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工程师欲分析焊接强度于炉温之间的关系用哪些工具最合适
某工程师欲分析焊接强度于炉温之间的关系用烙铁、锡炉等工具。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人们研究出了各种保护方法。例如,气体保护电弧焊就是用氩、二氧化碳等气体隔绝大气,以保护焊接时的电弧和熔池率。
又如钢材焊接时,在焊条药皮中加入对氧亲和力大的钛铁粉进行脱氧,就可以保护焊条中有益元素锰、硅等免于氧化而进入熔池,冷却后获得优质焊缝。
焊接通过下列三种途径达成接合的目的:
1、熔焊——加热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却凝固后便接合,必要时可加入熔填物辅助,它是适合各种金属和合金的焊接加工,不需压力。
2、压焊——焊接过程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属于各种金属材料和部分金属材料的加工。
3、钎焊——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做钎料,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互相扩散实现链接焊件。适合于各种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适合于不同金属或异类材料的焊接加工。
㈡ 焊点的强度
正常焊缝的强度,性能都可以不低于母材的,然后就是看母材能承受多大力了,最普通的Q235的抗拉强度约420MPa,Q345的抗拉强度约500MPa。 具体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GB150上焊接接头系数及无损检测比例确定。 100%无损检测,焊接接头系数φ为1
㈢ 求焊接强度试验方法
图中件好像是板包住管后焊接的,应该不用做拉力试验,做疲劳试验的效果应该更好。
㈣ 焊接强度计算问题
在08版设计手册第一册上有如何计算焊缝强度,首先要知道你卷筒和轴的受力情况才能计算。
㈤ 焊接强度怎么计算
卷筒工作时轴与腹板之间主要受的是压力。你可从焊缝处取样(形状为长方体),尺寸尽量大一些,然后给试样施加正压力(可用压力机或其它方法),直至压裂。
用压力除以受压面积,得到的数值即为焊缝的抗压强度。
力的单位为“牛”;面积的单位为“平方毫米”;抗压强度的单位为“兆帕”。
㈥ 焊接质量如何判定
关于焊接质量的要求可根据以下标准执行
GB50205-2001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
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内部缺陷超声波
探伤评定等级 Ⅱ Ⅲ ——
检验等级 B级 B级 ——
探伤比例 100% 20% ——
内部缺陷射线探伤
评定等级 Ⅱ Ⅲ ——
检验等级 AB级 AB级 ——
探伤比例 100% 20% ——
外观质量
一级 二级 三级
未焊满(不足设计要求)
不允许 ≤0.2+0.02t,且≤1.0 ≤0.2+0.04t,
二、三级且≤2.0每100.0焊缝内缺陷总长≤25.0
根部收缩 不允许 ≤0.2+0.02t,且≤1.0 ≤0.2+0.04t,
二、三级 且≤2.0长度不限
咬边 不允许 ≤0.05t且≤0.连续长度≤100.0,
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全长
≤0.1t且≤1.0,长度不限
弧坑裂纹 不允许 允许存在个别长≤5.0的弧坑裂纹
电弧擦伤 不允许 允许存在个别
接头不良 不允许 缺口深度≤0.05t,且≤0.5 缺口深度≤0.1t,且≤1.0
表面夹渣 不允许 不允许 深≤0.2t,长≤0.5t,且≤20
表面气孔 不允许 不允许 每50.0长度焊缝内允许直0.4t 且≤3.0的气孔2个,孔距应≥6倍孔径
注:1、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以下原则确定:
(1)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
(2)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并应不少于1条焊缝。
2、表内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3、表中单位为mm。
㈦ 焊接强度怎么计算
两块厚度相同钢板的对接接头,材料为Q235-A钢,已知焊缝长度为100mm板厚为8mmQ235-A钢的焊缝许用拉应力版[σˊt]为167Mpa,求该焊缝能承权受多大拉力?
