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扁魚叉和圓魚叉的區別
形狀不一樣。
叉魚我覺得還是用圓叉叉魚更好一些,因為圓的魚叉面積達更容易叉中魚,所以還是圓的魚叉更好。但具體看個人。
主要信息:
使用捕撈工具捕獲經濟水生動物的生產活動,是水產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佔地球表面積約 2/3的海洋歷來是捕撈的主要場所,世界海洋捕撈產量一般占總漁獲量的90%左右,內陸水域捕撈量佔10%左右。
海洋捕撈可分為沿岸、近海和遠洋(包括外海)作業。沿岸、近海水域水生動物資源豐富,單位漁獲量較高;遠洋捕撈離基地遠,捕撈設備和技術要求較高,資源密度較小,生產成本較高。因此,世界各國的捕撈量主要來自沿岸和近海。
內陸水域捕撈以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中自然生長和人工放養的水生動物為對象,由於水域和捕撈規模較小,多使用種類繁多的小型漁具生產。
我國北方一年四季都可捕魚,但一般多在春秋兩季。春天的魚十分香嫩。春季一開江,在冰下生活了一冬的魚,由於不受外界環境的污染,所以「開江」的魚最好吃。
東北的夏天也可捕魚,但漁民一般不在這個季節撤網捕魚。一是因為夏天空氣潮濕,容易爛網;二是因為魚的繁殖期多在夏天,所以漁民自然不捕。
秋天的魚鮮肥,是捕魚的好季節,但要選好魚種和方位。民間有」秋打插江魚,冬打穩水魚」之說。
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東北捕魚的黃金季節到來了。歷代冬季東北民間捕魚都十分興旺,捕撈方式多為打冰洞,也叫打「冬網」,還有用「攪拉網子」或釣網拉拖的。
② 關於動作細節描寫的片段
1、雪花漫天飛舞,敲打著他混亂的思緒,冰冷的路面刺著他的膝蓋,更刺著他流血的心,過往的路人來來回回沒卻有幾個人駐足,偶爾有三三兩兩的人會扔下幾元錢……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了。
他一動不動,默默滴著眼淚,打著自己冰僵的臉,雪停了,是伴著啼血的殘陽而停止腳步的,男人用手抓起前就像醫院踉踉蹌蹌的跑,因為他的心中突然彌漫一種從未有過的失落感。
2、我轉身走進廚房,你正蹲坐在腳後跟上擇菜。剎那間,我看到你頭發間摻雜了幾絲白穗。每一絲每一縷的慘白都勾勒出你與我同行的風霜。我蹲下,拿過手中的菜。頓時,絲絲寒氣湧入我的胸口,像無數冰針刺入流膿的傷口。
3、槍聲一響,兩個姑娘如離弦之箭,向前沖去。她們動作協調有力,在冰面上輕快地飛馳,彷彿兩只飛燕,在緊貼地面飛翔,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最後,在教練員和觀眾熱情的加油聲中,兩人幾乎同時像一隈旋風沖過終點。
4、我一轉頭,再看見那一情景的一剎那,心中就像一杯溫熱的牛奶流過一般,暖融融的。橙紅色的陽光下,祖母輕輕地將祖父身上滑落了的被子提起,猶如拿著稀世珍寶一般,小心翼翼地將其蓋在祖父那因病痛折磨而日益消瘦的身體上,動作極其輕緩地掖了掖被角,極為小心,彷彿稍不注意祖父就會像雪融化了似的。
5、十字路邊有一個老婦人,略微有些駝背,胖胖的身軀,費力地打著傘在空曠的路上艱難地行走。狂風夾著大雨撲面而來,她使勁向前躬著身子,抓緊傘,進一步,退半步,踉踉蹌蹌地向前走著。他捧起杯喝了幾杯酒,轉身離開。
6、只見一個男同學走上台來,不聲不響地攤開一卷白紙,提起飽蘸濃墨的毛筆,略微沉思一下,龍飛鳳舞地畫起來。隨著毛筆的不斷瀉染,畫紙上出現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駿馬。它昂首奮蹄,顯示出一股不可阻擋的巨大力量。
7、讓爺爺帶的那個暑假、似乎我還很小,小到難以明白爺爺的哀傷。那時個怎樣燥熱的暑假啊,空氣中撥動著熱氣流的韻律,狗兒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拿著蒲扇用力的搖,看著啃著西瓜的孫女笑的一臉燦爛。
8、終於,一個棗子落下,發出聲響,緊接著,又有幾個棗兒落了下來,青澀,沒有一點紅暈,在摘落十來個棗兒後。
終於,奶奶停了下來,放下舉起的手,又扶著樹干,一步一步從凳子上爬下,撣撣身上的灰,費力地彎下腰去拾取跌落的棗兒,或許是手舉起的時間過長,奶奶站起時,揉了揉肩膀,臉上露出酸痛的神情,心頭又是一涼。
9、看見冰場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來滑去,我的心激盪著,也急忙換上冰鞋,上場去了。開始的幾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覺,轉了幾下之後,恢復常態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轉彎,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個年齡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當初頭次進冰場一樣,他趔趔趄趄,一個跟頭;搖搖擺擺,一個屁股蹲兒。
