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合金材料 > 吕梁哪里有做全铝合金建筑设计

吕梁哪里有做全铝合金建筑设计

发布时间:2022-05-11 22:27:14

❶ 吕梁的建筑设计院有哪些

就只有吕梁市建筑设计院

❷ 吕梁有哪些县市

吕梁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省辖县级市,分别是:离石区、岚县、临县、兴县、文水县、中阳县、方山县、柳林县、交口县、交城县、石楼县和汾阳市、孝义市。

吕梁市简介:吕梁介于北纬36°43'~38°43',东经110°22'~112°19',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东西最大宽度14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20公里,周边界限总长954.3公里。吕梁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部紧邻太原市、晋中市,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南部、北部分别与临汾市、忻州市接壤。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5%,耕地面积788万亩。

1971年5月,组建吕梁地区,2004年7月,正式撤地设市。现辖1区(离石)2市(孝义、汾阳)10县(交城、文水、兴县、岚县、临县、方山、柳林、中阳、交口、石楼),161个乡镇、街道(81镇、67乡、13个街道),总人口383万。

拓展资料:

吕梁市气候分区

吕梁市地形复杂,气候各异,根据农业气候资源和气候条件,全市可分为四个不同的气候区域。

①晋西丘陵——春轻旱,夏微旱农业气候区

主要包括吕梁山西坡临县以南的离石、柳林、石楼等地区。该区光热资源在吕梁市趋于中等状况,降水多集中在7-9月,降水强度大,多大雨、暴雨,由于坡陡沟多,垦殖过度,易发生洪涝灾害。春季温高雨少,土地裸露,多大风扬沙天气,春旱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春播工作。

②兴县丘陵——温和,春干旱,夏轻旱农业气候区

本区包括兴县和紫金山以北的黄河沿岸地区。主要气候灾害一是干旱严重,春季干旱明显;二是降水集中,强度大,多暴雨天气,水土肥流失严重,三是秋霜冻来的早,常因霜冻造成大秋作物减产。

③吕梁山区——高寒,春微旱,夏不旱农业气候区

包括吕梁山主体山脉,汾河上游河谷间山小盆地及部分高原、垣地等,北至岚县、南至交口。该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生长期短,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水热资源分布不协调,中高山区降水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很低。

④盆地——温暖,春干旱,夏轻旱农业气候区

包括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个平川县市的半山区。该区光热资源丰富,平川地区生长期长,灌溉条件好。主要气象灾害一是比较干旱,二是干热风天气多,影响小麦丰收,三是有时出现麦收期烂场雨,夏季暴雨大风造成高秆作物倒伏及秋霜冻等,均可造成农作物歉收。

