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冲压模具维修技巧(2)
冲压模具维修技巧
5模具冲压件产生屑料阻塞有哪些原因,应采取什么对策?
冲压件产生屑料阻塞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漏料孔偏小,可加大漏料孔间隙;
2) 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滚,重新修改漏料孔;
3) 刀口磨损,毛边较大,需刃修刀口;
4) 冲压油滴太快,油粘,可以控制滴油量,更换油种;
5) 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烧结附着于刃部,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抛光降低表面粗糙度或更改材料;
6) 材质较软,修改冲裁间隙;
其应急措施是:
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在垫板落料孔处加吹气。
6模具冲压时下料偏位尺寸变异有哪些原因,
应采取什么对策?
下料偏位尺寸变异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需研修刀口;
2) 设计间隙不当,修改设计并控制加工精度;
3) 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可以调整其位置精度和冲裁间隙;
4) 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可以更换导正销;
5) 导向件磨损,可以更换导柱导套;
6) 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重新调整送料机;
7) 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重新调整闭模高度;
8) 脱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或由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可以研磨或更换脱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
9) 脱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需调模减小强压深度;
10) 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需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11) 冲切力对材料牵引造成尺寸变异,可以在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以改善冲切时受力状况或者在下料部位于脱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
7模具冲压时卡料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冲压时卡料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需重新调整;
2) 生产中送距产生变异,需调整送料机送距;
3) 送料机故障,需调整及维修;
4) 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较大时,要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5) 模具冲压异常,造成镰刀弯,消除料带镰刀弯;
6) 导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研修导正孔;
7) 折弯或撕切位上下脱料不顺,调整脱料弹簧力量等;
8) 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修改导料板,防料带上带;
9) 材料薄,送进中发生翘曲,送料机与模具间需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
10) 模具架设不当,与送料机垂直度偏差较大,需重新架设模具
8模具冲压时料带镰刀弯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模具冲压时料带镰刀弯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冲压毛边(特别是载体上)造成的,需研修下料刀口;
2) 材料毛边及模具无切边时需更换材料,模具加设切边装置;
3) 冲床深度不当(太深或太浅),重调冲床深度;
4) 冲件压伤,模内有屑料,需清理模具,解决跳屑和压伤问题;
5) 局部压料太深或压到部位局部损伤,检查并调整各脱料及凹模镶块高度尺寸正确,研修损伤部位;
6) 模具设计结构不合理,可采用整弯机构调整。
9模具冲压时凸模断裂崩刃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模具冲压时凸模断裂崩刃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跳屑屑料阻塞卡模;
2) 送料不当,切半料,注意送料,及时修剪料带,及时清理模具;
3) 凸模强度不足,修改设计,增加凸模整体强度,减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细小部后切;
4) 大小凸模相距太近,冲切时材料牵引,引发小凸模断,可以将小凸模长度磨短相对大凸模一个料厚以上;
5) 凸模及凹模局部过于尖角,修改设计;
