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鋁合金鈍化處理工藝
1鈍化原理:
ZY-WG無鉻鈍化劑使鍍鋅層在含有絡合劑的條件下,生成穩定的化合物,並以其成膜的穩定性,形成牢固緻密耐蝕的鈍化膜。
2.產品性能:
經該產品鈍化膜,無色、光亮、耐蝕性強。與傳統的含鉻鈍化比較,其顯著特點是無毒、無刺激味,工作液穩定,符合環保要求。
3.用途:
適用於各種鍍鋅產品的鈍化處理,有效的防止鍍鋅產品表面腐蝕氧化,提高金屬表面的抗腐能力,使鍍鋅件長久保持光亮。
4.鈍化方法:
生產過程中,可採用噴淋加氣吹,浸漬加控干或風吹,也可輥塗塗抹等多種方法鈍化。
鋁合金鈍化液能使鋁材表面及時形成一層保護性能較強的均勻的鈍化膜,可適用於鋁合金及鋁壓鑄件的防腐蝕處理,在表面形成一層透明、淡彩的塗層;也可以用於噴塗、粉末噴塗及上膠處理的前處理;本品不含六價鉻、環保、安全無毒、操作、廢水處理簡單,使用單位成本低。
5、成相膜理論認為,當鋁合金等金屬溶解時,處在鈍化條件下,在表面生成緊密的、復蓋性良好的固態物質,這種物質形成獨立的相,稱為鈍化膜或稱成相膜,此膜將金屬表面和溶液機械地隔離開,使金屬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呈鈍態。
6、吸附理論認為,金屬表面並不需要形成固態產物膜才鈍化,而只要表面或部分表面形成一層氧或含氧粒子的吸附層也就足以引起鈍化。
7.這吸附層雖只有單分子層厚薄,但由於氧在金屬表面上的吸附,改變了金屬與溶液的界面結構,使電極反應的活化能升高,金屬表面反應能力下降而鈍化。此理論主要實驗依據是測量界面電容和使某些金屬鈍化所需電量。
㈡ 無鉻鈍化劑有哪些
你好,無鉻鈍化劑主要有以下幾個種類:
鋁無鉻鈍化劑
特點:
不含鉻、錳、鋯、氟等有害元素,完全環保,符合歐盟ROHS規定。
膜層呈淺灰或深灰色,膜層緻密、細膩均勻,耐腐蝕性強,耐中性鹽霧24小時以上,甚至可達96小時,塗裝後可耐中性鹽霧500-1000小時。
常溫使用,節省能源,適用於噴淋和浸泡,且操作的范圍容易控制。
與金屬件塗層的結合力優異,適用工藝廣泛。
廢水處理簡單,中和後,加少量的沉澱劑,即可排放。
鎂合金無鉻
特點:
不含鉻、錳、鋯、氟等有害元素,完全環保,符合歐盟ROHS規定。
膜層呈淺灰或深灰色,膜層緻密、細膩均勻,耐腐蝕性強,耐中性鹽霧24小時以上,甚至可達96小時,塗裝後可耐中性鹽霧500-1000小時。
常溫使用,節省能源,適用於噴淋和浸泡,且操作的范圍容易控制。
與金屬件塗層的結合力優異,適用工藝廣泛。
廢水處理簡單,中和後,加少量的沉澱劑,即可排放。
銅鈍化劑
工藝特點:
水溶性工藝,安全且環保;
工藝操作簡單。只需將徹底清洗干凈的工件浸在工作液中,即可在工件表面形成有效的保護膜;
此膜幾乎不影響銅層的焊接性能和接觸電阻,適用於對電子元件及線路板銅層的保護;
該保護層對氨或氰的侵蝕,無防護作用;
保護膜可以經受溫度150℃-200℃下烘烤0.5-1小時,防護性能不會降低;
處理面積大,每升至少可處理15-20平方米,實際最高已達35平方米/升
乙酸體系相對於其他含甲酸的體系穩定性更優,腐蝕性亦更小。
環保指標:符合歐盟ROHS環保標准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㈢ 怎麼改善鑄造鋁合金錶面耐腐蝕性能的技術
