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佳能60D和50D有什麼區別
1 60D是塑料機身, 50D是鋁鎂合金機身 50D機身比60D大,操控來說隨我個人來講50D舒服些
2 60D是旋轉屏幕 ,50D的屏幕不能旋轉, 相對來說需要特殊構圖取景可能旋轉屏更方便,有些人不喜歡 ,因人而異。
3 50D有鏡頭對焦微調功能,而60D沒有,如果用副廠鏡頭, 可能有對焦不準的情況。
4 60D由於比50D新, 從自己高感光度降噪來說優於50D, 個人在實際使用中感覺60D的感光度1600比50D的8000要好一點點。
5 60D有新機器, 價格6000多 , 50D新機器估計市場很少見了, 二手價格5000左右。
㈡ 做專業攝像功能的相機 松下GH4深度評測
【IT168 評測】GH4是年初松下很低調發布的一款具備專業攝像功能的無反相機,能稱為專業攝像的照相機並不多,而松下GH4卻能成為其中之一並不是沒有理由。支持4K視頻拍攝加上M43獨有的疾速對焦,直接是把許多攝像師給驚艷到了,本來之前GH3的0.09秒已經夠狠了,而現在GH4是0.07秒,把反差AF自動對焦發揮到了一種極致。松下在視頻功能方面的做法真的是蠻拼的,而且相對的提升之處並不只局限在是攝像功能上,具體是如何,我們在文章中一見分曉。
GH系列長久以來一直是松下無反相機的旗艦系列,從GH2開始很多人就覺得其FHD錄像功能就不亞於當時的全畫幅單反,而後發布的的GH3同樣沒讓用戶失望,整體上進行了脫胎換骨,兩年一次更新的GH系列在2014年迎來了新品GH4,在視頻錄制方面一舉超越了當時所有的無反相機,而且其他性能也是無須懷疑,做到了相對專業的感覺,其高速的自動對焦響應和4K錄制視頻讓人只需要考慮手上錢夠不夠買而已。在M43無反相機中能說是專業相機的不多,奧林巴斯E-M1和E-M5是在其中,而隨著松下GH3和GH4的問世讓這個系統的專業相機更多了。
松下GH4相對GH3主要升級之處:
鋁鎂合金機身
4K視頻錄制功能
液晶顯示屏和電子取景器都進行了提升
低感光度可向下擴展至ISO 100
焦點數量從GH3的23個增加到了49個,暗部對焦能力提升至-4 EV,追焦成功率也非常高。
機身支持RAW文件編輯功能
不足之處:
沒有時下流行的USB充電介面
價格在無反相機中屬於貴重物品
照片畫質沒有提升
編輯點評(總結):
目前能夠錄制4K視頻的相機並不多,無反相機中有索尼A7S和三星的NX1,而A7S還需要藉助的是外接記錄器難免有點讓人遺憾,三星NX1則在對焦方面很難追隨上GH4,所以松下GH4也是目前無反相機中視頻功能非常突出的一個機器。佳能和索尼有一些專業攝像機確實內置了4K錄制功能的,但是其售價讓很多人望塵莫及。相比之下松下GH4是性價比頗高的4K錄制設備,而且對焦速度完全可以給一個極佳的肯定,拍攝過程中完全沒有感覺到延遲,和許多單反設備一樣。畫質、操作、色彩與白平衡這些方面,大多延續的是GH3的風格,並且在GH3的基礎上進行了些許改進。總之,松下GH4並不會讓人失望。
購買意見:
前面也說了,松下GH4應該是當前最便宜的4K攝像功能的相機,並且在對焦方面能夠做到行業中的頂端位置。除此之外,在操控上又能達到專業的程度,與許多專業的攝像機相比,輕便是最明顯的特徵了,完全能給一些專業攝像師當作一個備機使用。專業攝像師對這樣的機型別太猶豫,作為備用機器已經非常優秀了,目前在京東上售價11199元【點擊查看】。而普通的攝影愛好者我倒是不太推薦買松下GH4,因為你的需求更多的是拍照,在萬元價位全畫幅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評測分頁預覽(點擊圖片直達)
握持感強
松下GH4整體外形上與前代產品並沒有太大變化,在按鍵上做了一些優化處理來適應快捷操作,機頂有部分類似於奧林巴斯E-M1的風格,但是按鍵功能均不同。
松下GH4沿用了上一代產品GH3的鎂鋁合金機身,在各個接縫處、按鈕、轉盤上的縫隙都做了防塵、防滴的處理,這里說的防護性說的並不是能直接面對塵土和水。其三圍為132.9 x 93.4 x 83.9mm,重量為470g。這個重量和體積在無反相機中屬於比較重大的了,不過整體握持感很扎實,如果是專業攝像師做備機使用的話,這個三圍重量不是什麼問題。