6) 冲裁间隙偏小,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细小部冲切间隙适当加大;
7) 无冲压油或使用的冲压油挥发性较强,可以调整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
8) 冲裁间隙不均偏移,凸凹模发生干涉,检查各成形件精度,并施以调整或更换,控制加工精度;
9) 脱料镶块精度差或磨损,失去精密导向功能,需研修或更换;
10) 模具导向磨损不准,需更换导柱导套,注意日常保养;
11) 凸凹模材质选用不当,硬度不当,需更换使用材质,使用合适硬度;
12) 导料件(销)磨损,需更换导料件;
13) 垫片加设不当,需修正,垫片数尽可少且使用钢垫,凹模下垫片需垫在垫块下面。
10连续模折弯时产品变形或尺寸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连续模折弯时产品变形或尺寸变异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更换导正销;
2) 折弯导位部分精度差磨损,重新研磨或更换;
3) 折弯凸凹模磨损(压损),重新研磨或更换;
4) 模具让位不足,检查,修正;
5) 材料滑移,折弯凸凹模无导位功能,折弯时未施以预压,可以修改设计,增设导位及预压功能;
6) 模具结构及设计尺寸不良,可以采用修改设计尺寸,分解折弯,增加折弯整形等措施;
7) 冲件毛边,引发折弯不良时需研修下料位刀口时;
8) 折弯部位凸模凹模加设垫片较多,造成尺寸不稳定,需调整采用整体钢垫;
9) 材料厚度尺寸或机械性能变异时需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11连续模一模多件时产品表面高低不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造成产品表面高低不平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冲件毛边,研修下料位刀口;
2) 冲件有压伤,模内有屑料,清理模具,解决屑料上浮问题;
3) 凸凹模(折弯位)压损或损伤,重新研修或更换新件;
4) 冲剪时翻料,研修冲切刀口,调整或增设强压功能;
5) 相关压料部位磨损压损,检查,实施维护或更换;
6) 相关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损,维修或更换,保证撕切状况一致;
7) 相关易断位预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损或崩刃,检查预切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
8) 相关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损较为严重,检查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
9) 模具设计缺陷,修改设计,加设高低调整或增设整形工位。
12模具冲压时维护不当的要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模具维护不当的要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模具无防呆功能,组模时疏忽导致装反方向错位(指不同工位), 修改模具,增设防呆功能;
2) 已经偏移过间隙之镶件未按原状复原,采用模具上做记号等方式,并在组模后对照料带做必要的检查确认,并做出书面记录,以便查询。
在冲压生产中,模具的日常维护作业至关重要,即日常注意检查冲压机及模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冲压油的供给导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机前的检查,刃部的检查,各部位锁紧的确认等,如此可避免许多突发性事故的产生。修模时一定要先想而后行,并认真做好记录积累经验。
13造成冲裁模修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生产中造成模具修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冲模零件的自然磨损,包括定位和导向零件的磨损,模柄松动,凸模在固定板上松动,凸凹模间隙变大刃口变钝。
(2) 制造工艺不当,主要是冲模材质不好,淬火硬度不够,凸凹模倒锥,导向零件精度和刚性不足及凸凹模安装后中心轴线偏心等。
(3) 冲压操作不当:冲模底面与压力机工作台面不平行,压力机工作中心与冲模工作中心不重合,凸模进入凹模刃口太深,压力机操作中故障和冲压工粗心不按规程操作导致模具损坏。
14冲裁模的检修原则和步骤有哪些?
模具检修的基本原则是:
1) 换取的零件必须符合图样的技术要求。
2) 模具各零件的配合精度,尺寸精度和完好程度必须作一次全面检查。
3) 检修后需再进行试模,调整,验收
4) 模具的检修时间要适应生产的要求。
模具检修的步骤如下所述:
1) 模具在检修前需擦试干净,去除油污及杂物。
2) 检查模具各部位基准定位尺寸和间隙配合,随时记录缺陷并编制修理方案。
3) 确定需折卸的零部件,取出按修理卡的方案进行修复。
4) 重新装配和调整并试模,若未能恢复原品质和精度需再进行修整。
15冲模临时修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冲模临时修理是指不必折模只需在机台上调模或仅折待修的零配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备用件更换
(2) 用油石刃磨已经磨钝了的凸凹模刃口
(3) 更换弹簧橡胶,紧固松动了的螺丝
(4) 紧固或电焊堆焊松动了的凸模
(5) 调整冲模间隙及定位装置
(6) 更换新的顶料装置。16冲裁模常用的修理工艺方法有哪些?