鋁鑄件的損壞主要發生在表面,鋁合金材料表面增強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鑄造鋁合金錶面耐腐蝕性能的改善通過微弧氧化、電沉積、多弧離子鍍、化學復合鍍和化學轉化膜等電化學方法來實現。鑄造鋁合金可以通過電化學方法獲得改性層,其目的是賦予表面耐腐蝕性、耐磨性、裝飾性以及其他特性。
1微弧氧化陶瓷層
微弧氧化(Microarcoxidation,MAO)又稱微等離子體氧化(Microplasmaoxidation,MPO),是通過電解液與相應電參數的組合,在鋁、鎂、鈦及其合金錶面依靠弧光放電產生的瞬時高溫高壓作用,生長出以基體金屬氧化物為主的陶瓷膜層。由於在微弧氧化過程中,化學氧化、電化學氧化、等離子體氧化同時存在,微弧氧化工藝將工作區域引入到高壓放電區域,極大地提高了膜層的綜合性能。微弧氧化膜層與基體結合牢固,結構緻密,韌性高,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蝕、耐高溫沖擊和電絕緣等特性。該技術操作簡單和易於實現膜層功能調節,而且工藝不復雜,不造成環境污染,是一項全新的綠色環保型材料表面處理技術,在航空航天、機械、電子、裝飾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合金元素Cu、Mg有利於微弧氧化的進行,而Si元素則有礙於微弧氧化。侯朝輝等[1]對含硅量為8%~12%的ZL系列鑄鋁合金的微弧氧化工藝條件、膜層結構以及成膜過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鑄鋁合金在水玻璃復合體系中進行微弧氧化,可以得到一層細膩、均勻、較厚、顯微硬度較高的陶瓷氧化膜;微弧氧化電解液體系中,水玻璃能夠使鑄鋁合金的微弧氧化順利進行;Na2WO4和EDTA二鈉復配可提高膜層硬度;該研究條件下獲取ZL109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工藝條件為NaOH:2~4g/L,水玻璃:5~7mL/L,Na2WO4:2~4g/L,EDTA二鈉:2~4g/L,微弧氧化電流密度30~40A/dm2,溶液溫度30~40℃,強攪拌。此外,龔建飛等[2]也對ZL109的微弧氧化進行了研究,獲得了緻密層厚度76μm以上,顯微硬度HV1600均勻氧化陶瓷膜層。
ADC12壓鑄鋁合金廣泛應用於汽車、摩托車和儀器等行業的活塞、帶輪等零部件和結構件。張金彬等[3]研究了ADC12鋁合金錶面微等離子體氧化法制備黑色陶瓷膜的電解液成分和電參數等對膜層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磷酸鈉濃度較低,表面粗糙,濃度過高易析鹽和膜層崩落,最佳濃度為12~15g/L;添加劑M1和M2組分中的金屬元素氧化物K在膜層中的比重越大,膜層黑色飽和度越高越穩定,其最佳濃度分別為10.0~11.0g/L和15.0~18.0g/L;使膜層黑色均勻的最佳pH值為8.0~9.0;形成飽和深黑色的最佳電流密度為3.0~4.0A/dm2;採用最佳的電解液配方制備的黑色膜層厚度在20~30μm,硬度HV500~700,黑色飽和度在0.8~1.0。
王宗仁等[4]將等離子體增強的電化學表面陶瓷化(PECC技術)工藝應用在Y112壓鑄鋁合金錶面強化處理上,使其表面生成α-Al2O3和γ-Al2O3相的陶瓷膜。據稱該膜性能均優於特富隆技術塗層。