▲具有防滑蒙皮的握柄
松下GH4可以說是無法相機中很有握持感的一款,握柄隆起部分和單反類似,用慣了單反相機的人用這個區別不大。握柄上還帶有防滑蒙皮,防止手持拍攝時意外滑落。這個設計能夠體現出GH4是要做專業的。
▲對焦輔助燈設置在握柄深處,並且這個可以通過菜單選擇開啟或者關閉。
外觀細節部分:透露著專業配置
▲M4/3型Live MOS感光元件
松下GH4搭載全新開發的M4/3型Live MOS感光元件,有效像素為1605萬,低通濾鏡經過了優化的處理,能夠盡可能的抑制摩爾紋並保留銳利的照片。其尺寸范圍在機身內部看也足以了解其覆蓋的面積,松下主打的也是M4/3的機型。
▲閃光燈同步接孔
松下GH4內置閃光燈同步接孔,這個介面讓一些老閃光燈還能夠物盡其責,雖然現在都用得比較少了,但是聊勝於無,感覺是M4/3系統的傳統配置。
▲機身頂部
乍一眼看過去機頂部分就像E-M1的風格,仔細一看,卻能發現大不同,例如右側的模式轉盤,松下GH4配備的是連拍與自拍轉盤、還有延時拍攝模式,是屬於轉動式的,針對性強。而E-M1還需要更多操作才能調整好。整個機頂部分的功能按鍵非常齊全,這從操控來看是非常方便的。
▲快門釋放模式轉盤
在連拍模式下GH4單次對焦每秒最多可以拍攝12張靜態照片,電子快門啟用後連拍可提升到每秒40張,這看起來有點恐怖?不,這是電子快門的特性,要是不受單次對焦的限制還能拍更多。在連續對焦啟用後加上機械式快門,每秒最多可拍7張,這個看起來比較正常的數字也就是相當於目前單反無反相機的APS-C中端機型水平。
具體的模式轉盤功能就不多說了,絕大多數專業相機的配置都差不多,松下GH4比較好的就是能保留3個自定義預設拍攝模式,這個功能對於許多人來說是非常方便的,特別是專業人士。在這里不得不說的是,松下GH4在曝光模式轉盤的中央配備了「鎖定/釋放」按鍵,它支持完全鎖定或是完全釋放的功能;「奇數和偶數」按下的狀態為可以持續轉動轉盤和完全固定轉盤,這個功能的配置很顯然就是為了避免意外操作。
▲雙聲道錄音孔和熱靴介面
機頂部分還有配備熱靴,這個能夠外接閃光燈或者其他外置設備,提升了拍攝的專業性。在熱靴的兩邊可以看到雙聲道錄音孔,讓視頻拍攝時候支持立體聲。
▲彈起式內置閃光燈
▲內置閃光燈開關
這里是內置閃光燈的按鍵了,按下後彈起閃光燈(需要在開機狀態下,應該是供電式按鍵,可以防止未使用情況下意外碰到而彈起)。內閃支持TTL閃光功能,閃光指數可達GN17,在用長焦鏡頭後,這個內閃就沒什麼用了。看整體彈起後的高度並不多,容易被長焦鏡頭遮擋住。
電子取景器和翻轉屏
松下從第一台GH相機就有了翻轉屏,一直到GH4依然保留,這是一個很實用的功能。如果沒有翻轉屏的配置,在構圖上就少了一些角度,並且翻轉屏更能夠適應的環境更多。松下GH4的翻轉屏還能夠自拍,電容式觸控且支持多點操作,尺寸為3英寸,104萬像素。夜景觸控屏的顯示效果可以通過菜單控制調節色彩平衡,對比度、飽和度,這是為「所見即所得」來提供支持的。
電子取景器為OLED規格,解析度為236萬像素,是無反相機中精細度較高的一款。
外部介面
在機身右側的上方設有REMOTE插孔,可用來外接電子快門線DMW-RSL1,這是為B門長時間曝光准備的,當然了由於松下GH4有Wi-Fi功能,還能夠通過手機、平板安裝APP來控制長時間曝光,我個人認為這兩種方式都是不錯的。
▲機身左側外部介面
在機身左側配備的是麥克風、耳機監聽孔、AV OUT/DIGITAL、HDMI輸出孔,沒有時下流行的USB充電介面,這一點筆者也覺得甚是可惜。
▲SD卡槽
松下GH4的存儲媒介是SD卡,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拍攝4K視頻,那盡量選購SDHC UHS-I或者以上規格的SD卡,這樣寫入速度才能保證視頻的流暢錄制。不太推薦用SDXC的存儲卡,請選購的時候格外注意。
▲在機身底部能看到機器的生產信息,橡膠蓋取下後可以搭配電池手柄或4K記錄器使用。
▲松下GH4電池
電池為DMW-BLF19E,容量為1860mAh,充滿電後約可拍攝530張靜態照片(動態視頻尚未測試,筆者預估不超過3個小時),與GH3相比減少了10張。
本頁總結:外觀上與上一代GH3沒什麼區別,在按鍵操作上做了些許改變,這些細小的改變會更加人性化。
雙撥輪操控