10、祖母拿出一床小小的毛毯,也許是害羞了吧,他把毛毯遞給我,說:「給,去給那死老頭的手蓋上,等會兒著涼了又得開始數落我了。」祖母說著話,但他的眼睛卻一直沒有離開那在陽光下安詳沉睡的祖父。我捂著嘴偷偷地笑了。
(2)不銹鋼魚叉上面帶著手跑繩怎麼裝擴展閱讀:
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動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約的,因此,具體細致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
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進程,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動作描寫貴在確切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動態,而肖像、表情等描寫則主要是描繪人物的靜態。如果能靈活自如地將多種描寫手法綜合起來使用,以動襯靜,以靜顯動,人物形象就可以真正達到「越來越活潑,越實在」的境地了。
具體細致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進程,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③ 一系列動作描寫精彩片段50--100字
1、他彎著腰,籃球在他手下前後左右不停地拍著,兩眼溜溜地轉動,尋找「突圍」機會。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會左拐,一會右拐,沖過了兩層防線,來到籃下,一個虎跳,轉身投籃,籃球在空中劃了一條漂亮弧線後,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內。
2、張老師首先輕輕拿起粉筆,然後慢慢地轉過身,把右手高高舉起,放在黑板上,頭對著同學們,眼睛目不轉睛盯著那個小朋友,安靜了,張老師才轉過頭開始寫字,過了一會,黑板上就有了四個醒目大字,最後張老師抬起手。全身對著同學們,把粉筆放在粉筆盒裡,開始上課。
3、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著背,低著頭,眯著眼,雙手做出捧東西的樣子。這時,她停下腳步,不再東張西望,對著右邊的一個地方目不轉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紮,將一條小魚捧在手中了。
4、她50多歲了,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她戰戰兢兢取下眼鏡,用衣服的下擺隨手擦了擦鏡片。「嗯嗯……」她剛要講話,忽然想起了什麼,手忙腳亂地在盤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裡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這才放心地又「嗯嗯」兩聲,站直身子,用特別響亮的聲音說:「現在開始看老師做實驗!」
5、那個運動員,在沙坑前做著准備活動,彎彎腰,踢踢腿,做兩個開蹲。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下一位」,裁判叫道。那位運動員走到起跑線上,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形成「弓」字步,雙手托地。眼睛睜得大大的,像一隻獵豺找到了獵物,准備進攻。「砰」的一聲,運動員似箭般沖了出去,才開始是慢慢地,穩重的慢跑。到了中間那條紅白相間的我,他的後面似乎有人在推,開始加速,臉上的笑容也不見了,換成一副嚴肅的表情。到了最後一條紅白相間的線,用盡全力,腳上像了動翅膀,飛奔踏板。在左腳踏上踏板的時候,時間似乎凝住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只見他用力在踏板上一蹬,隨即蹦高半米,在空中劃過一個漂亮的圓弧,墜入沙坑,雙腿彎曲整個人蹲在那裡,雙手握拳在腰旁。
