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一张图纸中有几种不同直径的孔,这几种孔的数量不一,该如何标注最简便 如很多模具图中的顶针孔。
你可以通过在相同直径的孔上打上相同位置的剖面线来表示这些孔是直径相同的,然后只需在其中一个上标明孔直径和数量就可以了。
『贰』 模具设计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模具设计流程:
1、接受任务书:
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A: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样及其技术要求(二维电子图档,如AUTOCAD,WORD等)。此时需要构建三维模型(产品设计工作内容),然后出二维工程图。
B: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样及其技术要求(三维电子图档,如PROE,UG,SOLIDWORKS等)。只要出二维工程图。(为常用情况)
C:客户给定塑件样品,手板,实物。此时要求测绘塑件抄数处理,然后构建三维模型,再出二维工程图。
2、收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资料:
A:分析塑件
a:明确塑件的设计要求,通过图样了解该塑件所用材料,设计要求,对复杂形状和精度要求高的塑件的使用场合,装配及外观要求等。
b: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c:明确塑件的生产批量(生产周期,生产效率)一般客户订单内有注明。
d:计算塑件的体积和重量。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为了选用注射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确定模具型腔数及模具加料腔尺寸。
B:分析塑料的成型工艺:
成型方法,成型设备,材料型号,模具类别等。
3、掌握厂家实际生产情况:
A:厂家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
B:厂家现有设备技术
C:成型设备的技术规范
D:厂家所常用厂商模具材料及配件的订购和加工处理方法(最好在本厂加工)
4、确定模具结构:
一般理想的模具结构:
A:工艺技术要求:几何形状,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符合国际化标准。
B:生产经济要求:成本低,生产率高,模具使用寿命长,加工制造容易。
C:产品质量要求:达到客户图样所有要求。
资料拓展:
1、对所设计模具之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以电脑机箱为例,首先将各组件产品图纸利用设计软件进行组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组件在整个机箱中的重要性,以确定重点尺寸。
2、对产品进行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模具结构,并对产品进行排工序,确定各工序冲工内容,并利用设计软件进行产品展开,在产品展开时一般从后续工程向前展开。
3、备料,依产品展开图进行备料,在图纸中确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镶件等,注意直接在产品展开图中进行备料,这样对画模具图是有很大好处的。
4.在备料完成后即可全面进入模具图的绘制,在备料图纸中再制一份出来,进行各组件的绘制,如加入螺丝孔,导柱孔,定位孔等孔位,并且在冲孔模中各种孔需线切割的穿丝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间隙,一定不能忘记,所以这些工作完成后一个产品的模具图差不多已完成了80%。
另外在绘制模具图的过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制作,如钳工划线,线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制作好图层,这样对线切割及图纸管理有很大的好处,如颜色的区分等,尺寸的标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件最麻烦的工作,因为太浪费时间了。
5.在以上图纸完成之后,其实还不能发行图纸,还需对模具图纸进行校对,将所有配件组立,对每一块不同的模具板制作不同的图层,并以同一基准如导柱孔等到进行模具组立分析,并将各工序产品展开图套入组立图中,确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弯位置的上下模间隙配合是否正确。
资料来源:网络模具设计
『叁』 UG出顶针高度低于PL面 数据 怎么出图
你的问题可以详细一点吗?如果是出顶针图的话你先在3D上做低一点就行了,然后看你在哪里出图了,要是CAD里出图的画就是导出去图档就可以了。要是3D出图的话就是分下层出图就行了。
『肆』 模具设计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第一步:产品分析与修改,确定模具结构,缩水图:
1、产品分析:开模方向,分模线与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应抽芯方式,进胶点与进胶方式,模穴数等等。
2、转工程图:用三维软件出图,一般建立三个视图:第一个主视图(后模表面投影),第二个第三个立体示意图(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他视图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摆放,剖视图(X和Y,剖切位置线通过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开标数处理。
3、缩水图:将上一步工程图镜像一次并且放大一个缩水率的倍数。(标明:MI,缩水率)
第二步:产品排位:在模具内怎样排列
考虑因素:模具长宽方位,产品模穴数,进胶位置,间隔(强度,放什么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个视图是后模侧俯视图抓主视图,第二个视图排前模侧俯视图,先把第一个视图中心线镜像到正右方然后抓后视图,然后排第三个X方向剖视图放在后模侧俯视图的正下方,第四个视图Y方向剖视图排在前模侧俯视图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订购
根据产品的大小,生产批量,模穴数,抽芯机构等.