專業,要的就是專業,松下GH4確實是有這個態度。在許多入門級單反中都沒有配用的雙波輪在松下GH4上都有配備,這足以顯示其專業的態度。
松下GH4在頂部快門鍵附近配備一個波輪,一般用右手的食指操作。在握持時候,大拇指放置處有一個波輪,這兩個設計相當具有人性化,個人覺得這個操作有點和頂級單反沒什麼區別。
機頂按鍵
▲曝光補償、ISO、白平衡快捷鍵呼出調節頁面,最後一個為拍攝風格設定
機頂按鍵功能在前面外觀部分提到了快門釋放轉盤(連拍、定時拍攝、延時間隔拍攝)和曝光模式轉盤,在這里就不多說了。這里值得關注的是那些和單反一樣配置白平衡、感亮度、曝光補償的快捷鍵,還有頂部唯一一個Fn自定義鍵(Wi-Fi),建議在拍攝過程中可以把這個Fn按鍵設置為測光模式,這樣操作起來就非常方便了,這些快捷鍵的配額算是相當專業。
背部右側按鍵
▲Q.MENU快選菜單呼出頁面
▲菜單調節頁面
在這個區域配備了方向轉盤,菜單按鍵,DISP顯示調整鍵,三個Fn按鍵(Fn2默認為快選菜單,Fn3默認為對焦點切換鍵,Fn4默認為刪除/返回鍵),除了Fn按鍵其他的都屬於相機比較常規的按鍵。這里讓筆者可惜的是方向鍵有四個按鈕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閑置的,筆者建議松下更新固件時候能夠把這四個方向鍵設定為Fn自定義按鍵,這樣的話資源利用更加完全合理。
背部上方按鈕
主要設置的是對焦方面的按鍵,這么一個單獨區域全是對焦方面的事,貌似GH4是在強調其對焦性能的優異。而我看著這個配置方式非常眼熟,在很多單反中都有類似這樣的配置方式(不過是測光),可以快速的在單次對焦、連續對焦以及手動對焦之間作切換。按鍵還有AF/AE鎖定按鈕。
在對焦撥盤邊上是獨立的視頻錄制/停止按鈕,能快速切換到視頻拍攝模式。
背部左側按鈕
這兩個按鍵看著就像是隱藏在電子取景器下面的,而回看鍵就設置在這里。還有一個Fn5自定義鍵(默認為電子取景器和液晶顯示屏切換鍵)
本頁總結:個人覺得松下GH4所有的操控都是為專業而生的,並且針對視頻功能還做了不少的強調。一款無反相機能做到這樣,我其實挺服氣的,要是能在畫(hua)質(fu)上做些功課,並且多在媒體中進行宣傳,就不怕沒人知道你的好了。
4K視頻錄制功能解析
4K視頻錄制算是松下GH4最大的亮點了。也是本篇評測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這里除了4K視頻畫質會說到之外,還會聊到其對焦性能。這么說吧,有畫質沒有好的對焦性能是一種苦惱,有好的對焦卻沒有相應的畫質同樣的也是苦惱。
松下GH4是首款帶有4K視頻錄制功能的無反相機,這在發布之時幾乎是轟動了整個攝影圈,而專注於視頻領域的人士們也彷彿聽到了一個好消息——「減負」從現在開始。相對來說,具有專業攝像功能的相機並不多,而松下GH4可以算是其中一個,然後它的出現可以讓許多攝像師不用背負太重的器材也能夠拍攝畫質非常不錯的視頻。
松下GH4錄制視頻過程中支持全手動曝光,可調整光圈、快門、感亮度及曝光補償,針對每個國家的需求也設有NTSC、PAL的影片格率可以選擇,另外也有視頻專屬的24fps格式可以使用。在MP4及MOV的文件類型中均支持4K記錄能力,AVCHD僅能紀錄FHD的影片大小。視頻錄制時間限制方面,根據視頻格式不同有所改變,並沒有29分鍾59秒的限制,主要由SD容量大小而定。
4K視頻單幀截屏
我們這里來看看其畫質表現如何?(由於網路視頻流格式限制問題,4K視頻上傳也會被壓縮,不能看到具體效果,我們用的是100%截圖方式來體現)
支持4K拍攝和多種1080P高清視頻格式
4K模式下MOV格式拍攝
1080 50P模式下MOV格式拍攝
在4K視頻錄制下單幀截取的100%細節來看,其解析度相當於1000萬像素左右的靜態照片,而通過對比高清1080P格式下的,很明顯的看出區別,可以說不是一個量級的改變,1080P高清下的相當於200萬像素左右的靜態照片。
對焦性能
松下上一代GH3的對焦能力在EV-3到18,而GH4則是EV-4到18,定值ISO下換算。這樣的效果是讓暗部對焦性能加強了,也就是說在光線並不算充足的情況下也能夠快速的合焦。這對於只有反差對焦系統的GH4是一個非常大的技術突破,而大多數無反相機在對焦系統都轉為相位反差結合版的對焦才能提高對焦性能,所以松下GH4的對焦也是一大看點。