6、我拿起麵皮,用筷子夾起餡,小心地放在麵皮上,兩手使勁一捏。只覺得粘乎乎的,仔細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聲來——原來是我用力過猛,擠破了麵皮兒,餡冒出來了。我趕緊「急救」,又從另一邊冒出來了。我急忙又用另一塊麵皮兒裹住那一邊,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終於用三塊麵皮包了一個餃子。
7、我挺胸抬頭,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講台,站定,看著眼下黑壓壓的人群,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我一個人身上。心中一陣亂麻後,我不斷提醒自己,這樣的考驗我們早已經歷百遍,鎮定。
8、我抄起明晃晃的青龍偃月大菜刀,直接奔雞脖子砍去。忽然,我想起這么殺不對,急忙剎住刀勢。幸虧我的殺雞刀法到了收發自如的程度,要不然這削鐵如泥的菜刀真砍下去,那就不好收拾殘局了。
9、媽媽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凈,又一片片摞起來,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著,把白菜切成一個個的小方塊,剩下的菜葉放在旁邊。開始炒菜了。媽媽先把鍋坐在火上,等鍋燒熱後把沿倒進鍋里,不一會兒,鍋里騰起了油煙,發出「呲呲」的聲響。媽媽先把切好的蔥花扔進鍋里,等蔥花變黃,騰起股香味,又把菜倒進鍋里,抄起鍋鏟,不停地翻動著。等菜慢慢由白變黃,媽媽再倒入醬油、醋,撒上鹽,接著用鏟子翻動了幾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鍋端下來,翻炒了幾下,就出鍋了。
10、教室里打得烏煙瘴氣。毛老師氣咻咻地站在門口,他頭上冒著熱氣,鼻子尖上綴著幾顆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氣沖沖地向上挑著,嘴卻向下咧著。看見我們,他驚愕地眨了眨眼晴,臉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紋絲不動,就像電影中的「定格」。我們幾個也都像木頭一樣,釘在那裡了。
11、老人的雙手很靈巧。一個泥人在他手裡誕生,只要幾分鍾。看他又拿起一團泥,先捏成圓形,再用手輕輕揉搓,使它變得柔軟起來,光滑起來。接著,又在上面揉搓,漸漸分出了人的頭、身和腿。他左手托住這個泥人,右手在頭上面擺弄著,不一會兒,泥人戴上了一頂偏偏的帽子。
12、說時遲,那時快。那個摔倒在地上的運動員,手一撐,腳一踮,猛地爬了起來。左腳尖頂住起跑線,膝蓋一彎,穩穩地蹲著。兩手就像兩根木柱插在地上,整個身體微微前傾,那架勢,就像一隻起飛的雄鷹。
13、她擠進大門,把擔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將地上的草攬好,用膝頭壓著,俯下身,雙手使勁勒緊草腰子,提起來,扔到院牆角落。
14、她看見奶奶站起來,雙手抓著鍋蓋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幾次,才稍稍揭開一條縫。一股濃煙從灶口沖出來,差點熏著奶奶的臉。奶奶隨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滿皺紋的臉,又搖搖頭,自言自語地說:「老了,不中用啰!」
15、我一轉頭,再看見那一情景的一剎那,心中就像一杯溫熱的牛奶流過一般,暖融融的。橙紅的陽光下,祖母輕輕地將祖父身上滑落的被子提起,猶如拿著稀世珍寶一般,小心翼翼地將其蓋在祖父那因病痛折磨而日益消瘦的身體上,動作極其輕緩地掖了掖被角,極為小心,彷彿稍不注意祖父就會像雪融化了似的。
16、別看張敏的個子小,可是每次做掃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凈了!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麼絕招兒,我仔細觀察了她擦玻璃的動作。她敏捷的踩著椅子上了桌子,又從桌子邁上窗檯。她先用一塊干布撣了撣玻璃,然後再換上一塊潮濕的抹布,墊著腳,一隻手抓住窗欞,一隻手從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著,又自上而下從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無點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氣,使勁蹭幾下,還不幹凈,她又用手指摳了幾下,啊,污點終於被她消滅了。她從窗檯上下來,站在地上,端詳著被她擦得一塵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來她擦玻璃這樣細致,還真有兩下子呢!