❸ 榆林大发展,吕梁怎么办

这是在“抓学风、正作风、树新风”主题活动仍在进行中的又一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听说市委领导向新由陕西省省长调任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汇报工作时,受了批评。原因是榆林作为陕西的一个地极市,与山西同样是地级市的吕梁隔黄河相望,自然条件、县(市、区)数量基本相似或接近,都是资源地区和后发展地区,但榆林生产总值2009年达到一千三百多亿元,是吕梁的两倍。现在的榆林从各方面看都比吕梁要强得多,前景也要比吕梁看好。一衣带水的兄弟市,起步都比较晚,为什么榆林会飞快地发展起来,而我们吕梁却相比落后了呢?这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是应该好好认识一下我们自己了!我大约2003年去过榆林市,还去过其所辖佳县和神木县。那时看去,去榆林沿途有许多沙化的现象,但榆林市区建设得要比吕梁市区好一些、市容也更整洁卫生一些,佳县还比较落后,神木刚刚起步,小城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商店和饭店,但城区的开发兴建已见端倪,腾飞的趋势明确显现。据说现在的神木城市建设比吕梁市区都好,更不必比榆林市区了。 一、吕梁的主要资源相对没有榆林的丰富 我没有时间和机会更多地了解榆林,只能从互联网上看到一些,但比较了一下,榆林的矿产资源要比吕梁的丰富,特别是煤炭,预测储量和探明储量都比吕梁多得多, 吕梁虽然有铁、铝、白云石等优势资源,而榆林的天然气、湖盐、 岩盐等优势资源更是吕梁所不及的。所以,榆林的发展比吕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不要忽视,榆林还承担着更为沉重的治理沙化的任务,这是我当初去榆林及神木时沿途所看到过的景况。现在榆林的生产总值双倍于吕梁,沙化治理也取得了由沙进人退转变为人进沙退的成效,这足以说明榆林的资源开发和建设都已经先进于吕梁。 二、吕梁的决策、规划相对没有榆林的科学、合理 为什么相当于同一的起跑线,吕梁的发展能落后于榆林呢?这主要体现的是领导也就是决策者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甚至包括责任和品质。我们吕梁曾多次组织人员远赴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城市、甚至国外去考察学习,可是学到了什么呢?说实话,我没有看到过。可是与我们一衣带水、隔河相望的地区兀然崛起,我们怎么就没有看到呢?省委书记的批评,一下就擦亮了我们的眼睛,真是“众里寻她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眼前的事,就总让人们产生非议。吕梁市区的街道一次次地挖了填、填了挖、填了再挖、挖了再填,无数次地折腾浪费,怎么就不能一次或几次对此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呢?如果我们连这么小的事都做不好,那么,我们怎么能做成大事呢?从我们切身的感受,完全可以看到我们不讲科学的决策失误和不合理规划的重复浪费。一九九六年我陪同省交通厅离退休老干部(都是原厅、处级领导)对吕梁十三个县、市的公路建设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检查,孝义市那时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就很超前,六十米宽的街道,水暖电气网所有设施全都一次性设计建成,完全避免了以后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受到了省厅老领导们的高度赞扬。我们喜欢到遥远的地方去取经,而自身的成果和经验得不到肯定和推广,难道吕梁市区建设和其他县市就不能学习孝义的经验吗?吕梁的发展就不能做到科学、合理吗? 三、吕梁相对榆林的发展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单就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一事,足以说明榆林市神木县领导的民本意识是很强的。神木发展了,神木富裕了,政府有了钱,应该干什么,神木的领导头脑很清楚,要回报为神木做出贡献的老百姓,要让神木的老百姓充分享受神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成果。神木的领导能认识到:全县所有的人享受免费医疗,彻底消除了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顾虑,不仅没有增加财政负担,反而大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换来的是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神木的这一举措,在全国都引起强烈的轰动和反响,为国富民强开了先例,带了个好头。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 2007年,我曾带队检查全市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从孝义市到交口县路过兑煤那道沟,隐隐约约有许多炼焦、化工场地,一路烟雾弥漫,臭气熏鼻,我不知道当地的村民如何生存、生活,心想届时赚了大钱的老板全都远走高飞了,脑海里浮现出当地老百姓在严重污染的恶劣环境中,苦苦挣扎的凄惨景象。老百姓要的是这样的资源开发、这样的经济发展吗?我不敢想下去!当然,我相信环境污染通过这几年的强制治理,会有效地缓解或好转,但历史的欠账是短时间内不易还清的。不容否认,我们吕梁在发展,我们吕梁发展了,我们的财政要比过去富裕得多,我们的“三公消费”增加了,可是老百姓呢?在次贷经济危机的波及下,在物价持续上涨、通货不断膨胀中,得到了什么?不就是默默地承受吗?如果我们的财政做不到为所有的人全免医疗费用,那么半免呢?再做不到,免去四分之一呢?或者,为在龄学生完全免去学杂费呢?是“不为也”还是“不能也”?据说,中阳县已为高中以下的学生已免去了所有学杂费,而中阳县并不是吕梁最富裕的县,但无论如何,这多少对我们吕梁人是一种慰藉。 这个问题其实最好是由吕梁的领导人、决策者来回答才是。我们大家都来思考、都来讨论、都来出谋划策可以,群策群力吗,古人说过“肉食者鄙”,由大众参与决策一定更有智慧,更切实际。但现实不是完全如此,如果真让老百姓说话,吕梁市区的建设绝不会出现挖了填、填了挖、挖了再填、填了再挖的胡乱折腾、重复浪费的不良局面。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吕梁人,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是有责任的,因为吕梁的发展,毕竟是关系我们每个吕梁人的事。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应该讨论、应该为吕梁的发展献计献策,应该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应该提出不同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如果我们真要向榆林学习、看齐甚或超越,就不要造势,一定要找准我们吕梁的优势和不足,包括客观的条件和主观的因素,要尊重规律,尊重科学,从实际出发,找到我们吕梁发展的真正出路。我们不能求名,但要做实,不能求大,但要做好,不能求多,但要做真。我们应有一个求真务实的具备一定领导能力、决策水平的领导班子,应有一支富有管理经验、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我们所有的干部都要树立牢固的人本观念和科学发展的思想,要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国富民强;我们要充分调动所有的吕梁人、包括在外工作学习的吕梁人和关心、关注吕梁发展的人,激励他们积极踊跃地投入和参与到吕梁的建设中来,以为吕梁的发展献计献策、投资出力、增砖添瓦。我想只要我们一心一意要发展吕梁,齐心协力来建设吕梁,做到科学决策、合理规划,有序开发,持续发展,就一定能使吕梁的建设发展事业成功壮大。 题外的话:“抓学风、正作风、树新风”主题活动尚在进行时,“榆林大发展,吕梁怎么办”的活动又接踵而来,而且要求你在没有直观感受,没有时间和机会更多地了解榆林的基础上,就要写出关于“榆林大发展,吕梁怎么办”的调研报告,我想这样要求是很不负责很不严谨的,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在造势,在搞形式,这样的活动能有好的效果吗?学风能这么抓、作风是这么正、新风是这么树的吗?二O一O年八月十七日