金玲等[5]對ZL109合金和SiCp/ZL109復合材料表面進行微弧氧化,研究發現,ZL109合金和SiCp/ZL109復合材料都可以進行表面微弧氧化,其微弧氧化層由兩層結構組成,分別為疏鬆層和緻密層。ZL109合金微弧氧化層主要由不同結構的Al2O3相組成,SiCp/ZL109復合材料微弧氧化層由Al2O3和MgAl13O40組成。
交流電源恆流條件下鋁合金錶面微弧氧化-黑化一體化處理[6]研究顯示,釩酸鹽對微弧氧化陶瓷膜的黑化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黑色陶瓷膜色澤穩定,具有較高的顯微硬度,並能對基體金屬提供有效的腐蝕防護;黑色陶瓷膜主要元素組成包括O、Al、Si、V和P,膜中化合物主要以無定形態和/或微晶態形式存在,只發現少量的γ-Al2O3和ε-Al2O3晶體;黑色陶瓷膜為較為疏鬆的單層結構,其表面在微觀尺度上粗糙不平,存在較為密集的尺寸為μm量級的微孔,並有明顯的高溫燒結痕跡和微裂紋;黑色陶瓷膜的微觀結構與其形成機制有關。
ZL101鑄造鋁2硅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7]生長分為3個階段,氧化初期,電流密度較高,但膜層生長較慢。在膜快速生長階段,膜生長速率達到極大值;膜生長進入平穩期後,基本保持恆定,樣品的外部尺寸不再增加,膜逐漸轉向基體內部生長;合金化元素硅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氧化初期對膜生長的阻礙作用;鑄造鋁合金經過微弧氧化處理後,腐蝕電流大幅下降,極化電阻增加了幾個數量級;較薄的微弧氧化膜同樣大幅度提高了鋁-硅合金的耐蝕性。
中性鹽霧腐蝕試驗法研究高強度鑄造鋁合金ZL205微弧氧化陶瓷膜[8]的結果表明,微弧氧化處理能顯著提高ZL205的耐腐蝕性能,隨著厚度的增加,陶瓷膜的耐腐蝕性能提高,但在厚度達到一定值後,陶瓷膜的耐腐蝕性能提高不明顯;隨著厚度的增加,微弧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相結構都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微弧氧化膜的耐腐蝕性能發生變化。
2電沉積層
電沉積(electrodeposition)是金屬或合金從其化合物水溶液、非水溶液或熔鹽中電化學沉積的過程。是金屬電解冶煉、電解精煉、電鍍、電鑄過程的基礎。這些過程在一定的電解質和操作條件下進行,金屬電沉積的難易程度以及沉積物的形態與沉積金屬的性質有關,也依賴於電解質的組成、pH值、溫度、電流密度等因素。吳向清等[9]利用電化學方法對ZL105鋁合金錶面電沉積Ni2SiC復合鍍層的耐蝕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Ni2SiC復合鍍層的表面形貌與純Ni鍍層截然不同,耐蝕性能優於純Ni鍍層,經過300℃×2h熱處理後,耐蝕性能進一步得到提高。
3多弧離子鍍層
多弧離子鍍是真空室中,利用氣體放電或被蒸發物質部分離化,在氣體離子或被蒸發物質粒子轟擊作用的同時,將蒸發物或反應物沉積在基片上。離子鍍把輝光放電現象、等離子體技術和真空蒸發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能明顯地改進了膜質量,而且還擴大了薄膜的應用范圍。