▲前面是調整對焦點,後面為對焦點覆蓋區域
松下GH4的具有49個自動對焦點,在液晶顯示屏上看幾乎覆蓋了整個畫面的區域。在這個基礎上還增加了自定義對焦點。自定義對焦點後再拍照的話只會在你選擇的區域內合焦,這能在一定區域內增強對焦的准確性,稱得上松下的對焦系統中的一項秘密武器。
有了暗部對焦的提升,有了全覆蓋的自動對焦點後的松下GH4不管運用到靜態拍攝還是視頻錄制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官方稱對焦速度僅為0.07s。下面通過實例來看看:
連拍測試
未開啟電子快門測試
在100%截圖中不難發現,其高速連拍加上優秀的追焦性能,把跟蹤的運動物體很好的抓拍到了,而出現脫焦幾率非常低。
開啟電子快門測試
從測試中截圖來看,不管是在開啟還是未開啟電子快門都能夠准確的抓拍住,其中會有一些脫焦的狀況,但是出現的幾率不多。
本頁總結:4K和對焦性能是松下GH4最大的兩個亮點。在這兩點上可謂是行業領先的地位,並且4K的配備是無反相機的第一款,也可以說是最專業的視頻無反相機了。如果只是4K就能說專業的話那未免有點過,松下GH4視頻功能中還有許多領先行業的功能小編限於能力問題沒一一去嘗試,如果有人懂的話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而對焦連拍方面,松下GH4也算是做到了行業中的某種極致了,基本很難有別的無反相機品牌能夠超越。
畫質與松下GH3相當
GH4搭載全新開發的M4/3型Live MOS感光元件,有效像素為1605萬,低通濾鏡經過了優化的處理,能夠有效抑制摩爾紋並保留銳利的影像,圖像處理器升級為Venus Engine IX(四核心),運算能力比過去快50%,同時也讓GH4可直接錄制4K影片、最低感亮度可擴展至ISO 100。整體畫質上和上一代松下GH3沒什麼區別。下面是通過評測室拍攝ISO12233標准解析度測試卡並且得出了結果,最佳解析度在F5.6上。
從測試結果來看,最佳解析度與一些APS-C的機型旗鼓相當,屬於中等水準,一般情況下3500分值以上的要在2000萬像素大概能達到。
除了客觀跑分測試,我們還通過評測室實拍來看其畫質如何。
從實拍照片來看,1600萬像素的解析度細節體現也很細膩,這應該是優化後的M4/3Live MOS感光元件帶來的效果。說白了,就是老人頭的細節還保留部分,金屬硬幣有些許失真,但是在這個像素下能達到這個水準還算好了,屬於無反相機中等水平。
高感測試,ISO800可用
松下GH4採用的是Venus Engine IX(四核心)處理器,感光度范圍為ISO200-25600,可向下擴展到ISO100。我們下面來看看松下GH4感光度表現如何。
通過各檔感光度的截圖對比可以看出,在ISO800以及之前的截圖畫面都非常的干凈,並且保留了大量的細節。ISO1600開始出現少量的肉眼可見的噪點,銳度開始下降。而從ISO3200開始噪點數量開始大量上升,並且在ISO6400開始畫面出現明顯的色彩偏移。綜上所述,松下GH3這款相機的極限感光度為ISO1600,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最好保持在ISO800及以下。
色彩測試
下面我們來看看松下GH3這款相機的色彩偏移的情況。在色彩測試環節中,我們用松下GH4搭載松下20mm f/1.7鏡頭,並設置自動白平衡拍攝標准色卡(上圖紅框區域為色彩測試范圍),最後通過Imatest軟體分析測試結果。
圖中被灰色線包圍的部分是松下GH4的色域范圍,測試圖中方色塊為理想色彩值,而圓色塊為實際拍攝值。通過上圖可以明顯的看出,在自動白平衡的條件下,松下GH4這款機器的色彩偏向藍色,色溫偏冷,所以比較適合拍攝風光題材的照片。
本頁總結:松下GH4的畫質和上一代GH3沒什麼區別,像素不提升的話,解析度很難做到無反相機的尖端水準,期待松下GH系列下一代產品在畫質上的改變吧。高感的話,松下GH4也只算是中等水平,ISO1600以上只能用於應急,而且最好放棄大圖展示。色彩這一方面,拍攝風景很有優勢。
濾鏡功能與Wi-Fi功能