❹ 吕梁市有那几个县

吕梁市有10个县。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西隔黄河同陕西榆林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接壤。全市基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

市境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下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离石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吕梁市常住人口为3398431人。

矿产资源

吕梁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全市已发现各种成因类型的矿产40种,产地40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0处,中型矿产地63处,小型矿产地30处,矿点及矿化点274处。

吕梁市突出的资源是煤、铁矿、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白云岩、石棉、硅石和含钾岩石等,已探明一定储量,其他如硫铁矿、石膏、大理石、蛭石等非金属矿产,虽无探明储量,但多年来一直被群众采用利用。另外,煤层气、膨润土、紫砂陶土、石墨、花岗石等有一定的成矿远景。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吕梁

❺ 山西省吕梁市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一般海拔1000——2000米。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年平均气温8.9℃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51.7——2871.7小时,无霜期一般为133——178天。全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总人口35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4%。 吕梁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市区境内的骨脊山,古称吕梁山。据《永宁州志》记载:“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 骨脊的古意与吕梁相通,故以吕梁山引申命名。 吕梁市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地区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历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组建。2004年7月撤消地区设立地级吕梁市。全市辖一区,即离石区;二市,分别是汾阳市、孝义市;十县,分别是交城、文水、中阳、柳林、交口、兴县、岚县、临县、方山、石楼。148个乡镇(81镇67乡),12个街道办事处,3110个行政村,81个居委会。 离石区是吕梁市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吕梁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蕴藏着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三晋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沿革 吕梁地区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地区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大陵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成、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为平阳郡辖县。王莽代汉后,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离石、蔺、皋狼、临水、中阳、平周为西河郡辖县;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蒲子县属河东郡。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同年,临水县并入离石。中平年间美稷县“南徒于兹氏县界,寻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8年)“南匈奴内附”, 左部居于兹氏,中部居于大陵。 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设置西河郡,治兹氏县,辖离石、中阳等县;大陵、平陶二县仍属太原郡,蒲子县仍为平阳郡辖县。 西晋。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属县未变,仅兹氏县改隰城。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混乱。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设吐京镇,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吐京镇下设岭东、岭西二县,平陶县移出区境,大陵县改受阳。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复置西河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废蒲子县,设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 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县属西河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受阳县仍属太原郡,离石境域仍设离石镇。 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称,治所仍设隰城,西河郡隶属之。离石镇改怀政郡,辖县有昌化、良泉等县,蔚汾县属神武郡,受阳县属太原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后因裁郡改属怀政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 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离石、修化(窟胡县改)、太和(乌突县改)、平夷、定胡(即今柳林县孟门镇)、宁乡等县属离石郡,西河郡辖县有隰城、永安二县,受阳县仍属太原郡,岚城县属楼烦郡,石楼县属龙泉郡。 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西河(隰城县改)、孝义(永安县改)二县属汾州,离石、平夷、定胡、临泉、方山属石州,宜芳、合河二县属岚州;石楼、温泉二县属隰州,交城、文水二县属并州(太原府)。 五代时期,吕梁境域内所属未变。 宋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离石、平夷、方山为石州辖县。西河、孝义为汾州辖县;宜芳、合河为岚州辖县;石楼、温泉为隰州辖县;定胡、临泉为晋宁军辖县;交城、文水二县为太原府辖县。 金代,仅因晋宁军被撤销,辖县改属石州,其它州县的隶属未变。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 (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石楼为晋宁路辖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年)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年),增设方山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0年1月中旬,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石安(今孟门镇石安村) 成立,首任县长梁延檀。