冲裁模常用字的修理工艺方法如下:
(1) 修磨变钝的凸凹模,一种方法是用油石加煤油或风动砂轮修磨。另一种方法是用平面磨床磨削。
(2) 修理间隙变大的凸凹模,先用适当尺寸的块规检测凸凹模间隙,若间隙不大,只需把刃口平面磨锋再用油石修整,若间隙过大,可先用氧—乙炔气焊加热发红,局部锻打,对冲孔模应敲击凹模刃口周边,以保证凸模尺寸,对落料模应敲击凸模,以保证凹模尺寸。敲击延展尺寸均匀后可停止敲击,但仍继续加热几分钟以消除内应力,冷却后再用压印锉修法重新调整间隙,并用火焰表面淬火。
(3) 修磨间隙不均匀的凸凹模,
除自然磨损还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圆柱销松动失去定位能力,致使凸凹模不同心而引起间隙不均匀。应对凸凹模刃口对正恢复均匀,再用螺丝紧固,把原销孔铰大0。1~0。2mm,重新配作非标准圆柱销。
2) 导向装置磨损,精度降低,起不到导向作用,使凸凹模相对偏位。需将导柱表面镀铬,再用磨削方法与导套研配直到恢复原配合间隙和精度等级。
(4) 更换细小的冲孔与落料凸模。
;2. 模具修复的四种方式
氩弧焊修复
利用连续送进的焊丝与工件之间燃烧的电弧作热源,由焊炬喷嘴喷出的气体保护电弧来进行焊接的。目前氩弧焊是常用的方法,可适用于大部分主要金属,包括碳钢、合金钢。溶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适用于不锈钢、铝、镁、铜、钛、锆及镍合金,由于价格低,被广泛用于模具修复焊,但焊接热影响面积大、焊点大等缺点,目前在精密模具修补方面已逐步补激光焊所代替。
模具修补机修复
模具修补机是修复模具表面磨损、加工缺陷的高新设备。模具修补机强化模具寿命长,经济效益好。可以应用各种铁基合金(碳钢、合金钢、铸铁)、镍基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模具及工件的表面强化及修复并大幅提高使用寿命。
1.模具修补机的原理
其是利用高频电火花放电原理,对工件进行无热堆焊来修补金属模具的表面缺陷与磨损,主要特点是热影响区域小,模具修复后不会变形,不用退火,无应力集中,不出现裂纹,保证了模具的`完好性;也可以利用它的强化功能对模具工件进行表面强化处理,满足模具的耐磨性、耐热性、耐蚀性等性能要求。
2.应用范围
模具修补机可用于机械、汽车、轻工、家电、石油、化工及电力等行业,用于热挤压模具、温挤压膜具、热锻摸、轧辊以及关键零件等的修复与表面强化处理。
例如,可应用ESD—05型电火花堆焊修复机对磨损、碰伤、划痕的注射模补焊,以及对压铸模如锌铝压铸模的锈蚀、脱落、损伤修复。机器功率900W,输入电压AC220V,频率50~500Hz,电压范围20~100V,输出百分比10%~100%。
电刷镀修复
电刷镀技术是采用一种专用直流电源设备,电源的正极接镀笔,作为刷镀时的阳极;电源的负极接工件,作为刷镀时的阴极,镀笔通常采用高纯细石墨块作为阳极材料,石墨块外面裹上棉花和耐磨的涤棉套。
工作时,电源组件调整到合适的电压,并使浸满镀液得镀笔以一定的相对运动速度在被修复工件表面接触的部位,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扩散到工件表面上,在表面上获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从而这些金属原子沉积结晶形成镀层,也就是在被修复塑料模具型腔工作面上获得所需要的均匀沉积层。
等离子堆焊机,等离子喷焊机,轴堆焊修复
激光堆焊修复
激光焊是利用大功率相干单色光子流聚焦而成得激光束为热源进行的焊接。这种焊接方法通常有连续功率激光焊和脉冲功率激光焊。激光焊优点是不需要在真空中进行,缺点则是穿透力不如电子束焊强。激光焊时能进行精确的能量控制,因而可以实现精密器件的焊接。它能应用于很多金属,特别是能解决一些难焊金属及异种金属的焊接。目前已广范用于模具的修复。
激光熔覆技术
激光表面熔敷技术,是在激光束作用下,将合金粉末或陶瓷粉末与基体表面迅速加热并熔化,光束移开后自激冷却形成稀释率极低、与基体材料呈冶金结合的表面涂层,从而显著改善基体表面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及电气特性等的一种表面强化方法。