無反可換鏡相機一直以來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豐富的濾鏡效果,雖然松下GH4是主打專業級別的無反相機,但是也在濾鏡上做了22種效果,這種功能可以直接跳過PS後期的方式來拍出好看的照片。選擇濾鏡的時候可在相機上實時看到某一種濾鏡的效果然後再做選擇,既直觀又方便。
總的來說,松下GH4即使是一個專業級別的無反相機,但是依然考慮到普通用戶的需求是很不錯的。通過濾鏡來展現所拍的東西再搭配後面要說的Wi-Fi功能去分享的話,點贊率肯定特別高。這些功能的配置都增強了松下GH4的可玩性。而且松下GH4還能通過機內直接簡單編輯照片,調節曲線、色彩等方式對於專業人士來用也很實用。
Wi-Fi功能
Wi-Fi在無反相機中的配置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其實絕大多數相機的Wi-Fi功能都差不多,主要以照片傳輸和遙控拍攝為主。早期只有照片傳輸的時候,許多廠商的APP交互性也不強,而後增加了遙控拍攝之後,整個體驗都不一樣了,松下GH4也是其中之一。我們通過下面的一些操作來了解下松下GH4的Wi-Fi都有什麼不同之處。
首先按下Fn1自定義鍵(默認為Wi-Fi功能鍵)後,然後跳出下面的頁面,然後根據提示一步步進行操作連接手機、平板等智能設備。松下GH4並沒有添置NFC近場通訊功能,而採用的是掃描二維碼快速連接,這種操作依然很時尚。
▲機身中按下Wi-Fi後跳出的頁面
▲遙控拍攝、設置、照片編輯功能
▲照片傳輸功能
然後就是在APP(名稱為Image App)進行各項操作,在APP中能夠遙控相機,幾乎相機上能夠調節的參數都能夠在APP中調節,例如ISO、光圈、快門速度、曝光補償這些常用的參數。
在APP中還能夠直接編輯照片,這也是為了分享照片而做的准備。
最後就是照片傳輸功能,這一點不說大家也都能循循漸進的知道如何操作,反正就是各家相機廠商的Wi-Fi功能大同小異,一通百通了,區別也就是交互體驗。
本頁總結:松下GH4在濾鏡功能和Wi-Fi做的功夫並不是業內頂尖的,但是能有這些實用的功能就能讓許多消費者所認可。這些應該是目前無反相機中的標配,如果沒有那就不是可惜兩個字能表達了。松下GH4的濾鏡功能非常豐富,多達22種,幾乎在任何場景都能夠用上,要看自己喜歡了。而Wi-Fi功能為分享增添了不少的便捷性,標配是應該的。
測試樣片實拍
㈢ 徠卡M-D Typ262 鋁鎂合金機身怎麼樣質量好不好
徠卡M262與M240這二款相機[其實應該是三款相機,M240有二款:M(Typ240)、M-P(Typ240)。]在外觀、操作、畫質上基本沒有區別。
M(Typ262):僅有黑色
M(Typ240):有銀色與黑色二種顏色
M-P(Typ240):有銀色與黑色二種顏色
徠卡M(Typ262)、M(Typ240)、M-P(Typ240)這3款相機都是採用相同2400萬像素CMOS的全畫幅數碼相機,顯示屏均為3英寸、92萬像素的高清液晶屏
徠卡M(Typ240)是基礎版;2012年9月推出,具體參數我就不羅列了,網上都有。
徠卡M(Typ262)是簡化版,取消了實時取景和短片拍攝功能,專注靜態攝影,也不能選配EVF,操作菜單也縮減至2頁,秉承了這台相機「專注於攝影的核心功能」的簡潔設計,相機頂蓋也從黃銅變成了鋁合金;
徠卡M-P(Typ240)是M(Typ240)的升級版,內存多了2G,連拍稍快,機身前臉取消了紅色的徠卡標志。
在整個徠卡M家族產品中,除了M8之外,其它都是135全幅的。
徠卡M系列膠片相機:M7、MP、M-A(MP全機械版,Typ127)。
徠卡M系列數碼相機:M8(APS-H畫幅),M9/後來換殼更名為M-E(Typ220),M(Typ240)、M(Typ262)、M-P(Typ240)、M-M(黑白機,Typ246)、M-D(Typ262)。
自1954年萊茨發布了徠卡M3以來,從膠片相機到數碼相機,徠卡M系列使用的都是半個世紀不變的經典徠卡旁軸造型的外觀。
㈣ 佳能70d外殼是不是鋁鎂合金
佳能70D的機身雖然為工程塑料材質,但機身外殼縫隙處都實施了防水滴防塵處理。在電池倉和存儲卡插槽蓋的開閉部分以及各操作按鈕周圍安裝了密封零件,機身接縫和速控轉盤的轉軸等採用高精度結合構造,可減少因水滴和塵埃的侵入導致的相機故障,基本上與高端或准專業單反是一個待遇。
㈤ 佳能單反6D是鋁合金機身嗎
朋友您好!