由公式 σ=F/Lδ1≤[σˊt] 得 F=Lδ1[σˊt]
已知 L=100mm=10cm δ1 =8mm=0.8cm σˊt =167MPa=1670Kgf/cm2
则:F=10×0.8×1670=13360Kgf
答:该焊缝最大能承受13360公斤的拉力。
㈧ 工程上如何确保焊接质量
对产品的焊接过程控制作出规定,确保焊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编制、焊工资格控制、产品施焊、焊接检验、焊缝返修、焊接设备管理等。
3 职责
3.1 事业部技术部门负责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焊接工艺。
3.2 焊接试验室负责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3.3 焊接责任工程师负责对焊接质量活动的控制和焊工管理,审核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接工艺、焊缝返修工艺等。
3.4 焊接检验员负责施焊的监督和焊接质量检查。
4 程序内容
4.1 焊接工艺评定
4.1.1凡与受压元件相焊接的所有焊接接头点固焊及堆焊焊缝都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4.1.2 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T4745—2002《钛制焊接容器》的规定。
4.1.3 对图纸中出现的,在 “焊接工艺评定合格项目清单”以外的,与受压元件相连的焊接接头,技术部门应编制“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
4.1.4技术部门根据“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和生产图纸,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WPS),经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后,交生产科列入生产计划,备料和进行试板加工。
4.1.5 焊接试验室按“焊接工艺指导书”领取试板和焊材,试板刨坡口后,安排熟练焊工按“焊接工艺指导书”确定的焊接规范焊接试板,施焊前,焊接检验员应到现场确认试板和焊材(材料质量证明书齐全、正确,坡口尺寸符合要求),合格后监督施焊,并如实记录。
4.1.6 试板施焊后,焊接检验员作试板外观检查,合格后,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
a) 有无损探伤要求的试板,焊接检验员开出“无损检测委托单”,由焊接试验室将试板送无损探伤室。探伤合格后,仍由焊接试验室将试板送金加工工序加工试样。无损探伤报告交焊接试验室。
b) 无无损探伤要求的试板,焊接试验室将试板直接送金加工工序加工试样。
4.1.7 试样加工完毕,由焊接试验室送理化室进行试验,理化室将试验报告连同试样送焊接试验室。
4.1.8 焊接试验室焊接技术员整理焊接工艺评定试验资料,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
4.1.9 对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不合格的,应由焊接责任工程师召集有关人员分析原因,修改焊接工艺参数,制订新的“焊接工艺指导书”,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4.1.10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连同各项检验、试验报告等由焊接试验室整理成册送驻厂监检签字确认存档;焊接工艺评定试样由焊接试验室保存。
4.1.11 焊接试验室应定期编制“焊接工艺评定合格项目清单”,分送有关部门使用。
4.2 焊接工艺
4.2.1 技术部门负责根据图纸、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制焊接工艺卡,经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后发有关车间、检验部门及焊材二级库。焊接工艺卡应注明焊接工艺评定编号和所需的焊工资格项目。
4.2.2 焊接工艺的更改应由技术部门按《工艺控制程序》进行。
4.3 焊工资格
4.3.1 凡担任受压元件焊接工作的焊工,应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的规定,参加焊工基本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取得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和焊工钢印,才能上岗操作,担任相应的焊接工作。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由技术部门组织对焊工进行专门培训和技能评定,合格后上岗。
4.3.2 技术部门应建立焊工技术档案,一人一档。除记入资格考试、技能评定情况外,还应逐月统计焊工的焊接质量情况和发生的质量事故,作为焊工资格延续和申报免考的依据。
4.3.3 焊接试验室在焊接责任工程师指导下负责焊工资格考试及技能评定的组织和申报,焊工技术档案的统计、记录归档、保管等工作,并定期向生产车间和检验部门提供“持证焊工一览表”。
4.3.4 施焊的焊工,其焊工证必须在有效期内,焊接的项目必须是焊工证中规定的项目。