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专区辖县有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 1951年3月27日汾阳专区撤销,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划归榆次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石楼县划归晋南专区。 1952年7月1日,兴县专区撤销,兴县、岚县划归雁北专区;临县、方山、离石、中阳划归榆次专区。 1954年7月1日,离石、方山二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县并入汾阳县,中阳县与离山县合并为离石县,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岚县分别划入静乐和兴县,石楼县并人吕梁县。1959年9月19日除孝义县以外其它各县恢复建置,1961年5月恢复孝义县建置。 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组建,同时恢复方山县,新增设娄烦、交口二县;1972年4月,娄烦县划归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设柳林县。1992年孝义撤县设市;1996年离石市撤县建市;1996年汾阳撤县建市。 2003年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地级吕梁市。
行政区划
全市现辖1区10县,受省政府委托,代管两个省辖县级市。总人口3727057人,国土面积达21095平方公里。(2006年数据) 吕梁市面积21143平方千米,人口350万(2003年)。吕梁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离石区面积1323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033000。区人民政府驻交通路。 孝义市面积 948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032300。(山西省计划外单列市) 汾阳市面积1176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032200。(山西省计划外单列市)山西省并没有计划单列市。 文水县面积1064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0321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中阳县面积1441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033400。县人民政府驻宁兴镇。 兴县面积316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033600。县人民政府驻蔚汾镇。 临县面积2979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033200。县人民政府驻临泉镇。 方山县面积1433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033100。县人民政府驻圪洞镇。 柳林县面积1288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033300。县人民政府驻柳林镇。 岚县面积150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033500。县人民政府驻东村镇。 交口县面积1258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032400。县人民政府驻水头镇。 交城县面积1821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030500。县人民政府驻天宁镇。 石楼县面积1736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032500。县人民政府驻灵泉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有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布依族、黎族、羌族、藏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哈尼族、锡伯族、黎族、白族、土族、土家族等民族分布。 吕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2003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吕梁市。全市现辖1区10县,受省政府委托,代管两个省辖县级市。总人口347万,面积21095平方公里。吕梁是资源富区,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藏有40多种,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气层等。其中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3%,远景储量1101亿吨,探明储量404亿吨。4号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预测储量达4.4亿吨,为山西之冠;铁矿石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睥29.41%。地上核桃、红枣、沙棘等经济资源得天独厚;野生动物有国家珍禽褐马鸡以及金钱豹、鹿、獐等,鸟类140多种;小杂粮品种齐全,质优量大。
自然地理
位置 吕梁市组建于2004年,辖一区十县,代管二市,总面积21095平方公里,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 交通 铁路 [1]吕梁市境内有介西、太中银和孝柳等多条铁路。孝柳铁路目前没有开通客运列车,介西铁路南起介休市,北到孝义境内的阳泉曲镇,在介休与南同蒲铁路相连接,已开通每天往返于阳泉曲和省会太原之间的客运列车。列车途经孝义、介休、平遥、榆次等地,太原站的发车时间是早上7点,阳泉曲站的发车时间为下午2点,全程需要4小时40分钟。 2011年1月11日通车的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吕梁境内有交城、文水、汾阳、吕梁等站,其中吕梁站为太中银铁路第三大站,使吕梁真正意义上进入了铁路时代,太原至吕梁路程缩短在三小时之内。 公路 307国道与209国道纵横贯穿整个吕梁市,是吕梁与外部联系的重要通道,它们和境内的九条省道、夏汾高速等组成了遍布全市的快速公路交通网络。位于市政府附近的离石汽车站是吕梁汽车客运交通的枢纽,有开往太原及周边地区的客运班车。 气候 吕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吕梁关帝山主峰一带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而临县、柳林沿河一带较为干旱,降水量通常在450mm以下。 水文 (一)、水资源总量及其特点 吕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1.1亿立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9亿立米。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重复量,重复量包括河川基流量4.069亿立米,柳林泉年径流量1.23亿立米,河道渗漏、山前侧向补给地下水的地表径流0.207亿立米,共计5.51亿立米。根据吕梁的自然社会状况,水资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非常贫乏。