佳能6D機身幾乎都採用了高檔碳纖維材料,硬度可與鋁鎂合金相當,重量減輕了.
鏡頭介面部位是金屬卡口.機身材質與性能也決定了它的檔次與售價.
希望能夠幫到你.
㈥ 佳能60D和尼康D7000是屬於同一個檔次的嗎
其實區別主要在,尼康d7000 39點對焦(9點十字) 佳能60d 9點全十字(中央雙十字)
機身d7000是鎂合金材質(後背採用鋁鎂機身而前面板任然是塑料)60d機身是塑料的,
d7000對焦微調 60d 無 d7000取景器視野率100% 60d 96%
其實60d也有優勢,多了個翻轉屏,攝像流暢度方面也強於d7000。(還有雙十字對焦精度不錯,從測評網站視頻上看,60d對焦速度更快點)
樓主其實你需要考慮的是,用比佳能60D高出的錢去購買尼康D7000的這些高出來的性能是否值得。(這句是pconline上的話)
兩款都是中端單反,性能參數差別不算大。d7000出來沒多久,價格虛高,個人對其沒有好感,雖然我是尼康用戶,但考慮到價格 性價比,本人更看好60d。 (僅供參考)
你還可以參考下面信息。(出處:pconline)
尼康D7000、佳能60D各自參數優勝點對比
尼康D7000優勝點
1、機身材質
2、取景器參數
3、對焦系統
4、連拍性能
5、存儲卡設置
佳能60D優勝點
1、高解析度
2、對焦精度
3、高清視頻效果
4、旋轉液晶屏
㈦ 4.6寸鎂鋁機身+千萬像素 索尼LT28h評測
【IT168 評測】經常關注手機新聞的朋友一定能夠發現,索尼2012年主推機海戰術,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六款行貨產品(ST27i/MT25i/LT26i/LT22i/ST25i/MT27i)發布。今天筆者將為大家帶來的是即將發布的新一款索尼行貨智能手機LT28h(Xperia Ion)。這是索尼首款4.6寸大屏智能手機,搭載最新的Android 4.0.4系統,硬體方面採用:高通1.5GHz雙核處理器+1GB RAM/16GB ROM組合,配備一枚支持1.5秒內啟動並完成拍攝的1200萬像素攝像頭,續航方面則採用一塊1900mAh的電池。可以看得出來,無論內在的配置,或是外在的設計,都是索尼針對精英商務人士推出的最高配置的旗艦級機型。
關於索尼產品型號命名介紹:
單個字母是較舊的機型,X代表XPERIA系列,U代表娛樂無極限(Entertainment unlimited)。雙字母都是較新機型,由兩個字母組合表達含義,第一個字母:W代表Walkman系列,M代表Android中端定位手機,S代表Android低端定位或小體積手機,L代表Android高端定位手機;第二個字母:T代表直板,K代表側滑蓋。另外雙字母機型,只要是同一年發步,第一位數字都相同,比如2011年是1,2012年是2。
詳細參數:
索尼LT28h(Xperia Ion) 主要參數
操作系統
Android 4.0.4
網路制式
GSM/WCDMA
機身尺寸
133x68x10.8mm
重量
144g(含電池)
屏幕
4.6寸 1280X720解析度
攝像頭
130萬前置+1200萬後置
處理器
高通MSM8260 雙核1.5GHz處理器
機身內存
RAM:1GB ,支持Micro SD擴展
特色功能
鎂鋁合金機身設計/1200萬像素攝像頭/4.6寸720P高清屏
電池
1900mAh
機身顏色
黑/紅
上市價格
未知
機身尺寸為133x68x10.8mm,重量144g。鎂鋁合金的機身設計質感頗為優異,雖然屏幕下方沒有配備類似LT26i相同的發光帶,但仍具備識別度較高的獨特造型。為了配合全觸控的操作界面並降低機身厚度,外型仍採用直板全觸控設計。
索尼LT28h並不是主打輕薄,但也不至於太過厚重。機身背面的弧形設計,以筆者的手掌來說,單手可輕松實現大多數日常應用,不會有太大的負擔。機身仍具備納米防污塗層設計,能夠有效達到防污的目的。
${PageNumber}
4.6寸屏+1200萬像素 索尼LT28h細節設計