17、太陽漸漸落了,操場上傳來陣陣的歡呼聲。黝黑的皮膚和長滿斑的臉上掛滿了晶瑩的汗珠,一場激烈的籃球賽正在秩序井然的進行著。只見那個黑小夥子將手一舉,球便被他截了下來。看他將兩腿一劈,做了一個運球的動作,向籃筐跑了兩步,一跳!球就投了出去。可惜,球沒進。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球搶了回來,用力一拋,空中劃了一道美麗的弧線,球進了!他的嘴向上一翹,做了個鬼臉。
18、他雙手捧著球,深吸一口氣,然後踮起腳尖,原地彈動了三四下,接著,他突然如離弦的箭一般朝著籃下奔去。離籃架足有四五米遠,他把球交到右手中向籃板拋去,球「碰」的一聲反彈下來。說時遲,那時快,他三步就跨到籃下,「蹭」地跳起來,雙手抓住飛來的球,舉到頭頂,腰一挺,然後「嘿」地叫了一聲,把球灌進了籃筐。
19、他掃開一大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0、「開始了!」隨著我的一叫,媽媽便開始發球了。只見她把球往上一拋,然後看準時機,重重的拍出去。爸爸弓著身子,手緊緊的握著球拍,看見球發過來,輕輕一跳,看準球後,似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把球漂亮地打給了媽媽。可媽媽還沒有反應過來,球已經掉在了地上,爸爸輕而易舉得了一分。
21、老頭兒放下了釣絲,把它踩在腳底下,然後把魚叉高高地舉起來,舉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時使出全身的力氣,比他剛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氣,把魚又扎進正好在那大胸鰭後面的魚腰裡,那個胸鰭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齊著一個人的胸膛。他覺得魚叉已經扎進魚身上了,於是他靠在又把上面,把魚又扎得更深一點,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裡面去。(《老人與海》)
22、我從簸箕中拿出一株菊花,把根部放在張老師挖好的窩里。左手扶住枝幹,不讓花倒下去。右手把旁邊的細土刨下土坑,等刨下的細土裝到土坑的一半時,便用兩手用力把土壓緊,再澆上水。為了保持水分,澆過水後,再薄薄地蓋上一層細土。這樣,一株菊花就栽好了。
23、他用指尖接觸到球,緩沖一下,便穩穩的搶斷了對方的球。這是最後一次進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只見他右手持球,奔向對方禁區。三分線外,第一道防線阻止了他,他並不畏懼,用手指緊緊控制住了球,一個轉身,第一道防線過了。但第二道防線又阻擋了他,他向右跨了一大步,身體向右微晃,做出向右突破的假動作,然後迅速將球拉回左邊,試圖突破,但失敗了。他並沒有氣餒,向前猛突,然後又迅速將球拉回左邊,急停,跳投,右手柔和地將球撥出,空中劃出了一道優美的弧線,球進。
24、三個小傢伙竟能夠跳上椅子了!它們從椅子上爬到桌面上來,彷彿也在享受這和諧的氣氛,小傢伙們又跳到窗前,仰起頭望藍天,一會兒,其中一隻從窗檯蹦到桌面上,向四下里望瞭望了競爬到一個小壺上面坐了下來,自豪地發出了咪鳴的一聲叫,窗檯上的兩只小貓便一齊回過頭來看,顯出無比驚嘆的神色。不知何時老貓已站在桌下,它拾頭望著自己的三個孩兒,發出不知出自怎樣動機的咪鳴聲,三個傢伙忙往桌子下看,壺上那個小傢伙歪著頭,下顎把勃子上的毛壓得皺了皺,瞪著兩眼瞅著佇立在桌下的母親。
25、消潔工的頭上戴著草帽,臉上刻著皺紋,他的眼暗很小,卻很有精神。他的衣服是藍色的,衣服上戴著一個叫「無優物業」的牌子。旁邊有一個不銹鋼的車子,車子上有一個簸箕,清潔工拿著一把掃把在掃地。一陣風颳了過來,把樹上的葉子颳了下來,清潔工快步走過去,他拿著掃把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很快的把落在地上的樹葉成一堆,用簸箕把樹葉倒進車子里。公園又干凈了。
26、老唐用右手捏起一塊芝麻燒餅,送到嘴邊,小心而又狼力地咬下一口,幾乎同時,他伸出左手攤開巴掌,在下巴頦下接著。等一個燒餅吃完,芝麻也就鋪滿了巴掌。他不慌不忙,將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攏,芝麻便攏在一起,他定睛足足看了5秒鍾,然後,忽地往張開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嚼起來。他又搓了搓手掌,這才左右開弓抹了兩把嘴,推起自行車上班去了。
