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碳鋼熱處理後的硬度能達到多少
1、滲層深度對表面硬度檢測有影響,一般滲層在0.8以上的硬度在52-60之間 ,取決於選擇的內回火溫度。
2、鋼的容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1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碳鋼淬火的硬度隨碳含量的變化不同,隨著碳含量的增加,淬火硬度逐漸增加,但是當碳含量達到0.7%左右以後,隨著碳含量增加,其淬火硬度會有所下降。T8鋼水淬的話應該達到60HRC以上。
鐵分子中摻有碳分子後,經過淬火後型成一種被稱為馬氏體的晶格,硬度達到HRC60-70度。但碳含量太多,過飽和了也會從鐵中釋出,生成了石墨,變成鑄鐵。
B. 普通碳素鋼為什麼不能熱處理
不是不能進行熱處理,而是沒有必要。
熱處理的作用就是提高材料的機械性能、消除殘內余應力和改善金屬容的切削加工性。
碳素結構鋼一般屬於低碳鋼,塑性好,一般沒有殘余應力。而且它用量比較大,一般用在橋梁、建築等,通常強度能達到要求。如果進行熱處理的話,本身的強度提高不多,還是不能滿足使用,而且成本會大幅度提高。
進行熱處理的零部件一般都是用在比較特殊的結構上,對材料的強度、硬度等要求較高,通常是優質碳素結構鋼或合金鋼進行熱處理。比如齒輪、軸、活塞等重要零件
C. 碳鋼熱處理
鋼材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有以下幾種:1.淬火 對於亞共析鋼,即低碳鋼和中碳鋼加熱到Ac3以上30-50℃,在此溫度下保持一段時間,使鋼的組織全部變成奧氏體,
D. 鑄鋼件與其對應的碳鋼熱處理區別
1.
鑄鋼是通過鑄造取得後直接使用的鑄件,一般情況下與對應牌號的材內料在合金元素上的含量基本容一致,但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少量的缺陷;
2.
一般情況下,相同元素含量的鑄鋼比對應的碳鋼或合金鋼進行熱處理時,執行對應的淬火或完全退火時,保溫溫度略高,一般高10至20度,具體也要根據執行處理的熱處理爐而定;
E. 高碳鋼與中碳鋼的熱處理工藝區別在那裡
你的問題太籠統了,不辦法回答,材料不同,用處不同,要求不同,熱處理的方法及熱處理工藝區別很大,熱處理工藝是根據圖紙要求、質量控制規程要求來制定的,不是說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
F. 常用碳鋼應常用什麼熱處理請舉幾個例子謝謝
鍛鋼和鑄鋼復的毛胚出來後制,要經過:正火,或根據材料不同採用不同的退火。
低碳鋼:可採用,滲碳、滲氮、碳氮共滲。
中碳鋼:可採用,正火、淬火、回火、退火、調質(淬火+高溫回火)。
高碳鋼:可採用,正火、淬火、回火、退火。
G. 熱處理工藝對碳鋼組織有什麼影響
不同的熱處理工藝碳鋼得到的組織是不相同的,其性能也有很大的不同,採用正火或退火工藝時,一般會得到鐵碳相圖中的平衡組織,例如亞共析鋼經加熱冷卻後,最終室溫為鐵素體十珠光體組織。碳鋼雖硬度不高,但具有較高的塑性和韌性。
當碳鋼採用淬火工藝後,會得到非平衡組織馬氏體。馬氏體經過不同的回火溫度,會得到不同的回火組織,如低溫回火為回火馬氐體組織,碳鋼將具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
H. 簡述碳鋼常規熱處理的原理
1.45鋼屬亞共析鋼,其淬抄火溫度應該在ac3以上,如果溫度為達到ac3既冷卻,淬火組織中必然存在兩相區組織,既存在殘余的鐵素體組織,且鐵素體組織因為過熱晶粒粗大
2.45鋼調質處理得到的組織是回火馬氏體,t12鋼球化退火得到的組織是珠光體與滲碳體,45鋼硬度高於t12,且韌性也更好
I. 碳素鋼熱處理問題
碳素鋼熱處理一般分為:退火、正火、滲碳、淬火、回火、調質等。碳素鋼材料在熱處回理時,容答易產生脫碳現象,對於一些對表面硬度要要求的零件,可以採用一些保護措施,比如把零件埋在鑄鐵的碎屑中,以防止零件表面脫碳。碳素鋼材料在熱處理時,變形量比較大,所以,對需要進行熱處理的零件,要留有精加工的餘量,以便在熱處理後進行精加工,防止因零件的變形而引起的加工餘量不足而造成零件尺寸的超差或者報廢。
J. 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分別用什麼熱處理
一般來說淬火溫度不同,高碳鋼的淬火溫度要比中碳鋼低一些,當然要看具體材料;
在不知道具體要求的情況下,中碳鋼一般是調質狀態使用,回火當然是高溫回火,而高碳鋼一般是淬火+回火狀態使用,回火是低溫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