除了配有超大的4.6寸Mobile BRAVIA Engine觸控屏之外,還加入720P(1280x720)解析度。在畫質呈現上顯得相當艷麗、細致,在強光下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屏幕上方搭載一枚130萬像素前置鏡頭,可用作自拍。左側則為光線距離感應器,右側的LED指示燈在有未接來電、簡訊時會有顏色變化。
屏幕下方四顆按鍵分別為選項、首頁、返回及搜索功能,按鍵下方均有提示燈,在黑暗中也能輕易使用。按鍵下方有細長發光帶,發光帶本身不支持觸控操作。老實說,一開始使用相當不習慣,會下意識點擊發光帶操作,需要花點時間適應。
索尼LT28h搭載一枚1200萬像素攝像頭、配有LED閃光燈,Exmor R感光元件,F2.4超大光圈,在陰暗處也能有明亮的實拍能力,具體拍照樣張可以參考文章最後的專項測試。此外,LT28h支持1080P Full HD 攝錄,值得注意的是能在錄影時持續對焦,有效提供清晰的畫質。
LT28h保留了索尼愛立信時期的經典小綠球設計,下方的XPERIA則表明這個是索尼XPERIA系列的智能手機。
${PageNumber}
索尼LT28h機身介面設計及卡槽設計
機身頂部正中間為3.5mm耳機孔,右側從上至下依次為:電源/鎖屏鍵、音量調節鍵及拍照鍵。索尼LT28h改善了以往拍照鍵太靠近邊緣難以操作的缺點,按壓回饋很不錯。
機身左側為MicroUSB介面及Micro HDMI介面,配有防塵罩設計。機身底部為麥克風收音孔,並沒有設計手機掛飾孔與過去索尼推出的機器略有差異。
將機身背面頂部蓋往上推,可以看見索尼LT28h的MicroSD卡槽及Micro SIM卡槽(索尼為用戶准備了個桔黃色卡托,切勿將普通SIM卡插入)。除了可以看到的插槽之外,NFC近距離感應晶元則隱藏在機身內,如果你將智能標簽靠近,可以發現隱藏在攝像頭右側。
${PageNumber}
Android 4.0.4定製化界面及桌面小插件
從Android 2.1時代開始,索尼就定製化界面,直至今天的Android 4.0.4也仍為自家定製化桌面。可以說,索尼的定製化界面是一個簡潔又不失實用性的界面。桌面為5頁不可增、減設計,通過雙指縮放可以預覽全部桌面已有插件。
索尼LT28h已經升級至最新的Android 4.0.4系統,界面方面略有小改動。主要變化在長按菜單鍵,以前會呼出插件菜單,但升級之後將會在通知欄下方彈出兩個圖標,點擊左側圖標可以更改壁紙和主題;點擊右側“+”圖標,可以添加桌面小插件。
用戶能在LT28h桌面上擺設豐富的捷徑與小工具,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桌面風格(筆者基本將所有插件均添加在桌面上)。
▲通過兩指縮放可以顯示桌面所有小插件
${PageNumber}
特色應用解析+瀏覽器測試(位列第二)
與過去使用過的索尼智能手機相同,索尼LT28h內置Timescape。Timescape是整合通訊及社交網站為一體的一個軟體,可說是索尼智能手機的一大主打特色,它整合聯系人動態與執行動作,將每一個最新動態做成一張張透明小卡片,然後以時間依序排列。用手指一直上下滑動看各項事件,有興趣的再點進去,然後它會自動連結到各相關的功能。
既然是索尼手機,音樂播放自然要體驗。索尼LT28h加強了音樂播放界面設計,如果你曾經接觸過索愛Walkman系列手機的人應該都不陌生。用戶可以自定義播放界面,或者顯示專輯封面、均衡器調節等功能一應俱全。在手機連網的狀態下點∞,可以在播放某首歌曲時啟動全能智能搜來找尋MV影片。
什麼是TrackID功能? 其實,這是一個音樂辨識功能,要是遇上某首音樂,突然覺得很好聽,但是卻苦於不知道歌名,這個時候大家會怎麼辦?先只要用手機錄制數秒音樂片段,TrackID功能可將於數秒鍾內將歌曲名稱、藝人及相關專輯的資料顯示到手機,就如即時召來一位音樂達人,之後告訴你這是什麼音樂一樣!