27、太陽頂在頭頂,毒辣辣的,空氣里帶著令人室息的味道。我們就站在陽光下,臉上有被灼傷的感覺,臉通紅而且很熱。教官摘下帽子,我們看到,他的帽檐上的那滴汗珠,教官甩甩帽子,濕濕的汗水在被蒸乾的水泥地上很明顯。於是,我對軍訓的第一印象就是:酒滿了汗水。到了下午,太陽還是沒有一點降溫的意思。我們在陽光下,任汗水在臉上蔓延,成股的汗水流下來,流到嘴角,澀澀的味道。因為汗水太多,臉上有種很癢很癢的感覺,只想用手抓抓。可情,我們不能,對於這時的我們,連動一下都是奢侈的。到了休息的時候,我們立馬坐在地上,趕緊用手抹汗,我們坐過的地方都會留下清晰的汗印。晚上在寢室,摸摸衣服,依舊是濕的,背上還是粘粘的。
28、他笨拙地爬出戰壕,晃晃悠悠地站了起來,舉起了,踉蹌幾步。「砰砰!」就在十幾米遠處,出現了敵軍!周圍戰友們紛紛舉射擊,他發呆了良久,突然像想起什麼似的,瘋狂地對著敵軍開始射擊。然而沒多久,一梭子子彈射來,洞穿了他的額頭。他倒在了浸滿鮮血的土地上,手指像是要抓住流失的生命似的奮力攥成拳頭……手臂漸漸垂下,手指也漸漸鬆弛了。他,與他的戰友們,戰死沙場。終於,可以長眠,安息了。
29、忽然有一股青煙從嘴唇中央一個小小圓窟窿里直往外跑,隨即散開,又向空中疏疏落落慢慢地揮發,變成了許多不整齊的灰色線條,一層透明淡薄的霧氣,一些極象蜘蛛絲樣的氣體。偶然間,她舉起一張張開的手,攪散那些清淡而又最靜止的余痕;偶然間,她又伸起食指突然一下去劃開它,然後十分沉著地望著那兩段慢慢消散不可捉摸的氣體。
30、青蛙愛吃小昆蟲,觀察它捕食的動作才有趣呢。有一天,我靜靜地蹲在池塘邊上的大樹後面,細心地觀察著。一隻青蛙蹲在地上,張著嘴巴仰著臉在等待著什麼。突然,一隻小蟲飛過來,只見青蛙猛地向上一竄,舌頭一鉤,又落在地上。小蟲不見了,青蛙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耐心地等待著。
31、那大聖雙手捂著眼,正自搓揉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眼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忽喇的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爐,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狂的獨角龍。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
32、每當我去上學,小狗總是會送我一段路程,直到我假裝生氣打它兩三下,它才乖乖地跑回家去。它不但會送我去上學,還喜歡和我一起賽跑,跑得十分快,有時,把我落了一段路程。平時,它看起來很膽小,但看見陌生人時,卻又不失威猛地睜著雙眼緊盯著陌生人的一舉一動,關鍵時還會大聲叫。
33、智深大踏步近眾人面前來,那張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們特來參拜師父。」口裡說,便向前去,一個來搶左腳,一個來搶右腳。智深不等他沾身,右腳早起,騰的把李四先踢下糞窖里去;張三恰待走,智深左腳早起,兩個潑皮都踢在糞窖里掙扎。後頭那二三十個破落戶驚得目瞪口呆。
34、一天,小貓看見地上有個毛線球,覺得很新奇。於是,它伸出爪子輕撥毛線球,毛線球就滾了起來,小貓越玩越帶勁。看小貓那認真的表情,好像在想:「看你往哪裡跑,我一定要抓住你!」小貓緊追不舍,最後,毛線球越滾越小,散成了一堆線。小貓怎麼想也不明白:為什麼毛線球追著追著就沒了呢?小貓抖抖爪子,看著一地的毛線,無可奈何地走了。
④ 動作描寫的片段200字
1、雪花漫天飛舞,敲打著他混亂的思緒,冰冷的路面刺著他的膝蓋,更刺著他流血的心,過往的路人來來回回沒卻有幾個人駐足,偶爾有三三兩兩的人會扔下幾元錢……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了,他一動不動,默默滴著眼淚,打著自己冰僵的臉,雪停了,是伴著啼血的殘陽而停止腳步的,男人用手抓起前就像醫院踉踉蹌蹌的跑,因為他的心中突然彌漫一種從未有過的失落感。
2、我轉身走進廚房,你正蹲坐在腳後跟上擇菜。剎那間,我看到你頭發間摻雜了幾絲白穗。每一絲每一縷的慘白都勾勒出你與我同行的風霜。我蹲下,拿過手中的菜。頓時,絲絲寒氣湧入我的胸口,像無數冰針刺入流膿的傷口。
3、槍聲一響,兩個姑娘如離弦之箭,向前沖去。她們動作協調有力,在冰面上輕快地飛馳,彷彿兩只飛燕,在緊貼地面飛翔,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最後,在教練員和觀眾熱情的加油聲中,兩人幾乎同時像一隈旋風沖過終點。
4、我一轉頭,再看見那一情景的一剎那,心中就像一杯溫熱的牛奶流過一般,暖融融的。橙紅色的陽光下,祖母輕輕地將祖父身上滑落了的被子提起,猶如拿著稀世珍寶一般,小心翼翼地將其蓋在祖父那因病痛折磨而日益消瘦的身體上,動作極其輕緩地掖了掖被角,極為小心,彷彿稍不注意祖父就會像雪融化了似的。
