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脱模是模具出来的方向还是毛胚出来的方向
出模方向是产品开始设计时就规定的,产品通过前后模形成的形腔中成型。出模的方向就是模具运动的方向。
B. 对于产品设计,怎样知道了解自己设计的产品能不能出磨,以及怎样划分分模线。
模具种类很多,冲压、注塑、压铸、旋压。。。模具中是否带滑块、抽芯等工艺,正常产品一般都分为上下壳体,分型线一般是指上下壳体交接的缝隙。理论是是产品的最大边,从拔模角度的垂直方向看去,所谓的轮廓线就是分型线。
C. 模具设计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第一步:产品分析与修改,确定模具结构,缩水图:
1、产品分析:开模方向,分模线与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应抽芯方式,进胶点与进胶方式,模穴数等等。
2、转工程图:用三维软件出图,一般建立三个视图:第一个主视图(后模表面投影),第二个第三个立体示意图(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他视图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摆放,剖视图(X和Y,剖切位置线通过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开标数处理。
3、缩水图:将上一步工程图镜像一次并且放大一个缩水率的倍数。(标明:MI,缩水率)
第二步:产品排位:在模具内怎样排列
考虑因素:模具长宽方位,产品模穴数,进胶位置,间隔(强度,放什么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个视图是后模侧俯视图抓主视图,第二个视图排前模侧俯视图,先把第一个视图中心线镜像到正右方然后抓后视图,然后排第三个X方向剖视图放在后模侧俯视图的正下方,第四个视图Y方向剖视图排在前模侧俯视图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订购
根据产品的大小,生产批量,模穴数,抽芯机构等.
第四步:模胚订购
根据模仁大小与抽芯机构(侧),进胶方式与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开模动作,油缸),产品材料,顶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将模仁装配至模胚内
第六步:模仁与模胚安装与定位设计
第七步:分模线,枕位,镶件设计
第八步:如果客户产品有倒勾要设计抽芯机构如行位或斜顶设计
第九步:设计浇注系统(直接浇口,侧浇口,潜水口,牛角式,点浇口,扇形浇口,搭浇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细水口模具那么要设计开闭器与塞打螺丝
第十一步:排气系统设计(排气槽位置与产品溢边值大小)
第十二步:顶出系统设计(顶针,斜顶,司筒,顶块,推板,气顶等)
第十三步:冷却系统设计(水路样式如直通式,阶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辅助零件开设(弹簧,垃圾钉,撑头,中托司,锁模板,扣机,边锁,平衡块,限位块,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检查与修改,视图补充与位置调整
第十六步:2D转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图(3D+2D)
第十八步:图纸审核,改图。
第十九步:图纸合格后打印归档
第二十步:图纸发给模具制造车间加工
以上模具设计从客户给3D图开始到设计出模具图到加工整个流程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户提供的图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纸(二维电子图档)及技术规范要求(此时需要用三维软
件构建3D图)。
(2)给定3D图档,处理成2D图(出工程图纸)。
(3)给定样板(手板),此时需要测绘出2D和3D图。
以上是一般有三种,其中第二种情况最常见,就是客户产品设计师设计好了3D产品拿给你开模。
希望以上答案会对你有帮助 有需要了解更多模具资料可以私聊
D. 在设计注塑件时拔模角度应该怎么选择与材料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大侠指教,如果有详细资料更好,小弟深入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肋骨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E. 做模具设计如何快速的找到产品的分型面
你好,本人的工作是模具设计,并有多年的设计经验,下面为你解答。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需要用“斜率”的命令,首先确认脱模方向,然后将斜率更改为-0.1
0
0.1,确定以后,选中产品,就会出现颜色分层如图
粉红色和蓝色线的交界处就是分型面,粉红色是定模,蓝色是动模。直接用“拉伸”命令,选中分界线拉出平面即可。
注意:有的不规则的角度,需要用桥接曲线。有孔的产品,需要将孔堵上。
将所有平面缝合以后,用“求差”命令,就可以分出动、定模。
就这么简单,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F. 塑料模具动模那边产品拔模方向,还有静模那边产品拔模方向
不管动模、静模,拔模方向都是指向分型面的。
也就是说,静模(凹模或型腔)是口子大,底部小;动模(凸模或型芯)是芯子底部大,顶部小。
原则上不论产品设计还是模具开发,都要求有出模斜度(即拔模),且静模的斜度应大于动模的斜度。
斜度与产品的表面要求相关,越粗糙应斜度越大。一般在光面情况下,可按单边0.1mm的斜度设计。
G. 注塑成形中模具的拔模方向和角度怎么确定啊
注塑模的脱模方向按照产品的设计要求,在保证尺寸的前提下,动模型芯应端面取小端尺寸,根部取大尺寸;定模型腔口部取大尺寸,底部取小尺寸。脱模斜度根据不同的塑料品种,一般应在20′~1°30′之间。如果有特殊要求的另行确定。
H. 给一张零件图纸,应该怎样来进行模具设计其相关步骤,求解
如果是塑胶模具我倒可以帮你:
1.看懂零件的结构,了解公差要求和材料类型;
2.根据零件结构作出产品分模线,拆开前后模以及确定倒扣出模方式,定下模数及浇口位置及大小(有时候需要模流分析来帮忙)
(补充:很多模具在第二步之前要先作产品优化,如检讨拔模角/优化缩水位置胶位/检查并优化产品出模方向倒扣等等)
3.根据模数和浇口位置以及产品大小,定下前后模芯材料大小以及模胚大小
4.根据产品结构及浇口位置,设计出冷却回路及顶出位置
5.根据零件材料,决定模芯材料
6.根据零件材料商提供的缩水率来放产品缩水
7.根据产品结构及加工工艺,确定是否设计镶件
8.设计排气
注:我这里讲的只是一个思路,而不是软件操作步骤,使用软件进行设计时可以按这个步骤来设计
模具设计实战远比这个复杂,希望这个思路能让你化繁为简,有条理的进行设计工作.
I. 产品设计中一个产品,所有面的拔模方向是不是要一样啊,可以不一样吗
方向当然不一样(相对于同一基准来说),要明白拔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脱模,减小产品出模具时的摩擦力。在设计时都要考虑:这个零件在哪里分模?是怎样出模的?经常要幻想一个与零件“相反”的结构从零件抽离的过程,这样你自然就知道拔模往哪个方向才是对的。错误的方向会导致无法出模
J. 模具产品的脱模方向是怎样判断
一般来说脱模方向是指向定模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