其優點是薄膜附著力強,繞射性好,膜材廣泛等。離子鍍種類很多,蒸發遠加熱方式有電阻加熱、電子束加熱、等離子電子束加熱、高頻感應加熱等。多弧離子鍍採用的是弧光放電,而並不是傳統離子鍍的輝光放電進行沉積。簡單的說,多弧離子鍍的原理就是把陰極靶作為蒸發源,通過靶與陽極殼體之間的弧光放電,使靶材蒸發,從而在空間中形成等離子體,對基體進行沉積。在ZL201鋁合金錶面多弧離子鍍Ti-Cr-N塗層,並在Ti-Cr-N塗層上制備一層脂類薄膜[10]。結果表明:Ti-Cr-N塗層中的Cr以固溶體的方式存在於TiN晶體中,沒有形成單獨的CrN相;塗層可以有效提高ZL201鋁合金的抗鹽霧腐蝕的能力。
4化學復合鍍層
在鍍覆溶液中加入非水溶性的固體微粒,使其與主體金屬共同沉積形成鍍層的工藝稱之為復合鍍。若採用電鍍的工藝則稱之為復合電鍍;若採用化學鍍的工藝則稱之為復合化學鍍。所得鍍層稱為復合鍍層。原則上,凡可鍍覆的金屬均可作為主體金屬,但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是鎳、鉻、鈷、金、銀、銅等幾種金屬。作為固體微粒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提高鍍層耐磨性的高硬度、高熔點的微粒;一類是提高鍍層自潤滑特性的固體潤滑劑微粒。在鑄鋁表面制備Ni-P-金剛石化學復合鍍層[11],結果表明,硫酸高鈰能促進金剛石微粒進入鍍層,隨硫酸高鈰含量增加鍍液穩定性大幅提高後趨於平穩,Ni-P-金剛石復合鍍層耐磨性優於Ni-P鍍層,添加2mg/L硫酸高鈰後進一步顯著提高,與Ni-P鍍層相比,復合鍍層耐蝕性差,添加硫酸高鈰後有所改善。
5化學轉化膜
化學轉化膜是使金屬與特定的腐蝕液相接觸,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附著力良好的、難溶的生成物膜層。這些膜層,或者能保護基體金屬不受水和其它腐蝕介質的影響,或者能提高有機塗膜的附著性和耐老化性,或者能賦予表面其它性能。化學轉化膜由於是基體金屬直接參與成膜反應而生成,因而與基體的結合力比電鍍層和化學鍍層大的多。幾乎所有的金屬都可以在選定的介質中通過轉化處理,得到不同應用目的的化學轉化膜,但目前工業上應用較多的是鋼鐵、鋁、鋅、銅、鎂及其合金。化學轉化膜同金屬上別的覆蓋層(例如金屬的電沉積層)不一樣,它的生成必須有基底金屬的直接參與,與介質中陰離子生成自身轉化的產物(MmAn),因此也可以說化學轉化膜的形成實際上可看作是受控的金屬腐蝕的過程。化學轉化膜按膜的主要組成物的類型分為:氧化物膜,磷酸鹽膜,鉻酸鹽膜,草酸鹽膜等。
鋁合金在大氣環境下容易發生晶間腐蝕而破壞。目前應用的高強度鑄造鋁合金一般含有硅、銅、鎂等元素,這些元素的加入增加了合金的腐蝕敏感性。其次是表面硬度低,容易磨損,外表光澤不能保持長久,所以要求有較高的保護措施。其中在鋁合金錶面上生成化學轉化膜具有設備簡單、成本低、投資省等優點。彭靚等[12]採用鉻酸鹽法在Y112合金上生成化學轉化
膜,實驗結果表明,該轉化膜具有高的耐腐蝕性,並具有美觀的金黃色外表面。