5、十字路邊有一個老婦人,略微有些駝背,胖胖的身軀,費力地打著傘在空曠的路上艱難地行走。狂風夾著大雨撲面而來,她使勁向前躬著身子,抓緊傘,進一步,退半步,踉踉蹌蹌地向前走著。他捧起杯喝了幾杯酒,轉身離開。
6、只見一個男同學走上台來,不聲不響地攤開一卷白紙,提起飽蘸濃墨的毛筆,略微沉思一下,龍飛鳳舞地畫起來。隨著毛筆的不斷瀉染,畫紙上出現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駿馬。它昂首奮蹄,顯示出一股不可阻擋的巨大力量。
7、讓爺爺帶的那個暑假、似乎我還很小,小到難以明白爺爺的哀傷。那時個怎樣燥熱的暑假啊,空氣中撥動著熱氣流的韻律,狗兒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拿著蒲扇用力的搖,看著啃著西瓜的孫女笑的一臉燦爛。
8、終於,一個棗子落下,發出聲響,緊接著,又有幾個棗兒落了下來,青澀,沒有一點紅暈,在摘落十來個棗兒後,終於,奶奶停了下來,放下舉起的手,又扶著樹干,一步一步從凳子上爬下,撣撣身上的灰,費力地彎下腰去拾取跌落的棗兒,或許是手舉起的時間過長,奶奶站起時,揉了揉肩膀,臉上露出酸痛的神情,心頭又是一涼。
9、看見冰場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來滑去,我的心激盪著,也急忙換上冰鞋,上場去了。開始的幾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覺,轉了幾下之後,恢復常態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轉彎,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個年齡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當初頭次進冰場一樣,他趔趔趄趄,一個跟頭;搖搖擺擺,一個屁股蹲兒。
10、祖母拿出一床小小的毛毯,也許是害羞了吧,他把毛毯遞給我,說:「給,去給那死老頭的手蓋上,等會兒著涼了又得開始數落我了。」祖母說著話,但他的眼睛卻一直沒有離開那在陽光下安詳沉睡的祖父。我捂著嘴偷偷地笑了。
11、我心裡想著,打開畫氏,拿起畫筆,三下五除二就勾出了一隻小鹿。可是,由於我沒有細致觀察,把鹿頭畫成小山羊的頭了。之多不好看哪!擦掉重畫,可又畫得偏右了。我只好在紙的左邊另畫了一隻鴨子在河裡游水,又把鹿頭「扭」了過來,讓它看著鴨子。畫好了一看,還真不錯。
12、我想啊想啊,想了大約十萬分之一世紀吧,終於想起來:殺雞是得先從脖子下手,不過,之前必須把要下刀的部位的羽毛拔下來。想明白之後,我就把雞脖子往後一撅,開始拔毛。沒想到這公雞雞眼了,兩腿一蹬,脖子一伸,竟然掙脫出我的掌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毫不留情的在我的手上叼了一口。
13、小男孩靈活地把硬幣投入投幣箱里,「電動木馬」開始啟動,先向前傾,再向後仰,一前一後不停地來回擺動,小男孩玩得不亦樂乎。盡管這在很多人眼中,這是多麼幼稚的游戲,但在小男孩看來,這已經是多麼的快樂了。看到小男孩天真無暇的笑容,母親也很欣慰地笑了。
14、我抄起明晃晃的青龍偃月大菜刀,直接奔雞脖子砍去。忽然,我想起這么殺不對,急忙剎住刀勢。幸虧我的殺雞刀法到了收發自如的程度,要不然這削鐵如泥的菜刀真砍下去,那就不好收拾殘局了。
15、她目不轉睛盯著蝴蝶,終於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著背,手中間隔著點空隙,腳尖小心翼翼踮著,汗珠從她的臉上滴落下來,她躡手躡腳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彎腰,雙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又小心地把雙手露出點縫,把頭靠在手縫上看,一不小心讓蝴蝶飛出了雙手,她又急又氣撅著小嘴,雙手往腰上一插,但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著追趕另一個目標去了。
⑤ 魚叉怎麼做才好叉魚
1、找一段粗細適中的硬木頭
2、中間劈兩刀,形成一個十字口
3、四個頭削尖,放兩個小樹枝隔開
4、這樣魚叉頭就作好了,下面找一根長點的樹枝當手柄
5、用繩子把各個部分都扎緊,魚叉完工了。
⑥ 魚叉怎麼做才容易叉到魚
一、魚叉的做法:
1、找一段粗細適中的硬木頭;
2、中間劈兩刀,形成一個十專字口;
3、四個頭削屬尖,放兩個小樹枝隔開;
4、找一根長點的樹枝當手柄;
5、用繩子把各個部分都扎緊,魚叉完工了。
二、注意事項:由於光的折射,人看到水中的「魚」像比實際的魚要偏高,因而要對准「魚」的下方一定距離叉魚,這樣才能容易叉到魚。
