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隐形眼镜的做工工艺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您好,隐形眼镜制作工艺一般有以下几种:
1、旋转成形工艺
镜片模具由电脑程序控制制成。该工艺是将多次纯化的液体原料滴入高速旋转的一次性模具中,滴入量以及模具的旋转方向、速度均由电脑全方位精确控制,以保证镜片的形状、厚度和屈光度等参数符合设计。旋转过程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液体原料发生光聚合反应,形成固态镜片,再经过边缘精加工、水合脱膜、萃取、着色、全面质检和消毒包装等工序后制成成品镜片。特点: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薄,配戴舒适,但矫正散光效果较差。
2、切削成形工艺
用车床将干态的毛坯进行切削,双面切削后再水合成软性隐形眼镜。特点:制作工艺高,成本高,弹性好,易操作,多数散光镜片及透气硬镜用此方法制作。
3、模压成形工艺
根据不同的屈光度、基弧和直径设计出多套模板模具,再复制出一次性的凹模和凸模。将液态原料或固态毛坯注入凹模进行铸压,其余工序与旋转成行相同。特点:效率高,成本低,多数抛弃型用此方法制作。镜片的弹性模量大于旋转成行工艺的镜片,较易操作,可塑性优于切削成行的镜片,常有两到三种基弧即可满足通常的角膜弯度,配戴较为舒适。镜片较厚,透氧性稍差,且强度不佳,不耐久用。
4、合成形工艺: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如旋转切削工艺,模压切削工艺。
⑵ 美瞳是用啥材料做的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ydroxyethylmethacrylate,HEMA)即水凝胶为基本材质。TAOCON 上看商品详情有材质介绍的。以HEMA为基础的软性隐形眼镜材质虽然会随参入的聚合物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亲水软镜的组合无非是同种聚合物(Homopolymer)和复合集合物(Copolymer)的方式,主要影响包括镜片的含水量、硬度、透氧性、湿润度、光学稳定性等方面。
⑶ 美瞳隐形眼镜是采用的什么工艺,怎么又那么多色
美瞳现在都是三明治工艺,顾名思义就是像三明治一样一层一层,颜色层是夹在中间。这样就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同时也使颜料不会漏出来,十分安全。有的厂商还会再增加一层内膜,安全性更高。
⑷ 隐形眼镜专业知识
• 隐形眼镜学名:角膜接触镜。
• 英文名:contact lens,简称:CL
• 目前市场上主要销售的是软性亲水性隐形眼镜。(一般不作特殊说明,人们所说的“隐形眼镜”就是指软性隐形眼镜。)
CL的 历史
• 1508,达•芬奇,最早画出CL草图,阐述相关理论鼻祖
• 1948,美国视光师凯文•托赫首创角膜型PMMA材料镜片 CL真正诞生
• 1963,捷克奥托•威特勒获HEMA材料专利,被誉为“现代隐形眼镜之父”。
• 1971,博士伦率先生产和销售软镜
• 1981,视康推出第一副染色镜片
• 1982,视康推出第一副美容镜片
• 1986,强生推出抛弃式镜片
• 1987,博士伦首销隐形眼镜全护理液(MPS)
• 1989,FDA将长戴方式限定在7日之内
• 1990,视光学界提出隐形眼镜定期更换的概念
CL的现状
• 市场:中国城市近视人口约8000万,坚持戴镜约有300万,占4%。
• 每年有30%的配戴者停戴,究其原因:怕麻烦:40%,不舒适:40%
• 隐形眼镜销售递增率为15%
镜片:
• 主力品牌:博士伦,卫康,视康,海昌,强生……
• 新生品牌:艾爵,优视,保视宁,视霸,自然美,舒洁……
• 护理液:眼力健,博士伦,视康,海昌,卫康……
• 根据人眼角膜的形态制成的,直接附着在角膜表面的泪液层上并能与人眼生理相容,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美容,治疗等 目的的镜片称为角膜接触镜。
CL基本原理
• 光学性
• CL材料有一定的折射率和良好的光线透过率,因而将CL材料用特定的工艺制成透镜能够矫正眼的多种屈光不正。
• 附着性
• CL借助泪液张力附着在角膜表面不会因瞬目眼球转动而脱落。
• 适应性
• CL表面制作光滑,弧面设计合理配后易适应,无明显不适。