如,对60#钢进行碳钨激光熔覆后,硬度最高达2200HV以上,耐磨损性能为基体60#钢的20倍左右。在Q235钢表面激光熔覆CoCrSiB合金后,将其耐磨性与火焰喷涂的耐蚀性进行了对比,发现前者的耐蚀性明显高于后者。
激光熔覆,按送粉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粉末预置法和同步送粉法。两种方法效果相似,同步送粉法具有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激光能量吸收率高,无内部气孔,尤其熔覆金属陶瓷,可以显著提高熔覆层的抗开裂性能,使硬质陶瓷相可以在熔覆层内均匀分布等优点。
激光熔覆具有的特点
(1)冷却速度快(高达106K/s),属于快速凝固过程,容易得到细晶组织或产生平衡态所无法得到的新相,如非稳相、非晶态等;
(2)涂层稀释率低(一般小于5%),与基体呈牢固的冶金结合或界面扩散结合,通过对激光工艺参数的调整,可以获得低稀释率的良好涂层,并且涂层成分和稀释度可控;
(3)热输入和畸变较小,尤其是采用高功率密度快速熔覆时,变形可降低到零件的装配公差内;
(4)粉末选择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特别是在低熔点金属表面熔敷高熔点合金;
(5)熔覆层的厚度范围大,单道送粉一次涂覆厚度在0.2-2.0mm;
(6)能进行选区熔敷,材料消耗少,具有卓越的性价比;
(7)光束瞄准可以使难以接近的区域熔敷;
(8)工艺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很适合常见易损件的磨损修复。
3. 请问模具破了如何恢复破口
什么模具破了?如果是注塑模具破了,可以通过氩弧焊来修补模具的破口。如果是冷冲模具破了,由于制作冷冲模具的材料都是高碳钢,是不能通过补焊的方法来修补模具的。因为焊接会降低模具的硬度。而且,焊接的地方会产生因焊接而产生的受热不均形成的内应力,会产生裂纹,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如果冷冲模具只是开裂,而没有缺口、掉渣。可以采用给凹模的模板加外套的方法来加固,把凹模箍起来,模具照样可以使用。加外套的方法最好是采用热箍的方法,这样箍的紧,强度比较好。
4. 塑胶模具开模不平衡导致产品拉伤,该怎么修理模具
这是个常见问题。导柱都是有间隙的,至少0.02mm。开模时这0.02就会造成瞬间错动,有纹面的产品就会拉伤。通常很小的产品才会有这么高外观要求。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模架增加精密定位器,最好是方块组件。
5. 五金冲压模具90度角度有变化怎么修复
可以通过调整冲床滑块的深浅来调整90°的角度大小,压弯模具压90°时,凹模一般都会设计的小于90°,这样,就是为了防止压弯时工件的回弹。所以,一般压的很了,90°的角度有可能会小于90°。只有调整的合适了,才能压出刚刚好的90°的角度。压弯工件的回弹,与压弯工件的轧制纹路方向有关。垂直于压弯方向时,回弹会比较大;顺着因为方向时,回弹会比较小。
6. 模具维修流程
根据加工产品或者操作者的反应的模具存在的问题,把模具拆卸下来,针对内有问题的容零件进行修理或者更换新的零件。然后再把修理好的模具装上加工产品,根据加工出来的零件的情况,判断问题是否解决。如果一切正常,模具就算是维修成功,否则,还要把模具拆卸卸下来继续修理直到问题解决。
7. 塑料模具:模具中常用的几种修模方法
句中常用的几种修模方法 一般也就是一到两三
8. 光学抛光模具中心低边高如何修复
光模具抛光处理方法 方法一:用丙酮泡浸粘胶部位,直至胶料被溶解为糊状,然后用竹条卷上棉花在丙酮液里擦拭,直到胶料完全擦干净为止.(用在严重粘胶) 方法二:用面巾纸或布碎洒上开油水或丙酮施加一点压力将粘在模具上的胶料擦掉然后清洁干净.注意此法用在底壳蚀纹的部位,高光位置与面壳不可用碎布,不可用力擦.(用在中度粘胶) 方法三:用牙刷配小量钢砂在发白部位擦拭两分钟,然后清洁干净.