4.4 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的管理按《焊接材料控制程序》。
4.5 焊接设备
4.5.1 采购焊接设备及其辅助装置,应由焊接责任工程师确定设备型号、规格、生产厂家。
4.5.2 焊接设备的采购、维护保养、维修、大修、报废按《设备管理程序》执行。
4.5.3 焊接设备及其辅助装置应保持完好,应装有完好的,在校准周检期内的电流表、电压表和压力表。
4.6 产品施焊和焊接检验
4.6.1 生产车间组织生产时,应根据“持证焊工一览表”和焊卡上规定的焊工资格项目,指定合格焊工,用指定的焊接设备,凭“焊材领用单”到焊材二级库领取焊条筒和焊条,按焊卡规定的工艺规范进行施焊。
4.6.2 施焊前焊工应清理坡口及两侧的油污及杂物,使坡口两侧呈现金属光泽。焊工在施焊过程中应测量焊接参数,使其符合焊卡要求。焊接结束后,焊工应清理焊缝两侧的飞溅物及其它表面缺陷,合格后在焊缝一侧打上自己的钢印交检验员检查。不锈钢及低温容器焊缝的焊工代号标记用记号笔标注。
4.6.3 检验员对焊缝进行检查并填写“焊接检查记录”。经检查焊缝合格后,开出“无损检测委托单”交探伤室进行焊缝质量的无损检测。不满足探伤要求,应通知施焊焊工进行修磨。
4.6.4 车间应严格按焊接工艺卡规定的焊接方法及工艺参数进行施焊,如要求改变焊接方法,焊接材料规格或其它工艺参数应先征得工艺编制人员的书面批准,修改焊卡后方可进行。
4.7 产品焊接试板
4.7.1 技术部门在编制压力容器产品生产工艺时,应根据“容规”、“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及设计图样要求,编制产品焊接试板的要求,包括试板的数量,试验项目,合格指标等,并在工艺卡中注明。
4.7.2 技术部门应根据JB4744—2000《产品焊接试板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要求,绘制试板取样位置及拉伸、弯曲、冲击试样加工图样,供加工车间使用。
4.7.3 产品焊接试板应与其代表的筒体具有相同材料(同牌号、同规格、同炉批号)采用与筒体焊接相同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试板应连接在筒体纵缝延长部位,由同焊工与筒体同时焊接。
4.7.4 试板焊接完成后,焊工应做工作令号、材料标识和焊工代号标识。试板应与筒体一起送探伤室进行无损检测。
4.7.5 产品试板为监检的A类项目,检验员应及时通知监检人员到现场检查。
4.7.6 试板检测后如有缺陷可以返修也可不返修避开缺陷取样。试板割离筒体后,送达车间制取试样,加工的试样由检验员进行尺寸和表面粗糙度检查后,由检验员开出试板委托试验单,送力学性能试验室进行拉、弯、冲试验。
4.7.7 试验员应根据试验结果开出试板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4.7.8 当容器需进行焊后热处理时,产品试板的剩余部分应与容器同炉进行热处理。如焊后热处理需外协,检验员必须见证试板已放入容器内,并落实试板在热处理时靠近热电偶附近放置。
4.7.9 焊后热处理后,检验部门负责及时周转试样的加工和力学性能试验,确保容器在压力试验前试验员开出试板性能报告。
4.7.10 当产品试板的力学性能试验数据不满足图纸和标准的要求时,焊接责任工程师和理化责任工程师应认真分析不合格产生原因,如因尺寸加工、表面粗糙度等原因影响试验结果,可在试板余料上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以双倍数量进行复验。
4.7.11 产品试板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应在监检员签章后归入产品档案保存。
4.8 焊缝返修
4.8.1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当发现焊缝出现超标缺陷时,应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等有关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返修。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一般不应超过二次。
4.8.2 要求焊后热处理的压力容器产品,其返修应在热处理前进行。如在热处理以后返修,则返修后需按原热处理规范,重新进行焊后热处理。
4.8.3 无损检测人员发现焊缝超标缺陷后,评片员应在该焊缝上画出缺陷部位,并填写“焊缝返修通知单”,交焊接检验员通知生产车间,焊接技术员编制返修工艺,焊接责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4.8.4 第二次返修,由焊接技术员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制订返修方案,报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后,车间指定有资格的熟练焊工(或该焊缝原施焊焊工)按返修方案进行打磨、清除缺陷、施焊。焊接技术员在现场进行指导。
4.8.5 第三次(或第三次以上)返修,焊接责任工程师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制订返修方案,确定返修施焊焊工,经事业部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后,进行返修工作。焊接责任工程师应在现场监督、指导返修工作。
4.8.6 焊缝返修后,应重新进行检验(含无损检测),并做好记录。由检验员将返修部位、返修次数和返修结果记入产品技术档案。
4.8.7 如果返修焊工不是该焊缝原施焊焊工,则返修后应在返修部位的规定位置打上返修焊工的钢印。