• 透氧性
• 软镜容许氧气透过比率:8%-10%
• 角膜需氧的临界值:6%
• 正常戴镜不会导致眼睛缺氧 (睁眼状态下)
• 代谢性
• 有助于将镜片下的代谢产物排出
CL适应症
• 矫正视力: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度相差2. 50D以上)
• 美容:彩片用于改变角膜颜色,遮盖角膜白斑等。
• 治疗:
• 减免缝合,术后减轻疤痕形成,保护作用
• 缓释给药, 提高滴眼剂的生物利用度
• 治疗弱视,用不透明镜片遮盖健眼锻炼患眼
职业需要:
• 避免框架牵碍:运动员,司机,户外工作者
• 防止呼吸时水蒸气使镜片模糊:医师,厨师等戴口罩工作的人
• 出场造型需要:演员,节目主持人
CL的优点
• 视觉自然:框架每增加0.25D,影象放大或缩小0.5%,屈光参差者由于双眼象差过大,使双眼融合发生障碍,CL影象近于真实
• 视野开阔:受框架限制视野相应缩小,CL视野开阔
• 配戴舒适:框架负重,接触性皮炎,戴框架从冷初到热的环境有蒸气凝聚,造成视物模糊
• 配戴方便:框架在鼻梁上时时下滑,需用手推,不慎掉地玻璃片易碎
• 美观: 避免框架遮盖眼部, 便于交流, 框架形状和边宽修改配戴者的面形,久戴易发生鼻梁塌陷,眼球凸出。
• 安全:框架配戴者(玻璃镜片)遇到暴力时,破碎的镜片易导致眼球损伤。
镜片一次持续配戴的时间
• 日戴:每天不超过16-18 hr
• 弹性配戴:每周不超过两夜(不连续)
• 长戴:通常不超过7天
目前视光学界建议每日摘戴
镜片自启用至抛弃的时限
• 传统式镜片:软镜通常为6-12个月
• 定期更换式镜片:1周-1个月-半年
• 抛弃式镜片。
镜片的质地通常用弹性模量来评估
• 硬镜
• 透气硬镜
• 硅弹镜
• 软镜
镜片充分水合后含水的重量百分比率
• 软镜:低含水量30%-50%
中含水量51%-60%
高含水量61%-80%
通常是指软镜的几何中心厚度的计量参数
• 超薄型:0.09mm
镜片边缘两点间最大的线状距离
• 透气硬镜:8.0mm-10.5mm
• 软镜:13.5mm-15.0mm
界定配戴眼屈光不正类型的定量的书面依据
• 球面镜:供无散光或低度散光眼使用
• 散光镜:供球面镜不能矫正的散光眼使用
• 双焦镜:供老视眼使用
• 视力矫正镜片
• 美容镜片
• 治疗镜片
• 色盲镜片
理想的隐形眼镜应具备以下条件:
• 配戴舒适
• 视力清晰
• 透氧性好
• 无毒性
• 易于操作
• 保养简便
• 耐用
多参数
基弧
• 镜片基弧应比角膜曲率略大5%-10%,利于代谢
– 镜片基弧太小,称为配紧
– 镜片基弧太大,称为配松
• 含水量:隐形眼镜镜片中水分子的含量
• 软镜的含水量一般在30%~80%之间
• 软镜的含水量用百分比来表达:
含水量=(镜片中的水重量/镜片的总重量 ) 100%
• 水是氧通过软镜材料的载体,氧分子溶解到水里后,经镜片传递到角膜,所以亲水材料是透氧的,氧的通透性与含水量成正比
• 高含水量镜片:透氧性较好,但容易产生沉淀,容易造成眼干。
• 低含水量镜片:透氧性稍差,但不易造成沉淀,不易引起眼干。
• 透氧性是指氧气能透过某种膜或其他物质的程度。 P=DK
• D:材料的弥散系数
• K:材料的溶解系数
• 光学区染色
– 使入眼光线量变柔和
– 使顾客的眼睛变得有神
– 便于寻找
• 直径:镜片边缘两对应点之间最大的直线距离(mm)
• 光学区直径:镜片几何中心起屈光作用的部分的直径(mm)
• 直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配戴者角膜直径
• 软镜应完全覆盖角膜,并超出角膜周边1mm以上
• 厚度:镜片的内外曲面的垂直距离(mm)
• 厚镜片配戴舒适性稍差,但不易破损,容易操作,可矫正低度散光。
• 薄镜片配戴舒适,但容易破损,不易操作。
隐形眼镜制造工艺
旋转浇铸法
• 将液体原料滴入高速旋转的一次性模具中,滴入量以及模具的旋转方向、速度均由电脑全方位精确控制,以保证镜片的形状、厚度和屈光度等参数符合设计。
• 旋转过程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液体原料发生光聚合反应,形成固态镜片,再经过边缘精加工、水合脱膜、萃取、着色、全面质检和消毒包装等工序后制成成品镜片。
模压法
• 根据不同的屈光度、基弧和直径设计出多套模板模具,再复制出一次性的凹模和凸模。将液态原料或固态毛坯注入凹模进行铸压,其余工序与旋转成行相同。
• 特点:效率高,成本低,多数抛弃型使用此方法制作。镜片的弹性模量大于旋转成行工艺的镜片,较易操作。
• 镜片较厚,透氧性稍差,且强度不佳,故不耐久用。且容易产生沉淀。
