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銹鋼鍋與鐵鍋炒_來茶一樣嗎
這個得看實際操作情況,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
炒青是一個術語,是指在製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痿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捻令茶葉水分快速蒸發,阻斷了茶葉發酵的過程,並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是制茶史上一個大的飛躍。
當地茶農概括為三句話:"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鑽把子。"生鍋主要起殺青作用,鍋溫180-200℃,投葉量0.25-0.5公斤,葉量多少視鍋溫和操作技術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著旋轉翻動,均勻受熱失水,要轉得快,用力勻,結合抖散茶葉,時間約1-2分鍾。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第二鍋內。二青鍋主要起繼續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溫比生鍋略低。因茶與鍋壁的摩擦力比較大,用力應比生鍋大,所以要"帶把勁",使葉子隨著炒茶掃帚在鍋內旋轉,開始搓捲成條,同時要結合抖散茶團,透發熱氣。當葉片皺縮成條,茶汁粘著葉面,有粘手感,即可掃入熟鍋。熟鍋主要起進一步做細茶條的作用,鍋溫比二青鍋更低,約130-150℃。此時葉子已經比較柔軟,用炒茶掃帚旋炒幾下,葉子即鑽到把內竹枝內,有利於做條,稍稍抖動,葉子則又散落到鍋里。這樣反復操作,使葉子吞吐於竹帚內外,把殺青失水和搓揉成條巧妙地結合起來。這與炒青綠茶先殺青後揉捻的制茶技術顯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濕熱條件下葉子較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進粗老葉成條,又可以克服冷揉進斷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條索緊細,發出茶香,約三四成干,即可出鍋。
2. 炒茶用什麼鍋好
切記,炒茶不能放油。
如果你用炒菜的鍋炒茶的話,一定要將鍋多洗幾遍。
要不鍋中的油煙味會跑到茶中。。。
造成茶味道不好。
3. 家裡炒菜用鐵鍋好還是鋼鍋好
用鐵鍋好,因為鐵是人體必須的元素,而我們平常吃的東西中鐵元素都很稀少,一般正常人體內鐵元素,鋅元素都是不足的,人體內需要補充鐵元素,用鐵鍋做飯自然的就已經補鐵了!
4. 鐵鍋跟不銹鋼鍋哪個好
各有優點,不銹鋼導熱快,受熱均勻,
用鐵鍋炒茶的時候會有少量的鐵離子溶入食物中,而人體合成血紅蛋白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鐵離子,所以長期使用鐵鍋炒菜做飯可以有效治療缺鐵性貧血。
5. 春茶沒有鮮香味是炒的時候那一步沒做好
你所說的這種情況是屬於福建我們這里當地炒差的一種比較簡單的事情,現在的炒菜呢,相對於公益來說比較簡單,都是使用不銹鋼桶電動炒沙子,相對用手工炒茶來說,雖然說快了很多,但是炒出的茶葉味呢,沒有那麼清香,一般情況下我們自己喝的茶葉還是以手工炒茶為主。手工炒茶的時候一定要選用油質的大鐵鍋,而且呢,裡面的不能有一點的油污,還有就是在炒茶的時候一定要不停的反轉,反炒這個時候相對應炒出的茶葉呢,很清香,還有重要的一個就是鍋裡面的溫度最好控制在30度左右,而且最低的時候達到10度左右,不能太高,太高以後容易對茶葉的香味損害程度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