4.8.8 返修记录应详细,其内容至少包括坡口形式、尺寸、返修长度、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后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焊材牌号及规格,焊接位置等)和施焊者及其钢印代号等。
5 相关文件
5.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5.2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5.3 JB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5.4 JB/T4745—2002《钛制焊接容器》
5.5 焊接工艺指导书
5.6 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
5.7 焊接工艺卡
5.8 工艺控制程序
5.9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规则
5.10焊接材料控制程序
5.11设备管理程序
5.12 JB4744-2000《产品焊接试板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
5.13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6 质量记录
6.1焊接工艺评定合格项目清单
6.2无损检测委托单
6.3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6.4焊工技术档案
6.5持证焊工一览表
6.6焊接检查记录
6.7焊缝返修通知单。
㈨ 焊条焊的焊缝的强度是怎么计算的。
电焊工 技术等级标准
一、职业定义
使用电焊设备和工具,利用焊接材料对工件进行焊接、切割、碳弧气刨等加工。
二、适用范围
手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电渣焊、等离子弧切割、碳弧气刨、铸件焊补等。
三、技术等级线
初、中、高三级
初级 电焊工
一、知识要求:
1. 自用设备 的 名称、型号、规格、性能、结构、使用规则和维护保养方法。
2. 自用仪器、仪表 的 名称、规格、用途、使用规则和维护保养方法。
3. 自用工、夹、量具和防护用具 的 名称、规格、用途、使用规则和维护保养方法。
4. 常用金属材料 的 种类、牌号、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
5. 使用焊条、焊丝、焊剂、钨极 的 种类、牌号、规格、适用范围、使用和保管方法。
6. 常用焊接保护气体(氩气、二氧化碳) 的 性质和纯度对焊接质量 的 影响。
7. 机械识图 的 基本知识和焊缝符号与坡口形式 的 表示方法及意义。
8. 常用数学计算知识。
9. 常用焊接方法 的 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
10. 正接法、反接法 的 适用范围和连接方法。
11. 焊接工艺参数 的 基本概念。
12. 常用碳钢、低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材料 的 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参数选择 的 知识。
13. 常用焊接接头形式、坡口形式和坡口角度、根部间隙、钝边等 的 大小及其对焊接变形和焊接质量 的 影响。
14. 碳弧气刨 的 基本原理,所用工具、设备、工艺参数、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
15. 一般焊件 的 焊接工艺过程及焊接缺陷返修 的 方法。
16. 常见焊接、碳弧气刨缺陷 的 种类、产生原因、危害和防止方法。
17. 高空、狭窄室内或容器内作业 的 基本知识。
18. 安全技术规程。
二、技能要求:
1. 自用焊接设备和辅助设备 的 使用和维护保养。
2. 自用工、夹、胎、量具及保护 的 使用和维护保养,并对电焊钳、气体保护焊焊枪、气刨枪等进行修理和更换。
3. 常用仪表、气瓶 的 使用和保管。
4. 焊接材料 的 烘焙、使用和保管。
5. 看懂焊接零件图及简单部件图。
6. 选择焊接、气刨工艺参数,做好焊前 的 准备工作。
7. 焊接低碳钢、低合金钢 的 一般焊件, 使用碳弧气刨清理焊根。
8. 对焊件进行正确 的 预热与温度测量。
9. 检查焊缝外观质量,识别焊缝表面焊接缺陷,测量坡口及焊缝外形尺寸。
10. 平焊和横焊位置 的 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焊接。
11. 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2. 做到岗位责任制和文明生产 的 各项要求。
三、工作实例:
1. 板厚为10—14mm低碳钢板 的 对接焊缝,在平焊、横焊位置进行手弧焊,要求开V形坡口,单面焊双面成形。
2. 板厚为7—12mm低碳钢板 的 对接焊缝,平焊或横焊位置 的 手工钨极氩弧焊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要求开V形坡口。
3. 平焊或横焊位置低碳钢板角焊缝(焊脚尺寸6mm) 的 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平焊位置低碳钢板角焊缝(焊脚尺寸10mm) 的 埋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4. 直径大于89mm、壁厚小于12mm 的 低碳钢管对接水平转动 的 手弧焊。