⑦ 長江里的魚類怎麼捕最快最多,用什麼工具捕。
1、網具
小拉網——據說很早就使用這種工具。早年沒有網線和線麻,而是用野生植物螫麻的纖維,紡成細線織網,網苗子約有一丈左右高。網綱和網線是用椴樹皮纖維或柳樹皮纖維擰成的繩。距今一百年前已經無人用這種網了,完全使用棉線網和線麻織的網。線麻的一部分是赫哲人自己耕種生產的,絕大部分線麻和全部棉網線均由伯力街(蘇聯境內的哈巴羅夫斯克)的俄國人和現在的依蘭縣漢族那裡買來的。
拉網的網眼直徑約有2市寸左右,網苗子高約15——30市尺,每塊網片長約有50市尺。網的上部和網底,都用8股或6股合一的線麻織成網綱。早年用黃菠蘿樹皮或松木板做漂子。每個漂子長約5市寸、寬3市寸、厚六七公分。在網的上綱每隔一市尺左右拴一個漂子。網墜是用黃粘土摻白漿土燒制而成的陶網墜。它每塊呈長方形約有2市兩重。在網底綱上,每隔1市尺左右拴一塊陶網墜,使網底部下沉,在水裡形成一堵牆。捕魚時,將10——30片拉網連結成一起進行捕撈。
圈網——距今九十多年前還使用這種網。早年也是用野生植物纖維織網,網口大、尾尖呈圓錐形,沒有漂子和網墜。網中間有三至五道用柳條或鐵絲製成的圓圈,將網撐起來,並在網的口門和中部設兩道「卡陷」。第一道「卡陷」的入口處要大一些,以便魚游入口內無防備。如果入口小了,魚游至口門不願意前進或退出來。第二道「卡陷」的入口是扁而小的,魚能擠進去即可。這種網長約一丈有餘,口部直徑4市尺左右。撒網時,網口還有迎網。迎網的寬度和圈網的口部是一樣大的網片子,捕魚時將迎網順著下在圈網的口門上。魚觸到迎網後,便沿著迎網進入圈網內。
製作圈網的成本很低,用1市斤棉線即可織成一塊圈網。但它捕魚效果很低,如果魚多時,還可以使用這種網捕魚。這種網主要用它堵小河溝里的魚。現在魚少了,先進的捕魚工具日益增多,所以這種網使用的人少了。
扒網——在一百多年前赫哲人均使用這種網,制網原料有鉛、網線等,均由伯力街和依蘭縣買來的。這種網是用麻繩織的。頂尖底闊,呈圓錐體。沒有網漂,只是底部每隔6寸左右拴一個用鉛鑄成的網墜,網墜下邊有網兜,以便兜魚用。網的最頂端有一根提索繩長約3——4丈。現在還普遍使用此網,主要用它打渦子。
待河網——據說這種網很早即在赫哲族中流傳使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用細麻線織成的,呈袋形,口部和尾部都是一樣大,約有一丈五尺至二丈左右長,七八尺寬。沒有網漂和網墜。網眼約有2市寸大,尾部的一角上有個小口,並用小繩抽綁著,以便捕到魚時,從小口往外取魚。在網的尾部約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拴上一根長約3丈左右的小細繩,捕魚時將網下在水裡後,將繩子的一頭拉到水面上,握在捕魚人的手中,如果有魚入網內觸到網底時,就扯動這根小繩,便把網口拖到船上來,然後再將網尾拉到船上取出魚。
掛網——使用這種網的年代很久了,是用麻繩織的,沒有網墜,用黃菠蘿樹皮做漂子。每塊網長約10丈左右,約6市尺高。網眼大小不等,在3——6市寸之間,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的,以便捕大魚時把有大眼網的下在河裡邊,將小眼網的下在河外口。這樣能使較小的魚通過大眼網,到小眼網方能掛住,大魚就掛在大眼網上。現在已無人使用了。
鼓咚網——在50年前即使用這種網。這種網呈口袋形,長約二三丈,有網漂和網墜,適用於冬季和流量較大的水域,捕獲量不大,現已無人使用。
絲掛網——這種網是由松花江上游的漢族人傳入的,絲掛網有兩種:一種是浮掛子,另一種是底掛子。浮掛子每塊高約6市尺,長約10幾丈,網眼約有4市寸左右,在網的上綱每隔1.2市尺拴一個秫秸漂子,在底綱上每隔1.4市尺左右拴一個鉛制網墜。但網墜子的壓力要比網漂的漂浮力小一些為宜。所以這種網下到水裡是在水的上層浮著,可以下在有流的大江上。底掛網的網苗高約3市尺,網眼的大小和網片的長短與浮掛網相同,只是漂子的浮力沒有網墜的壓力大,所以將網下在水裡就沉到水底。因此,這種網適合於無流的小河或泡子里捕魚。
這種網的上下網綱都是棉線的,均用豬血染好。「網衣子」(即網片)是用八股蠶絲合在一起織起的。將網片全部織成後,再用蘇油或桐油抹在網片上,曬干後即可使用。
2、魚叉
魚叉是赫哲人使用最早的一種捕魚工具。製作魚叉比較簡單,使用也較便利,一個人就可以操作。
魚叉有兩種:一種是連柄叉,另一種是活柄叉。叉頭是鐵製成並有倒鉤的。連柄魚叉是將叉頭固定在長約六七尺,直徑一寸的木桿上。這種魚叉只能叉小魚(如鯽魚、狗魚、鯉魚等),由岸上、船中或冰上叉魚。活柄魚叉,叉頭有庫,使用時將叉頭安在叉柄上。叉柄長約一丈七八,用一根繩拴在叉庫上,另一頭拴在叉柄的最末端。叉到魚後,叉頭脫離叉柄,由繩子系著,魚不易逃跑。如果魚拼力掙脫遠游,還有叉柄浮在水面,有追尋的目標。魚叉一直沿用至1950年左右。
