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2 #螺纹钢长6米一吨多少根
这个问题,和我之前回答的雷同,都是需要知道螺纹钢的米重。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天津乾盛成12#螺纹钢米重为0.888kg。
2、一根6米螺纹钢重量为:5.328kg。
3、一吨有多少根:1000除以5.328等于187.68根。
Ⅱ 12的钢筋一吨有多少根
直径12mm的钢筋理论重量为0.888kg/m,9米长的钢筋重量为7.992kg,1吨约有1000/7.992=125根。
Ⅲ 12厘螺纹钢400米有多少吨
螺纹钢米重一般按R*R*0.00617来计算(R=直径),所以直径12一米为0.88848千克,一根12米的为10.662千克。可以专算出来,一吨属差不多应该是94根左右。400米为;400x0.88848=355.39kg
Φ10-0.617kg/m
Φ12-0.888kg/m
Φ14-1.21kg/m
Φ16-1.58kg/m
Φ18-2.00kg/m
Φ20-2.47kg/m
Φ22-2.98kg/m
Φ25-3.85kg/m
Φ28-4.83kg/m
Φ32-6.31kg/m
Φ40-9.87kg/m
12的螺纹钢就是0.888kg/m 1吨=1000kg,长度就是1000/0.888=1126.1m.400米为;400x0.88848=355.39kg
Ⅳ 12米长的螺纹钢12,一吨大约有多少根
螺纹钢米重一般按R*R*0.00617来算(R=直径),所以直径12一米为0.88848千克,一根12米的为10.662千克。可以算出来,一吨大概是94根左右。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Ⅳ 12的钢筋一吨多少根
长度12米的钢筋约94根,计算方法是,12的钢筋延米重量0.888千克每米,计算得出长度,现场钢筋一般采用12米的,计算后得出根数。
Ⅵ 12-14-16钢筋一吨有多少根
没有说钢筋多长来,没有办法计算。源直径12的钢筋密度是0.888kg/m,14的钢筋是1.21kg/m,16的钢筋是1.58kg/m。具体计算有多少根,用1000kg(即一吨)除以钢筋长度和密度之积。例如直径12的:根数=1000/(0.888*长度)。
Ⅶ 12螺纹钢一吨需要多少根
螺纹钢米重一般按R*R*0.00617来计算(R=直径),所以直径12一米为0.88848千克,一根12米的为10.662千克。可版以算权出来,一吨差不多应该是94根左右。
Ⅷ 螺纹钢12/14/16/18/20每砘多少根
首先要知道螺纹钢不同规格的米重是多少。在北京乾盛成钢铁的钢材知识栏目里查询专到,螺纹钢属12mm米重为0.888kg/m、14mm米重为1.21kg/m、16mm米重为1.58kg/m、18mm米重为2kg/m、20mm米重为2.47kg/m。先来看12mm每吨有多少根,首先,按照以9m长为例来看。
一根的重量为9*0.888=7.992kg。1吨=1000kg。因此,规格为12mm的螺纹钢每吨就有:1000除以7.992约为125根。(其他规格,可以按此方法依次计算即可)。希望帮助到你。
Ⅸ 三级螺纹钢12Cm一吨多少根
1、12mm螺纹钢米重为0.888kg
2、如果是12米一根,那么一吨就有93.84根
Ⅹ 螺纹钢12号 9M长 我想知道它一顿有多少根
大约125根一吨。可能有1~2根的误差。
名词解释:
螺纹钢
螺纹钢是热轧带肋钢筋的俗称。 普通热轧钢筋其牌号由HRB和牌号的屈服点最小值构成。H、R、B分别为热轧(Hotrolled)、带肋(Ribbed)、钢筋(Bars)三个词的英文首位字母。热轧带肋钢筋分二级HRB335(老牌号为20MnSi)、三级HRB400(老牌号为20MnSiV、20MnSiNb、20Mnti)、四级HRB500三个牌号。
外观质量
①表面质量。有关标准中对螺纹钢的表面质量作了规定,要求端头应切得平 直,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和折叠,不得存在使用上有害的缺陷等。
②外形尺寸偏差允许值。螺纹钢的弯曲度及钢筋几何形状的要求在有关标准中作了规定。
化学成分
牌 号 化学成分,100% C Si Mn P SCeq
HRB400 0.25 0.80 1.60 0.045 0.045 0.54
HRB500 0.25 0.80 1.60 0.045 0.045 0.55
成分检验
(1)检验方法:对上述化学成分进行检验分析时常用的标准检验方法如下: GB/T223、JISG1211?1215、BS1837、BS手册19等。
(2)成分指标:考核螺纹钢成分含量的指标主要有:C、Mn、P、S、Si等项,牌号不 同,含量
各有差别,其大致范围为:C(0.10~0.40%)、Mn<1.80%、P<0.050 %、S<0.050%、Si(0.60~1.00%).
表面质量
钢筋表面不得允许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钢筋的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