车削法
• 用车床将干态的毛坯进行切削,双面切削后再水合成软性隐形眼镜 。
• 特点:制作工艺高,成本高,弹性好,易操作,多数散光镜片及透气硬镜用此方法制作。
等效球面光度换算
若散光 0.75D,则球镜度:柱镜度 3 :1
如柱镜光度为0.75D,球镜光度须大于2.25D
若散光 1.00D,则球镜度:柱镜度 4:1
如柱镜光度为1.00D,球镜光度须大于4.00D
D = Ds +1/2 Dc
D:等效球面光度(CL的光度)
Ds:验光球镜光度
Dc:验光柱镜光度
顶点光度换算(经验法)
验光光度(D) 换算差值(D)
⑸ 如何自制美瞳,自己用什么材料可以自己做美瞳
美瞳是医疗器械,没有取得医疗器械生产注册证是不可以的,被取缔的哦。
美瞳日常可以我们商城选择。不再逗逼
⑹ 你知隐形眼镜的加工工艺么要具体的 比如要写出用什么加工方法 分为几个步骤 有图片和设备来源,价格的更好
隐形眼镜加工工艺有很多,目前相对来说采用较多的为车削工艺、模压工艺、车削&模压综合工艺三种。
车削工艺是最早的生产工艺,是将纽扣状的原材料双面进行车削,得到基本形状和度数之后再需要研磨、水合等工艺制成;但因单位制造成本高,产量低等缺点,目前只用于生产RGP高档硬性隐形眼镜。
模压工艺为行业的发展趋势,使用特定的塑料模具来生产,因在模腔里设计好了形状和度数,只需成型后镜片分离出来,再经过水合等工艺就可制成;一旦形成规模之后单位制造成本低廉,但因前期投入庞大,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在采用此工艺来主要生产透明软性隐形眼镜。
车削&模压综合工艺为当前被广泛采用的工艺,也需要特定的塑料模具来生产,但模腔里只设计好了形状,成型后需要用车床撤销出度数,再经过研磨、水合等工艺制程;此工艺结合了前两种工艺的长处,适合中小型企业或者行业新人,目前大部分的软性《美瞳》(每次叫这名字的时候都觉得强生特牛逼 呵呵)适用这个工艺生产的。
关于设备的话,有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但目前比较成熟的设备大部分为韩国产,毕竟人家起步比国内早很多。。。
本人在这个行业待了三年有余,现在也经营着这些东西,在此无法详细的给出解答,望见谅。
要是哪位同仁感兴趣,请加Q Q 198.114.120.8(去掉点),与本人一同探讨。
⑺ 隐形眼镜生产工艺之模压成形法
隐形眼镜第三种工艺,即模压成形工艺。
1980年,美国公司首先使用模压成形工艺生产低含水量软性镜片,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生产模压接触镜的公司。
此法原理:将原料放入前曲面和后曲面模具之间挤压成设计好的镜片形态,然后进行磨边、抛光、水和。
工艺特点:
镜片成形好,易操作、视力清晰、矫正散光好。
但镜片较厚,透氧及舒适度稍差。强度低,不耐用,易破损。适宜作软性抛弃型镜片使用。
国外很多抛弃型镜片多采用此工艺。
⑻ 美瞳是用什么做的
美瞳的制作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羟乙脂(PHEMA) 。
HEMA混合材料:以HEMA为基质加入其他辅料的亲水性软镜材料。
非HEMA材料:不含有HEMA成分的亲水性软镜材料。是以硬镜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质,加入其它单体成分,从而成为软性亲水性材料。
优点:质地柔软、有良好的可塑性、配戴十分舒适、适应时间短。
缺点:镜片材料强度低、容易破损。矫正角膜性散光效果差。镜片表面极性强,易吸附泪液中的沉淀物。
⑼ 隐形眼镜什么旋转型和模压型
这是隐形眼镜的制作工艺。车削成型、模压成型、离心浇注(旋转成型),还有混合型。其中车削工艺成型会比较好,对低度的散光矫正佳。模压和离心镜片表面更光滑,舒适感更好
⑽ 美瞳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
美瞳的制作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羟乙脂(PHEMA)
HEMA混合材料:以HEMA为基质加入其他辅料的亲水性软镜材料
非HEMA材料:不含有HEMA成分的亲水性软镜材料。是以硬镜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质,加入其它单体成分,从而成为软性亲水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