按1999年全区人口334.54万人计算,人均占有量为433立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0%,比全省平均水平还少30立米。按1999年全区耕地878万亩计算,亩均占有量为165立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1.5%,比全省平均水平少40立米。二是分布极不均匀。首先干旱年和丰水年相差悬殊很大,降雨极值比相差达5.93倍。其次年内分配不平衡,占有水资源总量76.7%的河川径流,近三分之二的量集中在汛期,且以暴涨暴落的洪水出现。再次是区域分配不均,平川区每平方公里9万立米,而山丘区每平方公里只有6.5万立米,占平川区的72%。三是日趋衰减。根据《山西省水资源公报》(1997年)公布,1997年吕梁市水资源总量仅有8.821亿立米,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7.1%,其中地表水占4成,地下水占6成。 (二)、水系 吕梁市全境均属黄河流域,以吕梁山为界,河流分为直入黄河和通过汾河流入黄河两个水系,即黄河支系和汾河支系。 1、黄河支系 黄河支系流域面积13786平方公里,河流多源出吕梁山西麓,水源多为潜层地下水涌出,水源不稳定,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比较明显,并且受年度间降水量影响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其中较大的河流有: 黄河干流 自保德县而来,至兴县北会村牛家洼入境,为吕梁市与陕西省界河,经兴县、临县、柳林至石楼县后北头村出界,境内全长296公里。据吴堡水文站观察记录,年平均径流量397.3亿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20.9公斤/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达2.68万立米/秒(1940),枯水期最小流量仅有39.5立米/秒(1978年)。 岚漪河 发源于岢岚县荷叶坪山马跑泉,至兴县木崖头乡青草沟村东南1公里处入吕梁境,至裴家川口汇入黄河。河道全长120公里,其中吕梁境内36公里。流域面积2167平方公里,吕梁境内为544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8.59%。多年平均径流量0.94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170万吨,1967年实测洪峰流量2740立米/秒。该河季节性变化较强,冬季有四个月为结冰期(上年12月至下年3月)。 蔚汾河 发源于岚县野鸡山,由界河口入兴县境,至张家湾村汇入黄河。据县志载:“管涔以西至合河,皆汉汾阳县城,汾阳北山,汾水出焉”。又因河流经县南蔚山脚下,故名蔚汾河。较大的支流有南川河和交楼河。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478平方公里,河床比降9.73%,多年平均径流量0.757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1440万立方米。据1967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840立米/秒。该河冬季结冰,封冻期三个月,(上年12月至下年2月)。 湫水河 古称临水,亦名龙泉水、秋水。《水经注》谓之“陵水”。发源于兴县白龙山下湫水寺,流经临县湫河川至碛口镇汇入黄河。河全长122公里,流域面积1989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6.5%,多年平均径流量1.05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400万吨,平水期流量1.1亿立米/秒,1967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3670立米/秒。主要支沟有郝家沟、油坊沟、代坡沟、太平沟、城庄沟、榆林沟、安业沟、大峪沟、车赶沟、招贤沟等,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沟共有26条。 三川河 由北川、东川、南川河及三川河柳林段合称,流经方山、离石、中阳、柳林四县市,于柳林县石西乡两河口村汇入黄河。三川河全长168公里,河床比降4.14%,流域面积4161.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84亿立方米(含柳林泉流量1.23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4070立米/秒(1966年),年平均输沙量2440万吨。其北川河为三川河正源。发源于方山县北赤坚岭,至离石县城西与东川河汇合。全长90公里,流域面积1456.1平方公里,河床比降6.4%,常年清水流量约0.6立米/秒,年平均输沙量202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949亿立方米。北川河上源多为花岗岩和古老变质岩山区,降水较多,水量丰足,河谷双较开阔,宽约1000--2000米,由于河流弯曲,谷中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两级阶地。东川河位于离石县东北,上源分小东川河和大东川河,在五里铺汇合,全长44公里,河床比与北川河相汇。东川河流域总面积为944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804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306亿立方米。南川河古称宁乡水,发源于中阳县刘家坪乡界牌岭,由南向北流经中阳县城、金罗等地,在离石县交口镇汇入三川河。南川河上源偏东为枝柯河,偏南为其干流。主河道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835.4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上游为1.6%,下游为1.0%。年平均径流量0.458亿立方米。南川河流域上游为土石山区,面积为5976平方公里,植被较好,年平均输沙量24.6万吨,中下游为黄土丘陵区,面积238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569.3万吨。三川河柳林段,一名清水河,由北川、东川、南川河自离石县城至交口镇间汇合而成,向西至柳林县两河口村汇入黄河。全长78公里,河床比降0.38%,流域面积925.5平方公里,河谷宽度500--1200米,年平均径流量0.236亿立方米。 屈产河 又名龙泉水,发源于石楼县东石楼山西侧。流经城关、西卫由曹家垣入柳林县,至石西乡下塌上村汇入黄河。全长74.9公里,流域面积1205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0.93%,年平均流量为0.342立米/秒,洪水期流量为130--240立米/秒,结冰期由上年11月开始至下年1月开始解冻。 2、汾河支系 汾河支系流域面积7309平方公里,河流源出吕梁山东麓,水源系潜水的断层水。由于水源不稳定,河流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其中主要河流有: 汾河干流 自太原市清徐县而来,文水县阎家堡村东一公里处入吕梁境,为吕梁地区与晋中地区界河。在文水县徐家镇村南一公里处出境,又经平遥、介休市至孝义市霍家堡村折而重入吕梁境,至东董屯村南二公里处出境,境内长度共计40公里。据兰村水文站实测:平均流量为21.8立米/秒,含砂量44.2公斤/立米。 岚河 亦名岚州河,《岚县志》称:“绿水河”,发源于岚县河口乡马头山脚下,上源亦称岚城河,有普明河、合会河等较大支流,至曲立入娄烦县境后江入汾河。吕梁境内河长56.7公里,流域总面积1146平方公里,本区境内为10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68亿立米,年平均输沙量为547万吨。该河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平水期流量仅有1.8立米/秒,洪水期流量为170立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879立米/秒(1958年)。 