大的鋼種,還出現淬火組織馬氏體,降低塑性和韌性,因而易於產生裂紋。
⑦ 什麼是焊縫過燒什麼是焊接接頭過熱過燒跟過熱有什麼區別嗎對焊接接頭有什麼樣的影響
我理解是過燒和過熱時同一個概念,他們的後果都是焊縫熱影響區的晶粒粗大,降版低了權抗沖擊的韌性。不銹鋼則降低了耐晶間腐蝕性能,奧氏體不銹鋼焊接接頭控制在150度以下,合金鋼碳鋼300度以下,雙相鋼90度以下為宜。
⑧ 焊接中不易淬火鋼的熱影響區特點是什麼
焊接中不易淬火鋼包括低碳和合金元素較少的低合金結構鋼(Q345、Q390、Q420鋼),在固態下除了有同素異構轉變外,還有成分變化和第二相析出,即共析轉變和析出Fe3CO其焊接熱影響區可分為過熱區、重結晶區、不完全重結晶區和再結晶區四個區段。
1、過熱區(又稱粗晶區)該區緊鄰焊縫,溫度范圍是從晶粒急劇長大的溫度開始,一直到固相線的溫度區間為止,對低碳鋼為1100~1490℃。該區母材金屬中的鐵素體和珠光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奧氏體晶粒長得非常粗大,冷卻後使金屬的沖擊韌度大大降低,一般要比基本金屬低25%~30%,是熱影響區中的薄弱環節。
2、重結晶區(又稱正火區或細晶區)指過熱區以下,加熱溫度在Ac3以上的區域,對低碳鋼為900-1100℃。空冷後得到均勻而細小的鐵素體和珠光體,相當於熱處理中的正火組織。因此具有較高的強度、又有較好的塑性和韌度,是熱影響區中綜合力學性能最好的區域。但由於整個焊接接頭的性能取決於接頭中的最薄弱區域,所以該區性能雖好,但卻發揮不了作用。
3、不完全重結晶區(又稱不完全正火區或部分相變區)指加熱溫度在Ac1~Ac3之間的區域,對低碳鋼為750~900℃。該區母材金屬中的全部珠光體和部分鐵素體轉變為晶粒比較細小的奧氏體,但仍保留部分鐵素體。冷卻時,奧氏體又轉變為細小的鐵素體和珠光體,而未溶入奧氏體的鐵素體不發生轉變,晶粒比較粗大,故這一區段冷卻後的組織晶粒大小極不均勻,所以力學性能也不均勻,強度有所下降。
4、再結晶區指加熱溫度在450~Ac1之間的區域,對低碳鋼為450-750℃。對於經過壓力加工,即經過塑性變形的母材金屬,晶粒發生破碎現象,在此溫度區域內,再次變成完整的晶粒,稱為再結晶。本區域沒有發生同素異構轉變,組織沒有變化,因此金屬的力學性能變化不大,僅塑性稍有改善。對於焊前未經塑性變形的母材金屬,本區不出現。
⑨ 碳鋼 熱處理
1.45鋼屬亞共析鋼,其淬火溫度應該在ac3以上,如果溫度為達到ac3既冷卻,淬火組織中必然存內在兩相區組容織,既存在殘余的鐵素體組織,且鐵素體組織因為過熱晶粒粗大
2.45鋼調質處理得到的組織是回火馬氏體,t12鋼球化退火得到的組織是珠光體與滲碳體,45鋼硬度高於t12,且韌性也更好
⑩ 什麼叫熱影響區低碳鋼焊接熱影響區的組織與性能如何
熱影響區簡稱HAZ(HeatAffectedZone),在焊接熱循環作用下,焊縫兩側處於固態的母材發生明顯的組織和性能變化的區域,稱為熱影響區。
低碳鋼屬不易淬火鋼,其焊接熱影響區可分為熔合區,過熱區,相變重結晶區和不完全重結晶區。
(10)碳鋼的過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熱影響區包括:
1、熔合區:溫度在固液相線之間,具有明顯的化學成分不均勻性,導致組織、性能不均勻,影響焊接接頭的強度、韌性,是焊熱影響區性能最差的區域。
2、過熱區:溫度為從固相線到晶粒急劇生長溫度(約1100℃)之間。因為存在很大的過熱,該區奧氏體嚴重粗化,冷卻後得到粗大組織,並且出現脆性的魏氏組織。因此,塑、韌性很差。
3、相變重結晶區:溫度:從晶粒急劇生長溫度(1100℃)到AC3。加熱過程中,鐵素體和珠光體全部發生重結晶轉變為細小奧氏體。冷卻後得到均勻細小的鐵素體和珠光體。組織,成分均勻,塑、韌性極好。類似於正火組織,亦稱「正火區」。是熱影響區中組織性能最佳的區域。
4、不完全重結晶區:溫度:AC1~AC3,在此溫度范圍內,只有一部分鐵素體和珠光體發生了相變重結晶,冷卻形成了細小的鐵素體和珠光體;而另一部分為未轉變的原始鐵素體,因此,晶粒大小不一,形成的組織不均勻,導致力學性能不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