第四步:模胚订购
根据模仁大小与抽芯机构(侧),进胶方式与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开模动作,油缸),产品材料,顶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将模仁装配至模胚内
第六步:模仁与模胚安装与定位设计
第七步:分模线,枕位,镶件设计
第八步:如果客户产品有倒勾要设计抽芯机构如行位或斜顶设计
第九步:设计浇注系统(直接浇口,侧浇口,潜水口,牛角式,点浇口,扇形浇口,搭浇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细水口模具那么要设计开闭器与塞打螺丝
第十一步:排气系统设计(排气槽位置与产品溢边值大小)
第十二步:顶出系统设计(顶针,斜顶,司筒,顶块,推板,气顶等)
第十三步:冷却系统设计(水路样式如直通式,阶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辅助零件开设(弹簧,垃圾钉,撑头,中托司,锁模板,扣机,边锁,平衡块,限位块,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检查与修改,视图补充与位置调整
第十六步:2D转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图(3D+2D)
第十八步:图纸审核,改图。
第十九步:图纸合格后打印归档
第二十步:图纸发给模具制造车间加工
以上模具设计从客户给3D图开始到设计出模具图到加工整个流程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户提供的图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纸(二维电子图档)及技术规范要求(此时需要用三维软
件构建3D图)。
(2)给定3D图档,处理成2D图(出工程图纸)。
(3)给定样板(手板),此时需要测绘出2D和3D图。
以上是一般有三种,其中第二种情况最常见,就是客户产品设计师设计好了3D产品拿给你开模。
希望以上答案会对你有帮助 有需要了解更多模具资料可以私聊
『伍』 燕秀怎么做顶针孔的表格
燕秀工具箱,模具工具,顶针数量统计。
打开顶针数量统计命令,,选择对象统计顶针,回车确认,会提示我们指定表基点,点击适合的区域,插入顶针数量统计的表格,此命令会列出顶针参数和数量并统计顶针总数量。
调用标列表命令,根据提示,指定坐标标点排序方式,输入B选择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确定,输入坐标精度为2,确认提示选择对象。
『陆』 [求助]高手帮忙,关于模具cad排位、标数与拆散件
第一:拆散件就是把产品分好公母模后,再把公/母模形状拆散,拆成车间机床可以最方便加工的形状。软件只是一种工具,拆散件可以在三维里面拆,(已前没有三维软件的时候,大家都是在二维来拆的)现在一般做法是在二维软件里排位,然后三维软件里分模,拆散件,最后再转到二维软件里面标尺寸(也就是标数)本人三维用UG,二维用CAD。
第二:如果产品要一个模具里出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情况(一出二,或一出四等等)要把有模仁上有限的空间合理的安排好产品摆放的位置,其中要考虑冷却水路,流道(分平衡流道或非平衡流道),顶针孔等因素。
第三:标数就是确定模具零件形状后,在二维软件里把零件的形状表达清楚,你们学校里应学到过机械制图吧,就是用三视图,剖视图,放大图,标注尺寸公差等方法把形状表达成别人能够看懂的图纸。当然标数最好是能考虑到车间加工设备的加工方式,有些适合基准边标数,有些适合分中标数,本人觉得,最主要是你的图纸要表达清晰,不要让别人看不明确最重要。
『柒』 模具设计中怎么确定顶针的数量和位置
顶针的位置和数量是和产品的设计有关的。
复杂结构的产品就要有相对较多的顶针。而顶针的位置又要考虑到不能影响产品的外形。
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深”的产品,还要考虑顶针的长短,如果行程过长,可能将产品损坏(扭矩),这些又和产品的原料和机械性能有关。
另外,注塑机和浇铸机也要考虑到。顶出行程的大小,顶出压力的设计,顶出速度的指定。这些因素应该都考虑到。
但一般来讲,在经验比较丰富的模具厂和模具设计师眼中,当确定了机器,确定了模具的整体大小之后,基本上他们心里对于顶出机制的设计应该有大概的想法了。
『捌』 塑料模具设计出图顶针表格怎么出
分铁-顶针后板+B板+B板到分型面距离 一般都是在电脑从2D图纸上直接量出,这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实际尺寸可能会存在误差 首先因为要看模仁分型面
『玖』 有没有UG出模具图纸的啊,怎么表示顶针 司筒
我在设计时都是UG一条龙,一般顶针不需出图,除了特殊情况,顶针在后期装在后模上用NC出来,司筒是要出图的,我用UG时间比用AUTOCAD长,现在也不会CAD了,觉得用UG出图也很快,而且更新时不用重再做不必要的东西,,,
『拾』 cad中模具装配图一般如何完成
1、调产品,放缩水
2、定模仁,模架
3、产品有镶件画镶件
4、顶针、运水、螺丝
5、画辅助零件
6、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