磁窑河 发源于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故名。瓦窑河为其最大的支流。河出磁窑沟后进入平川区,至石侯村合瓦窑河入文水县境,经汾阳至孝义北桥头村汇入汾河。现河道为原汾河故道,河原由交城境内入汾。河全长121公里,流域面积为568.6平方公里,河床比降沟口以上为3.33%,以下为1%,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0万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0万吨。该河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百分之九十的径流集中在汛期,均被下泄出界,上游极少用于灌溉,文水县以下可得洪灌之利。 文峪河 古称文谷水,又名文水,为汾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元和郡县志》谓:“文谷水,出交城县西南文谷”。又因河水多波纹,故名。河发源于关帝山脚下,自上而下接纳了东西葫芦水、窑儿河、三道川、二道川水、西冶河、头道川水、峪道河、禹门河、向阳河、阳城河、虢义河、孝河等,至孝义市南姚村东1.5公里处汇入汾河。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411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3203平方公里,平川区909平方公里。据1956年——1984年实测资料,年平均径流量2.56亿立方米,其中最大值5.84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值0.921亿立方米(1972年),汛期径流量为1.11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43%;最大洪峰流量为1751立米/秒(1959年)。该河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12月至下年1月为结冰期。 孝河 正源为况镇河,至薛家会以下先后接纳下堡河、柱濮河、曹溪河,经孝义古城南,东流至芦南村0.5公里处汇入文峪河。全长56.5公里,流域面积46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0.16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为2100立米/秒。 双池河 上源为村川河,发源于交口县,先后接纳了大麦郊河、院川河等,至双池镇以下称双池河。全长72.6公里,流域面积为1111平方公里,其中吕梁地区境内982.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10.7%,年平均径流量为0.184亿立方米。 (三)主要泉水 吕梁市境内大于100升/秒的泉水,共有七处,总年径流量为1.53亿立方米。 柳林泉 位于柳林镇东龙门会、寨东一带的三川河谷中,属于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内出露的上升泉。泉水呈集中和分散状出露,泉水海拔高度为801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3亿立方米,(流量3.9立米/秒),泉域范围4400平方公里,其中石灰岩裸露面积1700平方公里。泉水来自不同的方向,反映在水质上有明显的差别,河谷北侧的水质较好,南侧因受煤系地层的影响,水质略差。 吴城泉 出露在吴城镇驿沟与大东川交汇处,由于呈城逆断层上盘古老变质岩的抬升,阻挡了自东部汇集的岩溶水,形成蓄水构造。流量为170--530升/秒,钻孔单位涌水量4.36--7.6升/秒·米。大者可达26.66升/秒·米。 神头泉 位于汾阳市峪道河镇神头村,泉水出露在北--北东向断层带上,地下水由北--西向寒武奥陶系内溶洞水补给,涌水量316--450升/秒,矿化度0.25克/升。泉口标高海拔1127.07米。 峡口泉 一名向阳泉,位于汾阳市城西15公里的向阳村西峡口一带,故名。因沟谷的常年侵蚀,使寒武系石灰岩出露在地表,中统石灰岩中的地下水溢出成泉,为一下降泉,泉水由北侧寒武--奥陶系内溶洞水补给,流量为150--175升/秒,矿化度0.26克/升,泉口标高海拔1150.88米。 西冶泉 位于中阳县南川河东源枝柯河上,出露在北--北东向离石油房坪--中阳枝柯一线的断裂带上。由于西侧古老变质岩的抬升,阻挡了由东部而来的岩溶水,形成蓄水构造,该泉属于间歇泉,泉水大约以14年为一个周期,每次流出时间为一年,呈散泉。流量150--210升/秒,泉口标高海拔1240米。 水神头泉 位于交口县康城镇解家坪村以西,泉水出露自奥陶系中统石灰岩,流量20--252升/秒,水量的瞬间变化很明显。泉口周围的钻探调查均未见到水,据分析该泉为局部上层滞水泉。 枣林泉 位于离石区枣林乡枣林村,出露于北--北东向断裂带上,矿物质丰富,水质极好,经质检部门检验,具有极大的保健作用。 (四)地下水 吕梁市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7.9074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为7.0304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8.91%,其中河川基流量4.957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总量的70%以上;平原区内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264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量为1.1494亿立方米。 地下水多年平均可采量为2.3819亿立方米,(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其中平原区1.8504亿立方米,山丘区0.5315亿立方米。 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丘区内的各条河道上,上游多为变质岩类裂隙水,区内降水量较大,自然植被较好,水源较为充足;中下游一般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区内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河川基流很不稳定。此外碳酸岩类岩溶水是吕梁境内的主要地下水资源之一,区内碳酸岩类地层出露较广,约在4000平方公里左右,在出露区内形成了一系列的小泉水,如柳林泉、神头泉、峡口泉等,受山前断层影响,一部分作为平原区的补给水源,转入平原区内,一部分补给了境外的郭庄泉和黄河。区内的渗入区,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 平原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内地势平坦,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一些城镇、居民地和工业区内,往往造成地下水超采,形成了“漏斗”。 土壤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西依黄河,东连太原盆地,辖13个区县市,148个乡镇(81镇67乡),12个街道办事处,3110个行政村,126个居委会,347万人口。全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全市总面积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5%,折合面积3169.9万亩,其中农业用地2308.17万亩,建设用地121.78万亩,未利用地739.95万亩。在农业用地中,耕地803.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35%;园地22.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1%;林地1193.09万亩,37.64%;牧草地97.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其他农用