以錳酸鹽和鋯鹽為主鹽,在鋁合金錶面化學氧化得到的化學氧化膜[13]的腐蝕電位比鋁合金試樣的腐蝕電位正0.45V左右,腐蝕電流密度僅0.286μA/cm2;交流阻抗譜圖低頻端的阻抗值比鋁合金試樣的值大一個數量級;鋁合金化學氧化膜外觀呈金黃色,具有規則排列的柱狀生長結構。
葛聖松等[14]用無鉻化學方法在鑄鋁合金錶面製得黑色轉化膜,利用點滴試驗評價了膜的耐蝕性能。分別採用掃描電鏡及電子探針觀察膜的形貌、測定其組成元素,最後提出了黑色膜的形成機理和耐蝕機理。
㈣ 大家誰有關於鋁合金5052的焊接工藝,我萬分感謝了啊,急用
鋁及鋁合金的焊接工藝
鋁及鋁合金的焊接特點
(1)鋁在空氣中及焊接時極易氧化,生成的氧化鋁(Al2O3)熔點高、非常穩定,不易去除。阻礙母材的熔化和熔合,氧化膜的比重大,不易浮出表面,易生成夾渣、未熔合、未焊透等缺欠。鋁材的表面氧化膜和吸附大量的水分,易使焊縫產生氣孔。焊接前應採用化學或機械方法進行嚴格表面清理,清除其表面氧化膜。在焊接過程加強保護,防止其氧化。鎢極氬弧焊時,選用交流電源,通過「陰極清理」作用,去除氧化膜。氣焊時,採用去除氧化膜的焊劑。在厚板焊接時,可加大焊接熱量,例如,氦弧熱量大,利用氦氣或氬氦混合氣體保護,或者採用大規范的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在直流正接情況下,可不需要「陰極清理」。
(2)鋁及鋁合金的熱導率和比熱容均約為碳素鋼和低合金鋼的兩倍多。鋁的熱導率則是奧氏體不銹鋼的十幾倍。在焊接過程中,大量的熱量能被迅速傳導到基體金屬內部,因而焊接鋁及鋁合金時,能量除消耗於熔化金屬熔池外,還要有更多的熱量無謂消耗於金屬其他部位,這種無用能量的消耗要比鋼的焊接更為顯著,為了獲得高質量的焊接接頭,應當盡量採用能量集中、功率大的能源,有時也可採用預熱等工藝措施。
(3)鋁及鋁合金的線膨脹系數約為碳素鋼和低合金鋼的兩倍。鋁凝固時的體積收縮率較大,焊件的變形和應力較大,因此,需採取預防焊接變形的措施。鋁焊接熔池凝固時容易產生縮孔、縮松、熱裂紋及較高的內應力。生產中可採用調整焊絲成分與焊接工藝的措施防止熱裂紋的產生。在耐蝕性允許的情況下,可採用鋁硅合金焊絲焊接除鋁鎂合金之外的鋁合金。在鋁硅合金中含硅0.5%時熱裂傾向較大,隨著硅含量增加,合金結晶溫度范圍變小,流動性顯著提高,收縮率下降,熱裂傾向也相應減小。根據生產經驗,當含硅5%~6%時可不產生熱裂,因而採用SAlSi條(硅含量4.5%~6%)焊絲會有更好的抗裂性。
(4)鋁對光、熱的反射能力較強,固、液轉態時,沒有明顯的色澤變化,焊接操作時判斷難。高溫鋁強度很低,支撐熔池困難,容易焊穿。
(5)鋁及鋁合金在液態能溶解大量的氫,固態幾乎不溶解氫。在焊接熔池凝固和快速冷卻的過程中,氫來不及溢出,極易形成氫氣孔。弧柱氣氛中的水分、焊接材料及母材表面氧化膜吸附的水分,都是焊縫中氫氣的重要來源。因此,對氫的來源要嚴格控制,以防止氣孔的形成。
(6)合金元素易蒸發、燒損,使焊縫性能下降。
(7)母材基體金屬如為變形強化或固溶時效強化時,焊接熱會使熱影響區的強度下降。
(8) 鋁為面心立方晶格,沒有同素異構體,加熱與冷卻過程中沒有相變,焊縫晶粒易粗大,不能通過相變來細化晶粒。
2. 焊接方法