5. 梁和柱 的 焊接。
中级 电焊工
一、知识要求:
1. 常用焊接设备 的 种类、型号、性能、结构、使用规则和调整方法。
2. 修理常用工具、夹具、胎具、保护用具 的 基本知识。
3. 钢材焊接性 的 估算方法及不同自然条件对焊接性影响 的 一般知识。
4. 焊条药皮、焊剂、焊丝、钨极、保护气体 的 主要化学成分、作用及选用焊条、焊丝和焊剂 的 原则。
5. 常用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材料 的 焊接性能、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材料 的 选择知识。
6. 常用焊接工艺参数,各参数间 的 关系及其对焊接质量 的 影响,编制工艺规程 的 基本知识。
7. 焊前预热、层间保温、焊后缓冷、后热、焊后热处理 的 概念及目 的 。
8. 焊接接头 的 组成、特点,热影响区 的 组织、力学性能 的 变化及影响因素。
9. 坡口形式选择 的 原则、加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10. 焊接变形与应力 的 基本概念,各种焊接变形与应力 的 产生原因、危害性及控制方法。
11. 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 的 基本原理、种类、用途、操作方法及工艺参数对质量 的 影响。
12. 堆焊 的 用途及操作方法,焊接缺陷产生 的 原因及防止、修补 的 方法。
13. 常用焊接检验 的 方法,焊接缺陷 的 识别及评定 的 一般知识。
14. 焊接缺陷 的 防止和返修方法。
15. 机械加工常识和焊工电工基础知识。
16. 编制工艺规程 的 基本知识。
17. 生产技术管理知识。
二、技能要求:
1. 常用焊接设备 的 检查、调整及故障处理。
2. 常用焊接设备、及辅助设备 的 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3. 修理、改进自用 的 工、夹具。
4. 看懂焊接部件图,绘制一般零件草图。
5. 焊条工艺性能试验。
6. 圆筒件内、外环缝及纵缝 的 焊接。
7. 高压容器和承受冲击力 的 产品部件平、立、横焊位置 的 焊接。
8. 有色金属、合金钢 的 焊接。
9. 根据射线探伤 的 底片判断焊接缺陷(裂纹、夹渣、气孔、未焊透等) 的 位置及程度。
10. 分析焊接缺陷产生 的 原因并返修至合格。
三、工作实例:
1. 板厚为10—16mm 的 中碳钢板及低合金强度钢板 的 对接焊缝,平、立、横焊位置 的 手工电弧焊,要求开V型坡口,单面焊双面成形。
2. 直径为273—362mm、壁厚为30—50mm 的 低合金钢管,开U形坡口,采用对接接头,在水平转动位置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弧焊过渡和盖面。
3. 板厚为10—20mm 的 中碳钢板及低合金强度钢板角焊缝(焊脚尺寸不大于最小试件厚度),平焊或横焊位置 的 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
4. 直径为38—60mm、壁厚为3—6mm 的 低合金强度钢管对接,在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位置 的 手弧焊。
5. 板厚大于4mm 的 奥氏体不锈钢板对接焊缝 的 氩弧焊。
6. 相应复杂程度工件 的 焊接、焊补。
高级 电焊工
一、知识要求:
1. 多种焊接设备 的 检修、调整、试车和验收方法。
2. 焊接接头和新材料焊接性 的 试验方法。
3. 焊缝强度 的 计算知识。
4. 控制复杂构件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 的 方法及应力与变形 的 相互关系。
5. 多层高压容器 的 焊接方法。
6. 焊接冶金 的 基本知识。
7. 复杂产品焊接工艺规程、工艺细则 的 编制方法。
8. 复杂、关键产品 的 质量分析及废、次品 的 处理方法。
9. 微机应用基本知识。
10. 提高生产率 的 基本知识。
二、技能要求:
1. 焊接设备 的 调整、试车和验收。
2. 异种金属(低碳钢与不锈钢、钢与有色金属等) 的 焊接、不锈复合钢板 的 焊接。
3. 新材料 的 焊接试验及焊接工艺评定。
4. 编制多种焊接方法组合 的 焊接工艺规程。
5. 各种高压、超高压容器及承受巨大冲击力构件 的 焊接。
6. 任何焊接位置上 的 焊接。
7. 复杂新产品 的 试制与质量鉴定。
8. 解决焊接生产中 的 技术关键问题。
9. 评定焊接材料 的 工艺性。
10. 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三、工作实例:
1. 合金钢 的 焊接。
2. 承受低、中、高、超高压管子、管道 的 任何规格、任何位置 的 焊接。
3. 异种金属 的 各种接头形式、任何规格及任何空间位置 的 焊接。
4. 复杂铸件 的 焊补。
5. 高压、超高压容器及承受巨大冲击力构件 的 全位置焊接。
6. 相应复杂程度工件 的 焊接和焊补。
㈩ 焊接强度的问题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CO2焊,氩弧焊,埋弧焊,气焊等。
无论哪种焊接版(气焊除外)都权要求焊缝强度大于母材强度。就是要大于100%母材。一般在150%--200%左右。
由于焊缝快速加热,又快速冷却,所以接头处硬度有时较大,需要热处理。热处理后抗疲劳性能不会低于母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