❻ 山西吕梁临县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属地】: 山西省吕梁地区(2004年吕梁地区撤区建市,改为吕梁市,同年离石市改为离石区。)

【面积】: 1339平方公里

【邮编】: 033000

【区划】: 离石区辖7个街道、2个镇、3个乡:滨河街道、凤山街道、莲花池街道、城北街道、田家会街道、交口街道、西属巴街道、吴城镇、信义镇、红眼川乡、枣林乡、坪头乡。

【人口】: 20.78万

【区政府所在】: 交通路

【地理】

离石区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市中部。离石处于吕梁山脉中部,四周群山环绕,沟壑纵横,黄土梁峁起伏连绵,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分为山地区和丘陵区。东部山峰有云顶山、狐爷山、陈家地山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东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天顶山、起云山等,海拔在1900——2000米之间;位于市境东北部的骨脊山,海拔2535米 ,为该市最高峰 ,也是全市的主要林木产地;中部和东部为丘陵区 ,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黄土覆盖较厚;丘陵间布有川谷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为该市主要农作区。境内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大东川河、小东川河等,均于县城附近汇入三川河,经柳林县注入黄河。离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度,一月均温--8.2度,七月均温22度 ,年均降雨量 550毫米 ,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无霜期为100至170天。

【历史】

早在八九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其代表性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遗迹都曾在此发现。离石这一名称是由山水而来,山即离石山,俗称赤尖岭(现今方山县北),山前有水,水名离石水,县名由此而来。大禹治水时有些重点工程就在古离石境内。战国时的《吕氏春秋》文中曾说:“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永宁州志》载:吕梁山在离石城东一百里,俗称“骨脊山”。孟门,现今属柳林县,位于村南的蛟龙石壁,将黄河两岸的石山连接成一个天然的大坝,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形成湖海,若遇大雨,洪水滔天,大溢逆流。大禹在孟门西南劈开蛟龙石壁,使河水顺流而下,形成古离石十景之一的“孟门洪涛”。 春秋属晋地,战国为赵之离石邑,为三晋西部重镇。西汉置县,自东汉永和五年 ,西河郡移治于离石。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刘渊据县而起兵后,县遂废。北魏明帝时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改离石,为离石郡治。唐、宋、元、明皆属石州,明初离石市并入石州,明隆庆年知州李春芳以石、失同音改名为永宁州。民国元年废州为县,三年复称离石。1941年又置离东县,1946年并入离石,1954年改制时并方山县为离山县,其后有分制方山县,1958年与中阳县合并称离石,1959年复置中山县。1971年后为吕梁地区行署所在地。1996年撤县设市。2003年10月23日,吕梁撤区设市。离石市复改为离石区。 离石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一层关系,它下属的县名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比如唐朝,它领离石、平夷、临泉、定胡、方山五县:宋朝领离石、平夷、方山三县。还有前面提过的知府为之改名的事情,都可见其重要性。