幾乎各種焊接方法都可以用於焊接鋁及鋁合金,但是鋁及鋁合金對各種焊接方法的適應性不同,各種焊接方法有其各自的應用場合。氣焊和焊條電弧焊方法,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氣焊可用於對焊接質量要求不高的鋁薄板及鑄件的補焊。焊條電弧焊可用於鋁合金鑄件的補焊。惰性氣體保護焊(TIG或MIG)方法是應用最廣泛的鋁及鋁合金焊接方法。鋁及鋁合金薄板可採用鎢極交流氬弧焊或鎢極脈沖氬弧焊。鋁及鋁合金厚板可採用鎢極氦弧焊、氬氦混合鎢極氣體保護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脈沖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脈沖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應用越來越廣泛(氬氣或氬/氦混合氣)
3.焊接材料
(1)焊絲
鋁及鋁合金焊絲的選用除考慮良好的焊接工藝性能外,按容器要求應使對接接頭的抗拉強度、塑性(通過彎曲試驗)達到規定要求,對含鎂量超過3%的鋁鎂合金應滿足沖擊韌性的要求,對有耐蝕要求的容器,焊接接頭的耐蝕性還應達到或接近母材的水平。因而焊絲的選用主要按照下列原則:
1)純鋁焊絲的純度一般不低於母材;
2)鋁合金焊絲的化學成分一般與母材相應或相近;
3)鋁合金焊絲中的耐蝕元素(鎂、錳、硅等)的含量一般不低於母材;
4)異種鋁材焊接時應按耐蝕較高、強度高的母材選擇焊絲;
5)不要求耐蝕性的高強度鋁合金(熱處理強化鋁合金)可採用異種成分的焊絲,如抗裂性好的鋁硅合金焊絲SAlSi一1等(注意強度可能低於母材)。
(2)保護氣體
保護氣體為氬氣、氦氣或其混合氣。交流加高頻TIG焊時,採用大於99.9%純氬氣,直流正極性焊接宜用氦氣。MIG焊時,板厚<25 mm時宜用氬氣;板厚25 mm~50 mm時氬氣中宜添加10%~35%的氦氣;板厚50mm-75mm時氬氣中宜添加l0%~35%或50%的氦氣;當板厚>75 mm時推薦採用添加50%~75%氦氣的氬氣。氬氣應符合GB/T 4842?995《純氬》的要求。氬氣瓶壓低於0.5 MPa後壓力不足,不能使用。
(3)鎢極
氬弧焊用的鎢極材料有純鎢、釷鎢、鈰鎢、鋯鎢四種。純鎢極的熔點和沸點高,不易熔化揮發,電極燒損及尖端的污染較少,但電子發射能力較差。在純鎢中加入1%~2%氧化釷的電極為釷鎢極,電子發射能力強,允許的電流密度高,電弧燃燒較穩定,但釷元素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使用時應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在純鎢中加入1.8%~2.2%的氧化鈰(雜質≤0.1%)的電極為鈰鎢極。鈰鎢極電子逸出功低,化學穩定性高,允許電流密度大,無放射性,是目前普遍採用的電極。鋯鎢極可防止電極污染基體金屬,尖端易保持半球形,適用於交流焊接。
(4)焊劑 氣焊用焊劑為鉀、鈉、鋰、鈣等元素的氯化物和氟化物,可去除氧化膜。
4. 焊前准備
(1)焊前清理
鋁及鋁合金焊接時,焊前應嚴格清除工件焊口及焊絲表面的氧化膜和油污,清除質量直接影響焊接工藝與接頭質量,如焊縫氣孔產生的傾向和力學性能等。常採用化學清洗和機械清理兩種方法。
1)化學清洗
化學清洗效率高,質量穩定,適用於清理焊絲及尺寸不大、成批生產的工件。可用浸洗法和擦洗法兩種。可用丙酮、汽油、煤油等有機溶劑表面去油,用40℃~70℃的5%~10%NaOH溶液鹼洗3 min~7 min(純鋁時間稍長但不超過20 min),流動清水沖洗,接著用室溫至60℃的30%HNO3溶液酸洗1 min~3 min,流動清水沖洗,風干或低溫乾燥。