相關的娛樂功能自然必不可少,數十萬個應用程序可供下載,並且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免費的游戲和程序。對於Android系統的擴展性和可玩性,不用贅述想必各位玩家也都懂的。
對於瀏覽器測試方面,主要分為兩項:第一項為速度測試,第二項為網頁兼容性測試。測試所使用的網頁為it168主頁,瀏覽器則採用系統內置的瀏覽器。經過實測,索尼LT28h瀏覽器整體表現還是很搶眼,網頁響應速度很快,縮放及拖拽時十分流暢。
通過Vellamo跑分測試,索尼LT28h得分為1648。基本看到位列第二,說明索尼LT28h對瀏覽器的優化程度很高,網頁瀏覽體驗中也表現更好。
備:Vellamo是由Qualcomm(高通公司)開發的一個基準測試應用(類似於Neocore),它可以讓你對手機瀏覽器的性能及穩定性進行測試,包括像Java腳本性能、渲染、聯網和用戶界面等。該工具的結果同樣包括多個子項,但我們只取總成績。
${PageNumber}
"索尼LT28h 1200萬像素樣張賞析
深獲好評的Exmor R感測器影像元件,也注入在索尼LT28h之中,機身搭載1200萬像素攝像頭,更提供LED閃光燈、F/2.4大光圈、自動對焦等功能,可在光源不足環境下拍攝出高畫質樣片。下此外,LT28h支持1080P Full HD 攝錄,值得注意的是能在錄影時持續對焦,有效提供清晰的畫質。下面我們一起感受下索尼LT28h的照片樣張。不得不說效果十分不錯,如果你對手機的拍攝能力要求比較高,這款手機絕對是值得考慮。
原片(點擊可查看原圖):
${PageNumber}
核心硬體:1.5GHz雙核處理器+1GB RAM
現在的Android手機廠商將產品變成硬體堆加,追求硬體配置參數比拼、玩家也似乎迷上了數據跑分這類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討論到底誰的機器處理器速度更快、更牛X。硬體方面來說,索尼LT28h配備高通Snapdragon MSM8260,1.5GHz 雙核處理器和1GB RAM/16GB儲存空間。其實跑分結果中很多數據可以借鑒參考,但是完全單靠數據說話未免有些片面。通過超級兔子對CPU、顯卡、內存、I/O等性能進行測試。可以看到,安兔兔跑分成績大概在6468分左右,這個分數比搭載同處理器手機略高。
就跑分數據而言,會受到很多因素干擾,包括處理器、及對跑分軟體優化都有關系,所以僅供參考,畢竟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數據花瓶”而是一個真正可以流暢使用的智能手機。索尼LT28h不論是跑分數據驗證還是上手體驗,流暢性都十分不錯,無明顯卡頓。
續航能力測試:
續航力方面,索尼L28h將電池提升至1900mAh,不過由於採用一塊4.6寸超大屏幕,所以續航比起其他Xperia系列智能手機其實未有顯現提升,簡單測試中,如果連續一小時網瀏覽的話,消耗電量約17%,手機閑置狀態下,5小時耗電約10%,基本上是一天一充。
全文總結:
優點:在索尼的優化下,LT28h速度表現理想,加上擁有1GB RAM,就算不配合清理後台程序操作,一直使用也未見有明顯的卡頓,加上不俗的拍攝能力及多媒體播放能力,索尼LT28h實際操作體驗甚至可媲美HTC One X等四核手機。另外一大特色就是4.6寸超大屏幕,顯示效果十分出色。雖然下方沒有採用類似LT26i發光帶設計,但整體造型仍非常漂亮,加上鋁鎂合金機身,質感更佳優質。
缺點:不論是造型設計還是硬體配置,索尼LT28h都在水準之上,唯獨處理器方面略有不足,如果要是搭配一枚性能更佳強勁的S4處理器,相信不論是用戶體驗還是續航方面都會有更好表現。
㈧ 尼康D7000外觀是鋁鎂合金嗎
D7000是 半鋁鎂合金,半塑料,這只是個噱頭。
不推薦買D7000,價格都快趕上佳能7D了,如果實在喜歡尼康的出片效果,不如加點錢 買個D300S,或者買D90、60D 都是不錯的選擇。
攝影愛好者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