(底壳蚀纹发亮) 方法四:用牙刷配全效金属护理膏在发白部位擦拭两分钟然后清洁干净. (底壳蚀纹发亮) 方法五:用洗模水喷到面巾纸上轻轻擦拭发白部位,然后清洁干净. (底壳蚀纹发亮) 方法六:用洗模水冲洗. (爆水管的紧急措施) 方法七:用化妆棉配3.5#与3#钻石膏混合使用抹模,然后用化妆棉配1#钻石膏修光,注意带一点暗力,动作不能太快,抹完后清洁. (用在白印上,内外框拉伤) 方法八:用化妆棉配3.5#与1#钻石膏混合使用注意面壳抹模时带一点暗力,压力不能过大,动作不宜太快,然后化妆棉配1#钻石膏修光. 然后清洁干净即可. (用在白印上,内外框拉伤) 方法九:用化妆棉配1#钻石膏带一点暗力轻轻擦拭,动作不可太快,然后清洁干净.(用在抹油或水点上) 方法十:将绿色防锈剂喷在白印位置用化妆棉或面巾纸带点暗力轻轻擦拭,然后清洁干净,如果光洁度不够,再用化妆棉配1#钻石膏修光, (用在白印上) 一.模面上小点子的修复: 小点共有5种:1油点,2水点(水印),3.金属粉点4.模点5.麻点 1.2油点,水点水印: 原因分析:是模具在注塑工艺调试机或生产的过程中,将工业油类或水溅到模面上形成的. 处理方法:我们可考虑用方法九来处理,如果此法用后还有模印,可考虑用方法七或方法八,然后用方法九修光,最后清洁. 3金属粉点: 原因分析:是模具前模与后模在注塑工艺时某些插穿位或封胶位锁模太紧或封胶太紧磨擦出来落在模面的粉末. 处理方法:用洗模水喷在面巾纸上抹干净即可.(注意此抹模法不可往复来回抹,要抹一下换一面干净的面巾纸,以免产生模线. 4模点: 原因分析:模点最易出现在前模进胶口位置,由于排气不良,困气时间较长,或有些塑胶料(如防火料)碱性较大,腐蚀性较强,看表面似粘了胶,型状如条状或点状,少则一两条,多则有数条. 处理方法:将表面异物擦干净后依然有砂孔或小点存在,称为模点.这种情况抹模是抹不掉的,必须进行抛光. 5麻点: 原因分析:麻点是由于抛光过度,或钢材不合格等原因形成的缺陷. 处理方法:这种问题抹模不能解决,要下交抛光技术人员进行抛光. 二.白印的修复 白印分为三种:1.抛光印2不定位白印,3气纹印 1.抛光印 原因分析:在抛光的最后环节里,修光不足留下的痕迹, 处理方法:用方法八或方法七,然后用方法九修光,最后清洁即可.注;如果此白印不明显,可直接用方法九 2.不定位白印; 问题是指模具在注塑工艺调试或生产过程中,产品外观有不定位的白印,而检查模具表面不存在白印问题,且调机也不能解决白印的情况下,可用方法十来修复.(注有可能是设计不合理或者是塑胶料有问题等,可考虑换料.) 3.气纹印 原因分析:是模具设计困气,排气不良,或是调试工艺不到位都会产生气纹,抹模与抛光是无法改善的,应下机维修。 三.处理粘胶的方法: 粘胶共有四种:1浅表性粘胶2.中度性粘胶3.严重粘胶4腐蚀性粘胶 1.浅表性粘胶:一般在底,面壳前模进胶口处,粘胶部位没有被腐蚀,没有明显粘胶,性质似生锈,呈黄色,黄白色,黄黑色或黑色,可用方法八或方法九然后清洁干净即可 2.中度性粘胶:是指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型腔内有部份位置粘上有胶,用钻石膏抹不掉的,可用方法二来处理,然后用清洁剂抹干净.(注意,面壳前模及底壳高光位不可往复抹模,避免产生模线。 3.严重性粘胶:是指粘胶面积占了前模型腔40%以上的左右,可用方法一来解决, 4.腐蚀性粘胶:是指进胶口处被困气或其它部位因塑胶料碱性较大,腐蚀较强所至的缺陷,(如防火料必须重新研磨抛光,抹模无法修复.) 四.爆水管的应急措施. 方法:用洗模水将前模型腔喷射冲洗一次,如方法六,如留下有水印痕迹,请用方法九修光,最后用洗模水抹干净即可. 五.底壳发亮的处理方法: 底壳在生产的过程中产品出现不规则的发亮或发白,可用方法四或方法三或方法五,然后清洁干净即可,如果蚀纹面有异样或发白,应重新补纹. 六.拉伤:一般面壳前模较易出现这样问题,如内外框边有拉伤,用方法七或方法八可以修复,然后清洁干净即可,如果拉伤比较严重,或有起鼓现象,要下交给抛光员抛光.(注意:擦框边拉伤要防护好正面.) 七.塌边: 原因分折:塌边与拉伤是前后模的胆面和分型面灰尘与油污太多或调试打暴等问题引起胶液外流产生的缺陷. 碰上这种情况:先要检查分型面或胆面,锣丝孔有没有粘胶,如有粘胶,应通知相关人员清理胶屎及分型面清洁(注意:清理胶屎时要防护好模面),然后再抛光.
9. 怎样用红丹修复模具
把红丹粉用机油调至稀糊状,使用时,用手指或者毛刷把红丹粉涂在凸模与凹模接触的表面上,然后闭合凸模与凹模,然后取出,查看两者接触的点。修配、刮修接触点,直到接触面越来越大,最好能够做到整个面都能够接触上为止。滑块、型芯的修配是如此。