2)機械清理
在工件尺寸較大、生產周期較長、多層焊或化學清洗後又沾污時,常採用機械清理。先用丙酮、汽油等有機溶劑擦試表面以除油,隨後直接用直徑為0.15mm~0.2mm的銅絲刷或不銹鋼絲刷子刷,刷到露出金屬光澤為止。一般不宜用砂輪或普通砂紙打磨,以免砂粒留在金屬表面,焊接時進入熔池產生夾渣等缺陷。另外也可用刮刀、銼刀等清理待焊表面。
工件和焊絲經過清洗和清理後,在存放過程中會重新產生氧化膜,特別是在潮濕環境下,在被酸、鹼等蒸氣污染的環境中,氧化膜成長得更快。因此,工件和焊絲清洗和清理後到焊接前的存放時間應盡量縮短,在氣候潮濕的情況下,一般應在清理後4 h內施焊。清理後如存放時間過長(如超過24 h)應當重新處理。
(2)墊板
鋁及鋁合金在高溫時強度很低,液態鋁的流動性能好,在焊接時焊縫金屬容易產生下塌現象。為了保證焊透而又不致塌陷,焊接時常採用墊板來托住熔池及附近金屬。墊板可採用石墨板、不銹鋼板、碳素鋼板、銅板或銅棒等。墊板表面開一個圓弧形槽,以保證焊縫反面成型。也可以不加墊板單面焊雙面成型,但要求焊接操作熟練或採取對電弧施焊能量嚴格自動反饋控制等先進工藝措施。
(3)焊前預熱 薄、小鋁件一般不用預熱,厚度10 mm~15 mm時可進行焊前預熱,根據不同類型的鋁合金預熱溫度可為100℃~200℃,可用氧一乙炔焰、電爐或噴燈等加熱。預熱可使焊件減小變形、減少氣孔等缺陷。
5.焊後處理
(1)焊後清理
焊後留在焊縫及附近的殘存焊劑和焊渣等會破壞鋁表面的鈍化膜,有時還會腐蝕鋁件,應清理干凈。形狀簡單、要求一般的工件可以用熱水沖刷或蒸氣吹刷等簡單方法清理。要求高而形狀復雜的鋁件,在熱水中用硬毛刷刷洗後,再在60℃~80℃左右、濃度為2%~3%的鉻酐水溶液或重鉻酸鉀溶液中浸洗5 min~10 min,並用硬毛刷洗刷,然後在熱水中沖刷洗滌,用烘箱烘乾,或用熱空氣吹乾,也可自然乾燥。
(2)焊後熱處理
鋁容器一般焊後不要求熱處理。如果所用鋁材在容器接觸的介質條件下確有明顯的應力腐蝕敏感性,需要通過焊後熱處理以消除較高的焊接應力,來使容器上的應力降低到產生應力腐蝕開裂的臨界應力以下,這時應由容器設計文件提出特別要求,才進行焊後消除應力熱處理。如需焊後退火熱處理,對於純鋁、5052、5086、5154、5454、5A02、5A03、5A06等,推薦溫度為345℃;對於2014、2024、3003、3004、5056、5083、5456、6061、6063、2A12、2A24、3A21等,推薦溫度為415℃;對於2017、2A11、6A02等,推薦溫度為360℃,根據工件大小與要求,退火溫度可正向或負向各調20℃~30℃,保溫時間可在0.5 h~2 h之間
㈤ 鋁合金無鉻鈍化劑、酸洗劑的配方組成有哪些
酸洗液是以鋁釩土、焦碳(無煙煤)為主要原料,在電爐內經高溫冶煉而成,主要化學成份為Al2O3(95%-97%)、TiO2 。還含有少量的SiO2和Fe2O3等,顯微硬度1800-2200 kg/mm2,韌性比SiC高,用它製成的磨具和磨料,適於磨削抗張較高的金屬,如各種通用鋼材、可鍛鑄鐵、硬青銅等,也可製造高級耐火材料。
三價鉻鹽是形成鈍化膜的主要化合物。但是鈍化劑成分的確難找,這需要向老師或者專家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