魚叉多是赫哲人自製的,制魚叉的廢鐵原料,是由蘇聯境內的伯力街和我國的依蘭縣城買來的。以後雖然有了漢族鐵匠不斷進入赫哲族地區,但赫哲人仍是自己動手製作魚叉。他們認為自己制的魚叉堅固耐用,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成本也低。
3、魚鉤
快鉤——這種鉤亦稱「滾鉤」,是由漢族地區傳入的,赫哲人用快鉤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製作這種鉤的技術比較復雜,成本也高。制鉤的原料有鐵絲、棉線、白鐵皮等物。使用時還用鋼銼銼成銳利鉤尖,使用數日後,用「糊皮」與鉤綱放在鍋中煮,以防鉤綱朽爛。
制鉤的原料是用10——12號鐵絲截成約5寸長的小節,然後用炭火燒紅,捻成四棱尖,用做好的模子彎成鉤形,再用適當數量的火硝、木炭屑和豆油拌在一起,裝在壇子里或較厚的半截鐵桶內,架在特製的火爐上。用火燒一晝夜左右時間後,將鉤子或將壇子倒在水中淬火,使鉤子成鋼性,然後再與小米摻一起在鍋內翻轉不停地烘炒,並經常用鋼銼銼著試驗其硬度,既能銼動,又不脆斷,不彎鉤尖為正合適。這樣,使鉤有韌性,鉤到魚後不易拉直。用棉線捻成6寸長的鉤爪繩,一頭拴在鉤把上,另一頭拴在鉤綱上。每隔5寸左右距離拴一把鉤,每隔24——28把鉤子,拴上一個小白鐵合漂子,但也根據漂子的浮力決定拴鉤子若干,主要標志是鉤子將漂子壓至水裡,似露不露即可。
鉤綱長10——11丈、直徑粗70毫米的繩,是用線麻或棉線擰成的。將新鉤綱放在豬血中浸泡,待豬血浸透鉤綱後,再放在鍋內,將鉤綱煮至一定程度取出晾乾,以防腐爛而耐用。一根鉤綱拴200——260把鉤子,是為一桿子鉤,捲起來後,用小桿子串上,放置木架中,以備下鉤之用。
快鉤在使用前,必須用「糊皮」放鍋內糊好,「糊皮」是從外地買來的。但有的人自己用柞樹皮或柞樹上結的橡子用鍋煮後,呈咖啡色,並稍有粘性而代替「糊皮」的。將鉤子放在鍋里,用小勺往鉤綱、鉤爪繩上澆「糊皮」的湯,使白色的鉤線變成「古銅」色,這樣,鉤綱即抗腐爛。再將鉤尖銼銳利些,放入江中捕魚。這種鉤子使用起來很便利,二人即可下20多桿子快鉤,什麼魚都能捕到,生產效能很高。
快鉤捕魚對魚類繁殖、保護是不利的,因為有時魚掛在鉤上不牢固,脫鉤後死的較多,即是不死,也不能繁殖。國家為了繁殖魚類,頒發了對鉤具的發展和管理的規定。在全省范圍內不再發展鉤具,並逐漸減少,在1958年內消滅25%,1960年基本根除,另以網具代替。
鰉魚鉤——這種鉤出現約有一百五十多年,起初由俄國傳入,所以稱這種鉤為「毛子鉤」。此鉤大小不等,一般可分為3個型號:一號是最大的鉤,鉤莖約有6——7市寸長;二號鉤較一號鉤小一些;三號鉤是最小的,與現在用的快鉤相類似。這種鉤子是機械製作的,鉤是圓細而長尖。但個別的鉤莖也有三棱或四棱的。用1——1.5市寸長,約70厘米粗細的繩子,做「鉤爪繩」拴在鉤把上。每個鉤彎處拴一個黃菠蘿樹皮做成的漂子。漂子大小要根據鉤的型號大小確定。鰉魚鉤不是先將鉤子固定在鉤綱上,而是另外有一根約10餘丈長、用椴樹皮和柳樹皮的纖維擰成的粗繩子,下鉤時先將這根大繩子下到江里,然後再將鉤子每隔1市尺拴在已下好的鉤綱上。
架子鉤——這種鉤主要是秋季用它捕鮭魚,不太適合用於捕雜魚。架子鉤和鰉魚鉤相似,但它沒有漂子,下鉤方法也不相同。
毛毛鉤——它是一種很簡單的捕魚工具,也是赫哲人使用較早的捕魚鉤具之一,這種鉤是用普通的「鯉魚鉤」或用較厚的鐵片、鐵絲等赫哲人自己製作的。此鉤有幾種不同類型:有的用「鯉魚鉤」在鉤柄上用鉛鑄成一個約半兩重的疙瘩;但鑄鉛時留一個小孔,以備穿繩用。繩子長約2丈左右,將繩的一頭拴於鉤上,另一頭拴在約5尺多長的木桿或竹桿上。釣魚時在鉤柄上拴上兔子毛或狍子毛,將鉤蓋住。另一種方法是用鉛片或鐵片製成小勺形狀,拴在鉤柄上,將其扔入水中拉著魚線走動,使小勺閃閃發光,用以引誘吃活食的大魚前來,使其誤認為是小魚在游動,在大魚吞食小勺時將它鉤住。製作毛毛鉤的成本很低,生產效能也不高。
底鉤——它是一種最早、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捕魚鉤具,捕魚效能也是最低的。尤長友老人說:「過去沒有機器製作鉤子時,漁人自己揀到一塊鐵絲,銼成尖,彎成鉤即可釣魚」。現在是用機器製作的小魚鉤釣魚。此鉤拴在長約7-10市尺長的木桿上或木板上,釣魚時甩入水中,不用時將鉤線纏在木桿或木板上,便於攜帶。老年人、兒童在閑暇時用這種鉤釣一些小雜魚做菜吃,無人用它專門捕魚生產。
蹶達鉤——用三四個快鉤,也可以用鰉魚鉤拴在一起,成為三角錨形或四方形,然後再用鉛鑄成頭大、尾尖、錐形的鉤柄。全鉤約有半斤重,尾部有個小鐵圈,由一根長約1丈的細繩拴在小鐵圈上,繩子的另一頭拴在長約5市尺的木棍上,以便放入水中上下蹶達著釣魚。
甩鉤——此鉤的製作方法和形狀與蹶達鉤完全相同,只是鉤桿長約8市尺。釣魚時在鉤柄上甩上紅布,引誘魚來吞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