【景点概况】

位于离石城西公里的安国寺,始建于唐贞观11年。位于城东南25公里九凤山麓的白马仙洞,洞内怪石嶙峋,尖石如剑,方石如床,再进洞有柱石自洞顶倒悬而下,离地三尺,击之铿锵有声,洞内还有若干池潭,水深清澈,此洞是吕梁山脉少见的大型溶洞。东部山岭,北齐称黄垆岭,曾为北齐长城的原始点,明末李自成与明军大战于此,明军溃败。黄垆岭林木茂盛,视野开阔,夏天气候凉爽,山花似锦,秋日万山红遍,十分壮观。

【工农业】

全市现有耕 27.03万亩,农作物主要有谷子、小麦、玉米、高粱、土豆、豆类、麻类等。林地26万亩,野生药材有党参、黄芪、柴胡等。畜牧业以牛、羊、骡、马、驴为主。主要矿藏有煤、铁、铝、石棉、石英、白云母等。其中煤的储量约27亿吨。储量为17亿吨的四号优质主焦煤被称为“世界少有的珍贵煤种”。工业主要有煤炭、电力、水泥、机械加工等行业。

【交通】

交通较为方便,孝柳铁路经交口镇通往柳林穆村镇。太原至军渡、兴县通交口县的干线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全境。离石市是山西西部和吕梁山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所有乡镇均有公路通行。

❼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森泽煤铝集团公司 自备电厂到底如何 有没有柳林的人,介绍一下 有待遇人文之类的更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柳林县森泽煤铝有限公司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以煤炭生产为基础,以铝矾土矿生产加工销售为支柱,以旅游和餐饮为两翼,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互相关联、产业链条式开发的高效环保新型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于2006年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刘继平,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资产总额约30亿元。产权清晰,无争议纠纷。集团企业拥有11个实体企业,包括一个氢氧化铝阻燃材料厂、年产90万吨煤矿一座、五个铝矾土矿(年产能约120万吨)、一个耐火材料厂(年生产耐火材料约10万吨)、一个四星级酒店、一个生态旅游开发景区(占地约10000亩)。员工2800人。
公司秉承“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科学发展、报效社会”的经营理念,努力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吕梁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而奋斗。

二、现有资源优势
1.铝矾土矿资源优势
阻燃材料项目生产所需主要原料为铝矾土矿石,辅助原料为石灰石、原煤等。主辅原料均为森泽公司自有,主料铝矾土矿石情况如下:
公司现有已经获得采矿权并正常生产的矿井共五个,资源储有量5000万吨,五个铝矾土矿年产能120万吨,五个铝矾土矿采矿权手续独立。其实际拥有和控制人均为刘继平。
柳林县境内经过勘查已探明的资源总储量约5000万吨,正在勘探普查的矿界面积约20平方公里,储量在5000—10000万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目前已确定的整合方案中,柳林县森泽煤铝公司被确定为唯一的承载企业,负责已探明的5000万吨资源的开采。同时,柳林县政府发文上报,申请将正在勘探普查的20平方公里铝土矿资源权授予柳林县森泽煤铝公司,作为森泽公司70万吨/年阻燃剂项目建设的配套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开发。
2.煤炭资源优势
森泽公司现有煤矿1个,为柳林县下山峁煤矿,主要生产4#、9#优质主焦煤,井田面积4.0176平方公里,保有储量3320万吨。目前年综合产能约90万吨,按照2008年煤炭市场价格,年可实现产值及销售收入约7亿元人民币,实现净利润约3亿元人民币。

欢迎您的光临!

阅读全文

与吕梁哪里有做全铝合金建筑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锈钢护栏家里怎么焊接 浏览:641
保险综合金融经理是干什么的 浏览:391
钢筋符号la是什么意思 浏览:541
不锈钢小高压锅怎么做米饭 浏览:798
用在塔吊是什么钢材 浏览:196
验钢筋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浏览:489
高碳钢与不锈钢哪个耐磨 浏览:140
取钢板入院证明怎么开 浏览:449
上海铝合金加工哪里有 浏览:702
车床车钢管怎么车不弯 浏览:32
彩钢拱型棚怎么拆 浏览:168
弯头怎么抛光抛的平 浏览:731
不锈钢锅烧黑怎么办能用吗 浏览:234
模具设计与制造什么地方发达 浏览:684
彩钢三角梁怎么算高度 浏览:101
如何理解钢筋半圆弯钩长度 浏览:67
拆钢板需要主要多久 浏览:110
新利钢铁退出工人是怎么按排的 浏览:294
云南机器手焊接价格多少 浏览:788
316l不锈钢用什么工艺加工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